太子妃這時候恰好來請安,看見姑母發火,一問之下得知是母後賜給 王的兩個美人,短短幾天時間,就被 王妃給馴成兩個尼姑了。
天天窩在房間里念經抄規矩,安分守己的不得了。
太子妃,……
這 王妃怎麼有這麼好的手段啊,鬧的她都想跟著學學了。
想到東宮里的那些女人,太子妃就一肚子的火,當然想到太子,太子妃心中的窩囊火更盛。
皇後說了兩句,就不想理會 王府的事了,說多了自己也憋悶生氣,轉而問太子妃,
“太子這兩日忙什麼呢?也不見他來本宮這里請安了。”
“回姑母,我把那兩個賤妾給發賣了後,太子說看見我就心煩,這兩日便連東宮都不樂意回了,住在了京郊的皇家別院里。”
太子妃用帕子沾沾濕潤潤的眼角,委屈地說道。
皇後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嫌棄她收攏不住太子的心,“那你就主動再給太子找兩個可心的美人,將太子給哄回來!”
太子妃听到這,滿腹牢騷,心想再找,那她還把人給賣了干嘛!
就算是找的美人是她能拿捏的,可那也只是一時的。
等她們承寵了,心思就野了,就想著生孩子爭寵,然後狂踩她的臉了。
可是,看看姑母難看的臉色,太子妃還是深吸一口氣,忍了下來,乖乖地應道,
“好的,姑母,我回頭一定辦好此事。今日過來,是想和姑母商量一下,鴻寶的生辰宴是不是往大了辦?
趁著這個捐贈禮物的風口,到時候東宮也捐一筆,應該能搏父皇歡心。”
太子妃口中的鴻寶,自然是皇太孫了。
“可以。鴻寶也七歲了,不再是孩童了,是該大辦一場。”
皇後點點頭,其實,她對孫子的疼愛看重,遠遠不及太子。
畢竟太子是親生兒子,而且,太子登基,她是太後,再加上她為太子付出多少心血啊,哪里能是孫子可以比的。
然而,謝鴻寶是太子妃的心頭肉啊!
在兒子面前,太子算個什麼,也要靠邊站的。
而且,她的兒子是皇太孫,也是有儲君繼承權的。
所以,當兒子被太子打壓時,太子妃也是硬懟太子的,態度上一點也不軟弱。
關于謝鴻寶被冊封為皇太孫一事,是這樣的。
謝鴻寶首先是皇長孫,皇上的第一個孫子,又是太子嫡出,根正苗紅。
謝鴻寶走路早,說話早,三歲的時候,就能全文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等啟蒙書了,表現的很聰慧。
皇上看著聰明伶俐的孫子,再看看各種缺點的兒子,而且,自己又年輕,就動了培養孫子的念頭。
出于種種考慮,當然也有一分鞭策太子的意思,在謝鴻寶五歲時,皇上就下旨封了他為皇太孫,也給了他儲君之位的繼承權。
也因此,太子的處境實際上是這樣的︰
上面有個能干的老爹佔著皇位,身子康健,心懷天下,繼續支撐十幾年甚至二十年都沒問題。
下面有個聰慧的兒子早早就等著了,甚至兒子比他更被老爹看重。
若是老爹再過個二十年才駕崩,行了,他的兒子也長大了,興許老爹直接就把皇位傳給他兒子了。
他這個太子當了一輩子,都沒登上皇位,直接就當太上皇了?!
太上皇听著怪好听的,可根本就實權,就是個笑話。
太子能不擔心這種局面嗎?又怎麼能甘心接受這樣的事情發生?
所以,太子也是嫉妒自己兒子的,甚至還有被威脅的感覺。
這就導致了太子對皇太孫的態度並不好,從不鼓勵教育,而是打壓教育。
也因此,上次皇太孫負責出面試探皇上對肅王的態度,因此被皇上責怪,還磕破了嘴巴,太子不僅不安慰,還一頓嘲諷輸出。
罵皇太孫愚蠢,罵他還比不過明玉。
不僅如此,太子還有個掌控欲極強的老媽,不允許他有自己的喜好和意見,只喜歡他乖乖听話。
在這樣掌控和威脅的環境下度日的太子,再加上從小養成的自大自負,他內心也會扭曲,極度渴望能快速地掌權,頭上不再有壓著他的人。
也因此,這樣的太子,不折騰點事出來都不合理。
太子為何要賣官蠰爵,為何要支持賣私鹽,一方面他確實需要銀子來做事,另一方面他這樣做,也是想用另一種方式掌控江山和朝廷。
這兩日太子沒回東宮,在皇家別院辦了鹿鳴宴,宴請登科的學子們,其中比較重要的三人自然是狀元,榜眼和探花了。
太子設宴,大家自然都賞臉,全都到場了,包括榜眼周書田。
他志存高遠,想要扳倒太子,自然要先靠近太子,真正面對太子,了解太子是什麼樣的人。
所以,從不參與各種宴會的周書田,也來了太子的鹿鳴宴。
參加完宴會後,周書田有了一個新的疑惑,他覺得太子沒有他想象的那般用度奢華,他沒那種參加宴會,是被銀子包圍了的感覺。
那皇家別院,那宴會上的東西,就很正常。
可是,太子都要靠賣官蠰爵,還有販賣私鹽來收斂銀子了,那太子弄來的銀子又去了哪里呢?
周書田回到二進小院,就寫下了這個疑惑,讓暗衛給 王送了紙條。
這暗衛,自然是 王派到他身邊的,主要是保護他的安危,當然,也有監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