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一組數據是,在 2000 萬精英商務人士用戶中,用 qq 的有 950 萬,而用 sn 的反而有 1050 萬。也就是說,sn 掌握著更多高質量的用戶,未來商業化的想象空間也更廣闊。<sn 的發展潛力簡直無敵。可事情往往不會朝著預想的方向發展。sn 在國內出道即巔峰,之後的幾年就是每況愈下的慘狀。
    作為全球科技領域的佼佼者微軟來說,他們一直以來就自視甚高,覺的indos和office才是公司屹立不倒的根基。因此從戰略角度來布局時,微軟就把sn定義限定在在輔助。<sn就沒有被微軟納入進重點的關注對象。因此在2005年,當微軟決定要在華國成立合資企業,也就對公司業務有了區別對待。<sn門戶、搜索、sn essenger和無線增值等業務帶入華國運營時,就顯得很是漫不經心。當然,微軟對sn在華國市場的期盼也僅限于是口頭。
    微軟個人服務部高級副總裁寇德偉david e)甚至還高調表示︰“華國,將是sn最重要的新興市場之一。”可實際上,微軟的sn在華國的投入並不多。
    記得前世曾有報道揭密︰雙方共同成立的美斯恩,注冊資本只有800萬美元。按照合資雙方各50的比例來算,微軟只拿出了400萬美元的真金白銀。<sn essenger,作為sn華國業務包里的一部分。微軟對它的定位,僅僅是扮演吸引流量的角色。在公司的規劃中,sn門戶和無線增值業務才是重頭戲。<sn essenger剛跑步進場,就輕松打下了華國商務圈的半壁江山。原本,微軟是可以好好利用這個機會乘勢而上的。<sn華國的最重要的任務,居然只是賣cp即每千次廣告展示打包費用),將流量引入sn門戶。<sn自問世以來海外擴張之路一直順風順水,微軟壓根沒打算投入過多精力,而是選擇任其自由生長。最重要的是,微軟大中華區的收入尚不及其全球收入2。sn華國對微軟而言更不值一提,完全被視而不見了。<sn 的份額一直在跌,跌到只剩 6.5。而就在這個時候,藤訊的t開始橫空出世。< 的意思是 tencent essenger,是藤訊推出的,面向辦公環境的即時通訊軟件。因為是面對商務用戶,因此這款的界面簡約,同時去除了大部分花哨功能,很顯然是沖著 sn 去的。<sn的狀態,就形似在夢游。對于商務功能的開發,也是嚴重的滯後,比如不支持大文件傳輸。還有離線消息功能,華國研發中心的工程師 早在2005 年,就向總部提交了需求。結果足足拖了三年,才被批準開發。<sn的落寞也就成了必然。僅僅只過去了五年時間,sn在華國即時通訊領域 的份額就跌的僅剩 4.95。又苟延殘喘幾年後,2014 年,微軟正式宣布 sn essenger 在華國的服務器于同年 的10 月 31 日關閉。<sn問世所帶來的威脅,李舜倒是不太在意。微軟對于sn的輕視,將最終決定這款軟件今後的成就有限。要想扛住sn的進攻,只要阻擊住sn的三板斧就行。
    這一世,icq在李舜手上,已經與前世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于李舜前世的記憶,icq自從轉移到了漂亮國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瘦身改造。
    很多冗長.華而不實的小程序都被切除,又聯合華國icq分公司共同開發了一些實用的小功能。這樣,icq軟件距離後世的完全體已經無限接近了。
    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現在icq公司唯一能說上話的就只有李舜本人。不需要向董事會,或者股東負責,icq完全可以從容的發展。
    不需要優先考慮商業開發,也不需要被迫向資本低頭。因此,icq直到今天都在堅持免費原則。這樣的話,icq也就默默的積攢了不少的忠實用戶。<sn想進入到國內發展,李舜可以保證這一世的sn將會輸的更慘。要知道icq華國的負責人,可是sn的天敵馬化藤。<sn打的屁滾尿流。更不要說現在的華國icq,可以說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就微軟華國那區區800萬美金的投資額,想要力壓icq根本就不夠看。<sn的來龍去脈都整理了一遍後,李舜倒是覺得這一世的sn,對于icq並沒有多少威脅力。而且微軟sn的開發,正是基于icq的技術研發的。
    而這一世的icq,可是已經提前申請了技術專利。至于公司法務為什麼沒有選擇立即和微軟交涉,也是考慮到微軟在操作軟件上的壟斷地位。
    壟斷也就意味著霸權,微軟可絕不是什麼心慈手軟的主。一旦icq公司對微軟進行侵權追訴,勢必會讓微軟惱羞成怒。到時微軟只需要動動手腳,就能造成icq的全面癱瘓。
    也正是考慮到這麼做得不償失,icq公司才會選擇暫時的隱忍下來。不過現在的風向可是變了,微軟也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現在正是漂亮國相關部門,對微軟進行壟斷調查的敏感時期。李舜不相信微軟在現階段,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對icq采取報復手段。因此現在,正是icq最佳的反擊時間。
    喜歡踏準風口成巨富請大家收藏︰()踏準風口成巨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