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188章 我們是南洋人(第三更,求訂閱)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小魚的命運 本章︰第1188章 我們是南洋人(第三更,求訂閱)

    一場奧運會,把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了南洋——有超過20萬各國游客來到了南洋,這或多或少是南洋第一次在短時間內迎接如此眾多的國際游客,這當然也得益于過去幾年間,世界民航業的發展。

    而這些國際游客之中有65%是由C707、C717運來的,噴氣式飛機,往往是人們對南洋的第一印象。

    而也正是這場奧運會,南洋第一次直觀的展現在世人的面前,甚至被放到顯微鏡下。雲集于此的數千名各國記者,差不多是用放大鏡來看待著南洋。

    沒有比賽的時候,記者們都會聚集在酒店的酒吧之中,輕柔的音樂、怡人的溫度,再加上冰鎮的啤酒,所有的一切,看起來是如此的美妙,人們在那里討論著的,談論著的,不僅僅只是比賽,還有南洋。

    “真的很了不起啊……”

    看著街道上井然有序的交通,蓋伊•特立斯用贊嘆的語氣說道︰

    “你看,這就是南洋,寬敞的街道上看不到任何擁擠的場景,即便是發生了短暫的擁堵,他們也不會氣急敗壞的按喇叭或者叫罵,最重要的是……這里很干淨!街道上看不到一丁點的紙屑垃圾!”

    “那是因為南洋人的素質的非常高,奧運會開幕式結束時,全場10萬多南洋人結束時離場,偌大的場地看台上沒有垃圾、紙屑,很多人都在主動的撿拾垃圾。”

    本•布拉德利,現在還不是那個在十幾年後以《華盛頓郵報》執行編輯的身份頂住壓力報道“水門事件”的牽頭報道人,他只是被報社派到南洋來的采訪的罷了,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以整潔的看台來描述開幕式上的震驚,

    “如此干淨的原因,是因為南洋人擁有非常高的整體素質。”

    听著他們的贊嘆聲,蕾切爾•卡遜卻說道︰

    “盡管我們不得不承認南洋人的整體素質或許很高,但是,你們不要忘記,在旅行手冊上提醒——在這里亂扔垃圾,首次就要處于10元的罰款,第二次處于50元罰款,第三次就是250元!除了罰款,法庭還會發出指令,要求違法者在社區內清理垃圾,時長最長可以達到12個小時。在我看來,所謂的高素質,完全是因為法律上的約束!”

    作為一名生物學家和作者的蕾切爾•卡遜,來南洋並不僅僅只是為了觀看奧運會,她還想要探尋南洋的動物保護——“侵略性保護”,將他國瀕臨滅絕的物種遷往南洋,甚至不惜人為的滅絕本地物種。

    “如果沒有了法律的約束,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會消失。”

    面對蕾切爾的反駁,本•布拉德利說道︰

    “或許會,或許不會,但當習慣形成之後,他們就會養成習慣。”

    如果李毅安听到他的這番看法,一定會大叫知己,事實上,當年制嚴苛的法律禁止人們亂扔垃圾,其目標就是為了通過懲罰,讓人們形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而在移民培訓時,對此也加以反復強調。

    埃德•布萊德利立即反駁道︰

    “本,你要知道,習慣,習慣是以侵犯個人權益為前提的!”

    做為在座的唯一一個黑人,他對南洋沒有任何好感,畢竟,有關南洋歧視黑人的傳聞他听說過太多,而且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在這里采訪期間,他每天至少都要受到幾次警察的盤查,只差沒在他的額頭上寫上“罪犯”兩字。

    “我和一些本地的居民聊過,他們說,在這里的社區,他們需要簽署居民公約,保證自己的家庭衛生符合標準,如果違反標準,也會受到相應懲罰,從警告到罰款。他們無處不在的管理著你的一切!”

    面對這樣的指責,本笑道。

    “這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在美國不也是一樣嗎?如果我們的草皮變成雜亂不堪的話,社區也會發警告信的。”

    “那不一樣,一個是家中,一個是室外!哪怕我的家里變成垃圾桶,那也是我自己的事情。”

    無意和埃德爭論下去的本,笑了笑,說道︰

    “沒有任何人願意與垃圾為鄰不是嗎?”

    意識到自己可能有些過分的本,又補充道。

    “我只是假設,說到這里的社區,我覺得我們應該去他們的社區里看看,畢竟,全世界都知道——他們給所有人提供了房子!”

    本的建議,讓眾人無不是一陣贊同,在座的這些記者,大都是各大報社的名記,他們來這里並不僅僅只是為了報道奧運會,賽場上的比賽,對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可報道的,畢竟,有電視攝像機對準著賽場,相比于賽場,他們更關注賽場之外。只有如此,才會更吸引讀者。

    就像本的那篇報道一樣。

    他的建議的立即引起了眾人的贊同,很快一行人就乘出租車去了郊外的一個社區,和所有南洋的社區一樣,一棟棟房子散布在如茵的綠地上,社區看起來整潔極了,在本看來,即使是美國的高檔中產社區,也無法與之相比。

    埃德•布萊德利打量著空蕩蕩的社區,說道︰

    “我們來的時間好像不對。”

    “這個時候,可能都在工作,在這里,女人們也是需要工作的。”

    蕾切爾•卡遜用充滿諷刺的語氣說道︰

    “他們甚至制定了法律要求人們必須工作,嗯,法律,這里到處充斥著法律。”

    隨後他們就在社區里逛著,和所有的地方一樣,社區街道上沒有一點垃圾,屋前的草坪修剪的也極其平整,又走了一會他們看到一個社區送報點,那里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正在清點著報紙,將報紙按客戶的需要整理好,于是幾個人便走了過去,通過翻譯告訴對方,希望能夠和聊一聊。

    瞧著這幾個洋人記者,雖然手頭的活還沒干完,但馮大海倒也沒拒絕,直接和他們聊了起來。

    “這麼說,你來這里已經十三年了!”

    “十三年,整整十三年!”

    “你剛來這里的時候,這里是什麼樣子?”

    “什麼樣子?”

    將手里的報紙往地上一擱,馮大海說道︰

    “還能是什麼樣子,到處都是雨林,雨林里頭到處都是和大腿一般粗的蛇,那時候,我們來到這里,只覺得這地方壓根就不是人呆的,要不是在這里能吃飽飯,還有肉吃,有錢拿,孫子才呆在這里……但是,當我們拿上工具,開始改造這里,建設這里的時候,它們就徹底改變了。”

    他不知不覺地陷入了一段狂熱回憶中,

    “十幾年前,還有整個五零年代,我們都朝著同樣的方向……感謝閣下,我們有了這樣的機會。你談論夢想。見鬼,我們有我們的夢想,我們的夢想是前人從來沒有的。你看這里房子,我們祖祖輩輩都沒住上過這樣的房子!

    過去,能吃頓飽飯,就是老天爺保佑了!在那里,我們就是牛馬!世世代代都是牛馬!歷朝歷代都是如此,累死累活,也就是勉強糊口,甚至還要餓死。

    可是在這里我們是人,我們就是開拓者!我們開創出來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世界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

    這個世界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

    馮大海說不清楚,這更多的是一種感受,他能夠感覺到這里的不同,這正是他所渴望的樣子。

    此時的馮大海是狂熱的,而且是驕傲的!

    這種狂熱是發自內心深處,對南洋這個國家的狂熱,這是美好生活所帶來的狂熱。而驕傲是源自于身為南洋人的驕傲,也正是這種驕傲,讓他們在官方的宣傳下,希望把南洋最美好的一面展現給全世界。

    短短的十四年後,這個從原始密林中走出來的國家,迎來了全世界矚目的盛會,這是一次千載難逢樹立南洋形象的絕佳機會,也是走出厚重歷史,實現自我認同的窗口。

    “南洋人”這個觀念,也在這樣熱烈的大環境下,得以進一步刻印在每一個南洋人的心中,在媒體的大量報道下,南洋人認為他們在經濟、科技及文化各方面均已達成驕人的成就,民族自信心達到一個高峰。

    也正因如此,他們才會看到沒有一片垃圾的體育場,看到整潔的社會、有序的街道,這種干淨整潔,團結一致甚至奉獻精神,其實,都源自于一種自我認同——南洋人的自我認同!

    而作為這一切的親歷者,或者說,作為一個經歷過饑餓、戰亂的老人,馮大海的認知是更為清楚的,他回想著過往說道︰

    “在這里,我們所有人都是親人,都是家人,沒有什麼是我們不願意為彼此做的。照看嬰兒,捎別人一段路,甚至幫暫時困難的人支付貸款,我們願意為彼此去做……”

    將目光投向遠處,看著眼前的這片整潔的社區,馮大海的神情中充滿了驕傲,因為自己是社區中的一員而驕傲,更多的是因為他是“南洋人”!

    看著站在門邊,凝視著社區的馮大海,本拿起了相機,拍了一片照片,照片上的男人指中夾著香煙,凝視著前方,陽光灑在他的身上,他的前方整潔社區綿延起伏……

    幾周後,這張照片被刊登在《時代》雜志上,標題是——《南洋人》。

    在一行人離開這個社區時,他們一行人在路過一間托兒所時,看到托兒所里嬉戲玩耍的孩子,在一行人若有所思的看著他們時,蕾切爾•卡遜則把目光投向一旁的公告欄,那里有一篇用中文和英文書的布告。提示大家周三將進行DDT噴灑殺蚊,要求大家在噴灑時間內離開噴灑區。

    顯然,這就是熱帶地區的一種生活方式。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過去做財閥》,方便以後閱讀回到過去做財閥第1188章 我們是南洋人(第三更,求訂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過去做財閥第1188章 我們是南洋人(第三更,求訂閱)並對回到過去做財閥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