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859章 全球科技大加速(第一更,求訂閱)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小魚的命運 本章︰第1859章 全球科技大加速(第一更,求訂閱)

    有的人志在當下,有人仰望星空。

    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

    而每個民族都有這樣的人,在甦聯,科羅廖夫就是這樣的人。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他創造了太多的奇跡——第一個人造衛星,搶在美國之前把人類送上太空,第一個完成繞月飛行,第一個把人類送上月球……

    可是實際上,科羅廖夫想的更遠,甚至于,在某種程度上,他對月球壓根就沒有任何興趣。

    “月球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我們需要的,那里既不能提供火箭燃料,也不能提供水,只是一個荒漠而已。”

    不得不說,科羅廖夫的視野也被限制了。

    其實最早科羅廖夫提出的並不是登月,而是繞月計劃——用R7火箭多次發射的組合體實現的——也就是空間站雛形。

    而推力更大的N1火箭則用于發射更重的火星飛船。

    “我們要把禮炮空間站,變成前往火星的中繼基地,由N1火箭發射的火星飛船,在禮炮空間站上補充燃料,物資,然後,再從那里前往火星……”

    在設計局的會議室里,科羅廖夫又一次向米申等人展示著他的設計——火星飛船!

    “總工程師同志,去火星實在是太漫長了,當前技術下,只能霍曼轉移軌道,具體飛多長時間,看軌道設計,如果是長期駐留︰去180天,在火星呆540天,回180天,短期駐留則是去310天,在火星呆40天,回310天,我們的宇航員,還從來沒有在那里呆過那麼長時間!”

    所需要時間都是左右,沒那麼精確。米申只差沒有對著總工程師說——這不現實了!

    “我們並不是著陸,而是只是繞火星進行幾圈繞飛,實現人類對火星的第一次環繞飛行,這不僅節省資金,而且還節省時間,最多400天,就可以往返火星了!”

    科羅廖夫接著說道︰

    “根據我們在禮炮空間站的試驗,人類完全可以在無重力的太空中生活400天。”

    禮炮空間站,是甦聯的空間間,最早設計的禮炮一號,只有一個對接口,即只能與一艘飛船對接飛行。因站上攜帶的食品,氧氣,燃料等儲備有限,在太空壽命都不很長。

    面對來自國際空間站的挑戰,甦聯隨即對禮炮空間站進行改進,增加了一個對接口,同時對接口又連接了一個四向對接口,而禮炮空間,就是在這種四向對接之間,經過數年由多個模塊在軌道上組裝而成。

    盡管最早的禮炮一號早就已經被拋棄,但是現在的禮炮空間站,經過不斷增加模塊,現在的禮炮空間站包括有專業實驗艙共有5個,分別是天文物理艙、服務艙、晶體艙、光學艙和自然艙,用于天文觀測、對地觀測、材料實驗與加工、生物醫學實驗等。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現在的禮炮空間站,其規模僅次于國際空間站,但是還無法滿足科羅廖夫的野心,雄心勃勃的他,還要進一步擴大空間站。

    按照他的計劃,兩年後,禮炮空間站將會擴大三倍以上,它將會成為人類前往火星的前哨基地,承擔起探測和準備火星登陸的任務。

    在這一點上,科羅廖夫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都想到了一塊,只不過,前者是要完成繞火星飛行的任務,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則是為了實現登陸火星,甚至殖民火星。

    而無論是那個方案,都需要超大型空間站作為支持,畢竟,前往火星,需要大量的物資。

    而想要太空時代中走得更遠、更快、更深入,大型空間站又是必不可少的支持。

    不過,科羅廖夫的計劃,並不局限于此,他還有一個另一個野心——年初批準了“多艙段軌道復合體”俄文簡稱MOK的技術設計工作。

    其中,“MKBS空間站”是全系統的核心,它的設計方案中就包括了人造重力的設計。在空間站中軸上,有兩只伸出來的長臂,頂端各有一個20噸重的艙段。它們以恆定的速率旋轉,在空間站上制造出重力,供空間站乘員的生活和工作。

    這種人造重力空間站,是科羅廖夫根據“鏈球”的原理制造的人造重力,早在八年前,他就已經設計了其原型——用一根長度為300米的繩索把航天器拴在一個理想的配重上,那就不用再造馮•布勞恩那種的完整的環狀空間站了。就像,就像鏈球運動員那樣!

    但是太空發射這麼一個五六噸重的飛船所消耗的燃料已經讓科學家很頭禿了,這個方案還得為飛船配一個配重?這不是天方夜譚麼?

    但是科羅廖夫卻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就是用末級火箭當配重。本來最後一級火箭在入軌後會實施分離,就像廢棄的“空桶”一樣被拋掉,而科羅廖夫的“廢物利用”方案,讓現成的“上升號”飛船入軌後與“東方號”運載火箭分離但保持繩索連接。

    火箭的最末級艙段的發動機貯箱已經是空殼,燃料和氧化劑都已耗盡,其重量約為3噸。雖然重量不足預想的那麼大,但做為第一次實驗還是可以的。

    用繩索連接的飛船和火箭末級發動機像太空中的啞鈴一樣,開始繞共有的質心同時轉動,速度為每分鐘兩轉,而共有質心則繼續在軌圍繞地球轉動。

    幾年前,人造重力系統的所有組件設計完畢。但是為了搶在美國之前實現攀月,科羅廖夫不得不放棄這一計劃,這直接導致了試驗的無限期推遲,現在,是時候重新開始這一計劃了。

    想到曾經半途夭折的計劃,科羅廖夫說道︰

    “我們的“重力試驗室”還在好好的呆在倉庫之中,我們隨時可以把它們發射到太空,如果成功的話,也許,我們也許可以制造出一款帶有人造重力的火星飛船,誰知道呢?”

    說罷,科羅廖夫對著另一個工程師說道︰

    “好了,去倉庫中把我們之前生產物件都找出來吧!”

    當年制造那些航天用絞盤和其他部件由于它們尺寸太大,所以一直堆放在設備生產廠的倉庫角落里,現在只需要找到它們,就可以進行人造重力試驗了。

    如果取得了成功,那麼“MKBS空間站”以及未來帶有人造重力系統的火星飛船,就都可以取得相應的成功。

    到那時,征服太空也就不再那麼遙遠了。

    此時,當科羅廖夫、切洛梅他們都按照各自的方向,朝著太空努力的時候,在美國,馮.布勞恩同樣也在為美國的永久月球基地而努力著,盡管和科羅廖夫一樣,馮.布勞恩早在十幾年前,就寫下了《前往火星》的構想,甚至就連同科羅廖夫目標也是建立他的構想上的,但是對于現在的美國來說,他們所需要的僅僅只是月球基地。

    “我們需要一個比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更大的月球基地!”

    馮.布勞恩看著面前的圖紙,眉頭鎖成了一團兒,抽了一口香煙,他說道︰

    “現在SEA已經把他們的月球基地送上了月球,而我們甚至連月球基地都沒有設計出來。”

    “不是沒有設計出來,而是太過復雜,也太過昂貴了,哪怕就是用土星火箭也沒辦法把這麼大的基地送到月球上去!”

    其實這和美國最初的設想有直接關系,美國最初設想的月球基地是永久性的地下室的至少一次可以維持20名美國軍人7~9個月的任務,沒錯——美國從一開始壓根兒就沒想過和平利用月球,他們想的是要在月球建立基地,並且最終佔領整個月球,只不過想法是美好的,可現實是殘酷的,登月實在是太費錢了——美國想要完成他們的計劃,至少需要發射64枚土星火箭。

    所以美國的這個月球基地壓根兒就是不現實的,而相比之下,sEA的那種充氣式的月球基地反倒更現實。

    可是,美國根本就沒有在這方面進行研究,現在想要在短期內弄出一個月球上的充氣城堡,需要攻克很多技術上的難題,並不僅僅只是充氣,還有基地使用的薄膜以及其他種種設施。

    當然更重要的是熔岩管。

    不過還好他們找到了一個熔岩管,並且對熔岩管進行了勘探,

    “我們需要的是月球基地。”

    眉頭緊鎖的馮布勞恩看著圖紙上那個可以自動展開的“充氣城堡”,他說道︰“可是如果我們不能夠解決材料以及其他技術問題的話,這根本就是一個妄想。”

    “我們能夠解決這個技術問題,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這個問題。”

    著同事的提醒,馮布勞恩想了一下

    ,狠狠的抽了一口煙,說道︰

    “還好我們還可以從他們那里引進這個技術。”

    在過去的十幾年,他們之間的技術合作還是非常廣泛的,有時候踫到一些問題的時候也會想到向對方去求助。這一次,同樣也是如此。

    “我們可以向他們尋求幫助,但是我們都知道他們的技術雖好,但是要價從來都不低。”

    這就是另外一個現實——sEA來不排斥進行技術合作,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們肯定會私自大開口的,尤其是在現在這種時候,美國和甦聯進行競爭的時候向他們尋求幫助,簡直就是羊入虎口啊。

    “沒有問題,我們也有他們需要的東西,不就是交換嘛!”

    在馮布勞恩說話的時候,辦公室的房門被推開了,走進來的軍官看著馮布勞恩說道︰

    “博士又有了新的問題……”

    軍官看著他們,用極其嚴肅的語氣說道︰

    “我們收到了可靠的情報,甦聯人想要去火星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過去做財閥》,方便以後閱讀回到過去做財閥第1859章 全球科技大加速(第一更,求訂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過去做財閥第1859章 全球科技大加速(第一更,求訂閱)並對回到過去做財閥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