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603章 把波音逼上絕境(第一更,求訂閱)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小魚的命運 本章︰第1603章 把波音逼上絕境(第一更,求訂閱)

    “閣下,你是說華盛頓會對我們動手嗎?”

    林康偉的眉頭緊鎖道。

    “這,這似乎不太可能吧。畢竟,這只是商業上的競爭而已。”

    美國從來不會放松對競爭對手的打擊!

    無論這個競爭對手到底是敵國的,還是盟國的!

    對于這一點,李毅安這一直都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眼下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也正是他們幼稚的地方,他們居然認為商業競爭僅僅只是競爭。

    “因為現在是美國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候,美國還是比較顧及顏面的。但是將來就不確定了。”

    將來是什麼時候?當然是幾年之後的石油危機了。

    雖然過多年的布局終于把沙特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抹除了,婆羅州石油公司和美阿石油公司握著曾經屬于沙特的油田。

    但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立卻是不可避免的。

    無論是伊朗還是伊拉克他們都希望能夠獲得一定的石油自主權,並且提高自身的石油收入。

    而且作為產油國的一員,或者說作為波斯灣以及利比亞油田的持有方,李毅安並不反對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的漲價。

    畢竟,對于自己來說,就是一個左手轉右手的過程。

    而且,從發展伊朗和伊拉克的角度,石油漲價,也有利于兩國經濟的發展。

    當然,唯一的問題就是甦聯——甦聯將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石油美元。

    這才是讓人頭疼的。

    其實,在西方石油危機之中,還有一個角色被人給忽視了——美國!

    作為世界第一產油大國的美國,他在那場石油危機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樣的角色呢?

    當時美國所面對的情況,是什麼樣的情況?巨額的戰爭花銷與保護西歐的既定任務,成為加速美國通脹貶值的兩大助力。結果,在美軍徹底從越南撤軍前,被迫終結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美元擴張受到沖擊。甦聯需要石油美元緩解經濟壓力,美國未嘗不需要石油美元來幫助美國完成經濟轉型。

    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元就需要新的錨定物。

    而那場石油危機,恰到好處的發生了。

    當許多加油站掛出沒有燃油的標牌,當憤怒的民眾開始紛紛走上街頭的時候。

    歐美各國的政治家們還需要應付國內外企業家、金融寡頭和盟國大使的多重拷問,形式非常被動。全世界似乎都看到了西方世界的末日,並從未如此深刻的感受到石油資源重要性。

    正是在這場危機之中,美元和石油深深的綁定在了一起。此之後石油美元就出現在了地球之上,也為美元的無限擴張埋下了伏筆。

    只要人類一天離不開石油,與石油掛鉤美元就會在全世界範圍內處于強勢地位。

    李毅安並不是一個陰謀主義者。

    但是,他相信,在石油危機之中,美國肯定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否則,石油輸出國組織又怎麼可能把美元和石油捆綁在一起呢?

    這個世界上或許沒有什麼陰謀,但肯定是有處心積慮去籌劃一些事情。也就是說,即便是自己千方百計的去阻止石油危機發生,在適當的時候,美國也會促成這一切。

    畢竟,需要讓全世界意識到石油的重要性,從而把美元和石油深深的捆綁在一起。

    當然現在說這一切都有些為時過早。整個70年代,是美國戰後最痛苦的時代,

    戰後持續20多年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經濟陷入長期的蕭條。

    在這種情況下,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原本在黃金時代能夠容忍的外國航空工業,就會變成他們的眼中釘。

    因為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所以,李毅安才會著手提前布局,說道︰

    “作為美國軍工復合體中最重要的一員,波音公司在華盛頓的影響力是外國公司難以企及的,也正因如此,美國才會特意出台法律保護本國航空工業。

    而在保護的同時,雙方航空等領域的貿易沖突,一直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弄出一款有針對性的競爭產品,只會進一步基于競爭惡化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嗯……”

    李毅安說道︰

    “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這……閣下,難道我們就要為了美國人的感受,放棄航空市場嗎?或者說犧牲自己的航空產業。”

    林康偉的語氣變得有些激動了。

    “為了美國犧牲自己的航空產業?”

    李毅安搖頭說到︰

    “這怎麼可能呢?首先考慮的還是自身的利益。

    相比于4發重型飛機,我認為,我們應該進行差異化競爭。”

    “差異化競爭?”

    林康偉有些不解的看著閣下。

    “等一下,您是說超音速飛機嗎?”

    林康偉之所以會提到超音速飛機,因為現在這是世界上最火熱的話題。

    盡管c707已經讓跨洋旅行變得以小時為計,但人們還是覺得這個速度太慢了。人們迫切需要一款超音速客機來滿足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的旅行。盡管大家都知道研制一款超音速客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不管是美國、歐洲亦或是甦聯的航空專家都毫不懷疑地認為——超音速客機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世界各國紛紛押寶超音速客機的時候,婆羅洲航空工業公司並沒有完全參與到這場競賽之中,反倒是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超音速商務飛機——環球快車。

    就是一款僅僅只是為富人服務的飛機。至于普通人基本上是沒有機會做這種超音速飛機的。

    現在閣下提到了差異化競爭,在林康偉看來肯定就是超音速客機了。

    搖了搖頭,李毅安說道︰

    “無論超音速客機多麼出色,但到最後他都只是有錢人的玩意,無論是現在還是為了航空,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普羅大眾的出行方式。我們所需要的是一款可以應對波音飛機沖擊的寬體客機。”

    在李毅安提到寬體客機的時候自然想到了空客公司的成功。

    “200座級的707飛機,在400座飛機的面前,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的。所以,從理論上來說,這種400座以上的大型飛機確實具有非常大的市場前途。

    但是我們必須要注意到一點,就是夠起降那種大型飛機的機場是非常有限的,至少就目前來說,只有少數樞紐機場能夠起降那樣的大型飛機。”

    指出這一點的時候,李毅安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後來a380的失敗。

    誠然A380載客量大,單人油耗更經濟。但是,忽略了國內航點—洲際樞紐—洲際樞紐—國內航點運輸模式中頻繁轉機帶來的時間和燃油經濟成本。終于,當一大堆航企紛紛用B787、B777、A350、A330遠程寬體客機開通二線城市—洲際樞紐/二線城市的國際航線時,A380的競爭優勢蕩然無存……

    這和技術進步,尤其是發動機技術進步有很大的關系,但是,目前來說BMW公司的發動機技術還是非常先進的,哪怕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進行適當的技術攻關。然後研制出可以滿足類似空客A330之類的雙發遠程客機還是非常現實的,

    畢竟,他本身就是80年代的飛。從技術上來說,在未來的十年內推出這款飛機,並不是沒有可能的。

    想到這李毅安說道︰

    “我們需要的是一款航程夠遠,載客量夠多的雙發噴氣式客機。”

    “什麼!”

    林康偉有些大驚失色的說。

    “現在即便是最大膽的設計師,設計出來的也是三發客機,一來即便是有一台發動機出現故障,憑借兩台發動機他們仍然可以全的降落在機場上。”

    這也正是三發噴氣式客機流行的根本原因,相比于四發飛機,他少了一台發動機,成本降低了不少。

    但是,也就是那樣了。

    畢竟兩台發動機更省錢。這也是後來為什麼雙發飛機成為商業航空主流的根本原因。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省錢。

    對這樣的質疑,李毅安說道。

    “那麼截止到目前為止,有沒有一架客機在空中飛行的時候有發動機停止工作過?”

    閣下的反問讓林康偉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應該還沒有這樣的案例。”

    確實沒有這樣的案例,因為所有的發動機在投入使用之前都會經過長時間的實驗,除了耐久性實驗之外,還有就是在各種惡劣工況條件下的實驗,是因為有了充分的實驗,所以航空發動機的無故障使用期限遠遠超出普通人的想象,況且每一次起飛之前,地勤人員都會針對發動機進行及其嚴格的檢查。

    正因為這種軟件和硬件上的過硬,才使得航空發動機的故障率是非常低的。

    “那不就得了嗎?雙發寬體式客機無論如何肯定有著對三發或者四發寬體客機的天然經濟性優勢。

    我認為我們可以重點放在雙發寬體是客機上。就未來的航空業發展來說,市場,遠程和洲際是等雙發寬體機的天下?

    洲際航行不一定非是飛到樞紐城市。也可以直接飛往那些二線城市,這樣的直達航線,反而更受市場的歡迎。

    而且,飛機越大,其上座率也就越不高,畢竟那麼多座位擺在那里,你想把客人給填滿了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考慮到這些因素我認為我們還是應該研制雙發遠程寬體客機。”

    接著,李毅安笑著說道。

    “而這款飛機就是我們進行市場競爭的殺手 。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可以飛洲際任務的雙發寬體遠程客機給波音公司最致命的一擊。

    當他們把所有的籌碼都壓在大型樞紐飛機上的時候,推出一款尺寸更小一些,載客量更少一些,但是行程與其類似,可以在很多普通機場降落的次級飛機,用他的靈活性去吸引市場。

    市場,最終市場會做出選擇的。

    飛機的設計和研制都是圍繞著市場來的。我們只需要找準市場定位,必定能夠贏得這場競爭。”

    雙發、寬體、遠程……

    對于林康偉來說,沒有想到這趟官邸之行居然會有這些收獲。

    閣下指出的這些完全顛覆了目前航空領域的設計概念,可這真的是未來嗎?

    因為心存一些疑慮,所以林康偉並沒有直接認同閣下的觀點,而是表示他回去之後會和公司市場部門以及技術部門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對于此,李毅安倒也不以為意,畢竟,企業總有他們的自主權。

    如果他們深入研究的話,會發現這種寬體飛機的市場潛力。

    並不僅僅只是市場潛力,他們甚至有可能成為市場的壟斷者,就像是另一個世界一樣。

    最終B787、B777、A350、A330之類的遠程寬體客機,淘汰了A380,而且還淘汰了波音747。

    或許它的尺寸規格不夠大,但是他使用的範圍更加廣泛,使用更加靈活,這正是它最大的優點。

    如果現在航空工業公司能夠推出一款類似的飛機,那麼有機會淘汰波音嗎?

    李毅安並不清楚。

    就像他最初創辦航空工業公司一樣,最初只是為了發展航空制造業,想要在民航市場上分上一塊肥肉而已。

    當時C717叩開了民用噴氣式客機時代的大門,讓工程師們真正第一次思考應當如何通過使用已有的設計,通過引進彗星的機頭和駕駛艙來降低研發成本,

    如何通過國際采購降低飛機制造難度,如何借鑒已有飛機的不足充分取長補短,如何通過試飛階段的營銷來提高銷量,如何通過更精準的產品定位打開空白市場,如何設計出一款真正在商業上可以掙錢的飛機……他們最終交出了一份很不錯的答卷。

    這份答卷就是,現在的婆羅洲航空工業公司,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那麼現在只剩下一個問題了——就是什麼時候成為世界第一!

    但是他很清楚,未來的十幾年,對于波音而言將是極其痛苦的。

    其實,李毅安所希望看到的是什麼?

    就是把波音逼向末路!甚至摧毀它!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過去做財閥》,方便以後閱讀回到過去做財閥第1603章 把波音逼上絕境(第一更,求訂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過去做財閥第1603章 把波音逼上絕境(第一更,求訂閱)並對回到過去做財閥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