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想要尋找借口非常簡單。
甚至都不需要刻意去制造,只需要適當的偏移一下航線就行,一次不行,就偏上兩次。
其實,中南半島這地方,就沒有消停過,在河內方面通過寮國和高棉,走胡志明小道滲透到南方,實施破壞的時候,西貢那邊也沒閑著,他們也試圖通過海上輸送破壞分子到北方搞破壞。
不過相比于北方成千上萬的大規模派遣軍隊,西貢實施的“滲透作戰”簡直不值一提,每次派過的也就是少則幾十人,多則一兩百人,結果不是被俘或者被殺,海上的襲擊也無關痛癢。
不過即便是如此,成天有群蒼蠅在身邊飛來飛去,實在是煩人的很。
而在這個過程中,美軍扮演著很不光彩的角色,所謂的“東京灣巡航”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展開的,實際上就是幫西貢進行偵察活動,顯然美國佬即便不是幫西貢打架的,也是旁邊遞板磚的,河內那邊早就瞧著美國人不順眼了。
一直等著收拾他們呢?
這天,美國海軍的“馬多克斯號”驅逐艦,和往常一樣,正在北部灣執行“水文地理研究”任務,嗯,很“和平”的那種。
就在其執行任務時,三艘不明國籍的魚雷艇突然出現在海平線上,它們高速駛向“馬多克斯”號,並施放魚雷對美艦發起攻擊。
頓時,警報聲響徹“馬多克斯”號,艦長奧吉爾一邊指揮躲避,一邊下令立刻開火還擊。由于雙方火力相差懸殊,很快一艘魚雷艇被美艦火炮擊沉,另兩艘受傷逃走。美艦在戰斗中確認了魚雷艇的身份,它們是河內海軍的艦只。
馬多克斯號受到攻擊是無可置疑的,甚至還有現場照片和電視錄像,總之一句話——鐵證如山。
比起六十多年前,得益于技術方面的進步,已經不需要犧牲一艘軍艦了。
而事件發生時,“馬多克斯號”正在公海上行駛,距離河內海岸超過二十五海里,面對這種“違反國際法”的行為,美國自然是憤怒。整個美國沸騰了,美國海軍軍艦在公海受到攻擊,這是對美國尊嚴的挑釁。
美國駐西貢大使馬克斯威爾•泰勒反對淡化事件的決定。和其它的強硬派一樣,他在深夜致華盛頓的一封電報中指出︰
“如果我們對無緣無故襲擊公海上的美國驅逐艦的行動不予回擊,會被人視為“美國害怕與河內直接對抗的標志。”
“東京灣事件”不僅震驚了美國,還讓全世界的輿論都沸騰了!
因為距離的關系,長安還搶在華盛頓之前沸騰,各大報紙無比震驚,標題各個聳人听聞的,就連同電視新聞里,也充斥著這一消息,評論家們分析著可能的影響。
同時表達出來一個觀點——我倍受震撼,但是美國應該三思而後行,不能影響東南亞大局。
什麼是東南亞的大局,當然是近在眼前的威脅,雅加達了。
東京灣事件的發生,讓李毅安總算是長松了一口氣,要知道,約翰遜高唱和平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他,多米諾骨牌是什麼模樣,他不知道,但他很清楚,沒有美國的介往前,西貢連三年都撐不了,要是西貢倒了,暹羅、高棉、緬甸,一個都跑不了,到時候,那怕就是他再不願意,也得提刀上陣,在大馬充當中流抵柱了。
所以,“東京灣事件”,對于李毅安而言,絕對的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好事!
人逢喜事精神爽,盡情大好的李毅安便到了朱虹那邊,在他到藏嬌的金屋時,這位白娘子,正在那里看著電視呢。
電視里播放是幸福一家人的情景喜劇。
“今天這麼高興?”
見到李毅安來了,拿著遙控器把電視關上,朱虹便主動的走了過去。
“我哪天不高興?”
抱著女人的身體,李毅安笑著說道。
“今天恰好發生了一件大事,值得慶祝。”
“大事?是東京灣嗎?”
雖然是個演員,但是朱虹當然也看新聞,今天電視里到處都是“東京灣”,都是美國海軍軍艦遭到攻擊的新聞,她就是不想了解,也得對付著看它。
“對,就是東京灣!”
握著朱虹的手走到沙發邊,李毅安讓她坐在自己的懷里,手攬著她的縴腰,喜不自勝的道︰
“美國人有事干,對包括我們在內的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那你準備做什麼?”
朱虹皺著眉頭詢問,她並不喜歡戰爭,而且,西貢的距離這里又這麼近,她真的不知道未來的情況會怎麼發展。
“當然是呼吁和平。我們要強調東南亞整個局勢穩定的重要性,勸說美國不要輕啟戰端。”
李毅安這回完全是一副和平主義者的口吻,斬釘截鐵的說道。
“不就是受到挑釁了嘛,其實只要有足夠靈活底線,面子什麼的也不是特別重要的,底線多了,也就靈活了。”
越是不想做什麼,越是要不斷強調要這麼做。
最關鍵是什麼——是告訴美國,西貢不重要,你們不能把力量用在那里,你們應該和我們一起,把力量用在雅加達。
其實,無論如何,美國最後還是會義無反顧的殺進中南半島。
而李毅安維護和平的努力自然也就是徒勞的。
“……可實際上並不是徒勞的,有了現在的勸阻,那麼將來美國人就沒有臉面拉咱們和他們一起趟這池子渾水!”
說到“渾水”的時候,李毅安忍不住冷哼一聲。
別看現在美國這麼勇,可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他們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將要招惹是什麼,也不知道,大國人民完全做好了加大勒緊褲腰帶的力度,支援河內的準備了。
總之,勤勞勇敢的越南人民會讓美國明白做人的道理的。
這哪里是渾水,分明就是泥潭啊……
這個泥潭,沒變成沼澤,像阿富汗吞噬甦俄一樣,把美國給生吞了,都是美帝底子厚,回血快啊……
……
其實,從基本立場上,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SEA的態度都非常明確——希望能夠維持和平,希望美國不要大動干戈。
而身為SEA駐華盛頓代表的白修福則在在實踐著長安的指示,竭盡全力的挽救和平,找到美國國務卿迪安•臘斯克,闡述長安對此事的看法。
“國務卿先生,我們的官方態度和認為河內不值得大動干戈,我們對局勢的發展感到極其憂慮,長安認為,美國將過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西貢,勢必會影響到整個東南亞的戰略平衡。”
白修福毫無隱瞞的表達了長安的擔心,同時提醒對方,要考慮到整個東南亞的利益。
這個利益,指的很簡單——東南亞並不是僅僅只有一個西貢。
“代表先生,我也非常理解長安方面對此事的擔憂,但是我無法給予任何承諾。”
迪安•臘斯克直接了當的回答道︰
“你知道的,現在這件事的決定權並不在于我,而在于美國,美國上下對于河內的挑釁都是極其憤怒的!”
“是的,河內的挑釁是令人憤怒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美國軍艦沒有受到損傷,甚至都沒有任何人受傷,我們認為這只是一次偶發事件。”
白修福仍然在履行著使命,他的使命就是讓美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通過外交渠道把這件事解決了。
不過他話里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既然美國方面也沒有損失,那讓就當做沒發生。這種說法根本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現在連美國輿論都知道了美國軍艦在公海被襲擊。
美國又怎麼可能當做什麼都沒發生?
而且現在還是大選年,如果白宮一聲不吭,會被共和黨抓住機會做文章,進行攻擊。不要說美國國內了,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著這件事。
美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還能做自由世界的老大嗎?
總之,美國是不可能作出讓步的。
長安的和平斡旋,自然也是以失敗告終!
不過,唯一得到的承諾就是——美國不會因此減少對長安的援助,以用于在爪哇地區的遏制行動,其實,華盛頓也知道長安反對的原因,是擔心美國的注意力都被西貢所吸引,從而忽視了其它地區。
在和平斡旋失敗的時候,“馬多克斯”號和另一艘驅逐艦“特納•喬伊號”繼續在東京灣巡航,並沒有因為之前魚雷攻擊而停止巡航。
畢竟,美國不慫!
又豈能因為幾艘小破艇的威脅就撤出大海?
非但不能撤,甚至還挑釁性的多次駛入河內領海。總之一句話,論挑釁,美國佬那絕對是老行家了,他們不僅擦著領海航行,而且一個不小心,還會進入到其領海內,
總之就是在那里跳來跳去,嘴里還在那里說著“你打我啊,有本事你打我啊!”
主打的就是一個挑釁,美國老干這個絕對是內行,不斷試探對方底線就等著或者不斷的逼對方動手。
如果對手沒有一定的戰略定力,那麼肯定是會上當的。
這天晚上,烏雲遮擋了星月,使得大海上的能見度極差,但是很快馬多克斯號和特納•喬伊號還是在雷達上發現了河內方面魚雷快艇的信號。
“發現多艘魚雷快艇,距離25海里……”
從距離上來說,這個距離是安全的,以至于馬多克斯號的艦長赫伯特•奧格利上校雖然發出了戰備命令,但大家並沒有當成一回事,畢竟,眾所周知,魚雷艇必須要接近到近距離,才會對軍艦造成威脅。
只不過,這天晚上,一切都與過去的不太一樣,在快艇距離兩艘軍艦還有20海里時,海上突然騰飛數團火焰。
沒有人知道,這兩艘快艇並不是魚雷快艇,而是河內方面剛剛得到的導彈快艇,它們搭載著2枚冥河導彈。
冥河反艦導彈是世界上第一款反艦導彈,其射程超過40公里。
這款重型反艦導彈宛如一架小飛機一般,甦聯的反艦導彈過去從未在實戰中使用過,因而“馬多克斯號”水兵竟然把冒著火焰飛來的導彈當成了“小飛機”,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災難的來臨。
大約幾分鐘後,冥河導彈向“馬多克斯號”發起了俯沖攻擊,這個時候,美國人才意識到問題不對,
一些經歷過二戰的海軍老兵。看著空中俯沖而來的小飛機,腦海中又一次浮現出了在太平洋戰場上恐怖的回憶,他們驚恐的尖叫道︰
“神風,神風是日本鬼子的神風敢死隊……”
哪里是什麼日本鬼子的自殺式飛機,是甦聯制造的反艦導彈,只不過過去他們從來沒有見識過。
盡管驚恐,但是作為一支訓練有素的海軍,他們還是在第一時間內實施了反擊,連忙啟動高射炮想攔截“小飛機”,
盡管在二戰時一次次攔截神風飛機的加特林炮火力很強大,雖然伴隨著特林機關炮的掃射,空中到處都是曳光彈的紅色軌跡彈道。
但是一切都已經太遲了。這枚冥河導彈仍然突破攔截,準確的命中了“馬多克斯號”的後半部,頓時引起了熊熊大火。
正在水兵們搶救著軍艦的時候,剩下的三枚導彈也相繼趕來,憑借著多座加特林防空炮強大的火力以及火控雷達自動引導技術,他們居然凌空擊中了兩枚導彈,畢竟,那玩意就是一架小飛機,但是仍然有一枚導彈再次命中了“馬多克斯號”。
一時間,“馬多克斯號”完全被大火所籠罩。
雖然遭受了重創,但是這艘2500噸的軍艦,仍然憑借著良好的損管,避免了沉入海底。
在其遭到攻擊後,“馬多克斯號”和“特納•喬伊號”立即向後方報告他們遭受襲擊的消息。
他們遭受不明快艇使用不明武器襲擊!
“馬多克斯號”遭受重創!
嚴重進水的軍艦,幾乎是步履蹣跚且惶恐不安的駛離了東京灣。
此後數小時內,東京灣一直處在極度的緊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