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千載逢的機遇就這麼送上門來了!”
在發出這種感慨的同時,李毅安情不自禁的又看了一眼面前的報告。
這份報告是西貢形勢的分析報告,報告的內容並不復雜,但是局勢卻非常復雜。
不得不說,美國在西貢確實盡力了。
或者說,大漂亮在西貢那邊用力過猛了。
從他們策劃軍便,把吳氏兄弟干掉開始,他們就在為自己的用力過猛付出了代價。雖然美國對西貢的援助一再增加,也派了大量的軍事顧問,甚至是上萬特種部隊到西貢,但是局勢似乎並沒有好轉的跡象。
40%的農村被反對派控制著!西貢每天都處于動蕩與襲擊之中。
自打從他們換掉了吳艷庭之後,西貢的局勢並沒有像美國設想的那樣迅速穩定下來。甚至還呈現出更加混亂的狀態。
“用力過猛啊!……”
接下來西貢會陷入什麼樣的狀態?
政府走馬燈似的換,但是沒有一個人能領導一個穩定的政府。
這就是未來的西貢。
而與此同時,西貢的形勢惡化了︰北越整軍備戰,準備派遣正規軍南下作戰,西貢政府內憂外患,混亂不堪毫無戰力,美國特種作戰全面失敗,計劃大規模援助越南。
在美國的援助下,西貢堅持十幾年。
未來西貢會成為了一個“有軍隊而沒有政府的國家”,所謂的軍隊,是在美軍訓練、指揮下、援助下的軍隊。
然後呢?
也就寄了!
“5500億美元!”
看著面前的這份報告,想著這個數字的同時,李毅安自言自語道︰
“這就是戰略機遇期啊!”
5500億美元是美國在越戰期間的投入,其中投入的軍費約為2000多億美元。然而,這個數字可能並不是最準確的,因為在越戰期間,美國還向西貢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同時為了穩定盟友,爭取盟友的支持,還向泰國、菲律賓等國提供大量的援助,估計金額可以達到數千億美元。
5500億只是一個官方數據,還有一個數據是——10000億美元!
這可是美金的時代!
如此誘人的一塊肥肉,那怕只是隨便吃上一口都能吃個滿嘴流油啊。
“抓住這個機會的話,差不多就是原地起飛的節奏啊!”
嘴上如此感慨著,李毅安的心里更多的是感慨。
畢竟,能夠如此的“慷慨”的主可真不多啊!
從古至今,就這樣“舍己為人”,自我割肉的國家可真的沒有幾個。
听著父親的話語,李奕軒說道︰
“爸,我們也要介入西貢事務嗎?”
同時他又有些疑惑的說道︰
“您之前不是已經回絕他們了嗎?”李奕軒口中的“回絕”指的是,5月9日,美國總統約翰遜給25個友邦發送了“考慮支援西貢方案”的邀請書涵,期望“讓更多自由世界國家的旗幟在西貢飄揚”。
但是,這些盟友很不上道,要麼拒絕,要麼敷衍。
只有韓國最積極,爭做美國鐵桿同盟。
樸正雄收到美國的邀請函後,立即指示內閣考察出兵越南,之後政府列出出兵預算,組織出兵部隊。做好一切準備後,南越政府遞交請求韓國出兵的正式外交書函,很快韓國國會就批準通過,出兵越南合理合法。
與“渴望為自由世界出力”的韓國不同,面對約翰遜的邀請,李毅安直接拒絕了,
“軍事上不介入,不代表我們不以其它的方式介入,”
李毅安一邊說話,一邊拿起茶杯喝了口茶,說道︰
“比如在經濟上。”
“經濟上?”
李奕軒想了想,說道︰
“是為美軍做好後勤嗎?”
“不是後勤,是做好自由世界的物資供應中心!踫到打仗這種事情,咱們做好物資供應,就是對自由世界最大的幫助!”
說笑之余,李毅安正色說道︰
“而且我們也需要來自美國的訂單,這個戰爭紅利對于我們而言,意義重大!”
李奕軒有些疑惑的說道:
“戰爭紅利?很重要嗎?半島戰爭期間,公司好像並不在意軍需訂單。”
端著茶杯的李毅安,看著神情有些不解的兒子,便解釋道:
“現在不一樣,在半島戰爭期間,美國的訂單與我們而言,是可有可無的,因為,當時我們更關心歐美市場,歐美的民間市場才是最重要的,”
什麼是時過境遷?這就是時過境遷。
當年,歐美民間市場的需求已經讓這里的工廠趕班加點的生產了,畢竟當時歐洲的工業還沒有完全恢復,美國上千萬新婚夫婦以及新生兒對物資的需求,帶來的是消費市場的快速膨脹。
在這種情況下對歐美的出口才是最重要的。而軍需訂單自然被放在了後面。
可是現在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sea的經濟正處于發展的瓶頸,畢竟,新生產力尚未開始真正發力,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經濟支柱。
現在正是新生產力取代舊生產力,完成這個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來自美國的軍需訂單將會進一步助推我們的經濟發展,幫助我們突破發展的瓶頸。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完成產業升級,完成新舊生產力的交替,讓新生產力成為我們的經濟支柱。”
“新舊生產力的交替……”
在父親強調著“新生產力”時,李奕軒想了想,說道︰
“父親,您說的的新生產力,指的是電子計算機和集成電路嗎?”
“對!”
李毅安點頭說道︰
“就是電子計算機和集成電路,還有光縴、互聯網,伴隨著技術的發展,這些新生產力必定將會成為新的產業支柱。”
其實,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說,傳統制造業早在60、70年代,就已經顯現出了頹勢,後來很多經濟學家喜歡用——器材老舊、福利負擔作為傳統制業衰退的理由,甚至就連冗雜的管理體制,也是其衰退的理由。
這些理由或許解釋了美國傳統制造業的頹勢,但是卻無法解釋歐洲的傳統制造業,從80年代開始陷入衰退,甚至就是日本的傳統制造業,也在進入新世紀後,開始衰退。有人將其歸于東大的產品競爭,可問題是後來,東大的傳統制造業也踫到了麻煩。
其實,歸根到底,傳統制造業的瓶頸在那里擺著——市場對于很多產品的需求總量在那。
“傳統制造業……”
手中端著茶杯,李毅安對兒子解釋道︰
“他是有其瓶頸的,就像基建工程一樣,社會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在擺著,最簡單的例子,修一座橋,只需要兩三年時間,我們不可能僅僅只用上十年,炸掉,再重修,一座橋的壽命可以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這座橋完工後,在未來很長時間里,這方面的需求也就消失了。
同樣,傳統制造業提供的產品也在那里擺著,一輛汽車的使用壽命,不出問題的話,至少是二十年,只要用戶願意,他可以用上十年,二十年,而不用考慮換新。
家用電器同樣也是如此,像電視機,空調用個十年也沒有問題,這就意味著,一個家庭在購買了一次用電器之後,在未來的十幾年里可能都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喝了口茶,李毅安想到在另一個世界,有些企業家們在那里憂心著百姓家里的家電安全,無數次提議出台家電強制報廢制度。
嗯,就像他們關心人們的出行安全一樣,推出了汽車強制報廢制度。
當然這都是出于安全的角度,他們能這樣為普通老百姓操心,絕對是普通老百姓的福氣。
身在福中要知福。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就是傳統制造業最大的問題——很多產品是一次性投入,長時間使用。
李奕軒想了想反駁道。
“爸,這些我都明白,但是我們現在的市場並沒有飽和,是內部還是外部市場,市場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想了一下,他又補充道︰
“而且很多產品都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市場對于各種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改變,”
點了點頭,李毅安說道。
“你說的很對,我並不否認這一點,但是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必須要考慮到傳統制造業,已經到了發展的瓶頸,或者即將到達發展的瓶頸。
在這種情況下,完成新舊產業的交替,就是極其必要的,畢竟當新興產業淘汰舊產業的時候,它有時候會來的非常突然,甚至會讓你措手不及。”
李毅安之所以會這麼說,因為在另一個世界,甦聯就是被新興產業給淘汰的例子——甦聯繼續用他們的傳統思維在那里用鋼鐵,汽車等各種各樣的重工業產品在那里堆積著數量的時候,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在這種變化之中,甦聯走向了末日。
在大國之間的競爭之中,很多時候,失敗並不復雜,僅僅只是點錯了科技樹,或者選錯了發展方向。
當大量的財力和資金用于重復建設或者浪費在沒有任何意義的事物上的時候,失敗就是在所難免的。
在心底感慨著甦聯談不上美妙結局,李毅安說道︰
“所以,我們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提前完成新舊生產力的交替,從而確保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處于真正的遙遙領先的地位。”
什麼是真正的遙遙領先?
就像現在在電子計算機以及集成電路等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sea就是遙遙領先的。
但是這種遙遙領先能夠一直持續下去嗎?
李毅安並不清楚,不過他所需要的就是確保這一點,比如,通過推動電子計算機以及集成電路的產業化發展,促進相關領域的全面發展。
為什麼在另一個世界,美國在電子計算機以及集成電路上最終相對于甦聯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
歸根到底,就是因為美國在這一領域上開闢了極其成熟的民用市場,使得民間的資本願意投資這一領域,從而促進了這一領域的發展。
通過民用市場的技術進步去反哺其在軍事,航天等各個領域應用,而軍事以及航天等領域的前瞻性尖端研究又促進了民用市場的發展。
是市場推動了這一切,也是在市場的推動下,電子計算機以及集成電路,互聯網成為了新生產力的核心。
或許未來的道路並不確定,但是李毅安得了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摸著鷹醬過河。
既然有美國的成功經驗可以學習,那就依著葫蘆畫個瓢唄。直接選擇拿來主義就行了。
正是因為有了美國的試錯,讓李毅安看到了新的機遇。
“目前來說,傳統制造業已經達到了其瓶頸期,與其在這種瓶頸期里死磕,不如果斷的擁抱新生產力,但這並不是意味著我們就要放棄傳統制造業,
畢竟,傳統制造業也是基礎的一部分,在新生產力還沒有完全發展成熟的時候。
我們一邊要去進行前瞻性的研究,推動新生產力的成熟。
另一邊呢就是深挖傳統制造業,利用美國介入越南後,驟然增加的龐大需要,來推動傳統制造業的發展,再獲得豐厚的戰爭紅利。
與此同時,通過這一市場,傳統制造業可以獲得更多的資金用于完成未來的轉型。”
點了點頭,李毅安突然感覺這麼多年以來,只欠美國一句謝謝,畢竟,sea基本上都是踩著美國上位的。
早期的發展是利用美國戰後結婚潮以及嬰兒潮發展起來的,在經濟進入某一個瓶頸期的時候,美國佬又要在東南亞全面介入,未來的十幾年里,源源不斷的訂單會涌入sea。
最終曠日持久的越戰會讓美國的經濟陷入衰退,如果不是因為家底夠厚的話,那麼,美國崩潰肯定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sea將會在美國的這場戰爭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不僅將會擺脫平靜期,而且還將會進入新的時代。
看著父親,李奕軒想了一下,然後問道。
“可是,父親,我明白您的意思,是利用這場戰爭進一步發展我們的經濟。可是……我們難道就不需要考慮安全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