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軍事行動總是會帶來很多經驗教訓。
這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地面部隊身上,對于空中力量同樣也是如此。
“我們需要研制新一代的飛機。”
哈特曼這位在軍事行動之前剛剛晉升的空軍少將,在軍事行動結束後的第一時間,就針對軍事行動期間,f2和f4戰斗機的表現提出了新的要求。
和設計f2戰斗機時一樣,空軍提出來的要求是要空地兼顧的——這也是他們對于飛機的要求。
需要的是一種新型的通用戰斗機。既能空中格斗,又能對地攻擊,還能作為航母艦載機,甚至可以投擲核彈!
這樣的空中多面手才是軍方所需要的。
“軍方所需要的既是一架機動性能非常優越的空優戰斗機,同樣也是一架可以裝載大量炸彈對地攻擊機。”
在庫克設計局內,一群工程師們正在那里研究著軍方提出來的要求。
其實,軍方于武器的要求就是一個綠茶婊。
既要又要……恨不得所有的一切他們全都要。
當然這樣的話,是不會有人說出來的,他們頂多也就是在心里吐槽一下而已。吐槽一下軍方的貪婪。
在討論會議的間隙,站在走廊窗邊的阿道夫一邊抽著煙,一邊對身旁的馬國偉說道︰
“哎呀,軍方提出來的條件根本就不現實,他們的要求那麼高,居然還是要單發戰斗機。”
“單發戰斗機的優勢非常大,尤其是對于sEA而言,我們並不是一個大國,不可能同時裝備一款重型戰斗機和輕型戰斗機。”
就像美國空軍一樣,他們在裝備f4雙發戰斗機的同時,還裝備了f104單發戰斗機。
這種高低結合,使得美國空軍既擁有數量上的優勢,又不至于在質量上落後于其他國家。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種輕重結合的高低搭配才是最符合空軍實際需求的。
但問題來了——這是大國的產物。
“重型戰斗機吞噬大量的預算,就像空軍采購的那30架和平捍衛者一樣——每架的采購單價超過360萬美元!那可是天價!”
和平捍衛者是南洋航空工業公司與英國,加拿大同研制的雙發截擊機,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款雙三戰斗機。
這款可以飛到三倍音速的截擊機,最大的用戶是英國和加拿大,他們分別采購了106架和86架,而挪威與瑞典也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連美國空軍對于和平捍衛者也是非常有興趣的。
畢竟,那確實是一款性能非常出色的截擊機。
對于美國等國來說是剛需。
唯一的問題就是它太過昂貴了。
“哪怕就是和同樣是雙發戰斗機的f4戰斗機相比,它也是非常昂貴的。它的單價只有260萬美元。
當然他們並不是一類戰斗機,但是
f2戰斗機的采購單價卻只有140萬。”
深吸一口氣,馬國偉這位從南陽大學航空系畢業的航空工程師說道。
“價格上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畢竟f4戰斗機無論如何其性能也不可能超過f2戰斗機的兩倍。”
同學的理由讓阿道夫沉默了一會兒,說道︰
“你說的確實是事實,但是……”
看著面前的老同學,阿道夫說道。
“我們必須看到的是空軍的要求在那里,如果想要滿足空軍的要求,我們至少需要一款足夠強大的發動機。”
接著他又刻意加重了聲音。
“甚至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軍用航空發動機。它的推力達到15t以上,也就是現在的f2戰斗機的兩倍!”
在話音落下的時候,阿道夫就把目光落在老同學的身上,盡管他沒有說話,但是誰都知道。他想要說什麼?
你覺得這可能嗎?
面對這個無聲的問題,馬國偉想了一下,笑著說道︰
“還好我們的BMW公司是全世界最好的航空發動機制造商,他們應該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
“BMW公司是很優秀,但是……我們需要的是以一頂二的航空發動機。”
阿道夫抽了一口煙,語氣嚴肅的說道。
“只有如此才能夠滿足軍方的要求,不知道他們提出來的那些要求,甚至只有重型戰斗機才能夠滿足。
但是他們卻要求單發!”
有時候軍方提出來的一些要求,看起來確實是有些脫離實際,但是對于工程師們來說,他們所要做的就是竭盡全力的去實現軍方的要求。
馬國偉點了點頭說道。
“他們提出來的指標確實很苛刻,想要實現的話是很困難,但這不就是我們工作的意義嗎?”
在他的話音落下時,工程師們又一次走進了會議室,會議還要繼續召開,無論是那些成名已久的高級工程師還是這些年輕的設計人員。都會在這次會議上發表各自的意見。
從飛機的氣動布局到材料,再到發動機以及其他各個子系統的,他們必須站在軍方的要求上實現最優化。
在過去的日子里,他們也曾對下一代戰斗機進行了預判性的研制。現在所需要的就是根據軍方的要求對他們之前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一旦確定了基本方向之後,接下來他們就要展開工作,開始設計整架戰斗機,從字面的構思,再到實際模型,再到風洞實驗……
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的,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甚至更長的時間。
就這樣在一場軍事行動之後,sEA的防務當局迅速的吸取著各個方面的經驗以應對未來的戰爭。
畢竟,你永遠無法判斷未來是否會爆發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所需要就是提前做好準備。
其實,這也是冷戰期間,世界各國不得不面對的事情。
有的國家在為未來準備著戰爭,有的國家已經陷入了戰爭。
比如越南——在新的一年里,發生在那里的戰爭更加激烈了,為了能夠有效的打擊游擊隊,美國不得不派出更多的軍隊進入西貢。
“……美軍司令部已經決定繼續增兵,你盡快恢復西貢境內的秩序。。”
在听取著軍方的報告時,李毅安是有些無奈的長嘆了一口氣。
就像很多軍事行動一樣,美國在越南所陷入的局面就是——不斷升級。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認為只需要投入有限的力量就可以改變當地的形勢。但隨著局勢的惡化,為了避免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發生,就不得不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不斷的升級,不斷的根據局勢的惡化派遣更多的軍隊。
“這些美國人,哪怕是我們給他們示範了一次,他們還是沒有明白一個道理——戰爭這種事情一開始就要重拳出擊的。”
搖了搖頭,李毅安的語氣中充滿了可惜。
如果美國能夠重拳出擊,一開始就向西貢派遣足夠數量的軍隊,同時對北越實施泰山壓頂式的打擊。
那麼,整個中南半島的局勢,甚至整個東亞的局勢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有些變化甚至有可能改變所有的一切。只不過,美國人實在是太慫了。
“閣下,就是美國人打起仗來總是如此的瞻前顧後。”
在提到美國人的瞻前顧後,是趙尚勤這位三軍參謀總長,語氣中充滿了輕蔑。
“他們心甘情願的被政治捆住雙手,這樣打仗又怎麼可能能夠贏得戰爭的勝利呢?”
點了點頭,李毅安一旁的李奕軒問道︰
“你對這怎麼看?”
听到父親的問題,李奕軒想了一下,然後說道︰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是不能夠被政治束縛住手腳,就像我們在爪哇采取的軍事行動一樣。
既然已經做了,就要投入全部的力量,力爭一次性解決問題。這樣即便是還有一些殘余,也不過只是……”
想了一下,李奕軒又補充道︰
“越是像現在這樣猶豫不決,拖拖拉拉,戰事就會被無限制的延長,就越容易引起各種各樣的問題。”
听著兒子的回答李易安點了點頭,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便說道︰
“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嗎?”
現在之所以把帶在身邊,是希望他能夠學習各種事物的處理。
李逸軒沉思了片刻,然後說道︰
“按道理來說,有了我們在爪哇的示範之後,美國人應該會明白他們應該怎麼做。
快刀斬亂麻,以泰山壓頂的方式結束這場戰爭才是他們最應該做的事情。但是……”
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李逸軒的眉頭緊鎖著,言語中帶著許多困惑。
“為什麼直到現在還在那里采用這種添油戰術?這根本無助于戰爭的結束,到時候華盛頓的那些政客們壓根兒就不想結束這場戰爭嗎?”
對兒子的問題,李毅安想了一下,然後說道︰
“其實,我也很困惑啊!”
能不困惑嘛。
就某種程度上來說,打雅加達除了找個理由不插手西貢之外,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就是希望美國去解決中南半島的問題,一上來就全力輸出,沒準能迫使北方退出。
可誰曾想,哪怕是有自己這邊的成功經驗,美國還是在那邊固執的添油,這樣的打法……根本就是屁用沒有。
“或許,這就是美國吧!”
或許這就是唯一的解釋了,這就是二戰後,華盛頓的戰爭法則,其實,這樣的戰爭法則,是二戰後的戰爭法則,因為那怕就是甦聯,在戰爭的態度上,也不是“全力以赴”的。
就像是他們在阿富汗,面對抵抗,就有甦軍將領要求連同巴基斯坦一起解決了,從而徹底結束各方對抵抗組織的支援,可是克里姆林宮卻顧慮重重,舉棋不定,最終錯失機會。
這些都是經驗啊!
在閣下的話音落下後,趙尚勤則在一旁補充道︰
“閣下,除了西貢之外,目前中東的局勢也非常緊張。”
听他提到中東的局勢,李毅安的眉頭立即皺成了一團。
基本上也就是從現在這個時候起,中東問題就會成為國際社會輿論所關注中心,在未來的很長時間里,中東都會充斥于世界各國主流媒體的報道之中。
而且還會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傾向,之所以如此並不僅僅只是因為接連爆發的中東戰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克板印象的恐怖分子也會從這個時候開始不斷出擊。
點了點頭,李毅安說道︰
“看來10年的和平是到頭了……”
第二次中東戰爭也就是甦伊士危機,不過只是給中東帶來了10年的和平。
算起來從第一次中東戰爭到現在,也就不到20年,是戰爭最多也就只能帶來十年的和平,這也就是中東的特殊性。
算算日子差不多也就是最近了第二次中東戰爭就會打響,阿拉伯人再一次創造了奇跡。
當然也就是失敗的奇跡而已。
感慨之余,李毅安問道。
“中東,現在的形勢怎麼樣?我是說以色列方面現在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