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1473章 沙灘上的堡壘(第二更,求訂閱)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小魚的命運 本章︰第1473章 沙灘上的堡壘(第二更,求訂閱)

    搖身一變成了殺蟲劑噴灑員,在社區里噴灑一圈DDT之後,又通過電視攝像一通狂懟,清楚無誤的表明了自己的聲音之後,李毅安這才結束一天的行程,返回的官邸。

    返回官邸的路上,車隊在朱雀大道上疾速行駛著。

    在汽車行駛時,李毅安總會把目光投向路邊。

    此時,他所看到的並不是都市的繁華,而是街頭上的路人。

    今天是周末,人行道上到處都是行人,而行人之中,絕大多數都是青少年。

    看著路邊的青年,現在長安的青年、少年越來越多,這正是這里最大的優勢,在過去的十九年里,有超過七千萬人出生!

    這樣的人口優勢,是其它任何國家都無法與之相比于的。

    看著那些渾身朝氣的青少年,李毅安忍不住說道︰

    “哲遠,你看他們,他們身上的朝氣……朝氣蓬勃!”

    閣下的話,讓張哲遠點頭贊同道︰

    “是的,閣下,這才是青年人該有的精神!有了他們也就有了我們未來的希望。”

    “他們身上有著青年人該有的精神,而且也是我們的希望所在。但是,發生偏差的話,……”

    話音稍微頓了一下,然後李毅安說道︰

    “他們身上的朝氣就會被現實一點點的磨去,最後,他們也會變得暮氣沉沉,然後,他們完全不想努力、奮斗,甚至不想掙扎。”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慨,因為自己也曾有過那樣的心路歷程。

    “閣下,這,這怎麼會!”

    張哲遠覺得這不太可能,說道:

    “那怕就是一條咸魚也想翻身,況且是人呢?這是不可能的。”

    顯然他並不相信會發生這種事情,畢竟,千百年來這種事情從不曾發生過。

    “怎麼會不可能呢?”

    李毅安搖了搖頭,說道︰

    “這……”

    面對閣下的反問,張哲遠沉默了下來,好一會,他才說道︰

    “這應該不會發生的,因為我們不斷完善的制度與法律,就是為了避免這種可能的存在。”

    確實,從一開始在這里設立那個構架的時候,就千方百計的避免發生類似的事情。

    不過如果真的能夠完全避免嗎?

    但是曾經游走在想躺平卻無法躺平中的李毅安,很清楚,他為什麼會躺平,就是肉眼可見的……沒有希望!

    靠著那份收入,他永遠買不起房子,即便是靠著父母的資助,付了首付,也透支了未來三十年的收入,去像牛馬一樣的活著。

    其實,那個時候,他是羨慕躺平的人的,沒錢的選擇躺平,他們放下了世俗的目光,有錢的選擇了躺平,是因為有那個資本。

    思索著這個問題,李毅安說道︰

    “所以,這也就是我常說的——我們所致力于創造的是一個讓所有人都能夠實現夢想的社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已經成為了這片土地的一個基本的價值觀。成為了人們的共識。

    所有人都能實現夢想!

    這個夢想是什麼呢?

    有的人會仰望星空,暢想著未來,朝著前沿進發,有的人會腳踏實地,專注于眼前的生活。

    其實,這才是人們生活的常態,畢竟,人和人的追求是不一樣的,他們所專注的事務同樣也是不同的。

    那怕就是躺平了,那也是他們的追求。

    對于社會來說,社會財富有剩余才會躺平。飯都吃不飽飯是不會,也不可能躺平的。

    但是,最重要的是什麼?

    還是要做大蛋糕的盤子,只有如此,才能讓新一代的年青人獲得與其努力相匹配的財富與回報。

    也只有如此,他們才不會因為種種原因,選擇躺平。

    “而這一切的核心,還是要做經濟的大蛋糕啊,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要經濟好了,蛋糕大了,才能夠分配到所有人。……”

    如何做大蛋糕呢?

    听著閣下的話,張哲遠則在一旁說道︰

    “閣下,去年我們的出口再創新高,相信今天我們的出口還是會進一步增加的,畢竟,在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甚至包括汽車產品上,我們的產品優勢還是非常大的,那怕就是服裝、鞋帽等的日用消費品,因為歐美各國民眾收入水平提高,我們的產品在品牌質量上,還是非常受中產階層歡迎的。”

    事實上,一直以來在李毅安的指導下,本地的企業在通產部的指導下,一直非常注意打造品牌,除了直接利用戰前德國的知名品牌之外,他們還打造了許多品牌,尤其是在日用消費品上,通過電視廣告、電影植入等方式打造品牌,造著這種劃時代的操作理念。本地的企業出產的商品,並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商品,而是有“品牌附加值”的商品。

    不僅僅只有簡單的奢侈品牌,還有適合中上等階層消費需要的輕奢品,當然,更多的是中產階層需要的有品質保證的“品牌”貨,而這類商品也恰好符合歐美生活水平提升後的消費升級。這自然促成了過去兩年出口的大漲。

    “要做大經濟的蛋糕,並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擴大生產,畢竟,全世界不會任由他國的商口沖擊佔有他們本國的生產和市場,等到多數國家意識到這一點,就會抵制外國的產品,”

    不說其它,就是幾十年後的美日貿易爭端,本質上不就是因為日本的產品出口對美國造成了沖擊,然後才導致了美國和日本的貿易爭端。

    “如果完全依賴出口的各方面,經濟就會出現問題,所以得轉型升級。在問題還沒有出現時,要讓老百姓有錢,因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是提振內需,而內需則需要老百姓有錢,沒有錢,就麻煩了……”

    看著車窗外的熱鬧的街道,李毅安說道︰

    “兩年前,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第一次超過2500億元,去年突破2900億元,接近3000億元,經濟增漲率超過14%,是什麼讓我們的經濟增長那麼的強勁,哲遠你知道嗎?”

    面對閣下的問題,順著閣下的目光向車外看去,張哲遠想了想說道︰

    “是這些年青人,我們有幾千萬青少年,他們是最龐大的市場,那怕每人每年買上一雙運動鞋,一年就可以創造幾億元甚至十幾億的市場。”

    張哲遠的回答,讓李毅安點了點頭,他想到在某房地產公司工作時,那位房地產大佬說的那番話︰

    “什麼房地產,供應,需求,土地開發,城鎮化,扯淡,就一句話,我們有龐大的80後!”

    雖然對那位後來去踩縫紉機的皮帶大佬沒什麼好印象,但是李毅安覺得他說的非常誠懇,因為他一語點到了核心問題上。

    需求內需到底是啥?本質上就是人口收收入的債務函數、杠桿函數。

    那時候內需龐大的一代是誰,就是那批 80後。他們是人口基數最大的那批,可以花 3個錢的,可以花過去時,上一代人給他們留下的 6個口袋。可以花當下時,企業老板給他們的收入函數。可以花未來時,金融機構給他們的杠桿。

    他們是花三代的錢,一代的人口高峰,那就是內需的所有底牌。經濟的任何問題都可以由這部分人買單,所有債務問題、經濟問題均由這代人買,那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的風險。

    其實這並不特殊,歐美同樣也是如此——“嬰兒潮時代”也是例子,他們青少年時期的消費,刺激歐美的經濟發展,他們步入成年後,結婚生子,進一步推動了歐美房地產等市場的發展。

    他們之中,唯一的區別在什麼?

    其實,核心並不是上一代人人的6個口袋,也不是金融機構給他們的杠桿,而是企業老板給他們的收入函數。

    是靠著企業老板給他們的收入,讓他們分享到社會經濟發展的紅利,才有了後來的大發展。

    “是的,我們有龐大的五零後,有他們在未來十年、二十年,我們都會有龐大的內需,可是,他們花的是誰的錢呢?”

    李毅安反問道︰

    “是他們父母的錢,他們的父母願意給予他們最好的,無論他是來自亞洲,還是歐洲,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都是一致的,他們願意給子女最好的一切,這是消費產生的根源,但是,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的是分配……”

    指著窗外的繁華的街道,李毅安反問道︰

    “去年,我們的經濟增長超過14%,那麼問題來了,人們的收入增加了14%了嗎?我問題的不是企業老板,不是公司的高管,而是最普通的大眾,他們的收入增加14%了嗎?也就是發展紅利的問題!”

    “能否分享到發展紅利!這才是我們能不能持續發展,青年人會不會繼續奮斗的關鍵所,而且這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在這里建立了一個讓人們敢花錢的地方,但是,這必須首先做到一點——它的分配機制是公平的,每一個人……”

    已經將視線從窗外收回的李毅安看著窗外,用嚴肅的語氣說道︰

    “他們每一個人能不能從發展中獲利,不僅關系于他們個人,同樣也關系到我們的未來,如果,不能真正的分享發展紅利,那麼……”

    再一次將目光投向窗外,望著這個繁華的都市,李毅安的語氣變得低沉且凝重︰

    “我們今天所建立的一切,不過只是輝煌崩潰前的幻影,只是沙灘上的堡壘而已……”

    就這樣注視著窗外的繁華的都市,李毅安的心里不禁產生一個疑問,這里的一切,會不會變成輝煌崩潰前的幻影呢?

    眉頭緊鎖著,李毅安並不知道答案,畢竟,在歷史上有著太多的“奇跡”,那些“奇跡”總是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可是最後又有多少“奇跡”最後不過只美夢想一場?

    想到這里,李毅安的眉頭越皺越緊……赤道奇跡,這個為世人所驚吧的奇跡,能夠永遠持續下去,像現在這樣吸引著世人羨慕的目光嗎?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過去做財閥》,方便以後閱讀回到過去做財閥第1473章 沙灘上的堡壘(第二更,求訂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過去做財閥第1473章 沙灘上的堡壘(第二更,求訂閱)並對回到過去做財閥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