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過去做財閥

第828章 科學用人(第四更,求訂閱)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小魚的命運 本章︰第828章 科學用人(第四更,求訂閱)

    “其它的燃料?”

    尤金愣了一下,問道。

    “是固體燃料嗎?”

    因為萬戶四型用的劇毒的偏二甲 作為燃料,而閣下是了解這種火箭的自然也就不會再提起他了。,所以尤金自然想到了萬戶角那邊正在研究的固體火箭,實際上它已經應用在了防空導彈的項目中。

    “不是固體燃料,我說的還是液體燃料,比如使用液氧/液氫推進劑組合,能量高,火箭比沖大。”

    在另一個世界上,美國佬就專注于液氧/液氫,它擁有極高的比沖,高比沖意味著火箭尾氣以更高的速度沖出去,也就意味著同樣質量的燃料,氫氧可以爆發出更大的動力。但氫氧機的缺點也很明顯,高昂的造價,極其困難的存儲,以及氫氧密度很低。高昂的價格是因為氫氧燃燒的工況極其惡劣,高壓高溫高腐蝕性,對設計和材料選擇十分苛刻。氫元素因為需要極低的溫度保持液態導致高昂的存儲成本。

    也正因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種火箭都是美國的獨有產品。

    相比之下,甦俄和唐山就長時間專注于液氧煤油發動機,它的技術相對更簡單且廉價易制造,也可以產生很暴力的推力,很適合起飛初始階段。煤油的煉制和存儲也比較容易。煤油機的缺點是比沖不夠。而也正因如此,甚至影響到後來甦俄的登月工程,因為它的推力相對較小一些。

    雖然兩條路徑看起來一個技術復雜,一個技術簡單。但是,換個角度看,甦聯走的近地軌道路線,所以甦聯的煤油機做的特別好;美國走的深空探索,所以氫氧機做的特別好。

    當然這�路徑選擇,不過只是技術不足所造成的必然選擇,畢竟甦俄也是要進行深空探測的。

    “不過,氫氧機的技術太過復雜,我個人更傾向于甲烷機。”

    李毅安說道。

    “甲烷機?”

    面對尤金的詫異,李毅安則解釋道。

    “對,就是液氧甲烷發動機,和煤油機以及氫氧機相比,它擁有非常不錯的推力,介于煤油和氫氧之間的比沖,甲烷易開采存儲方便,結構和材料並不是很苛刻,而且污染為零,雖然它的各方面都不突出,但是卻各種任務都能適應,無論是近在軌道任務,還是深空探測任務,它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它。”

    李毅安之所以會提到液氧甲烷發動機,是因為受到另一個世界的啟示,畢竟,就連長九都把液氧煤油發動機改為液氧甲烷發動機了。

    好的經驗就要借鑒,何必要再走別人重復過的道路呢?

    隨後李毅安又以一名工程師的身份,和尤金分析起了各種燃料的優劣。

    “……煤油的密度是813克/升,液態甲烷是422克,液氫是70克,液氫的密度低得令人發指。不管是什麼火箭,液氧是跑不了的,以液氧為標準,完全燃燒的話,1克煤油要搭配2.7克液氧。一克甲烷要搭配3.7克的液氧,1克液氫要搭配6克的液氧。……”

    在分析了燃料之後,李毅安又用了通俗易懂言語形容道。

    “而火箭除了發動機就是燃料罐,液氧煤油火箭,煤油是個小罐子,液氧是個大罐子。氫氧火箭,液氫是個超級大罐子,比液氧的罐子大五倍,這就是超低密度帶來的問題,罐子太大,也就加大了結構重量。用甲烷的話,罐子比煤油大了40%,但是和液氧罐子大小差不多,比較平均。綜合下來是劃算的。”

    等到最後,李毅安又強調道,

    “所以,在綜合考慮了很多很多的因素,我認為了甲烷火箭是可行的,而且是綜合下來的最優解了。所以……”

    李毅安一邊說,一邊拿出他自己書寫的論文,然後說道。

    “我希望你們能夠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當然,氫氧發動機和煤油發動機,也需要進一步研究。”

    其實,李毅安覺得這正是他存在的意義——在適當的時候,給予一些適當的指導,有時候可以直接參與研制,有時候只需要指出一個方向就行,把超越時代的知識那怕只是些許只言片語,甚至只是非常淺顯的知識,對于這個時代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甚至可能結出讓人難以想象的碩果。

    當蝴蝶扇動那只翅膀的時候,最後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樣的風暴?

    沒有任何人知道。

    畢竟,在它扇動那只翅膀的時候,它只是吹起了一陣微風,這陣微風必須要經過時間和距離的變化,才會最終演變成為一場風暴。

    而如何才能刮起這場風暴呢?

    其實再簡單不過了。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

    在李毅安看來,他所需要的就是充分利用人才,而這個時代也有著太多的人才可以供他利用!

    與其它人不同的是,李毅安所需要的並不僅僅只是如何的正確的使用人才。

    人盡其用固然可以讓發揮人才的作用。

    但是那些人才也就僅僅只是在已知的範圍內,取得他們應有的成功,而這無非就是重復而已。

    對于時代的進步,幾乎沒有多少推進性的作用。畢竟他們所取得的進步都是他們人生之中注定將要取得的。

    這不就是典型的重復建設嗎?

    要發展科學,就不能夠局限于時代,要超脫于時代,這種超脫,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施加一定的影響力,去讓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人才,去研究趕脫時代的知識。

    比如說,愛因斯坦如果去研究霍金的理論,那麼會對人類物理學進步產生什麼樣的推動作用呢?

    而這樣一來,霍金就可以在愛因斯坦研究的基礎上在進行研究,從而實現跨越式的研究。

    這是拔苗助長嗎?

    當然不是,應該說是借助時代的優勢,幫助這個時代的天才或者人才們拓寬他們的視野,給予他們超越時代的啟示,從而促成整個時代的飛越。

    這是否說明,如果有需要,那麼,自己可以把那些人才充分利用起來,然後去發展成任何自己所需要去突破的領域?

    化學、生物、數學、物理、材料、機械、計算機、航空、航天……

    只需要適當的點撥以及提示,就可以獲得出人意料的回報。

    甚至可以直接拿出論文,進而而大跨步的推進相關領域的研究。就像集成電路一樣,一切不就始于一篇論文嗎?

    正是因為有了那篇論文的啟示,他們才會很快就取得了突破了性的進展,現在,他們所取得的突破已經改變了世界。

    還有甦俄的火箭——科羅廖夫的十字,如果按照歷史演進的話,差不多要等到差不多兩年後,他才形成捆綁式火箭概念,然後經過大量的測驗之後,才得出最終的結論。

    而現在呢?早在四年前,自己就把這捆綁式火箭的概念送到了他的面前,這讓科羅廖夫節約了大量的時間,進而促成了甦俄提前三年發射了洲際導彈。

    還有渦輪風扇式發動機以及噴氣式客機……

    想到在過去的幾年之中,自己在其它的方方面面給予的啟示,或者幫助,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改變,李毅安的嘴角輕揚。

    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用人啊”!

    &nbsp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過去做財閥》,方便以後閱讀回到過去做財閥第828章 科學用人(第四更,求訂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過去做財閥第828章 科學用人(第四更,求訂閱)並對回到過去做財閥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