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坐在那龍椅之上,臉色陰沉得好似能滴出水來。
他猛地一拍扶手,厲聲喝道︰“哼,這幫外族的兔崽子,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三番五次地來挑釁大明,莫不是真當咱是那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了?”
底下站著的一眾大臣和藩王們,听聞這話皆是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只見朱元璋站起身來,在龍椅前來回踱步。
他邊走邊說道︰“那延綏鎮馬場的事兒,關乎著咱大明軍隊的戰力呀。
那就是咱大明的命根子,絕不容有失!
咱的將士們沒了好馬,還怎麼在戰場上沖鋒陷陣,保咱這萬里江山?”
說著朱元璋一甩袍袖,沖著身邊的太監總管吳成喊道︰“來人吶,趕緊派人跟著太子去徹查。
務必把那藏在暗處搗鬼的家伙給咱揪出來,要是誰敢在這事兒上使絆子……
哼!
那就別怪咱大明的刀槍不長眼了,直接給咱砍咯,格殺勿論!”
這會兒的朱元璋,胸膛跟那風箱似的劇烈起伏著,可見其心里頭的火氣有多旺了。
再看他那緊握的雙拳,手上的青筋都鼓起來了。
就跟那爬在手上的小青蛇似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朱元璋是在極力克制自己。
朱�站在一旁,心里頭那股子憤慨。
也跟那燒開了的水,“咕嚕咕嚕”直往上冒。
他咬了咬牙,上前一步,抱拳說道︰“父皇,兒臣這心里頭跟貓抓似的難受!
這馬場之事,那必須得嚴查到底。
絕不能放過那些個壞蛋,得像那秋風掃落葉一樣,把他們一網打盡才好。
畢竟那延綏鎮馬場,可是咱大明繁育良馬的風水寶地。
如今遭了這麼大的難,兒臣這心里頭的火,‘噌’的一下就起來了。”
朱元璋微微皺眉,看著朱�說道︰“老三,那你說說打算咋辦?”
朱�聞言眼楮立馬亮了起來,挺直了腰背,大聲回道︰“兒臣願領一隊精兵,馬不停蹄前往徹查。
定要把那暗中作祟的異族奸細給找出來,狠狠收拾他們一頓。
也好讓那些個妄圖破壞咱大明馬政的宵小之徒,知道知道父皇的利害,看他們往後還敢不敢在咱大明的地盤上撒野!”
朱�這番話說得那叫一個慷慨激昂,同時他的眼楮瞪得跟銅鈴一般。
眼神里透著一股狠勁兒,就像那要下山捕食的老虎似的。
平日里身為藩王的那股子威嚴,這會兒全露出來了。
那氣勢仿佛只要他一聲令下,就能把那些異族奸細,全都給打得落花流水。
其實朱�心里頭還憋著一口氣,想著之前晉軍征討北元時沒打出個好成績,他就一直覺得挺沒面子的。
這回可得在關乎大明根基的事兒上好好表現表現,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份貢獻。
把大明的安穩給護住了,也算是給晉王府爭回點兒光彩。
朱元璋听了朱�的話,心里頭微微一動。
看著兒子那急切又堅定的模樣,他心里明白晉王這份心意是好的。
可這事兒沒那麼簡單,就跟那千層餅似的一層套著一層,得好好琢磨琢磨。
于是朱元璋微微擺手,語氣放軟了些說道︰“�兒呀,你的心意父皇心里頭跟明鏡兒似的都清楚。
只是那馬場現在局勢亂得呀,就跟那被捅了的馬蜂窩似的,嗡嗡嗡的。
什麼事兒都攪和在一起了,背後的緣由更是復雜得像那一團亂麻,扯都扯不清。
爹得找個經驗老到、處事細密的人去才行,就跟那老工匠做活兒似的,得一點點把事兒捋順咯。
你先退下吧,待父皇好好合計合計,安排得妥妥當當了便是。”
朱�一听這話,心里頭那叫一個不甘。
就跟那到手的鴨子飛了似的,別提多難受了。
可他現在也不敢違抗旨意,只得咬著嘴唇應了一聲“是”,隨即慢騰騰退回到原來的位置。
不過那緊握的雙拳可一直沒松開,眉頭也還是皺得緊緊的。
那模樣任誰都能瞧出來,朱�心里頭的憤懣與急切。
他在心里暗暗發誓︰哼,這事兒要是還有後續,那我可一定得瞅準機會。
在這事兒上給大明立個大功,讓父皇和大家伙都對孤王刮目相看,瞧瞧咱到底有沒有真本事?
過了大約一盞茶的功夫,朱元璋緩緩閉上了雙眼。
只見他深吸了一口氣,又慢悠悠吐出來。
就好像要把心里頭那些亂七八糟的情緒,都隨著這口氣給呼出去似的,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
等到再睜眼時,朱元璋的眼神里依舊透著冷峻與決絕。
不過他那目光深處,倒是多了幾分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沉穩與睿智。
就跟那老獵人盯著獵物似的,心里頭已經有了盤算。
此時朱元璋在心里頭,迅速梳理著應對之策,琢磨著派誰去徹查這事最靠譜。
想來想去這兵部尚書唐鐸,無疑是不二之選。
朱元璋抬眼看向身邊的大臣,開口問道︰“眾愛卿覺得兵部尚書唐鐸如何呀?”
李善長率先出列,神色恭敬的回道︰“陛下,那唐尚書為人剛正不阿,在朝堂之上那可是有口皆碑。
就像那朝堂上的一桿秤不偏不倚的,眾人皆是信服。”
武將郭英也跟著說道︰“陛下,唐尚書跟隨大軍東征西討,那武藝高強著。
末將曾見識過他的本領,要是使出來,估計能打得那些個小毛賊屁滾尿流。”
朱元璋微微點頭,笑著說道︰“嗯,諸位愛卿所言極是!
這唐鐸還有一點最讓咱看重,他心思縝密得就跟那蜘蛛織網似的,一絲一縷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由他領兵前去,指定不會被那些表象給糊弄住。
準能抽絲剝繭,把這馬場背後的真相給挖出來。”
再說說這馬政計劃,雖說遭了延綏和大同兩地馬場的變故,但這事兒那可是越拖越麻煩呀。
就跟那雪球似的,越滾越大,反而更顯急迫了。
朱元璋皺著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咱大明的馬政可不能就這麼耽擱了,得先行挑選幾處合適的地兒試行增設繁育之所。
這培養人才的事兒,也得同步籌備起來。
就像老三之前說過的那樣,得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這樣才有希望,盡快彌補咱大明戰馬數量與質量的不足。
不然這往後的日子,可就不好過咯!
畢竟如果軍隊沒有了好馬,還怎麼保衛咱大明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