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這座平日里繁華熙攘的金陵古城,如今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折騰得滿目瘡痍。
大街小巷處處皆是百姓流離失所的淒慘景象,那呼兒喚女的悲聲。
伴著淅淅瀝瀝的雨水,仿佛是這受災之地的哀號。
大量的百姓被迫逃離家園,那倉皇的腳步、慌亂的神情,無不訴說著這場災難的無情。
而這大規模的人口流離失所,直接導致了糧食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
猶如一團濃重的陰霾,沉甸甸壓在每一個人心頭。
原本城中那一座座用來儲存糧食、維系民生的糧倉,此刻也未能逃過洪水的肆虐。
有相當一部分,已被那洶涌的洪水無情淹沒。
那原本滿倉的糧食,被泡得發脹、發霉。
損失之慘重,簡直讓人痛心疾首。
負責看守糧倉的老庫吏,眼睜睜看著糧食就這麼毀了。
他不由得癱坐在地上,老淚縱橫,嘴里不停地念叨著︰“這可咋整啊,這是要餓死人吶!”
百姓們在這逃難的過程中,自身性命都時刻受到威脅,哪里還能顧得上攜帶足夠的糧食啊。
如今他們只能聚集在相對安全的高地,或是那些尚未被洪水淹沒的廟宇等地方暫求庇護。
可一個個的饑民都是面黃肌瘦,饑腸轆轆,那眼神里滿是無助與絕望。
在一座破舊卻還算干爽的廟宇里,孩子們餓得哇哇大哭。
那哭聲在這風雨交加的環境里,顯得格外淒慘。
仿佛是一根根尖銳的針,直直扎在每一個大人的心上。
大人們也是愁容滿面,望著孩子們餓得癟癟的小肚子。
所有人心里就像被一塊大石頭壓著,別提多難受了。
一位方臉老人,歲月的滄桑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
此時他正抱著餓得直哭的孫子,滿臉愁苦地對朱�說道︰“殿下啊,您瞧瞧這日子,可咋過喲!
這以後一天兩餐的糧食,可怎麼辦呀?
孩子們都餓得不行了,眼瞅著都沒力氣哭鬧了,您可得救救俺們這些老百姓啊。”
方臉老人的聲音帶著顫抖,眼里滿是期盼。
那渾濁的目光緊緊盯著朱�,仿佛他就是這黑暗中的唯一一絲光亮。
朱�看著這一幕幕慘狀,心急如焚吶。
他深知這糧食問題若不解決,百姓們可就真的沒活路了。
朱�心里清楚,眼下的當務之急,便是要摸清城中剩余糧食的情況。
于是他趕忙召集自己手下所有的心腹之人,面色凝重地吩咐道︰“你們都給孤王撒出去去,多安排一些人手。
務必仔仔細細地把各個糧倉剩余的糧食數量,給孤王統計清楚。
還有那些未受災的商家,和富戶家中可能儲存的糧食,也一並摸個底掉。
這事兒關乎著萬千百姓的生死,可不敢有半點馬虎!”
可這一時間因為洪水的肆虐,城中許多地方都被淹沒。
道路積水嚴重,根本無法通行。
那些被派出去的統計人員,只能繞路而行。
那道路泥濘難行得很吶,一腳踩下去,半只腳都能陷進去。
稍不留神就會摔個跟頭,弄得滿身滿臉都是泥污。
他們一個個在這泥濘中艱難跋涉,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也只能咬著牙堅持著。
當朱�帶著這群疲憊不堪的統計人員,好不容易找到一些應天府的富戶。
他本想著這些富戶家大業大,或許能拿出部分糧食救濟災民,卻沒曾想遭遇了諸多推諉和拒絕。
就說那位田產頗豐的富戶吧,平日里那可是穿金戴銀。
盡管他只是一身絹布衣裳,但是舉手投足之間,去盡顯富貴之氣。
雖說此刻也被雨水打濕了一些,但仍能看出那衣服上精致的繡紋。
只見他滿臉不情願地說道︰“晉王殿下,這糧食可是我一家老小的生計啊!
如今這災年,我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撐過去,哪還有多余的糧食分給別人吶。
您瞧瞧,我這一大家子人,每天也是要吃喝拉撒的呀!
這糧食要是分出去了,我們可就得挨餓了。”
那名衣著華麗的富戶一邊說,一邊還心疼地看著自家的糧倉,那眼神就好像別人要搶他寶貝似的。
這富戶目光緊緊盯著,生怕朱�手下的人會硬闖進去搬糧食。
朱�見狀心里雖有不悅,但還是強忍著好言相勸道︰“作為應天府的富戶,如今這應天府遭了這大災,百姓們都受苦受難。
你瞧瞧這外面,那些孩子餓得哭都沒力氣了,老人們也餓得奄奄一息。
若是你們能伸出援手,救濟一下災民,那可是功德無量之事呀!
這城中百姓安穩了,你們往後的日子也才能過得安穩吶。
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道理你們應該都懂吧?”
然而朱�這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解,最終顯然是收效甚微。
那些富戶要麼低頭不語,要麼就是繼續找著各種借口推脫,就是不肯松口拿出糧食來。
在這種情況下,朱�無奈嘆了口氣,決定動用大明錢莊的儲備糧。
可這大明錢莊的儲備糧,也因洪水有所損失,目前所剩不多了。
朱�看著那為數不多的糧食,眉頭緊緊地皺在一起,心中滿是憂慮。
他深知這些糧食必須得精打細算著用,得確保每一份糧食,都能用到最需要的災民身上。
于是朱�一邊安排人嚴格控制糧食的發放,對著負責發放糧食的官員千叮嚀萬囑咐︰“你們給孤王听好了,這糧食發放可不能有半點差錯。
一定要先發給那些老弱病殘、餓得實在不行的百姓。
要是讓孤王發現你們徇私舞弊,可別怪孤王不客氣!”
另一邊朱�繼續想辦法,籌措更多的糧食。
那些被派出去的使者們一個個快馬加鞭,心急火燎地趕往周邊城鎮。
可周邊城鎮也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災害影響,自身都尚且難保,能提供的援助十分有限。
有的城鎮回信稱,他們自己的糧食也只夠勉強維持,實在是拿不出多余的來幫助應天府了。
有的城鎮則表示,他們還在忙著搶險救災,根本無暇顧及應天府這邊的情況。
一時間治安惡化、糧食短缺等問題,如同一張張沉重的大網。
將這應天府緊緊地籠罩其中,讓人喘不過氣來。
而且這些問題反過來又嚴重影響到了城牆的修復工作,以及朱�後續計劃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