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這次旅程中,鄭和不幸病逝于印度古里。
面對失去鄭和這位重要伙伴的困境,王景弘毅然承擔起領導責任,帶領著大明船隊安全返回。
宣德八年七月初六日,王景弘終于回到了南京。
這次歸航標志著,他對國家使命的忠誠履行,以及強烈的責任感。
宣德九年,王景弘再次接到聖旨,奉命進行人生中的第八次出使西洋。
這次使命不僅是對王景弘能力的肯定,而且更是對他過去努力的回報。
盡管已經年邁,王景弘仍然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並再次踏上了遠航之路。
晚年時期的王景弘,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航海資料的整理工作中。
他撰寫了兩部重要著作︰《赴西洋水程》和《洋更》。
這些作品詳細記錄了,王景弘多年來的航海經驗和知識,為後人留下了寶貴財富。
王景弘以其卓越的航海成就,和對大明的貢獻被人們銘記。
他被譽為華夏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之一,與鄭和齊名。
為了紀念王景弘的功績,後世在NSQD設立了一個名為“景宏島”的島嶼。
這座島嶼見證了,王景弘在南洋地區的影響力,也象征著他作為一名杰出航海家的地位。
朱�深知如果王景弘這樣一位賢才,不幸在洪武年間離世。
那麼對于大明朝來說,將會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他的逝世可能會導致,航海事業的停滯不前。
甚至可能影響到,大明朝的對外交流和經濟發展。
因此朱�非常期盼,王景弘能夠像歷史上那樣。
直到宣德年間,他依然能繼續為大明的航海事業做貢獻。
當然對于從後世穿越而來的朱�來說,他非常清楚宦官參與政事,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然而朱�之所以執意成立內書堂,其實是有著更深遠的考慮。
這一切都是為了,即將展開的海外就蕃計劃做特殊人才儲備。
隨即朱�認真地向朱元璋解釋道︰“兒臣這麼做是因為听說,長時間的海上漂泊,孤獨的工作環境、巨大的工作壓力等因素。
都會對船員的心理狀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他短暫停頓了一下,旋即繼續說道︰“首先長時間的離家遠航,使得他們與親人、朋友分離,缺乏穩定的社交支持。
此外在茫茫大海上,那些船員與外界的聯系有限。
由于難以隨時分享喜怒哀樂,因此導致情感的寄托和宣泄渠道相對狹窄。
這種孤獨感和思鄉情緒,在漫長的航程中,可能會逐漸累積下來。
從而給船員們的心理,造成潛在的壓力。
其次海上的工作環境惡劣,且充滿不確定性。
變幻莫測的天氣、復雜的海況,以及船舶可能出現的故障。
這些都要求船員,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應變能力。
長期處于這種緊張狀態下,人容易產生焦慮、疲勞和神經衰弱等心理問題。
最為關鍵的是,船員的工作時間不規律。
日夜顛倒的輪班制度,打亂了正常的生物鐘。
睡眠不足和作息紊亂,不僅影響身體健康,而且也會對情緒和認知功能產生負面影響。
使得船員更容易出現煩躁、易怒,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的癥狀。”
朱元璋一臉不解地問道︰“老三,你說的這些事情與設立內書堂,有什麼必要的聯系嗎?”
朱標按照自己的理解說道︰“爹,您想想看。
倘若我們讓宦官接受教育、學習知識,他們就能更好地理解國家大事。
這樣一來也便于,宦官們更好地協助陛下處理政務,減少出錯的可能性。
同時通過學習,他們還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因為無知而犯錯。
此外設立內書堂,還可以讓宦官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對于他們的身心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
站在一旁的朱�,則目光犀利。
他言辭懇切地解釋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將來大明的藩王們,若要前往海外封地,必定會攜帶一些女眷同行。
然而如果讓她們與普通船員,住在同一艘船上。
那麼當那些船員,面臨情緒波動或認知功能出現問題時,很可能引發無法預料的嚴重後果。
因此我們必須考慮到這一點,並采取相應措施來避免潛在的危險。
為了確保女眷們的安全和舒適,應該在她們所乘坐的船只上,任用宦官擔任一些關鍵職位。
這樣做不僅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還可以減少內廷對國庫的財政負擔,實現一舉兩得的效果。
然而如果宦官們不具備識字能力,又該如何勝任這些重要職務呢?”
朱�之所以做出如此安排,其實是受到朱棣這位未來永樂大帝的啟示。
畢竟將來下南洋的船隊規模龐大,每次出行都將有超過27000人隨行。
此外還有200多艘巨型樓船,以及無數的金銀財寶和馬匹需要運輸。
面對如此巨大的挑戰,朱�必須做好充分準備,確保一切順利進行。
畢竟這麼大的船隊規模,倘若交給一個不值得信賴的人。
一旦露出反叛之心,那麼大明將會遭受巨大的損失。
相比于其他人來說,宦官就是那個值得托付的人。
朱標很快便想明白了其中的玄機,他開口建議道︰“爹,兒臣覺得三弟言之有理。
只要咱們控制得當,大明至少三代之內,絕不會有宦官專權之禍!”
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朱�提出了早就準備好的解決方案。
“只要不讓負責父皇文書的司禮監太監,與外廷的官署接觸,就可以防止宦官參與政事。
另外任用錦衣衛,嚴密監視宦官活動。
最為關鍵的是,為宦官們樹立‘忠君愛國’思想。
通過供奉岳飛來樹立內書堂的形象,在增強團隊凝聚力的同時,讓每名宦官都將效忠朝廷這一核心理念刻到骨子里。”
王景弘見狀連忙表態,“奴婢一定隨時做好,為朝廷和陛下獻身的準備。
倘若有哪個猴崽子吃里爬外,咱家絕對不會輕易放過此人!”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氣,“老三,以你之見內書堂培養出來的宦官,應該歸朝廷哪個機構管理?”
朱�毫不猶豫的說道︰“自然是新成立一個部門,歸爹以及未來大明的後繼之君管理了。
兒臣建議這個部門,可以叫‘西洋緝事廠’。
以後錦衣衛負責監管大明內部,西洋緝事廠則用來監督大明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