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毫無顧忌地將其完全放飛,則後續欲要調整方向勢必艱難異常。
駕駛者唯有巧妙運用大氣層內,不同高度處所蘊含的各異風向,方可對熱氣球實施有效的操控。
自地表直至蒼穹,每隔短短數米乃至十余米,風向皆會發生微妙變化。
作為一名合格的熱氣球駕駛者,必須具備敏銳至極的洞察力。
如此方能精準地捕捉到,那些細微難察的風向變化。
巧妙運用這些風向,來靈活調整熱氣球的飛行路線,從而抵達心之所向之地。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這不僅對駕駛者自身的技術水準提出了頗高的要求,而且還蘊含著極大的風險性。
因為只要氣候稍有異樣,就極有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事故。
就如同此刻這般,當熱氣球上升至特定高度之後,便需要借助繩索將其牢牢牽制住。
只有這樣駕駛者才能穩穩立于吊籃之上,憑借居高臨下之勢,通過高度優勢來偵察敵方的動靜。
這種方法相對而言,較為安全可靠。
畢竟熱氣球所擁有的高度優勢,再結合望遠鏡那廣闊無垠的視野範圍。
如果恰逢晴空萬里、天朗氣清之時,甚至能夠清晰洞察到,十余里之外大規模敵軍的一舉一動。
“現今身處如此之高的位置,再配以望遠鏡輔助,視野簡直堪稱廣袤無邊。
于行軍途中,尚可將繩索緊緊捆綁在糧草輜重之上。
如此一來,熱氣球便可緊隨部隊一同前進,隨時隨地都可保持嚴密的觀察態勢。”
待朱�介紹完畢,李善長在朱元璋眼神的示意之下,緩緩移步至那巨大熱氣球下方不遠處。
此刻幾人皆仰頭凝望天際,只見梁敬的身軀于熱氣球之下,竟顯得那般微不足道。
可他確確實實已然飛上天際,甚至還朝著下方用力揮動著臂膀。
目睹這曾僅存于幻想與傳聞之中的奇景,如今卻真真切切地展現在自己眼前。
興奮之情瞬間涌上眾人心頭,以至于他們在這一刻,腦海中竟是一片空白。
完全想不到用何種言辭,才能抒發內心激蕩的情緒。
直至眾人逐漸恢復平靜,朱�方才取出兩面鮮艷如血的令旗。
隨即他朝著天空之上的梁敬,舞動出一連串動作。
梁敬見狀亦是迅速從懷中,摸出兩面同樣的令旗。
他穩穩站在吊籃之上,向著下方做出數個回應之舉。
緊接著朱�開口解釋道︰“此熱氣球與地面之間,主要依靠各式各樣不同的旗語來相互傳遞訊息。
適才梁敬所做之動作,乃是告知我們並未發現有敵蹤出現。”
要知道那可是足足有十幾米遠的距離,難道還真能指望地面上的人,和熱氣球上面的人扯開喉嚨大聲呼喊嗎?
先不說到底能不能听得見,光是這麼一通大喊大叫下來。
嗓子肯定會被累得夠嗆,這一點幾乎是毋庸置疑的。
隨後朱�又接連做出了,好幾個手勢動作。
于此同時朱�的眼楮緊緊盯著梁敬,直到看見對方成功給出了回應,他才稍稍松了一口氣。
接下來朱�再一次面向眾人,詳細地解釋起來。
“下面要說的是第二種操作方法,就是把連接著熱氣球的繩索解開,然後完全交由操控人員來掌控熱氣球的飛行方向。
我們預先設定好的航線,是從咱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地方,一直飛到應天府去。
這樣一來應天府的老百姓們,也都有機會親眼目睹一下,咱們大明現今所擁有的強大實力!”
其實當初大家在一起商量這條飛行線路時,朱�原本的想法,是比較保守的。
他覺得只要讓熱氣球隨意地順著風勢,降落到某個安全的地方就可以了,這樣做最為保險可靠。
然而朱標跟公輸器兩個人,卻遠比朱�膽子更大一些。
他倆一心想著要讓梁敬乘坐的熱氣球,直接飛到應天府的上空去。
對此朱標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那里的黎民百姓也一同見識到。
原來在當今的大明,讓人類飛上天空這件事情。
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而是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現實!”
就這樣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後,朱�終于下定決心。
他毅然決然地改變了原本的想法,表示對、那個激進計劃的支持與認可。
此時此刻朱�深深地意識到,或許一直以來都是自己過于謹慎和保守了。
要知道在如今這個時代,普通百姓們連想都不敢想象,能夠飛上天空這等神奇之事。
現在他們竟然真的有可能實現,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
哪怕中途可能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狀況。
這也絲毫不會削弱,此次事件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力。
畢竟成功飛起來,本身就已經堪稱奇跡。
相比之下熱氣球能否安全著陸,反倒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況且哪怕不幸出現最壞的情況,比如梁敬遭遇不測。
那也無需擔心,因為還有其他備選的熱氣球駕駛員,可以接替他的位置。
繼續陪伴著朱�,一同踏上前往草原的征程。
當然為了確保梁敬的生命安全萬無一失,朱�當機立斷采取行動。
他緊急命令太原航天器研究所,全力趕制一個降落傘。
至于這個降落傘,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目前尚無法確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他們曾使用五只綿羊,進行過相關試驗。
結果令人惋惜的是,前面四只綿羊均未能逃脫厄運,不幸身亡。
好在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第五只綿羊還算幸運,僅僅只是折斷了一條腿而已。
如此一來,這個所謂的“大明版”降落傘,便成為了梁敬最後的救命稻草。
其中寄托著所有人,對他平安歸來的殷切期望。
隨著繩索揭開,熱氣球越飛越高。
逐漸在眾人眼中,成為了一個小黑點。
朱元璋高聲說道︰“出發,去應天府上元縣。”
朱�心里清楚過不了多長時間,應天府百姓便將見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神跡。
李善長、朱標、朱�三人在前方開路,朱元璋的車駕緊隨其後。
錦衣衛們在後面跟隨,浩浩蕩蕩的隊伍就這樣,向著應天府治所上元縣快速行進。
實際上若不是為了大明皇帝的威儀,朱元璋現在都想扔下車駕,快馬加鞭往上元縣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