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第273章 大航海時代的紅利,絕對不能錯過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縱橫小秦王 本章︰第273章 大航海時代的紅利,絕對不能錯過

    盡管早在永樂三年,大明王朝便已開啟了氣勢磅礡、波瀾壯闊的鄭和下西洋之旅。

    其時間之早,甚至超越了後來的大航海時代。

    另外鄭和所率領的下西洋船隊規模之大,更是遠超亨利王子、達•伽馬、哥倫布以及麥哲倫,一眾人物麾下的船隊。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明最終還是與大航海時代失之交臂。

    未能投身其中,成為這一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明進程參與者。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明錯失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遇呢?

    後世史學家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其一,明朝自身缺乏,積極參與航海大時代的內在驅動力。

    反觀那些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和荷蘭等歐洲國家,它們之所以對參與航海大時代表現出如此高漲的熱情。

    歸根結底在于這些國家,普遍存在著國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匱乏的問題。

    一旦陸地上的資源被開發殆盡,到達極限之後,它們別無選擇。

    唯有將目光投向廣袤無垠的海洋,以期從中尋覓到,能夠維系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新契機。

    恩格斯曾言︰“葡萄牙人于非洲之濱、印度,乃至整個遠東尋覓之物乃黃金也。

    ‘黃金’此詞恰似一道魔咒,驅使著西班牙人穿越浩渺無垠之大西洋,遠赴美洲彼岸。

    當白人初次踏足那片嶄新發現之海岸之際,所追尋之首物便是黃金。”

    毋庸置疑,黃金、絲綢,以及香料等珍貴資源,恰如洶涌澎湃之洪流。

    成為歐洲諸國,投身航海大時代之強大驅動力。

    回溯至 15世紀之初,直至 16世紀之初這段古老歲月,正值大明王朝最為繁榮昌盛之時節。

    那時之明朝疆域遼闊無邊,民眾數量繁多,其農業已經發展至相當高深之境界。

    萬歷二年,那位來自西班牙的旅人馬丁•德•拉達抵達福建。

    他在此地駐足逗留,長達兩月有余。

    面對眼前所見之景,馬丁•德•拉達不禁驚愕萬分,對大明之富庶發出了由衷贊嘆!

    後來當他回憶起這段經歷時,不禁流露出滿心的欽佩與驚嘆之情。

    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馬丁•德•拉達如此寫道︰“此地之民食物充裕多樣,衣著考究精致,家中擺設更是美輪美奐、富麗堂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勤勞肯干,皆為精明強干的商賈之士或貿易行家。

    所有這一切,再加上這片土地本身的肥沃豐饒,使其當之無愧成為舉世公認的富庶之國。”

    既是這般“全球首屈一指的富裕國度”,又怎會有冒險家甘願以身犯險。

    踏上波濤洶涌的大海,去探尋未知的新大陸呢?

    其二,大明對于海上的新航線並無需求。

    在 15世紀以前,東西方之間的商貿通道並不順暢,運輸成本極高。

    以至于那些從遙遠東方運往西方的商品,其價格竟然飆升至原價的六至十倍!

    正因如此歐洲各國才急切地渴望能夠開闢出一條嶄新的航道,連接起歐洲與亞洲。

    然而古老的華夏大地,自古以來便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國度。

    絕大部分地域,都沉浸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之中,根本無需依賴從歐洲進口物資來維持生計。

    更何況那個時期的歐洲,實在找不出什麼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商品,能夠遠銷至華夏大地。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需要考慮。

    即在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由于要抵御倭寇對沿海一帶頻繁的騷擾與侵犯,朝廷曾經頒布過嚴厲的禁海法令。

    此禁令不僅明令禁止,大明朝的商人們前往海外從事商業活動,同時還對外國商人進入大明開展貿易加以嚴格限制。

    如此一來,原本已經開拓出來的海上航道,盡數被封堵得死死的。

    想要再去開闢全新的航線,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其三,明朝的遠洋航海技術相比起歐洲各國而言,已經處于明顯滯後的狀態。

    早在 15世紀之初,借助著科學技術水平的顯著提升、地理知識領域的不斷拓展,以及造船工藝能力的持續強化。

    歐洲國家展開遠洋航行,已經變得猶如水到渠成般自然。

    然而盡管大明坐擁著綿長的海岸線,但華夏本質上並非一個以海洋為主導的國度,而是典型的陸地型國家。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之上,無論是南部與北部之間,還是東部與西部之間的交通往來。

    除了依賴傳統的陸路運輸方式之外,就只能仰仗那條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了。

    這就使明朝的航海技術,相比之下明顯落後于歐洲國家。

    在悠悠華夏文明的漫長歷史長河之中,唐朝向來被公認為,舉世矚目的盛世之朝。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是如此輝煌燦爛的大唐帝國。

    高僧鑒真東渡日本之舉,卻歷經五次慘痛失敗,直至第六回方才如願以償取得成功。

    透過這一現象不難發現,唐朝時期的航海技術水平,著實難言高超。

    相較而言,古代航海能力登峰造極者,非宋朝莫屬。

    究其原因,關鍵在于宋朝並未頒布實施那嚴苛的禁海令。

    從而使得海外貿易,呈現出一片極度繁榮昌盛之景。

    正因如此宋朝的航海技術,得以實現突飛猛進般地大幅提升。

    可惜好景不長,自宋朝以後,航海技術竟再度陷入低谷。

    遙想永樂年間名噪一時的“鄭和下西洋”盛事,實質上不過是沿著海岸線緩緩前行罷了。

    其艱難險阻程度,與達•伽馬、哥倫布以及麥哲倫等一眾西方航海家所經歷的遠洋探險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故而可以斷言,縱然大明王朝存在著有志于投身航海偉大時代的探險家們。

    可受限于此時相對滯後的航海技術條件,他們終究難以行穩致遠。

    亦無法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明朝時期的遠洋航行,之所以難以持續發展。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其背後缺乏堅實的利益支撐。

    在古代社會,存在著一種獨特的“朝貢體系”。

    這一體系規定︰周邊各國派遣使者前往華夏大地進獻貢品,表示對中原王朝的尊崇與臣服。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273章 大航海時代的紅利,絕對不能錯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273章 大航海時代的紅利,絕對不能錯過並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