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第269章 倭國雖然自然災害頻繁,但那個島上有礦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縱橫小秦王 本章︰第269章 倭國雖然自然災害頻繁,但那個島上有礦啊!

    “倭國竟然擁有如此之高的銀礦儲備量,這實在令人驚訝不已。

    然而楊載與吳文華回國後,為何對此只字不提呢?

    他們究竟隱瞞了什麼重要信息?”

    正當眾人陷入沉思之際,一個身影悄然出現在他們眼前。

    只見朱元璋雙手捧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綠豆棋子面,宛如天降神兵一般,突兀地站在了那里。

    他那威嚴的目光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仿佛能洞悉一切秘密。

    朱�見狀眉頭微微一皺,趕忙回應道︰“父皇息怒,此事兒臣定會妥善處理。

    待我回去後立即與光祿寺商議,務必讓食譜與季節緊密結合起來。

    如這綠豆棋子面這般美味可口的主食,應當被編入夏季專屬的食譜之中,以供大家享用。”

    聞言朱元璋的眼神漸漸變得深邃而銳利,似乎隱藏著無盡的智慧和思考。

    一旁的朱標深知父親此刻心中所想,急忙開口提醒道︰“三弟,如今朝廷上下各處皆急需資金支持,你就別再兜圈子了!

    快些詳細講講倭國的銀礦狀況,畢竟如此巨額的財富,理應歸屬于我們大明所有。

    再者大明錢莊亦迫切需要,一定數量的白銀作為準備金。

    唯有先了解清楚實際情況,方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後續規劃,確保萬無一失。”

    朱�見眾人皆沉默不語,便輕輕點了點頭。

    緊接著他緩聲說道︰“老爹,先前我曾將那幅世界地圖展示于您與大哥面前。

    想來對于這個廣袤世界的輪廓,您們心中多少已有了些粗略的概念吧?”

    朱�話音剛落,朱元璋便微微抬手隨意一招。

    站在一旁的錦衣衛鎮撫使王大年,立刻心領神會地快步上前。

    只見他從懷中掏出一卷羊皮紙卷軸,小心翼翼地呈到朱元璋面前,恭聲稟道︰“陛下,這便是之前交由金陵印刷廠精心打造的《世界輿圖》。”

    說起來華夏古國歷史悠久,其中最早的一幅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地圖,正是誕生于洪武二十二年的《大明混一圖》。

    據傳聞所言,當年永樂皇帝朱棣派遣鄭和率領龐大船隊首次踏上西洋之旅前,也曾有幸一睹此圖真容。

    這幅《大明混一圖》堪稱絕世珍寶,其繪制之精細令人驚嘆不已。

    在圖中不僅清晰可見歐洲與非洲等地的輪廓,就連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好望角也赫然在列。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此圖的北部和西部並未明確劃定邊界線。

    或許是意在暗示那些區域仍屬未知領域,有待後人去探索發現。

    需要注意的是,《大明混一圖》實際上是以唐朝時期對西域的經營,以及對中亞、西亞等地區的爭奪為藍本。

    在此基礎之上經過綜合考量後,繪制而成的一幅地圖。

    自唐朝覆滅至大明洪武十年,悠悠四百七十一載光陰已然流逝。

    若此時仍沿用唐朝的數據,來作為制定世界地圖的參照標準,那麼無疑會顯得與當今時代嚴重脫節。

    好在有朱�這位獨具慧眼之人的悉心指導,使得這幅全新的《世界輿圖》得以問世。

    相較于唐朝的那幅世界地圖而言,此圖不僅將所涵蓋的地域,拓展至遙遠的西歐大陸。

    與蒙古人西征時所使用的路線圖相較量,其繪制範圍更是一舉延伸到了,位于歐洲南部的北非大地。

    說來也巧,朱�之所以能夠掌握如此精湛的繪圖技藝,還得歸功于他初中時期遇到的那位地理老師。

    想當年正是因為目睹了那位老師手持粉筆,瀟灑自如地在黑板上手繪出一幅幅精妙絕倫的世界地圖。

    那種帥氣灑脫的模樣,深深烙印在了朱�的心底。

    于是乎他便下定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學會這門手藝。

    盡管後來步入社會之後,這項技能並未給朱�帶來太多實際用途。

    然而恰恰正是憑借著它,朱�為朱元璋開啟了一扇了解外部世界的窗戶,從而讓老朱擁有了更為廣闊的視野和認知。

    時至今日朱�看到朱元璋始終將這幅《世界輿圖》,視若珍寶般珍藏。

    他心中已然明了,父親對于大明疆土之外的領域,已經萌生出些許念頭。

    待到地圖徐徐展開之際,朱元璋面露困惑之色。

    他開口詢問道︰“觀此倭國之地,貌似僅有區區四座島嶼而已,緣何竟能擁有如此豐饒之銀礦資源呢?”

    朱�嘴角微揚,輕笑一聲。

    隨即他緩聲道來︰“倭國所處位置恰好在那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之上,此地殼運動異常活躍。

    這般頻繁的地質活動,無疑給貴金屬礦產資源的孕育,創造了極其有利之環境。

    尤其是那銀礦之儲備量,于倭國而言更是極為充裕。”

    望著眼前一臉迷茫、似懂非懂的朱元璋以及朱標二人,方才還滔滔不絕、口吐蓮花的朱�忽地回過神來。

    方覺適才自己所言之中,包含了過多專業性術語。

    略作思索後,朱�決定轉換視角,另尋他法以闡釋老朱所拋出的這一疑問。

    “在那古老而深邃的《道德經》之中,蘊含著一句至理名言。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

    這句話仿佛是一種平衡法則,揭示了世間萬物的運行規律。

    倭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時常遭受地震、海嘯等可怕自然災害的侵襲。

    這些天災無情地摧毀著他們的家園,並帶來無盡的痛苦與哀傷。

    然而正如古人所言︰禍兮福之所倚。

    盡管倭國面臨著諸多困境,但上天似乎也眷顧著這片土地,賜予了他們極為豐富的貴金屬礦產資源。

    其中尤以石見銀山最為著名,這座神秘的礦山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倭國的大地上。

    據史書記載,石見銀山擁有令人驚嘆的白銀儲量。

    只需我們合理開發、精心采掘,每年便可收獲上百萬兩的白銀!

    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足以讓任何人為之側目。”

    那麼究竟是什麼,使得石見銀山能夠產出如此海量的白銀呢?

    答案就在于一項源自朝鮮半島的神奇技藝,“灰吹法”精煉技術。

    在嘉靖十二年那個風起雲涌的時代,日本成功引入了這項先進的技術,並將其應用于石見銀山的開采之中。

    所謂“灰吹法”,其實質乃是巧妙運用了銀和鉛兩種金屬熔點不同的特征。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269章 倭國雖然自然災害頻繁,但那個島上有礦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269章 倭國雖然自然災害頻繁,但那個島上有礦啊!並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