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第159章︰制衡內閣首輔、龍驤大臣,還有互通貿易,提上日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縱橫小秦王 本章︰第159章︰制衡內閣首輔、龍驤大臣,還有互通貿易,提上日程。

    “好好好,還真是大快人心。”

    “不愧是咱們家文忠,辦事果斷老辣,只要有一點點苗頭,就能瞬間將其撲滅。”

    坤寧宮之中,朱元璋又是滿臉笑意的看向馬皇後道。

    李文忠在寧波府的所作所為,也是傳回了京師,朱元璋這邊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老辣果斷,以法定罪,將所有犯了罪的士紳豪強,以雷霆手段懲之,讓他們再無翻身之力。

    還有那群讀書人,也是整日跪在府衙前,叩首請罪,更是淚流滿面,希望可以得到朝廷寬恕,讓他們可以擁有參加科舉的機會。

    只不過聖旨已出,那就斷然沒有更改的道理。

    只是這道聖旨究竟出自誰手?

    對于這群讀書人,對于這些百姓,他們自然覺得是朱元璋的手筆。

    那這其實就足夠了。

    “老大,你親自下一道手諭,以太子的名義。”

    “免去這些讀書人的罪責,允許他們來年參加科舉。”

    “這些人就會成為你的得力臂助,來日在官場上,也會以你為尊。”

    “畢竟是年輕人,遭受蠱惑實屬正常,但若是循序漸進,未必不能成才。”

    “多一份寬容,也足以讓人津津樂道。”

    “�撰賃隉@擁娜屎瘢 退閌橇 ×恕!br />
    朱元璋又是轉頭看向太子朱標,沉吟道。

    游街示眾,對抗朝廷。

    的確是關乎自身利益,但也不乏蠱惑。

    所以處于上位者的角度,朱元璋要考慮的更多。

    那這些讀書人若是能夠中舉,自然可以用,但卻不能委以重用。

    而且,還要緊緊的盯著這些讀書人,一旦做出什麼傷天害理之事,就要在苗頭升起之時,將其果斷掐滅。

    畢竟大明願意給他們機會,是因為不想浪費人才,但若還是與朝廷對著干,那就是恩威並施,該殺則殺。

    至于利益,說白了,不管是針對士紳豪強,還是一心為了百姓,也都是出于王朝的利益。

    而王朝的利益就是老朱家的利益,還是為了鞏固統治。

    只不過用這樣的方法來鞏固統治,就會包攬天下的民心。

    所以也還是為自身在考慮,更何況人無完人,總要給他們一份救贖,讓他們心懷感恩,這樣才能更好的為朝廷辦差。

    這也是用人之道。

    “老三也是這樣講的。”

    “但兒子的意思是在浙東,開設以道德為規範的學堂。”

    “太子府出資,教導他們什麼叫做禮儀廉恥,為國為民。”

    “若真心有家國,可以準其參加科舉,因為只有經歷過,他們才能幡然悔悟。”

    “再加上學堂的循序漸進,大明也可以給這些讀書人一次機會。”

    “畢竟年輕的時候走錯了,朝廷也應該給他們一次機會,讓他們去改正。”

    “況且誰沒走過錯路,只要肯願意去改正,那就還不算一條道走到黑。”

    “就像是胡惟庸,兒子給了他很多次機會,可都被他一一錯過,因為他從不認為這是機會,也注定了他一條道走到黑。”

    朱標也是輕聲笑道。

    不讓浙東參加科舉,這本來就是震懾。

    用于震懾天下,殺雞儆猴,以免還有讀書的人跳出來,對抗朝廷。

    這也是為天下讀書人敲響警鐘,只因朝廷改制之心,堅如磐石,若有妄議國策者,重罪論罰,絕不饒過。

    同時也想好了退路,也就是最壞的打算,那就是廢除科舉,從軍中提拔官吏,慢慢培養。

    還有開設學堂,讓百姓之子讀書。

    只不過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大明必須要經過這漫長的時間。

    因為百姓讀書,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也是國策。

    “胡惟庸就是自作聰明,他以為自己可以掌握時局,殊不知他所掌握的權力,虛無縹緲。”

    “朝廷認同他,他就擁有這份權力,朝廷要踢掉他,他就沒有了這份權力。”

    “重權者,也將會為權所傷。”

    “所以對于他的結局,我從來都不在意。”

    “只是百廢待興之時,壓榨完他最後一點價值,就已經是對他法外開恩。”

    “畢竟是他先有負于朝廷,那就怪不得我們?”

    “而且還能做點好事,攤丁入畝、廢除丞相制,他都是功不可沒,甚至為此還要付出生命,絕對是個好臣子。”

    坐在朱標身旁的朱�,也是玩味的笑了笑道。

    殺人不過頭點地,但像朱�這麼折磨人的,自古以來都很少見。

    更是听的朱元璋與朱標滿頭黑線,就連馬皇後也是白了一眼朱�。

    幸虧這是自家兒子,要是別人家的孩子,他們估計得愁死。

    “將死之人有什麼好聊的。”

    “咱現在就只關心浙東的局勢,趕緊將攤丁入畝推行完畢。”

    “因為你夜長夢多,畢竟咱已經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廢除丞相制。”

    “所以胡惟庸不能在浙東待太久,朝廷上也得慢慢分化他的權力。”

    “將他所有的部署,推倒重來。”

    隨後,朱元璋先是擺了擺手,便又是囑咐道。

    朱元璋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廢除丞相制,建立內閣制。

    倒不是多麼著急加強中央集權,而是內閣制經過完善,想法上已經十分成熟。

    所以朱元璋心里自然癢癢,恨不得現在就給內閣建出來。

    但是為了大局著想,朱元璋還是忍下了所有的沖動。

    “您正好提起了這一茬,我剛好也有點別的想法。”

    “他們究竟是哪里來的底氣?”

    “因為治國,就是需要讀書人,所以在政治的舞台上,讀書人永遠都是不可缺少的資源。”

    “這就是為什麼世家大族能與皇權相抗衡的原因。”

    “因為他們掌控了太多的政治資源,所以為了朝堂穩固,除了破釜沉舟的皇帝,也都是在妥協與制衡,還有打壓。”

    “這也就是為什麼歷朝歷代,凡是大統之王朝,都會選擇重文輕武,因為沒有文治才能治世,武夫只適合用來打天下。”

    “所以我對于內閣制,有了不同的看法。”

    眼見朱元璋提起這一茬,朱�的眼中便是閃過一抹沉思道。

    “究竟是什麼看法?”

    朱元璋與朱標皆是有些好奇的看向朱�道。

    “重新劃分內閣制,增設龍驤閣。”

    朱�緩緩道。

    “龍驤閣?”

    朱元璋與朱標幾乎同時皺起眉頭。

    “權力的劃分,永遠講究平衡。”

    “更要彰顯出皇帝的絕對權力,還有官僚體系的運作。”

    “同時防止任何單一機構權力過大而威脅到皇權。”

    “所以不僅僅要開設內閣,還要增設龍驤閣。”

    “同時標明憲章與原則。”

    “一共分為兩點,其一,皇權至上,最終所有的權力歸于皇帝,確保內閣與龍驤閣的決策,都要經過皇帝的批閱。”

    “其二,分工合作,內閣與龍驤閣之間,應各自側重,相互協作,共同服務于皇權,但也要保持適度的競爭與制衡。”

    “關于這一點,不管是爹,還是大哥,應該也都明白我的意思。”

    說話間,朱�又是微微抬起頭,看向了沉思的朱元璋與朱標。

    “嗯。”

    朱元璋與朱標齊齊點了點頭。

    這是皇帝的必修課,永遠不可能略過,哪怕是後世的皇帝,也要學習制衡之道。

    隨後,朱�便是將內閣與龍驤閣的權力劃分,完全闡述給了朱元璋與朱標。

    其實這龍驤閣,就是滿清的軍機處。

    只不過時代不同,而且對于滿清,朱�喜歡不起來,所以就將其改為龍驤閣,這樣更能凸顯出大明的霸氣。

    而龍驤閣與內閣,權力劃分的關鍵點。

    就是在于決策層面,龍驤閣負責最敏感和最高級別的決策,而內閣則處理較為常規的政務和政策制定。

    還有執行與監督,內閣在執行層面發揮重要作用,而龍驤閣更側重于監督和特殊事務的執行。

    還有制衡機制,兩者的權力需要相互制衡,防止任意一方權力過度集中。皇帝保留最終決策權,以確保皇帝權威不受挑戰。

    同時保證信息流通,確保內閣與龍驤閣之間有適當的信息共享,但同時保護龍驤閣處理的機密信息不外泄。

    “好主意,龍驤閣就是完全隸屬于皇帝,而且還能對內閣起到監視的作用。”

    “同時內閣也是如此,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又能起到微妙的制衡作用。”

    “只要嚴格把控入閣成員,即便不能做到十全十美,也能最大程度上保證皇權不會遭受威脅。”

    朱元璋听完以後,眼中當即升起一抹贊嘆道。

    “有你可真是咱老朱家的福氣。”

    朱標也是贊嘆一聲道。

    “畢竟是要制衡權力,那就制衡到底,防止一家獨大。”

    “這也是我能提出最有效的解決辦法,畢竟長此以往,內閣的權力肯定會膨脹。”

    “而若是沒有人能制衡,肯定會升起動蕩,畢竟我們不能低估了人性。”

    “就像是浙東的這次游街示眾,其實也恰恰是被人抓住了人性的弱點。”

    “但內閣又是重中之重,畢竟它具有丞相的一定職權。”

    “所以不管是內閣首輔,還是龍驤大臣永遠都要保持競爭的狀態,讓他們在彼此內斗中消耗,從而避免波及皇權。”

    “而且這個制度之初,您就要明確憲章與原則,並且將其納入皇明祖訓,讓後世的子子孫孫,引以為戒。”

    “這也是作為一個皇帝的權術,畢竟朝廷不是一人之朝廷,要不然,哪里需要這麼多朝臣?”

    面對這兩父子的夸獎,朱�仍然是不為所動道。

    “那就這樣定下來,咱覺得很好。”

    朱元璋也是開懷笑道。

    畢竟對于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縱然在支持兒子,也還是想穩固皇權,維護統治。

    “對了,你那個雜貨鋪,開起來了沒?”

    說話間,朱標又是有些好奇的看向朱�問道。

    “這幾日都在忙活小明王的案子,還有浙東的事情。”

    “常茂都快忙死了,哪里還有空去管雜貨鋪?”

    朱�當即白了一眼朱標,但是搖了搖頭道。

    別看胡惟庸與李文忠在前面忙得不可開交,後面也同樣吃緊。

    畢竟各方面都需要他們去負責,還有朝堂上的斡旋,反正哪哪都不容易。

    常茂更是一連幾天都沒合眼,包括朱�,所以你哪里有空去管那個雜貨鋪?

    原定的開業時間,也是因為這接二連三的動蕩,暫時停了下來。

    話說到這個份上,朱�的眼中又是閃過一抹心疼之色。

    這一連幾天過去了,雜貨鋪都沒有開起來,這可是一筆極大的損失。

    “那你這次準備什麼時候開業?”

    朱標又是詢問道。

    “明日。”

    “這一次就算是有天大的事情,也得先為我的雜貨鋪繞道。”

    “畢竟不管是糖,還是鹽只要能推廣開來,從應天府傳至天下,這可就是日賺斗金。”

    “而且掌握這個配方,開啟對外貿易,我大明就能瘋狂斂財。”

    朱�想都沒想,便是開口道。

    “對了,你讓理藩院那邊聯系一下周邊小國,將我所制的鹽與白糖送給他們一份,還有酒精,但別太多,要讓他們欲罷不能。”

    “從而讓他們主動向我大明請求開通互市,這樣我們也好坐地起價,將利益最大化。”

    頓了頓,朱�又是看向朱標道。

    開通對外貿易的事情,也該提上日程了。

    畢竟大明的國庫現在雖然充裕,但哪里不要銀子,要是長此以往的下去,國庫肯定會支持不住。

    況且興辦學堂也是提上了章程,這更是一大筆的銀子支出。

    所以要趕緊掙點銀子,朱�才能繼續增發大明寶鈔,要不然守著印鈔機,但你說不能印,這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情。

    “嗯,所有的國策都提上了章程,我大明的確需要更多的銀子,還有資源。”

    “所以光靠中原,這根本不夠用,還是要互通貿易,借此壯大我大明。”

    “理藩院那邊,我會讓他們提上日程,盡快將酒精、白糖、精鹽送出去。”

    “更是要讓那些番邦小國知曉,他們奉若珍品的鹽糖,還有治傷有奇效的酒精,而我大明雖然有,但是產量不多,欲購從速。”

    朱標的嘴角又是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道。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159章︰制衡內閣首輔、龍驤大臣,還有互通貿易,提上日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159章︰制衡內閣首輔、龍驤大臣,還有互通貿易,提上日程。並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