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第143章︰史上最難的開局,手拿一個破碗打天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縱橫小秦王 本章︰第143章︰史上最難的開局,手拿一個破碗打天下。

    “家家戶戶都能養得起牲畜,太原更是有好幾座大型養殖場。”

    朱元璋面對朱�的說辭,微微張了張嘴巴,眼中更是沒有生起任何的激動之色。

    相反,此刻的朱元璋還升起了一抹自卑。

    耕牛、羊在市面上,一直都不是窮苦百姓能夠養得起的。

    這般說吧,哪怕是整座江南,能夠養得起牛羊的百姓,絕對不超過一成。

    畢竟別說他們的肉價之昂貴,就說養殖之成本,也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

    這就像是耕田,有一年產量不錯,大豐之年,有一年產量低下,大災之年。

    所以養殖的牲畜,一旦養殖不大,就是巨大的損失。

    以此就能看出,大明的百姓對于養殖牲畜,除了真的能承受起虧本的百姓,也就只有商賈之流,會以此謀利。

    但想要家家戶戶都養得起牲畜,這完全是痴人說夢。

    可現在的太原,錦衣衛不會跟朱元璋說謊,他們也沒膽子說謊,所以這就是事實。

    太原的肉價低廉,牲畜行業興起,家家戶戶都能養得起,家家戶戶也吃得起。

    這麼一比,朱元璋這個皇帝,從頭比到腳,都比不過自家兒子,那怎麼能不自卑?

    “所以你的這個科學養殖,也能向整座大明普及開來麼?”

    不同于朱元璋的自卑,朱標卻是早已麻木,便是看向朱�開口問道。

    這也是朱標最為關心的問題。

    但是很顯然,這就是一句廢話,畢竟前人已經栽好了樹,那後人就可以乘涼。

    科學養殖的論法,經過這幾年的變化,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技術,它可以提高牲畜的存活率,還有繁殖率。

    並且對于牲畜的習性,都有詳細的記錄在案,為的就是有朝一日普及大明,讓所有的百姓都可以因此獲利。

    “廢話,開創科學養殖法,為的就是向大明普及開來,要不然,這個科學養殖法,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而且這並不是為了官方攏財,而是真正有利于百姓的生活。”

    “因為從一開始,科學養殖法一經推出,我就毫無保留,將其全部推廣給了百姓。”

    “讓他們家家戶戶都可以養得上牲畜,自給自足,吃得起肉。”

    “但是.”

    話說到這里之時,朱�的臉上又是升起一抹笑意,方才繼續道︰“百姓們窮苦慣了,家里養得起牲畜,也會用來賣肉,補貼家用,舍不得吃。”

    “這也正好促進了太原第一次的經濟發展,那就是肉類的流通,且價格並不昂貴,所以百姓們都會嘗一嘗,這曾經讓他們垂涎欲滴的肉食。”

    “如此一來,百姓們往出賣,就是一整頭的收益,但往回買,也不過是夠一家三口一日所需,從長遠看來,百姓依舊是賺的。”

    “但這對于太原,就是一場革新,就是經濟上的騰飛。”

    “所以在以後,我便扶持了一些可控的商賈,在太原蓋起了幾座大型養殖場,不僅可以滿足日常所需,就連軍隊改善伙食,都可以正常供給。”

    “至于付出,不過是推動一次經濟上的騰飛,可帶來的回報,卻是空前絕後的。”

    “因為太原發展的好,所以在北方的百姓,也會加入太原,成為太原的百姓,所以人口流量巨大。”

    “那養殖的牲畜,就是越多越好,長此以往,就可以推動向整座北方,乃至于南方市場。”

    “從根本上將價格打下去,這對于百姓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福祉?”

    “至于貸款,就像之前提到的購買耕田所用工具,百姓沒有銀子去買,那就由官府去扶持。”

    “而且偌大的王府作為支柱,這對于百姓更會產生一種信服力,再加上沒有絲毫利息,也可以分期付款,大大緩解了百姓的壓力。”

    “這也是太原能夠發展起來的最大原因,因為王府不計成本,不計較得失,一心扶持百姓,所以才能有今日之局面。”

    “但若是心疼銀子,太原還是曾經的太原。”

    話罷,眾人的臉上都是閃過一抹恍然之色。

    手腕與魄力。

    如果沒有大刀闊斧改革的魄力,還有極其強硬的政治手腕,這場改革也終將成為一場笑話。

    這也足以看得出,掌握經濟建設發展的大方向,何其的重要。

    而一手抓的細枝末節,對于百姓而言,根本起不到實際效用。

    反而是會起到相反的沖突,文武百官的埋怨與百姓依舊貧苦。

    想到此處,眾人的眼楮又是紛紛看向了朱元璋。

    要是沒有記錯的話,朱�就說過,朱元璋從來不知道把握大方向,反而是只知道抓細枝末節的小事情。

    而面對眾人的眼神,朱元璋又是紅了紅臉,但一向倔強的他,此刻卻是一反常態的點了點頭。

    這也是變相的認了錯,畢竟現在看來朱元璋就算是再倔強,也無法證明自己的決斷是對的。

    相反,自家老兒子的所有決斷,已經經過了時間的考驗,並且讓百姓的生活富足了起來。

    這就足以證明,朱元璋今日就算是說破天,事實也擺在眼前。

    況且跟自家這個 種的兒子認個錯,小時候又不是沒干過,反正是在自己家里,又不會傳出去,那就隨便一點咯。

    “老頭,現在您還覺得開國之初所制定的輕搖薄賦,休養生息,還正確麼?”

    “或許在制度之初,您的本意是好的,因為歷朝歷代的皇帝,特別是開國皇帝都會實施輕搖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

    “但他們卻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土地兼並嚴重,世家豪強不法鄉里,魚肉百姓。”

    “就像是在這天子腳下,您的目光所及,最低也是四品大臣,能讓您記住名字的大臣。”

    “要麼是殿中老臣,要麼就是年輕有作為,可以成為大明未來的中流砥柱。”

    “但在此之下,只要一府之官吏想要瞞住你,您就是眼楮瞎了,耳朵聾了,看不見,也听不著。”

    “所以縱然百姓有所埋怨,內心之中對您多有抵觸,可除了造反,根本沒有辦法讓您听到他們的聲音。”

    “就像昔日的鳳陽案子,工部右侍郎韓鐸聯合差役壓榨勞力,可您看得見麼?”

    “要不是黃岡、高峰率民眾舉義造反,此事更是驚動了朝廷,您怎麼可能知道工部右侍郎韓鐸壓榨勞役,從中牟取私利?”

    “而這就是因為看不見,可這天下如黃岡、高峰這樣的血性漢子,又能有多少?”

    “還不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那您想想,您所制定的國策,究竟是富足了百姓,還是富足了士紳豪強,貪官污吏?”

    朱�今日也不像剛回來那時,語氣甚沖,反而是心平氣和的看向朱元璋笑道。

    洪武八年,朱元璋停建明中都。

    對外宣稱乃是政治考量,以及不想為百姓加重負擔。

    但參與在其中的所有朝臣,來自于鳳陽的百姓,也都明白是為什麼,但大家都是心照不宣。

    造反。

    而這造反的兩個人,一個叫黃岡、一個叫高峰。

    至于逼迫他們造反的人,一個名叫黎宏強,一個名為張道光,但這兩個不過是小嘍�@ 舅悴簧鮮裁創笥恪br />
    真正的幕後指使者,乃是身為工部右侍郎的韓鐸,這個人也是元朝進士,也曾在元朝做過官。

    建國初期,朱元璋看中了韓鐸的才能,便將其一手提拔,成為了工部右侍郎。

    未來要是沒有這件事情,韓鐸絕對可以挺進工部尚書,成為朝廷的中樞大臣。

    但很可惜,朱元璋注重韓鐸的才能,但卻忽視了這個人的貪心,更是深藏不露,手段高明。

    要不是黃岡、高峰揭竿而起,這個貪污頭子到最後也不可能落網。

    畢竟韓鐸利用自己在官場的地位和影響力,編織了一個龐大的利益網絡,許多官員被迫或主動加入其中,形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腐敗體系。

    而這一案爆出,更是昭示著許多官員落馬,這其中包括了地方官員、身在朝廷的官員,乃至于淮西勛貴、浙東先生、江南文官。

    但是一眼掃過去,除了韓鐸這位手握實權的工部右侍郎,幾乎再也沒有高級官員落馬。

    明擺著的一件事,那就是韓鐸只是一只替罪羊,但所貪污的數目,卻實觸目驚心。

    光是修建明中都,克扣勞役們的糧餉,韓鐸便是從其中牟利三千貫寶鈔,這可都是勞役們的口糧。

    那就是想不造反,也不可能了,因為活不下去,造反也是死,不造反也是死,那還不如反了,說不定還能博一條生路。

    畢竟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留下了千古絕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未必就不能再造一個朱元璋出來。

    所以,這才是朱元璋為什麼停建了明中都的原因。

    “老三說的不錯,這是咱的錯。”

    “起初,咱只是想為百姓緩解壓力,實施休養生息的國策,鼓勵他們耕種。”

    “但整整九年過去了,百姓卻是依舊貧苦,士紳豪強,貪官污吏卻是吃的肥頭大耳,渾身流油。”

    這次朱元璋也沒有反駁朱�,反而是輕輕點了點頭,嘆氣道︰“也是因為咱站的太高,根本看不見百姓的難處,方才鑄成了大錯,但這是咱的過,咱認。”

    朱元璋倔強了一輩子,翻看古今往來的皇帝本紀,跟著他們學做皇帝。

    但終其一生,卻是做了一個四不像皇帝,精髓壓根沒有學到,又或者是沒有精髓。

    因為政治的本身就是進步,而一昧的考古,特別是華夏傳承不斷,皇帝輩出的封建王朝,你跟誰能學明白?

    看看就明白,朱元璋起初想學李世民,不想對功臣動手。

    但最後還是動手了,因為他的這群老兄弟,真的沒有一個不該死,數數他們的罪責,老朱已經很寬仁了。

    至于李善長的死,說到底是朱元璋怕了。

    還有司馬懿的前車之鑒,歷代權臣的所作所為。

    能活也是一種罪,特別是朱元璋還活不過李善長。

    所以這個人必須死,但這是封建王朝,皇帝的權力大過于上蒼,君要臣死,也是不得不死。

    沒必要洗,也沒必要講究對錯,因為政治上永遠都不會因為�T裕 投閱閫 幻妗br />
    這是你死我活的斗爭,特別是人都有七情六欲,但只要你觸踫了政治的底線,動搖了江山的根基,這個人就留不得。

    再加上主少國疑,所以該用的手段,也是必須奉行,寧可錯殺,也不放過。

    這也是朱元璋能得天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心狠手辣,方為大丈夫。

    也是闡述了那句話,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也,至于後來的功過,任憑後人去討論。

    我死後,哪管這洪水滔天。

    “放心吧,爹,百姓會越來越好的,您的江山敗不了,我要它傳承上千年,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到來。”

    “即便那個時候已經不是大明了,但他們依舊會記得您的功績,對于華夏、對于這天下蒼生的功績。”

    看向面色有些頹敗的朱元璋,朱�也不想打擊自家老頭子,反而是寬慰道。

    因為做人就是在照鏡子,說白了,如果朱�不是穿越者,未曾經歷過那個璀璨的時代。

    縱然是朱元璋疼愛于他,將他視為掌中寶,眼前的大明,依舊還是大明,三百年而亡的江山,仍在眼前。

    所以身為後來者,又是老朱的兒子,朱�能以後式的言論,教朱元璋該怎麼前進,該如何治國,該如何摒棄糟糠?

    留下華夏千年以來的文明傳承,留下固守的禮儀,這是禮教天下之根基,絕不能動搖。

    但同時,古人已經踩過的坑,大明就別再重蹈覆轍了,因為這時代的腳步,從古至今,蔓延而來。

    歷經了多少經天緯地之才,雄才大略之才,方才有了變革的雛形,那就絕對不能錯過,一定要繼續向前走,一步不能停。

    這樣才能避免,後面的江山,仍然是我華夏子民,仍然是我漢家之江山。

    還是那句話,以強者為尊的封建王朝,只要你足夠強,就無人能撼動你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是千年不斷的傳承,泱泱大國的底蘊,只要有此底蘊在,哪怕經歷興衰,盛世之華夏,便永不會覆亡。

    至于評判朱元璋,身為後世之人,以盛世的眼光去評判一個亂世結束,剛剛興起的王朝,還是受制于思維限制的封建王朝,這本身就不對。

    畢竟只有站在朱元璋的身邊,你才能明白,面對這樣的局勢下,究竟會有多麼的為難。

    史上最難的開局,手拿一個破碗打天下。

    但真正上強度的,還是開國治天下。

    所以處于歷史的角度,朱�覺得,這並不只是朱元璋的錯,而是封建王朝的錯。

    畢竟,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對于古代封建王朝,從來都是一個可遇而不可及的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143章︰史上最難的開局,手拿一個破碗打天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143章︰史上最難的開局,手拿一個破碗打天下。並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