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第129章︰增設輔政大臣,官居從一品,賜座奉天殿,由韓國公擔任。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縱橫小秦王 本章︰第129章︰增設輔政大臣,官居從一品,賜座奉天殿,由韓國公擔任。

    “杜絕壟斷,將他們所把持的,全部回歸于民。”

    “如此一來,縱然這天下依舊存在士紳豪強,但也無法壓榨于民。”

    “其實說白了,世上永遠沒有辦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但是有句老話說的好,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

    “只要我們所做的無愧于心,所做的無愧于民。”

    “只要這動蕩永遠不曾波及百姓,只要這一切永遠還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士紳豪強,不過是土雞瓦狗,彈指間,足以讓其灰飛煙滅。”

    對于朱元璋的嘆氣,朱�卻仍是不以為意的開口道。

    “依照你的意思,還是歷朝歷代以來的手段,打壓與限制。”

    朱標倒是若有所思的抬起頭道。

    “可是歷朝歷代還是在愚民、弄民。”

    “而他們也無法做到與百姓共青,根本不明白,吃的飽飯與壓榨,永遠都是兩回事。”

    “只是我大明不同,陛下窮苦出身,諸位勛貴,也都是貧苦出身,所以自然能明白。”

    朱�搖了搖頭。

    “可如此一來,百姓之無不知,若生異心,豈不是會顛覆王朝統治?”

    李善長卻在此時輕聲開口道。

    他並不是覺得朱�說的沒有道理,只是作為掌權者,首先要考慮的是王朝,而非百姓。

    “家非一人之家,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

    “如果能吃得飽,穿得暖,不再流連失所,客死他鄉,誰會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造反?”

    “你以為百姓不明白,你以為限制了他們,他們就能不造反?”

    “錯了,一旦有朝一日,活都活不下去,王朝末年,百姓積怨放大,該造反還是會造反。”

    “而李伯伯�C純蠢  磐窶矗 萑皇鞘が樂 攏 彩侵 啪迫獬簦 酚卸乘攔恰!br />
    “吃不起飯的百姓,仍然是比比皆是,那他們為什麼不造反?”

    “因為一己之力,又如何能煽動起一場聲勢浩大的造反?”

    “至于寥寥幾百人,不過是一小部分的武裝起義,彈指間就能鎮壓。”

    “所以王朝考慮的依舊是大勢所趨,但卻不會從根本上考慮問題。”

    “因為在他們的心里,只要大部分的百姓能夠過活,能夠三餐溫飽,就不會升起造反之心。”

    “這就是所謂的盛世。”

    “畢竟我將史書翻爛,縱然是盛世之下,各地也會有小動亂,小部分的百姓起義,但卻是濺起的水花,根本無傷大雅。”

    “至于讓他們通曉了知識,明白了道理,他們就會不滿于現狀,想要更進一步,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這天下的人口會越來越多,縱然是萬中無一的人才,可若是大明有四萬萬人口,那天才也有四萬人。”

    “四萬人的競爭,就已經是頭破血流,更別說十萬中無一的人才,百萬中無一的人才。”

    “所以能做到朝廷三品大員,就已經是人才中的人才,這就會形成門檻。”

    “可是人注定是要活下去的,縱然感嘆命運多舛,還是得為生計奔波,因為在如此國策下。”

    “真正的天才只會心向朝廷,有一番大作為,那剩下的人又怎麼敢去造反?”

    “又怎麼能造得起反?”

    “終其一點,無非就是富有阡陌之田不是造反的緣由,貧無立錐之地才是起義的根本。”

    “所以,這也是大勢所趨。”

    “亦是,天地循環,王朝更替,周而復始亦不過如此。”

    朱�的話音落下,便是端起一旁的酒盞,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道。

    “看似是詭辯,但實則句句有道理,句句通人心。”

    “晉王殿下,才是天下大才。”

    李善長緩緩起身,微微一禮道。

    “咱的兒子,從小就嘴皮子利索。”

    朱元璋也是得意的笑了笑道。

    “您這可不像是在夸獎我。”

    朱�倒是直接翻了翻白眼兒道。

    “還是繼續剛剛那個話題吧。”

    “接下來泰山封禪的皇帝,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的功過,沒必要再拉出來討論了,可以說是少年英才,晚年糊涂的典範。”

    “那我們就聊聊這位唐高宗李治。”

    “滅西突厥,平定高句麗與百濟,從而擴大了唐朝疆域,當有開疆拓土之功。”

    “至于內政,也是無可挑剔,大唐永徽之治,也是延續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期的清政。”

    “所以不管從對內對外,這位都沒有詬病的理由。”

    “當然從私德上而言,唐高宗迎娶了自己的小媽,而且他這個小媽還成為了華夏歷朝歷代以來,唯一一個登基稱帝的女皇帝。”

    “這也的確能詬病,但我還是那句話,這是大勢所趨,非人力所能扭轉。”

    “那唐高宗的泰山封禪,不僅僅彰顯了自身的功績,更是有他老爹李世民的影子在其中,倒也是德配其位。”

    “至于最後一位,宋真宗趙恆。”

    “前期的宋真宗,論功績,咸平之治,也是穩定了國家,也算是欣欣向榮。”

    “只不過這位配不上泰山封禪的原因,大家其實都明白,檀淵之盟,華夏之恥。”

    “還有後期的後宮干政,使得經濟政治衰退,再加上宋真宗東封西祀,勞民傷財,宋朝軍事更是軟弱不堪。”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自宋真宗趙恆以後,就再也沒有人前往泰山封禪。”

    “打贏了仗,卻向敵國賠款,美名其曰和平,還恬不知恥地前往泰山封禪,以彰顯自身功績。”

    “他有個屁的功績,也就是一個咸平之治,只不過這是他的責任,還算不上功績。”

    “而且後期,後宮干政嚴重,政治經濟衰敗,所以對內他根本沒有功績。”

    “至于對外,他可以稱得上是華夏之恥。”

    “唐太宗李世民的渭水之盟,讓唐太宗引以為恥,發誓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幾年後,東突厥的頡利可汗被抓到長安跳舞,還有天可汗。”

    “可縱然如此,李世民也未曾前往泰山封禪,反而是由他的兒子唐高宗前往了泰山封禪。”

    “由此也能看得出來,這個宋真宗趙恆究竟有多麼的無恥。”

    “所以不管您的功績,有多麼的蓋古,可是只要前往了泰山封禪,您就相當于和宋真宗趙恆掛鉤。”

    “那這個泰山封禪,您還去不去?”

    話罷,朱�又是似笑非笑的看向朱元璋。

    “不去不去。”

    朱元璋連猶豫都沒猶豫,便是連連搖頭。

    開什麼玩笑?堂堂洪武大帝,明朝開國皇帝,驅逐韃虜,光復中原,這是何等的蓋世奇功。

    豈能與宋真宗趙恆掛鉤。

    那不是在羞辱洪武皇帝朱元璋?

    “不過胡惟庸的提議,也不是沒有道理,以您的功績,倒也配得上封禪。”

    “只是這地方不能選擇泰山。”

    朱標卻是罕見的抬起頭道。

    而這番話的言論,倒是有點兒在為胡惟庸說話的意思。

    畢竟提出泰山封禪的,就是這位右丞相胡惟庸。

    “可是除了泰山,還有哪里可以封禪?”

    朱元璋微微皺起眉頭。

    泰山自古以來便是五岳之首,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特別是在古代封建王朝,東方代表春天、生命與開始,而泰山位于東方,因此被視為萬物更生和陰陽交替的象征,是與天溝通的神聖之地。

    再者,泰山地處中原地帶附近,易于古代帝王及其隨行人員到達。

    同時,其相對較高的位置也符合古人對高山作為天人溝通媒介的認知。

    還有就是古代帝王自稱為“天子”,即上天選中來統治人間的代表,封禪泰山是他們向天展示政績、強化君權神授觀念的重要手段。

    借此向世人宣示其統治的神聖性和正當性。

    說白了,也就是政治宣傳與合法性強化,通過泰山封禪,帝王不僅向天祈福,也是向臣民展示其治國有方、國家強盛,以此加強內部的凝聚力。

    同時向周邊國家展示中原王朝的強大,具有重大的政治宣傳價值。

    所以只要是有功績的皇帝,都會到泰山封禪,用以表明自己統治合法性和祈求國泰民安的禮儀。

    “您起于微末,又何必拘泥于泰山。”

    朱標看向朱元璋躬了躬身道。

    泰山封禪,最大的原因,最大的價值,就是表明自己統治的合法性,還有祈求國泰民安與政治影響力。

    那朱元璋是皇帝,是現在中原唯一的皇帝。

    那只要能展現這三點,只要這三點能被所有人認同,只要大明足夠強橫,致使萬國來朝。

    那何處不能是泰山?

    說白了,拳頭大就是硬道理,只要威加于海內,蕩平于寰宇,令四方稱臣。

    應天府紫金山,也可作為封禪之所在。

    而這一番話出口,別說是朱元璋,就算是老謀深算的李善長,也都是陷入了沉思。

    好一個何必拘泥于泰山。

    這就是皇帝,只要你擁有足夠的權柄,只要你擁有震懾海內萬國的實力,何處不能是泰山?

    也就是類似于秦朝的趙高,指鹿為馬,只是因為權柄,萬萬人之上的權柄。

    “大哥說的不錯,強大是根本,要不然就是宋真宗趙恆,泰山封禪,成為笑柄。”

    朱�也是一臉贊同的點了點頭。

    “那就再等等吧,咱不著急。”

    隨後,朱元璋輕輕點了點頭,臉上也布滿了笑容。

    對于一個極其有作為的皇帝,若是不能封禪,那終將成為一生的遺憾。

    可是泰山又不能去,這本來就讓朱元璋很苦惱。

    直至今日,這兩兄弟的一席話,可謂是讓朱元璋茅塞頓開,瞬間通悟。

    “而且只要您的功績,能超越古今往來所有的皇帝,縱然是前往泰山封禪,又能如何?”

    “因為您的功績萬古無一,萬世之乾坤,只有一個洪武皇帝。”

    “那也能大大扭轉泰山的口碑,更是會成為後來所有皇帝的噩夢,因為只有超越您的功績,才能前往泰山封禪。”

    “那宋真宗趙恆雨林就會形成鮮明的對比,只會淪為您的踏腳石,用于襯托您的偉岸。”

    朱�的話音落下,朱元璋的眼中又是閃過一抹火熱之色,心中更是愈發的蠢蠢欲動。

    甚至

    “咱,能成麼?”

    朱元璋又是有些忐忑道。

    萬古無一的功績,自古以來,誰達成過?

    而面對這個問題,誰都會忐忑,更何況是朱元璋。

    “一定能成的。”

    朱�三兄弟起身單膝跪下,便是抱拳道︰“臣願輔佐陛下開創不世之功。”

    “老臣也會盡心竭力,輔佐陛下,開創不世之功!”

    年輕人們都表了態,他們這群老臣子,自然也是不甘示弱的單膝下跪道。

    就連已經老邁的韓國公李善長,都有了重新出仕的想法。

    畢竟若是真的輔佐朱元璋開創出萬古無一的功績,那他李善長也將萬世流芳,踏足人臣之巔。

    “陛下,不知朝廷還需不需要老臣出一份綿薄之力?”

    李善長想了想,也是有些復雜的看向朱元璋下跪道。

    “自然。”

    朱元璋一把扶起李善長,然後又是抬了抬手,示意眾國公起身。

    這才又是拍了拍李善長的手背,笑著道︰“咱從來都不覺得你老,若你願意,這朝中上下的所有官職,任你挑選。”

    李善長可不是一個庸才,雖然已經老邁,但其睿智猶在,甚至更加的老辣。

    所以李善長出仕,朱元璋自然開心,但對于這個官職,朱元璋也是犯了難,這才會讓李善長自己選。

    畢竟不管將李善長放去哪里,都不合適。

    因為中書省必然會被廢,所以將李善長放過去,又會牽扯于其中。

    “還請陛下給臣一個閑職,讓臣可以留在奉天殿輔政就好。”

    李善長當然明白朱元璋的意思,而且如今的中書省,就是一灘最大的渾水,所以李善長也不想趟,便是開口道。

    “傳旨。”

    “朝廷增設輔政大臣,協助太子監國,由韓國公李善長擔任。”

    朱元璋抓著李善長的手,便是看向一旁的王景弘,沉思道︰“位列朝中從一品,賜座奉天殿,入朝輔國。”

    好家伙,李善長日後的頭餃,又會多一個從一品的輔政大臣,而且賜座奉天殿,這是何等的殊榮。

    就連魏國公徐達他們都是張大的嘴巴,眼中皆是不可置信之色。

    畢竟朱元璋這絕對是大手筆。

    揮揮手從一品,又是輔政大臣,嘖嘖!

    李善長到老到老,又是官居一品,位極人臣,而且看似這職權,絕對擁有一定分量的權力。

    “老臣謝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深知朱元璋為人的李善長,並沒有拒絕,反而是躬身叩首,領旨道。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129章︰增設輔政大臣,官居從一品,賜座奉天殿,由韓國公擔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129章︰增設輔政大臣,官居從一品,賜座奉天殿,由韓國公擔任。並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