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上,朱標飲下一盞後,霎時面色泛起了紅暈,更是不由的輕咳兩聲,顯然低估了這酒的烈性。
“咳咳.老三,這酒為何這般烈?”
隨後,朱標便是轉頭看向身邊的朱�,出聲問道。
“蒸餾過。”
朱�倒是不同于朱標猛飲,反而是輕輕抿了一口後,方才道。
“蒸餾?不對,你這酒比起燒酒更烈,更香。”
朱標聞言,又是回味了一下後,方才搖了搖頭道。
“技藝不同,而且是秘方,概不外傳。”
朱�的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道。
古代,即便是宋朝發明出了蒸餾器皿,但也因為時代的限制,無法達到現代的提純水準。
那酒業即便是再成熟,也無法與現代工藝相提並論。
那酒的度數自然也不可能有多高。
所以朱�便是自蒸餾器皿上,下足了功夫。
還有就是釀酒的技藝,也是改進了許多。
因此,即便是達不到後世的高度酒,也比眼前這個時代的酒的度數要高。
而且起初朱�改良蒸餾器皿,並不是為了釀造出高度烈酒,而是為了弄出酒精。
畢竟朱�征伐草原,那必然會有將士傷亡。
但因為時代的局限性,缺乏後世抗生素和無菌技術。
遏制傷口發膿主要依靠一些傳統方法和自然療法。
但這些方法效果有限,所以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朱�為了防止不必要的傷亡,便是專心研究出了酒精,借此為傷口消毒,以防止傷口化膿腐爛。
朱元璋飲下一盞後,也是眼前一亮,便當即看向朱�道︰“爹都不能講?”
“您要是想喝,兒子管夠。”
對此,朱�輕笑一聲後,方才看向朱元璋道。
“這酒?你該不會又想用來賣銀子吧?”
聞言,朱元璋卻是眉頭一皺,挑眉思索道。
“您猜的不錯,我的確想拿來賣。”
朱�臉上笑容依舊道。
超越這個時代的酒,必將會引起士紳豪強的注意,那這個酒,便能極快的席卷應天府,甚至整座天下。
當然,太原就不必了,因為這種酒,在太原十分常見,就連年收入高一點的百姓,都買得起。
畢竟這個酒,不管是從釀造工藝,還是釀酒材料,朱�選用的都是上品,所以價格不低,方才對得起這個酒。
但這也是因為太原富裕,百姓們才會有多余的銀子,用來買酒。
而若是推向整座天下,估計也只有當地的士紳豪強買得起。
可朱�要賺的就是士紳豪強的銀子。
“不錯,若你所釀造的酒,都有眼前之酒的醇厚,必然會引起士紳豪強的注意,從而大賣。”
“但�S忻揮邢牘 司埔懷鍪潰 憔拖嗟庇詼狹撕芏喟儺盞納 啤! br />
“畢竟沒有人釀出的酒,能與你的酒相比較,那還有誰會去釀酒?”
“而要是沒有了釀酒的商賈,這些百姓的生計,又該如何解決?”
“還有,你這酒若是推向天下,必然會招人眼紅,畢竟這其中牽扯的利益,太大了。”
對此,朱元璋又是沉吟片刻後,方才看向朱�道。
當今天下,仍然處于百廢待興之中,畢竟元末亂世以後,百姓連飯都吃不起,又哪里來的銀子買酒?
而真正能喝得起酒的,唯有士紳豪強,上層權貴。
那朱�釀造的酒一出世,往日所有的美酒,都將淪為糟糠。
那不僅會招人記恨,更是會斷了許多百姓的生路。
可以這般說吧,這就相當于一個人壟斷了市場,必然引起民怨沸騰。
“我買啊,他們釀造的酒,我都可以買過來,當然,不能坐地起價。”
朱�輕輕晃動手指,又是意味深長的笑道。
“買過來?”
朱元璋疑惑的看向朱�,不解的問道︰“買過來干嘛?”
“山人自有妙計。”
朱�的嘴角,依舊勾起神秘的笑容。
“你要是不想咱揍你,你就跟咱說人話。”
朱元璋看向有些欠揍的朱�,頓時咬了咬牙道。
他們家老三什麼都好,就是這性子,有時候真的氣的人想弄死他。
但誰讓這是自家兒子,而且還是自己慣出來的,那還是忍忍吧。
“釀酒的工藝,其實都差不多,但唯獨蒸餾提純的方法,還有器皿的不同,才能釀造出我們今日所喝的酒。”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釀出的酒要比他們釀出的酒,更為的醇厚勁烈,剛猛霸道。”
“但民間所釀造的酒,我完全可以收回來,進行二次蒸餾提純。”
“這樣一來,依靠釀酒生存的百姓,也不會因此斷送生計。”
朱�看上有點氣急敗壞的朱元璋,眼中閃過一抹無奈的道。
“二次蒸餾提純,還能喝?”
“你別忘了,這些酒本就經過了蒸餾提純,那即便是再次蒸餾提純,也不會有多好。”
一旁的朱標倒是直接搖了搖頭。
經過宋朝,有了蒸餾器皿以後,這對于酒業,可以說是引起了質變。
那既然蒸餾過的酒,可以讓酒更加的醇厚勁烈,自然也會有人想過,將酒多次蒸餾,從而得到酒之精華。
讓酒變得更加的醇厚敬烈,剛猛霸道。
那自然是想過,但可惜根本無法實現。
為什麼?
一來,蒸餾技術處于初適應階段,且主要用于生產燒酒,也就是蒸餾酒。
雖然理論上,可以通過多次蒸餾,從而提高酒的濃度。
但事實上,由于技術水平和工藝的限制,根本無法實現。
二來,市場需求不同,宋朝的文人墨客,追求高雅的文化享受,而非單純的追求酒的濃度。
所以他們更加偏向于特定風味的酒。
就比如詩詞歌賦中常提到的“濁酒”、“綠蟻新醅酒”等,反映了一種對酒色、香、味的綜合追求,而非單純的烈酒。
那自然也不會有人去細致的研究,從而提高酒業的工藝與技術。
“我收回這些酒,並不是用來飲用。”
“而是因為蒸餾器皿與蒸餾技術的不同,從而提取出酒之精華。”
“我將其稱為酒精。”
“可若是自己來釀造,那這其中投入的人工、成本太大,時間太長,根本不值得。”
“所以倒不如從民間買酒,從而進行二次提純加工,這樣一來,我就可以得到很多酒精。”
“同時,也不會斷了酒匠們的生計。”
對于朱標的疑問,朱�想都沒想,便是解釋道︰“畢竟我的太原,就是這麼干的。”
“酒精?”
朱元璋與朱標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但又是齊齊看向朱�道︰“這是什麼酒?”
畢竟酒之精華這個名字,一听就很有逼格,一听就是好酒。
但是很可惜,這種酒精
“它是酒,但也不是酒,因為不能用來喝。”
朱�搖了搖頭道。
“不能用來喝?”
不僅是朱元璋與朱標迷糊了,就連一旁的李文忠、李貞也都迷糊了。
說了半天不能喝,那提純出來有個毛用?
畢竟在他們的傳統觀念里面,酒這個東西從誕生起,就是用來喝的。
而除此之外,酒沒有任何作用。
“可以用來治傷。”
面對眾人的疑惑,朱�這才緩緩出口道。
“治傷?”
“我曾經讀過藥王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藥方”,其中便是提到過,用酒來清洗傷口,可以促使傷口的愈合,和遏制傷口的腐爛。”
“但若是效果真的不錯,這方法早就普及開來了,又何必等到今日?”
對此,包括朱元璋在內,都還是一臉的迷惑,唯有朱標一人皺眉,並且開口道︰“畢竟酒雖然珍貴,但也比不得將士的生命。”
朱標也算是博學多才,對于各種古籍,均有涉獵。
而且身為大明之太子,每每巡視軍營,看見那些因為傷口發膿腐爛而死的將士,都是心痛不已。
所以朱標也想找出遏制傷口發膿腐爛的辦法,但可惜終究是有所求而不可得。
畢竟自古以來,就沒有任何絕對的辦法,可以遏制傷口流膿腐爛。
“對于這一點上,我跟孫思邈的看法相同,也就是用酒來遏制傷口腐爛。”
“只是我所說的酒,與孫思邈的不同。”
“因為其濃度不夠,根本無法起到抑制殺毒的作用。”
“所以為此,我將酒按照我的工藝,多次蒸餾提純,然後按照設想的比例勾兌,從而得到酒精。”
“但也因為酒的濃度到達了頂點,所以這種酒不能喝,只能用于傷口消毒。”
“而且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經過多次的試驗,酒精的技術和工藝,已經得到了絕對的提升。”
朱�思索了一下,方才看向朱標開口道。
“你的意思是說太原的兵馬,已經用過了這種酒精,且效果極佳?”
朱元璋也是听明白了朱�的意思,便是開口道。
言語之間,更是閃過一抹焦急之色。
甚至是李文忠的臉上都升起了一抹變化。
畢竟這酒精弱是真的有用,完全可以杜絕不必要的傷亡,那這對于大明的將士,就算是有了極大的保障。
“自然是用過,而且效果極佳。”
朱�笑著點了點頭道。
朱�所處太原,經過朱�的改革壯大,還有對于草原的征戰,兵馬已達二十萬之巨,且遍布山西。
所以為了這二十萬人馬,朱�都得極其慎重,不敢馬虎大意。
而這酒精看似簡單,實則難度很大,特別是在這限制頗多的古代,想要調配出完美的酒精。
必須要經過嚴格把控,精細到每一個環節,方才能調配出完美的酒精。
“那你這個臭小子,為什麼不早點拿出來?”
朱元璋听完以後,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便又是狠狠瞪了一眼朱�。
要是朱�早早的拿出來,大明對外征戰,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傷亡。
畢竟朱�自己也說了,酒精的技術和工藝,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所以也難怪朱元璋會生氣。
“我回京師才多久,而且又沒有仗要打,一時半會兒的,我怎麼能想得起來?”
“而且那個時候我人在草原,仗打的都沒邊子了,哪有空將這件事報給您?”
“再者說來,前幾年,不一直都是我頂在最前面?”
“要不然您以為北元真能這麼安分?”
對于朱元璋的生氣,朱�也是沒好氣的說道。
洪武七年以來,朱�與擴廓帖睦爾對決于草原,所以朝廷與草原一直沒起什麼沖突。
而朱�也是一直壓制草原,使其不能踏過長城一步,那即便是沒有酒精,也無傷大雅。
聞言,朱元璋臉上的尷尬一閃而逝,他還以為那時候,朱�還是因為與他賭氣,這才不肯拿出酒精。
現在看來,是他朱元璋有點小心眼兒了。
不過老朱是什麼人?他怎麼可能輕易認錯?
“放寬您的心,你兒子還沒那麼小心眼。”
“所以我準備成立酒司衙門,專門用來生產酒精,為我大明的將士提供一份保障。”
“而且這酒精的配方,只能掌控于朝廷的手中,不能流傳出去。”
“因為我們也要對以後的對外貿易做準備,畢竟在我看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拒絕酒精。”
朱�的聲音又是響起。
酒精在古代絕對是極其重要的戰略物資,所以一旦面世,就必然不會被忽視。
畢竟有人才有國,有國才有兵,有兵才能守國。
對于這一點,即便是番邦小國,應該也都明白。
“沒錯,酒精可以抑制傷口的腐爛流膿,這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絕的。”
“但他又無法與糧食兵器相提並論,因為它只能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所以一場戰役的輸贏,根本不是酒精可以決定的。”
“那我們便可以通過酒精來獲利,畢竟主動權在我們的手中,他們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而這樣一來,我大明就可以迅速的發展壯大,所付出的也只是酒精。”
朱標的眼中也是閃過一抹光亮,隨後點頭道。
“沒錯,還是老大的腦子夠使。”
朱�當即豎起大拇指道。
“可釀酒的糧食哪里來?”
只是坐在一旁的朱元璋,又是皺眉道。
眾所周知,酒等于糧食,糧食等于酒。
如果全國的糧食都用來釀酒,百姓吃什麼喝什麼?
所以對外開啟大型貿易,根本行不通。
畢竟農耕社會的基礎。就在于農耕。
百姓還是講究以食為天,只有多余的糧食,才會用來釀酒售賣。
總不可能本末倒置吧?
那就不是加速大明的繁榮了,而是加速大明的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