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第105章︰重修大明律,為大明九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縱橫小秦王 本章︰第105章︰重修大明律,為大明九律!

    只不過,這大明朝的早朝,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每日上朝,不論是文臣還是武將,無不是心驚膽戰,步步為營,生怕一言一行觸了龍顏,引來朱元璋的雷霆之怒。

    但自從晉王朱�回朝以後,朱元璋幾乎天天動怒,奉天殿上的臣子,更是換了一茬又一茬,仿佛秋日里的落葉,隨風飄零。

    現在這群朝臣,每日上早朝前,都得跟家里好好道個別,畢竟今日能活下去,明日都不一定能活下去。

    畢竟,這破早朝哪日不死人?

    先不說往昔諸多之同僚,便是今日之沈立本,要麼下詔獄,要麼亂棍打死。

    對此,朱元璋依舊我行我素,不念半點人情,不是滿門抄斬,就是全族流放。

    光是這般殺性,便足以排進古往今來的皇帝前三之列了。

    所以,對于那群貪官污吏,朱元璋還得網開一面?

    自然不是,只是覺得手段太狠了,這才會讓為人臣子,心生懼色。

    “好好好,這便是咱大明的臣子,好臣子吶。”

    “不是貪污受賄,就是橫行不法,魚肉鄉里,而這便是咱治下的應天府。”

    “天子的腳下,就敢如此作為,咱真的不敢想象,咱大明治下的天下,百姓究竟處于何等的水深火熱之中!”

    雷霆震怒之聲響起,奉天殿上更是陰雲密布,群臣便是連忙看向目光陰郁的朱元璋叩首。

    “傳旨,凡涉此案者,凡有不法、舉家牟利、欺民害人、以權謀私者。”

    “皆施以雷霆之怒,罪不論輕重,誅其惡,貶其族,流放嶺南,永不寬恕。”

    “另外下旨,由江南啟,天下終,由南到北,各州府縣,逐一嚴查,罪當同論,絕不姑息,以正不法。”

    朱元璋的聲音又是響起。

    頓時,奉天殿上一股陰雲密布,群臣的嘴角更滿是苦澀之意,今日之問責,廣傳天下,不知又得死多少官員了。

    思索間,即便是忠貞之臣,心中也是升起不小的怨念。

    畢竟你朱元璋想為民請命,為民做主,他們難道就不想?

    但您好歹將官員當個人看吧?

    一家老小的生計,全系于朝廷,但就您給的那點俸祿。

    別說是各大州府縣衙,便是應天府,天子腳下,大明京師的官吏,都是貪污不止。

    可有些官吏,真心想貪?

    別鬧了,若不是為了生計,誰願意干這傷天害理的勾當?

    可入不敷出啊,別說是家里難以維系生計,便是府衙一干小吏,也得發餉。

    而咱們的陛下朱元璋,一點都不考慮這些問題,依舊固執的覺得,這些俸祿絕對夠使。

    從來都是在官吏的身上找問題,絕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問題。

    出了屁大點事,都是罪無可恕的殺頭之罪,更甚者,滿門抄斬,全族流放。

    “陛下,不可!”

    朱元璋的話音剛剛落下,站在一旁,一直都未曾開口的朱標,卻是轉身,看向朱元璋道。

    “怎麼?”

    朱元璋低下頭,看向朱標道。

    “啟奏陛下,昨日晉王于京師上下抓捕犯案官吏,一時之間,轟動朝野。”

    “所以臣便是親往鎮撫司,對于其上下卷宗,逐一查閱。”

    “方才發現其中,略有隱情。”

    朱標想了想,便是看向朱元璋躬身道。

    “回陛下,太子殿下說的不錯。”

    朱�也是附和道。

    “什麼隱情。”

    朱元璋坐回龍椅上,方才開口道。

    “應天府衙下,正七品官吏姜文生,貪污二百六十貫鈔,也就是銀兩二百六十兩,而按我大明律,凡貪污六十兩以上者,死罪!”

    “但陛下可知,與姜文生同級別的官吏,貪污了多少貫鈔?”

    朱�看向朱元璋,抬起手道。

    “說。”

    朱元璋面色不變道。

    朱�輕聲回道︰“陛下,凡在京述職七品官吏之中,除姜文生以外,貪污所得最少都在千百貫往上。”

    “千百貫往上。”

    “天子腳下,大明京師,區區七品官吏,究竟貪污千百貫,還真是該死啊!”

    聞言,朱元璋的臉上又是浮起一抹怒氣道。

    “陛下,可知為何?”

    面對朱元璋的怒氣,朱�卻是依舊道。

    “說!”

    朱元璋看向朱�道。

    “依照大明律,凡貪污六十兩往上者,皆予死罪。”

    朱標接過話茬,看向朱元璋道。

    “沒錯,咱就是要告訴這些貪官污吏,大明的天下,絕對容不下貪官墨吏!”

    朱元璋輕輕點頭。

    “可陛下有沒有想過,凡貪污六十兩往上,便是死罪。”

    “可六十兩對于正七品的官員來說,不過是一年不到的年俸。”

    “真的值得玩命去貪麼?”

    “不值得,所以他們只會更加的肆無忌憚,因為橫豎都是死,避無可避,為何不能貪的更多。”

    “至少生前也能好好享受榮華富貴,至于死後,人都已經死了,還有什麼死後。”

    “但遭殃的還不是百姓?畢竟他們喝的就是百姓血,吃的是百姓肉。”

    “可這樣一來,陛下所設立的貪污六十兩往上,便是死罪,豈不是更加讓這群貪官污吏,毫無顧忌。”

    “畢竟說到底,無非就是死,那即便是怕,可干了就是干了,認慫您也不可能放過他們,仍是處以極刑。”

    朱�又是抬起頭,看向朱元璋正色道。

    但是朱�的一席話,倒是讓文武群臣心中一緊。

    而按照這位的行事風格,必然是更為嚴苛的律法?

    怎麼?現在貪污死都死不安穩?

    這爛慫大明朝的官,真是一天都當不下去了。

    “但這其中也不乏有如同姜文生這般的官員,實在是生活窘迫,老娘病重,家中無銀可救其命。”

    “那為了孝道,這姜文生只能貪污,但按照錦衣衛所查,姜文生所貪之銀兩,皆是用以為老母治病養病所用。”

    “所以兒臣覺得,姜文生雖然貪污,但卻不至死罪,畢竟法理不外乎人情,還是至孝為先。”

    朱標又是拱手看向朱元璋道。

    “那便免其死罪,改為杖刑吧。”

    朱元璋思索片刻,便是點了點頭道。

    “陛下,此乃治標不治本之法,而以臣之見。”

    “重定律法,為官員漲俸。”

    “以避免這等人間悲劇,忠孝難以兩全之事。”

    “畢竟于公道大義而言,貪污受賄雖是大罪,但其意並不為己,只是希望以自己一命,換取母親可以活命。”

    “難道,這都不足以說明,官員之年俸,僅能支持一人之生計,卻不能維系一家所用,甚至都不敢生病。”

    “那這對于那些官員,公平麼?”

    “他們為了朝廷操勞,但母親生病,為忠,他們不能貪,可為孝,難道要讓他們看著父母去死不成?”

    面對朱元璋的意思,朱�又是一步踏出,伸手作揖道。

    “至于重修律法,更是為了維護百姓之利。”

    “畢竟以六十兩貪污死罪為例,所設底線太低,便會使得這群貪官污吏更加瘋狂,致使一縣百姓民不聊生,這才是我們的罪過!”

    “所以,法必須重修!”

    朱�也是挺身一步,躬身作揖道︰“請陛下恩準!”

    這兄弟倆一唱一和,倒是給文武百官整的一愣一愣的。

    朱�與朱標,好似是在為文武百官說情?

    漲俸?

    沒听錯吧?

    有些官員甚至掏了掏耳朵,又是左右瞅了瞅,發現都是一臉震驚之色。

    沒錯,朱�與朱標的確是在為文武百官說情,這摳搜的俸祿,終于要上漲了!

    霎時間,文武百官的眼中,皆是閃過一抹濃郁的喜色!

    只要俸祿夠一家之用,而且多有富裕,誰願意貪污啊?

    不過對于有些官員,比如私下里有貪污受賄勾當的官員,卻是面色一苦。

    重修律法,只是在于底線太低,以免官員自覺死罪,便禍害百姓。

    但不代表,新修律法比之往昔,可以寬松許多,

    畢竟自古以來,天下法度,皆以嚴謹為例,絕無寬恕可能。

    那這原本貪污六十兩往上,就是死罪,一旦修改,必然是更嚴苛的懲罰。

    而以朱�幾兄弟的性格,只怕是巨貪者,其罪難恕,要死的同時,可能還得連坐九族。

    那就相當于絕嗣!

    “漲俸,咱正有此意。”

    朱元璋思索良久後,方才點頭道。

    “陛下聖明!”

    只是這一點頭,文武百官集體沸騰,更是紛紛下跪叩首,高呼。

    壓抑的太久了,九年的俸祿,身為朝廷官員,便是剛直不阿之臣,生活太過于拮據了,有時只能溫飽,畢竟一大家子人,都等著吃穿用度。

    所以能溫飽,就已經很不錯了。

    但從今日起,他們便不必再為銀錢而發愁,那又如何不覺得喜悅?

    只是對于朝臣的歡呼雀躍,朱元璋心中微微嘆了口氣,但卻並未表露出來。

    畢竟作為一個獨斷乾坤的皇帝,又是的確听不進去任何意見,所以若是臣子提出漲俸,朱元璋肯定會覺得,是官員不滿足于現狀,必將暴怒。

    而若不是朱�幾兄弟,老朱也不知道,自己干的這麼破事,竟然這般的離譜!

    當然老朱也是先入為主,以為如此,就可以杜絕貪污腐敗,卻未曾想過,一家之生計,全部系于官員一身,所以那點銀子,根本不夠用。

    再者,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那對于重修律法,你們有何想法?”

    隨後,朱元璋方才抬起眼眸,看向朱�與朱標道。

    昨日,朱�雖然說過重修律法,但終究沒有說明,所以朱元璋也挺好奇,朱�究竟怎麼重修大明律。

    “回陛下,臣想將大明律分為大明九律。”

    朱�思索片刻後,便是看向朱元璋拱手道。

    “何為大明九律?”

    朱元璋仍是好奇道。

    “第一律,宗典御世︰猶如天憲,奠定國家之基,明示皇權天授、臣民之道,確立國之根本,以正綱常。”

    “第二律,禮序經緯︰維系天地人倫,規範朝堂之儀、家族之禮,教化人心,以禮治國,促民間之和諧。”

    “第三律,土疆安民律︰定土田之界,戶籍之序,人口之遷徙,確保社稷安寧,百姓有土可依,家國共興。”

    “第四律,耕商阜財則︰厚植農本,暢達商路,調和幣制,課稅有度,以促物阜民豐,國力日盛。”

    “第五律,正典刑罰論︰明列罪狀,量刑適度,懲惡揚善,以律法之水,平不平之事,彰顯公義。”

    “第六律,民和商信則︰調解民間紛爭,規範婚姻、繼承、契約,促進商賈誠信,保障個人權益與市場秩序。”

    “第七律,法斷明鏡篇︰嚴裁判之法,重訴訟之程,予辯護之權,使曲直分明,法如明鏡,照鑒人心。”

    “第八律,疆策律︰固我邦畿,撫安四夷,凡不服大明王化者,舉兵鎮壓,以鎮不臣,顯威望于海外。”

    “第九律,文化定律︰倡百學,興書院,鼓勵學識,以文教啟迪民智,育國家棟梁,興我家國。”

    朱�毫無私藏,便是將他所想之大明九律,盡數傾囊而出道。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靜謐如夜,唯余朱�那沉穩有力的聲音回蕩。

    仿佛一股清風,吹皺了歷朝歷代的法治池水。

    致使群臣愕然,面面相覷,旋即議論紛紛,朝野上下,震動不已。

    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朝野上下被這前所未有的律法構想,深深震撼。

    “此乃千年未有之變局!”

    蒼老的聲音響起,如同投石入水,激起層層漣漪。

    只見後殿之中,緩緩走出一道人影。

    “老相國。”

    群臣紛紛看去,眼中皆是一驚,就連胡惟庸的瞳孔都是一陣猛縮。

    韓國公李善長。

    大明開國的第一功臣。

    這位今日竟然來了早朝,並且就居于後殿。

    “殿下大才,老臣佩服!”

    韓國公李善長看向朱�,便是躬身一禮。

    “老相國,言重了。”

    朱�連忙側身,躲過了李善長的這一禮。

    “何來言重,與殿下相比,自古之才,皆唯殿下之才,馬首是瞻。”

    對此,李善長又是輕輕搖頭,言語頗為感慨道。

    “韓國公。”

    朱元璋倒是輕輕咳嗽一聲道。

    “陛下,老臣附議晉王殿下之大明九律。”

    李善長輕輕拍了拍腦袋,方才看向上手的朱元璋躬身作揖道。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105章︰重修大明律,為大明九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105章︰重修大明律,為大明九律!並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