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

第102章︰願擎三尺寒劍而立,與世間諸惡玉石俱焚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縱橫小秦王 本章︰第102章︰願擎三尺寒劍而立,與世間諸惡玉石俱焚

    “那便興建學堂,實施雙軌並重,兼顧農耕與仕途,為咱大明選拔有用之才。”

    隨後,沉吟半晌的朱元璋,終于是抬起頭,看向朱�道。

    “爹,我明白您在想什麼?”

    “您怕他們讀書識字以後,會生出不臣之心。”

    “但兒子可以告訴您,不會的。”

    “縱然能識字,讀的起書,他們也不會造反。”

    “除非您如昏君般,無惡不作,不然,他們依舊會對您敬若神明!”

    “為什麼?”

    “歷朝歷代以來,何人願意讓百姓讀書?唯有您。”

    “因為您,他們才有讀書的機會,因為您,他們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而且有句話說的不錯,所謂物極必反,您越壓制什麼,什麼就爆發的越快。”

    “時代變了,若我們還是一成不變,這對于中原,對于華夏,便是一場浩劫。”

    “所以大大方方的,讓他們讀書,讓他們識字!”

    “讓他們明白什麼是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明白國家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正在今日!”

    “明白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明白願擎三尺寒劍而立,與世間諸惡玉石俱焚!”

    “明白大明變法之心,無人能撼動!”

    朱�的聲音再次響起。

    對此,朱元璋自然明白,但就是邁不過那道坎,但還是點了點頭。

    “爹!兒子都听明白了,您為什麼還在裝糊涂。”

    “既然大明無法做到萬萬年,您為何又要固執今日!”

    “而改革只是為了未來,未來的天下大治,可以更加的繁榮!”

    “這顆種子,可以不在大明發芽,但一定要樹立在天下!”

    “為得,不是眼前之天下百姓,而是浩蕩蒼生,億萬生靈之未來!”

    “若是這般,掀起第一場風暴的大明,縱然會滅亡,但它永遠會存在于世。”

    朱標卻是猛然起身,隨後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又是看向朱元璋道︰“在這里!就在這里!”

    “大明不會亡,它會永存,永存世人心中!”

    “未來萬萬年,大明這一朝,變法流血,改革之勢,僅為天下萬民!”

    “僅此一功,您便無愧天下,更會被悠悠青史所載!”

    “因為您做到了“前無古人”!”

    “至于後來,便交給後來人吧,讓他們再去努力,因為這天下,不僅是朱家的,也是天下人的。”

    “而縱然不是您的子孫,但這天下,仍然屬中原,仍屬漢人,那這份付出,便是值得!”

    頓了頓,朱標又是目光直視朱元璋道︰“而且,即便是您不願意,兒子也會為此奮斗一生,因為這便是兒子所求的天下大同!”

    “晉王,你可願助孤!”

    又是一瞬,朱標轉頭看向朱�,輕聲道。

    “這一路,臣願與殿下同行!”

    朱�沒有絲毫猶豫,便是直接抱拳道。

    兄弟之血,彼此交融,乃血親!

    兄弟之義,彼此交互,乃大義!

    時代可能會拘束朱標的思維,因為這不是朱標的錯!

    這是來自于時代的錯!

    可若是有先驅者,這位至純至孝的大明太子殿下,也敢為天下先!

    至此,封建王朝的錯,再也無法加諸于朱標之身,為萬萬年計,當行大義,當執劍斬龍!

    至于對錯。

    呵呵。

    朱�與朱標同時露出一抹笑容。

    若為天下百姓,都要論對錯!

    那這份對錯,究竟多麼的可笑!

    僅此,無愧于心,無畏公道,便足以!

    “你們以為咱就不明白?”

    “從攤丁入畝,對付江南士族開始,咱便明白。”

    “老三所為,不僅僅是為了大明,而是為了天下百姓。”

    “只是咱從未想過,咱家老三所謀,竟然這般遠大,借此于大明打下基礎,將其推向後世。”

    望向朱�與朱標,朱元璋的眼中又是閃過一抹復雜,方才緩緩開口道。

    從一開始,朱�喊出那句,大明不與士大夫共天下,而是與天下人共天下!

    再加上後來的大明寶鈔改革、慈幼院、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還有諸多國策改革。

    朱元璋便明白,朱�所圖甚大。

    更明白,老朱家要出的不是龍!

    是聖人!

    是一個從古至今,都不曾出現過的聖人!

    因為朱�所思所想,皆是為了天下百姓,而非一家一姓之得失!

    所以,朱元璋猶豫了

    皇權與親情之間的抉擇,對于朱元璋,更是一場最為艱難的抉擇。

    說到底,朱元璋明白依照朱�之改革,必將撼動亙古不變的皇權。

    但朱元璋還是未曾出手,更是許久都不曾動怒。

    為什麼?

    或許就是因為,皇權壓不過人性,至少壓不過朱元璋的人性。

    又或者,曾經飽受苦難,更讓朱元璋明白,究竟什麼才是為百姓著想,什麼才是對百姓好!

    所以朱元璋默許了,默許了這個開端,那大明必將走上改革。

    因為,從來都沒有人想過,朱元璋,這個純草根出身的農民,會登上應天府最高的位子。

    那或許從這里開始,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士紳豪強,也沒有想象之中的強悍。

    細細想來,時代真的變了,從皇權世家走向百姓,走到朱元璋這里,這條改革之路,走了長達幾千年。

    那若是一味的守舊,才是對不起這幾千年來的時代變革。

    思索間,朱元璋又是嘆了口氣,但臉上終于升起一抹釋懷的笑容道︰“所以,臭小子,放手去干吧,不管出了什麼事,爹都為你們兜著,按照�f塹男囊猓 в  煜虜隕┬惶醭雎罰 br />
    “畢竟,這天下,始終要交到你們兄弟的手中,咱攔不住。”

    說話間,朱元璋又是上前,將雙手搭在了朱�與朱標頭上,輕輕的揉了揉,就像小時候朱元璋牽著朱標,抱著朱�,走在鳳陽的路上,父子間,笑容始終未曾變過。

    而那份對于他們兄弟的疼愛,或許不會表露出來,但窮其一生,朱元璋都在保護他的孩子,默默的保護他與她的孩子。

    “爹!”

    一瞬間,朱�與朱標便是紅了眼眶,一抹淚光劃過。

    在這一刻,朱�與朱標深切地感受到了來自父皇朱元璋那超越皇權、深沉而細膩的慈愛。

    這份慈愛,穿透了宮殿的巍峨與權力的光環,觸及了他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讓他們意識到,在至高無上的皇位背後,朱元璋首先是一位父親,有著對子女無盡的關懷與厚愛!

    而這份慈愛,使得他們的眼淚幾欲奪眶而出!

    “你們都是爹的好兒子,咱因為你們而驕傲!”

    朱元璋又是用手為朱�與朱標抹掉眼淚,眼中更是滿是驕傲之色!

    父慈子孝,光憑這一點,朱元璋覺得自己遠勝自明之前的所有皇帝!

    為什麼?

    兒子孝順啊,縱然一心想變革,但還在顧及自家老父親的感受,甚至只要朱元璋不願意,朱�便卸兵權,返太原,此生永不再起!

    那身為父親的朱元璋,豈能傷了孩子的心?

    便讓他們干吧!放手去干吧!

    即便是失敗了,還有他朱元璋,還有淮西為他們兜底!

    所以,有爹在,別怕輸!

    大不了重頭再來,這天下,依舊是咱朱元璋的!

    朱元璋又是緩緩抬起頭,周身閃過一抹渾厚的霸氣勢!

    又或者,這是來自于開國皇帝的自信!

    “兒子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朱�與朱標又是重重的沖朱元璋磕了幾個響頭,方才鄭重開口道。

    “明日以後,咱會吩咐標兒監國,�兒輔政。”

    望向眼前這一幕,朱元璋又是伸出手,扶起兩個兒子,方才開口笑道︰“至于咱,想回老家瞅瞅,帶著你們娘,回去看看你們的爺爺奶奶。”

    “好!”

    朱�與朱標異口同聲道。

    “嗯。”

    馬皇後也是輕輕點頭,並未反駁,但又是道︰“可出發之前,先定好老三的親事,而該有禮節,一個都不能缺!”

    “那是自然。”

    朱元璋想都沒想,便是點了點頭。

    “對了,�兒的納采禮,還有宣布婚事的聖旨,咱想請姐夫為咱跑一趟。”

    頓了頓,朱元璋又是看向馬皇後道。

    “那你估計得親自去一趟。”

    對此,馬皇後想了想,方才點頭道。

    “姑父。”

    朱�與朱標倒是齊聲開口道。

    李貞。

    曹國公李文忠之父,也是朱元璋親姐姐朱佛女的丈夫!

    朱元璋開國之時,便封李貞為恩親侯。

    洪武三年,又為李貞加封榮祿大夫、駙馬都尉、右柱國、曹國公!

    更是大明獨一份的一門雙國公!

    而且朱元璋極為敬重李貞,這也是幼年時,李貞對于朱元璋的愛護,所以朱元璋在稱帝以後,在所有親戚之中,對于李貞最為照顧。

    所以請這位為使者,前往謝家宣讀聖旨與送定,絕對是大明頂格的榮寵!

    “這有點”

    朱�剛想開口,但卻被朱元璋打斷道︰“你姑父為您送定,你不願意?”

    “自然願意,只是姑父年紀大了,還為我操勞,兒子覺得有點.”

    朱�連忙擺手,但還是欲言又止道。

    “就按咱的意思來。”

    朱元璋仍是擺了擺手。

    “好吧。”

    朱�明白拗不過朱元璋,便是遲疑了一下,放下點頭。

    “陛下,謝大人到了。”

    而就是此時,王景弘又是躬身入宮道。

    “嗯。”

    聞言,朱元璋輕輕點頭,便是擺手示意,讓謝成進來。

    “那兒子,先走一步?”

    對此,朱�又是出聲道。

    “就去偏殿吧。”

    朱元璋想了想,便是指向偏殿道。

    “嗯。”

    朱�當即起身。

    “老大留下。”

    只是朱標起身的瞬間,朱元璋又是出聲道。

    “好。”

    朱標雖不明其意,但還是留了下來。

    “臣謝成,叩見陛下,叩見娘娘,叩見太子殿下。”

    也是此時,謝成躬身入內,並且看向朱元璋與馬皇後,還有朱標道。

    “此間,無外人,還是換個稱呼吧。”

    朱元璋瞥了一眼謝成,便是出聲道︰“賜座。”

    “謝上位。”

    謝成也是順坡下驢,坐在了侍女搬過來的椅子上,方才謝恩道。

    “王景弘,宣旨吧。”

    眼見謝成坐定,朱元璋便是看向王景弘道。

    頓了頓,朱元璋又是看向謝成道︰“就坐著听旨吧,沒外人,不用多禮。”

    “謝上位。”

    謝成有點受寵如驚。

    但也明白,這份恩寵,不僅僅是老兄弟之間的恩寵,更是有晉王朱�的影子在其中。

    要不然,誰還能坐著接旨?

    畢竟眾所周知,朱元璋對于朱�的愛護之情,從不弱于太子朱標。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帝王治世,必賴股肱之臣,內外協力,方能固邦安民,興盛世之基。今有臣封謝,出身勛門,性資忠純,才兼文武,歷仕多載,功勛卓著。

    “北拒胡虜,南撫夷狄,中流砥柱,屢建奇功,其忠勇仁智,朝野共鑒。”

    “朕念其勞績昭著,忠心可嘉,特循古制,晉永平侯,食邑千戶,賞鈔千貫,綢緞千匹,以彰其功,以勵後來。”

    “望卿,當思肩上之重任,盡忠竭力,保境安民,使四方咸服,邊疆永寧。”

    “欽此。”

    王景弘當即請出早已備好的聖旨,便是正色宣讀道。

    封侯!

    至此,洪武九年,都督府謝成,封侯永平,為大明勛爵,與國同休!

    “臣叩謝陛下隆恩浩蕩!”

    “臣必當銘記陛下之恩澤,不負皇恩,誓以犬馬之勞,肝腦涂地,以報陛下天高地厚之恩!”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謝成渾身一震,眼中更是閃過一抹驚駭之色,隨即便是連忙起身,叩謝天恩!

    其年輕時,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始終未曾封侯。

    只因功勞不足以封侯!

    但今日,謝成終是得償所願,雖然謝成也明白,這是父憑女貴,但天恩浩蕩,不可推辭!

    而且,以謝成之才,縱然今時不能封侯,來日亦可憑功封侯拜相。

    “這是你應得的,咱也該給你了。”

    朱元璋看向激動的謝成,仍是輕輕擺手道︰“要謝,還是得謝謝你自己,畢竟咱大明的侯爵,可不就是輕易就能取得的。”

    “臣不敢居功,唯陛下馬首是瞻!”

    謝成依舊謙遜道。

    “行了行了,別拍咱的馬屁了。”

    聞言,朱元璋直接白了一眼謝成道︰“趕緊坐下,咱還要跟你商議定親的事宜。”

    “是。”

    對此,謝成的眼中又是泛起一抹喜色,便是連忙坐定。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方便以後閱讀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102章︰願擎三尺寒劍而立,與世間諸惡玉石俱焚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第102章︰願擎三尺寒劍而立,與世間諸惡玉石俱焚並對大明︰爹,論治國,你真不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