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哥,”這時候秦浩峰在旁邊開口插話,“每個收藏家都有自己的偏好和專長。”
“既然自己喜歡一類的東西,他家里不應該只有一件呀?”
秦浩峰說到這里,勞衫在旁邊拍了一下自己大腿,突然插話“對呀,大海哥,按照你的邏輯,他家絕對不止一件古董!”
“那可不一定,”柱子在旁邊翹著二郎腿,抽著煙,皺眉搖搖頭,“你們別忘了,這李建國的身份,萬一是別人知道他的喜歡,送他呢?”
方大海在旁邊听幾人說著,不由微微點點頭,這時候陳陽拿著一套書走了過來,將書中一頁打開,放到方大海面前,“柱子說的也有可能。所以最重要的是確定這個盤子的來歷和價值。”
他看向方大海,“大舅哥,這是一只嘉靖時期的青花瓷盤,跟你照片上的類似,我個人覺得照片中的那件瓷盤,更像是嘉靖青花。”
“如果是真品,那價值可就大了。”
“嘉靖時期的青花瓷,”陳陽一邊翻書一邊解釋,“以回青料為主,色澤藍中泛紫,特點鮮明。官窯精品在國際市場上都是搶手貨。”
他用手點點後面的價格,“大舅哥,你自己看,這是去年之前佳士得拍賣的一件嘉靖青花盤,成交價32萬港幣。”
方大海震驚地睜大眼楮“多少?就這麼一件盤子,三十多萬?”
“這還是保守估計,”陳陽合上書,轉身將書放回到櫃子里,“如果是特別罕見的紋飾或者器型,價格可能更高。”
方大海起身來回踱步,最後看著陳陽突然停下“陳陽,你得跟我去趟鶴城,看看現場?”
陳陽有些猶豫,連連擺手,“這不行,我自己還有事呢!耿老回到京城有些日子了,我等”
“不行也得行!”方大海語氣堅決,伸手拿起桌面上的證物袋塞進自己的手包里,“我向省廳申請了專家協助,你是江城最有名的古董鑒定師,是最合適的人選。”
說著,方大海轉身向外面走去,“明早八點,我去你家接你!”
“喂,不是,大舅哥”看著方大海走出去的背影,陳陽看看柱子和秦浩峰幾人,“這叫什麼事?是他破案,還是我破案,真是的!”
翌日上午,鶴城天際泛著魚肚白,方大海的車隊已駛入李建國家所在的街區。陳陽坐在副駕駛座上,還打著瞌睡,自己是被方大海從被窩里薅起來的,目光透過車窗打量著這個靜謐的社區。
“就是這了。”方大海率先下車,示意陳陽跟上,到了門口之後,技術人員打開封條,方大海等人正在套鞋套,準備進入現場。
陳陽站在門前,並未立即進入,而是仔細端詳著這棟九十年代的住宅樓。他的目光在門窗、外牆和周邊環境間流轉,仿佛在讀取建築的語言。當技術人員推開房門的那一刻,陳陽突然駐足門檻,神情變得異常專注。他的視線越過客廳,定格在對面牆上掛著的一幅裝裱精致的書法作品上。
就在大家魚貫進入的時候,陳陽則站在了門口,眼楮盯著牆壁看著,“大舅哥,我現在可以確定,這位李建國,可不是普通的古董收藏家了!”
在場警員面面相覷,不明白這位古董專家為何在門口就喊停。方大海挑眉看向陳陽“咋了,你發現什麼了?”
陳陽沒有立即回答,站在門檻外向內仔細觀察那幅書法。幾分鐘後,他緩緩吐出一口氣,語氣肯定地說“大舅哥,我可以斷定,李建國絕對是個資深的古董收藏愛好者。他家里的古董,絕不僅僅只有丟失的那一件瓷盤。”
此話一出,在場警員都愣住了。技術隊的小王忍不住嘀咕“陳老板,您這連門都還沒進呢”
方大海也露出疑惑的表情“對呀,陳陽,你門還沒邁進來呢,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
陳陽伸手指向牆上的那幅書法“看見那三個字了嗎?"自得園"。”
方大海站在他身邊,重重點點頭。
陳陽頓了頓,語氣變得凝重,“如果我沒看錯,這應該是雍正皇帝的行書真跡。”
現場頓時一片寂靜,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幅看似普通的書法作品上。
“雍雍正皇帝?”一邊的小警察小王結結巴巴地重復道。
陳陽點頭,開始專業解讀“雍正帝的書法承襲董其昌風格,但又獨具特色。你們看這三個字——"自得園"。”
陳陽一邊說著,一邊示意技術人員將那副字從牆壁上摘了下來,“自字起筆藏鋒,行筆穩健;"得"字結構嚴謹,筆畫間呼應得當;"園"字收筆含蓄,整體氣韻貫通。”
雍正帝 行書“自得園”
他走近一些,繼續分析“雍正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秀潤遒勁,這幅作品完全符合。筆力內斂而不失力度,章法疏密得宜,墨色濃淡相宜,這些都是雍正御筆的典型特征。”
方大海皺眉問道“有沒有可能是仿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絕對不可能!”陳陽撫摸著外面的玻璃框架,謹慎地說,“就算是仿品,也必定是從真跡上拓下來的。因為雍正"自得園"三字御筆,市面上極其罕見,普通仿制者根本無緣得見真容,怎麼會輕易傳入市場。”
他進一步解釋“自得園是雍正即位前的府邸園林,這三個字對他有特殊意義。現存的雍正御筆中,"自得園"題字堪稱珍品中的珍品。”
“普通人,就算想買一幅仿品,根本都沒有門路!更別說,這是一幅真跡!”
在場警員無不震驚,誰也想不到,這個看似普通的稅務科長家中,竟藏有如此珍貴的文物。但陳陽的發現還不止于此。他的目光轉向客廳東側牆壁上懸掛的一幅巨幅山水畫,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陳陽快步走進屋內,也顧不上戴手套就指向那幅畫,“這是藍瑛的《松陰圖》!”
方大海立即跟上“誰?藍瑛?很出名嗎?”
“何止是出名!”陳陽一邊戴著手套,一邊示意工作人員摘下來,激動地說,“藍瑛是明代晚期浙派畫家的代表人物,與沈周、文征明齊名。”
他吸收南北兩宗並進行融合,不僅能師古人之跡,更能融入自己的筆墨語言和審美意趣而進行變革創新,並且其不同時期的繪畫風格都各有明顯的不同,面貌多樣。藍瑛的山水畫作大多是大幅立軸,縱向展開,以高遠圖式為主。
他所創作的題材主要表現文人悠游、隱居的生活,富含濃厚的時代氣息和個人的精神追求。藍瑛創作的山水歸納起來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淺絳為主的水墨山水,另一類是以青綠為主的設色山水。關于藍瑛山水畫風格的演變,根據對其作品的研究可以歸納為早期畫風細謹工致,面貌多樣;中期畫風蒼勁雄強,秀潤淡雅;晚期畫風樸茂雄渾,疏雅勁麗:
“他的真跡在海外拍賣市場上都是千萬級別的!”陳陽看著摘下來的松陰圖,深深呼吸了一口氣,“1994年港城拍賣了一套藍瑛的山水冊,拍賣價格到了178萬;1995年,江城加德拍賣了一幅藍瑛臨摹的溪山松林圖,最後以28萬成交。”
他取出手電和放大鏡,開始仔細鑒定這幅畫作“看這構圖,典型的藍瑛風格——遠景孤峰高聳,中景雲煙氤氳,近景流水淙淙。這種"高遠"圖式是他的拿手好戲。”
陳陽的手指輕點畫作右下角“這里,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