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意思?”安德森聞言怔了一瞬,眉梢微微挑起,下意識將目光重新投向玻璃櫃里的唐三彩。
他反復端詳著那匹昂首嘶鳴、背上樂師環繞的駱駝,手指無意識摩挲著下巴。如此精巧的唐三彩,無論是器型還是釉色都堪稱精品,陳陽竟然輕描淡寫地說它“沒意思”?
這讓他心頭涌上一股難以言喻的驚詫——能說出這樣的話,這家伙究竟見識過多少珍奇異寶?
念頭閃過間,安德森的目光已不自覺轉向了隔壁的玻璃櫃。那里靜靜躺著一件天青色的瓷器,釉面溫潤如玉,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
汝窯!安德森瞳孔微縮,呼吸不由自主地滯了一瞬。他屏住氣息,連帶著肩膀都繃緊了。
這一眼瞧去,他只覺得一股涼意順著脊椎攀上來,直沖天靈蓋。那汝窯通體色澤均勻,只在邊緣處隱約透出一抹淡淡的蝦青色,釉層厚薄適中,在燈光下流轉著夢幻般的光暈。更讓他心髒狂跳的是,瓷器表面竟有一抹細密的開片紋,如同冰裂紋般自然蔓延,卻又層次分明,宛如天然形成的美麗圖案。
安德森的喉結上下滾動了一下,一股難以抑制的渴望涌上心頭,讓他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唾沫。這汝窯的溫潤與內斂,竟讓他有種想要伸手觸摸的沖動,仿佛那冰涼的觸感能撫平他此刻躁動的心緒。
短短幾秒間,他的眼神從最初的驚愕逐漸變為痴迷,甚至連呼吸都放輕了,生怕驚擾了這件沉睡的珍寶。
那是一件令人屏息凝神的汝窯碟,靜臥于燈光之下,其存在仿佛周遭空氣都隨之沉靜下來。碟體身高不過二點三厘米,輕巧得宛如一片薄翼,卻又蘊含著不容小覷的精致與溫潤。
傳世汝窯「奉華」碟 藏于台北
汝窯碟的口沿如一輪初升的滿月,直徑十二點七厘米,開闊而飽滿,邊緣以一圈古銅色的細窄銅扣點綴,像是月輪上纏繞的精工銀飾,既加固了瓷碟的結構,又添了幾分古拙的韻味。
從圓口向下望去,是一弧優雅的淺壁,像極了古典園林里靜謐的月下湖水,蕩漾著光影與歲月。壁身輕盈地弧度收束,至底部戛然而止,形成一個光潔無瑕的平底,直徑僅十點一厘米,平整得仿佛能映出人的面容。
最讓人驚嘆的是它通體施的青釉,色澤如雨過天青,帶著一抹淡淡的粉意,在某些角度下,甚至泛著微妙的光澤變化,如同暮色中的雲霞在變幻色彩。
而在瓷碟底部,三個細小的支釘均勻排布,它們不過針尖大小,卻精準地將整個碟體撐起,既保護了胎體的完好,又巧妙地打破了滿釉帶來的單調感。
最引人注目的是支釘中央,以縴細卻力道遒勁的筆法,刻有一方“奉華”二字銘文,這兩個字像是被時間精心打磨過的印記,凝結著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傳承。
這時候漢斯也走了過來,他剛才一直在遠處觀察著陳陽和安德森的交流,心中早已按捺不住好奇,想過來看看那件唐三彩。
陳陽看見漢斯走近,臉上露出了熱情的笑容,眼中閃爍著一絲狡黠的光芒,他故意放慢了語調,帶著幾分賣關子的意味笑呵呵招呼他“漢斯先生,既然您來了,不如也來看看這件汝窯如何?我很想听听您這位專家的專業意見。”
漢斯听到陳陽的邀請,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近展櫃,當他的目光落在那件汝窯碟上的瞬間,整個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他彎下腰,將臉幾乎貼近汝窯,雙眼睜得滾圓,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那粉青色的釉面在燈光下泛著溫潤如玉的光澤,漢斯的呼吸漸漸急促起來,他繞著展櫃慢慢踱步,從各個角度仔細觀察著這件珍品。
片刻之後,他猛然直起身子,捂住胸口,倒吸一口冷氣,聲音都有些顫抖“這…這簡直不可思議!這是汝窯中的極品啊!比大英博物館館藏的那件保存狀態好得多!”
“天哪,這釉色,這質地,這完整程度,簡直是奇跡!”
陳陽看著漢斯激動的樣子,內心涌起一陣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他挺直了腰桿,下巴微微揚起,語氣中充滿了驕傲和自信“漢斯先生,您的眼光確實獨到。”
“這確實是故宮博物院的珍藏,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瑰寶。”
“您知道嗎,全世界完整的汝窯器物不足百件,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而這件"奉華"款汝窯碟,更是其中的翹楚,被公認為頂尖之作。它不僅代表著宋代制瓷工藝的最高水準,更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
漢斯听到陳陽的介紹,更加激動了,他的手在空中比劃著,但又不敢真的伸手“真是不敢相信,太不敢相信了!”
他再次低下頭,幾乎要把鼻子貼在玻璃上,眼中滿含著敬畏和渴望。
漢斯轉過身來看向陳陽,眼中充滿了欽佩和震撼,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敢置信“我知道,我知道,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件這樣的珍品,那是全世界古陶瓷收藏界都知道的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但我萬萬沒想到,你們居然會把如此珍貴的國寶帶到這次展覽中來!這真是讓我太意外了!這種信任和開放的態度,實在是令人敬佩!”
陳陽听到漢斯真誠的贊美,嘴角慢慢翹起,露出了一個溫暖而自豪的笑容,眼中閃爍著友善和真誠的光芒“漢斯先生,您的話讓我很感動。”
“我們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包容開放的民族,我們非常願意與世界各國的朋友一起分享我們的文化瑰寶和歷史珍品。”
“對于真正的朋友,對于那些真心熱愛和尊重我們文化的人,我們從來不會吝嗇,也絕不會藏私。文化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
陳陽一邊說著,一邊從旁邊精心準備的文件袋里取出了一疊裝訂整齊的打印文件,那些紙張在燈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澤,顯然是高質量的專頁資料。
他小心翼翼地將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放到了漢斯面前,語氣中帶著一絲莊重和神聖“漢斯先生,這是我們特別為貴國代表團準備的,關于這件"奉華"款汝窯碟的詳細記載和研究資料。”
“里面包含了它的發現經過、歷史背景、工藝分析,以及歷代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希望這些資料能夠幫助你們,更好地了解這件珍品的價值和意義。”
安德森和漢斯兩人拿著文件看了起來,他們的眼神瞬間變得專注而凝重,兩人心里都明白,相比物件來說,傳世資料更為珍貴。
安德森的手指輕微顫抖著,他意識到自己正在見證一件傳世珍寶的完整生命軌跡。漢斯則屏住了呼吸,內心深處涌起一種近乎虔誠的敬畏感,上面清晰記錄了這件汝窯碟的傳世記錄。
根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記載,雍正七年(1729)四月二十七日,乾清宮出現一箱內裝二十九件汝窯的箱匣。
漢斯在心中暗暗計算著,近三百年前的物件,竟然能如此完好地保存至今,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同年,這件筆洗被繪入雍正皇帝的文玩珍藏檔案《文玩圖》卷八中。
乾隆六年(1741),乾隆皇帝為貯藏在乾清宮的這箱汝窯配上了象牙標簽,取名為“品重青瑤”。漢斯讀到這里時,內心涌起一陣激動,他能感受到乾隆皇帝對這些汝窯的珍愛之情,連標簽都要用珍貴的象牙來制作。
乾隆十六年(1751),因內匣遭受蟲蛀,這件汝窯再次引起關注,重新更換包裝。
安德森不禁感嘆,即使是在皇宮中,這些珍寶也要面臨歲月的侵蝕,但正是這種細致入微的保護,才讓它們得以傳承至今。
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做御制詩“題汝窯奉華盤”,詩句中提到“奉華”為南宋劉貴妃的私人印鑒。
1924 年,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被逐出皇宮,民國政府對故宮留存物品進行清點,這件汝窯“奉華”碟最後出現在了紫禁城養心殿內。
後面是這些文獻資料的影印資料,更加證明了這件汝窯,是華夏傳世之作。
兩人正開著,一道高瘦的身影推門而入,來人一身深灰西裝襯得身形愈發挺拔,卻難掩眉目間隨性散漫的笑意。他大步流星地跨進房間,腳步聲混著地毯細微的沙沙作響,一下吸引了屋內幾人的目光。
來人目光掃過一圈,最終鎖定在耿老身上,眼中一亮,快步上前,熟稔地伸出手,“嗨,耿!”他掌心溫熱,力道恰到好處,顯出幾分親昵又不會令人不適。
握著耿老的手微微一緊,他順勢側身半步,目光越過耿老肩膀,掃向陳陽和安德森,最後落在漢斯等一眾戰車國代表身上,嘴角揚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
他松開耿老的手,雙臂大張,像要擁抱整間屋子似的,朗聲笑道“瞧瞧,這不是遠道而來的朋友們嗎?”
他刻意頓了頓,目光掃過華夏代表團眾人,喉結滾動了一下,仿佛在醞釀什麼。
隨即,他彎下腰,姿態帶著幾分夸張的禮貌,“來自東方的朋友們,我們準備了豐盛的美酒佳肴——”
他故意拖長尾音,右手食指在空中劃了個圈,左手則配合地做了個邀請的手勢,“今晚,就讓我們舉杯共飲,為古老的東方來客接風洗塵!”
陳陽听著他說完,眼神中閃過一絲疑惑,悄悄用胳膊肘踫了踫身旁的安德森,壓低聲音問道“安德森,這家伙是誰呀?”
他的目光重新打量著那個戰車國人,只見對方西裝筆挺,舉手投足間都透著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派頭十足呀,感覺比你們館長還要牛氣!”
安德森無奈地聳了一下肩膀,小聲回答道“我的頂頭上司,我們的部長,哈特•尼克爾!”
說完這句話,安德森的表情變得有些復雜,似乎還有話要說。
陳陽挑了挑眉毛,顯然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從安德森的表情來看,這個部長似乎不是什麼簡單人物。
安德森看了看四周,確認哈特正在和其他人交談,這才繼續壓低聲音說道“他可不是一個好對付的家伙。”
他停頓了一下,眼神中透出一絲擔憂,“尤其是對你們華夏人……”
說著,安德森不自覺地噘了一下嘴,那表情就像是吃了什麼苦澀的東西,“說實話,不那麼友好!”
陳陽听到這話,眼神瞬間變得犀利起來,心中暗想看來今天這場文物交流,恐怕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他輕輕點了點頭,示意自己明白了,同時心中已經開始盤算著如何應對這個看似熱情實則不懷好意的部長。
喜歡重生93拎著麻袋去撿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93拎著麻袋去撿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