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造型古樸端莊,胎體較常見的永樂器。”陳陽指著跟安德森說道。
“肩部以進口甦麻離青料書寫楷書內府二字,字體飽滿挺健,青花發色純正,色料深入胎骨。”陳陽仔細看著梅瓶,緩緩開口說道。
“安德森,你來看,”說著,陳陽拉著安德退後了一步。
“整只梅瓶的造型比例堪稱完美,從口部到足部的曲線流暢自然,沒有絲毫的生硬感。”陳陽指著梅瓶繼續說道,“這種造型在明代瓷器中是非常罕見的,體現了當時皇室對于藝術品的極高要求。”
“而且這個甦麻離青料的使用,更是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陳陽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甦麻離青料是從中東地區進口的,價格昂貴,只有皇室才能使用。”
“這種青料發色濃郁,層次豐富,是其他青料無法比擬的。”
“內府二字的書寫更是精妙絕倫。”陳陽伸出手指比劃著,“你們看這個筆畫的粗細變化,起承轉合都非常到位,這絕對是宮廷書法家的手筆。”
“全器滿施泛青白釉,積釉處釉質肥厚,瑩潤如玉。足際胎釉交界處火石紅明顯,圈足矮淺,砂底細密,局部有極淺淡的火石紅色。”
陳陽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感慨,“釉料的配比、燒制的溫度、窯內的氛圍,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極其精準的控制。”
“你們注意到這個火石紅了嗎?”陳陽指著梅瓶底部,“這不是缺陷,而是明代瓷器的一個重要特征。”
“這種火石紅的形成需要特定的胎土成分和燒制條件。”
“胎土中含有的鐵元素在高溫下氧化,形成了這種獨特的紅色。”陳陽指著火石紅的位置,認真的跟安德森解釋著。
底部
而安德森則拿出了一只錄音筆,在征得陳陽同意之後,他按下了錄音鍵。
“安德森,這種火石紅,在我們永樂、宣德時期的瓷器中最為常見,也是我們鑒定年代的重要依據。”
“砂底的處理也很有講究。”陳陽蹲下身子,示意安德森將瓶子拿起來,從不同角度觀察著梅瓶的底部,“這種細密的砂底不僅美觀,更重要的是實用性。它能夠防止瓷器在桌面上滑動,同時也便于握持。”
說完之後,陳陽直起了腰桿,“這種明代內府梅瓶,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數的。”
“據我所知,全世界範圍內,這種帶有"內府"款識的梅瓶,沒有幾件。”陳陽的語氣變得沉重起來,“每一件都是無價之寶,承載著我們華夏文明的輝煌歷史。”
“我知道,”安德森將梅瓶放好之後,微微點點頭,“小鬼子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兩件青花內府梅瓶,一件通高 34 公分,一件通高 332 公分,均配青花纏枝卉紋蓋,原為安宅產業株式會社所有,屬于櫻花國所藏華夏藝術品中世界知名的珍品。”
陳陽听完輕輕點點頭,“安宅產業株式會社,那是戰後櫻花國的一個大財團。”
說著,陳陽的眼中閃過一絲憤怒,“他們通過各種手段收集了大量的華夏藝術品,其中很多都是通過不正當途徑獲得的。”
“那兩件梅瓶上的纏枝卉紋蓋,工藝同樣精美絕倫。”陳陽繼續說道,“纏枝紋是明代瓷器裝飾的經典圖案,寓意著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說著,陳陽無力的嘆了一口氣,“小鬼子那兩件梅瓶出土于我們華夏京城,大約在 1930 年左右流散到國外。”
“1930 年,那是一個我們國家動蕩不安的年代。”陳陽的眼中閃過一絲痛苦,“軍閥混戰,外敵入侵,國家積貧積弱,無力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
“當時有很多古董商人,他們利用國家的混亂局面,大肆收購和走私文物。”陳陽憤怒地握緊了拳頭,“這些文物就是在那個時候流失到海外的,成為了其他國家博物館里的珍品。”
“京城作為明朝的都城,地下埋藏著無數的文物珍品。”陳陽繼續說道,“但是由于當時的社會環境,這些文物往往剛一出土就被搶購一空,然後迅速流散到世界各地。”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新華夏成立之後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陳陽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欣慰,“現在我們有了完善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再也不會讓這樣的悲劇重演。”
說完,陳陽看看玻璃櫃中的梅瓶,“我國現在京城研究所藏有一件,只不過可惜是殘器;金陵博物館藏有一件,除此之外,暫時沒有了。”
“京城研究所的那件雖然是殘器,但依然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陳陽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通過對殘器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瓷器的制作工藝和藝術特點。”
“金陵博物館的那件算是比較完整的,但是保存狀況也不是很理想。”陳陽搖了搖頭,“畢竟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能夠保存至今已經是奇跡了。”
“這種文物的稀缺性,更加凸顯了它們的珍貴。”陳陽的聲音中充滿了感慨,“每一件都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承載著先人的智慧和技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在你們這里看到的這件,應該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了。”陳陽再次看向梅瓶,露出一絲苦笑,“能夠在這里看到它,不知道是不幸,還是萬幸!”
其實陳陽心里知道,後來灣灣博物館,也對外宣稱發現了一件永樂內府梅瓶。作為一個從未來重生回來的人,陳陽清楚地記得那件梅瓶引起的轟動,以及隨之而來的真偽爭議。
台北藏
只不過現在時間還沒到呢,那場關于永樂內府梅瓶的學術風波還沒有開始,目前世界永樂內府梅瓶,就這麼幾只。
想到這里,陳陽不禁在心中感慨,重生的優勢不僅僅是知道古董的真偽和價值,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前布局,搶在那些珍品被發現或者流失之前,將它們收入囊中。
底部
安德森顯然被陳陽剛才那番專業而詳盡的分析給震撼到了,他眼中閃爍著欽佩的光芒,笑著沖陳陽豎起了大拇指,語調中帶著幾分感嘆“陳,你真的很了不起。”
“在我見過的所有年輕的鑒定專家中,你是最杰出的!”
陳陽听到這話,心中暗暗好笑,如果安德森知道自己是從未來重生回來的,擁有幾十年後的記憶和知識,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不過表面上,他依然保持著謙遜的神態“安德森先生,您太客氣了,還有很多我不知道呢!每一件古董背後都有無數的故事,我也只是略知一二而已。”
繼續往前面一件件看著,戰車國方面展出的歐洲藝術品,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阿爾布雷特•丟勒的版畫《犀牛》、巴洛克大師魯本斯的油畫草圖,以及一組精美的中世紀教堂聖器。
安德森在一旁不時地介紹著“這幅丟勒的版畫是 1515 年創作的,當時他從未見過真正的犀牛,完全憑借想象和少許描述完成,卻成為了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作。”
陳陽點點頭,目光在這些歐洲珍品上掃過,心中暗想這些作品雖然珍貴,但畢竟不是自己的專業領域,還是不要亂說了。
而在亞洲展區,還有幾幅中國明清時期的書畫、一只唐三彩馬,以及——陳陽的心跳加速——一件宋代汝窯天青釉筆洗。
那幅明代山水畫的筆法讓陳陽眉頭微皺,似乎有些不太對勁,但他暫時沒有開口。唐三彩馬色澤鮮艷,造型生動,胎體厚重,應該是開元盛世時期的精品。
最後,陳陽的視線落在那件汝窯天青釉筆洗上,那種天青色,那種溫潤如玉的質感,那種似有似無的開片紋路,無一不在訴說著它的身世。陳陽的呼吸不由得急促起來,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拳頭。
“這件汝窯…”陳陽停在玻璃櫃前,聲音有些發緊,甚至帶著一絲顫抖。
“哦,這是 19101novel.com 年代入藏我們博物館的,”漢斯不知道什麼時候,走到了兩人身後,見到兩人看著汝窯筆洗,輕松地說道。
“據記錄是從華夏一位私人收藏家處購得。據說汝窯存世不足百件,能在歐洲見到實屬難得,不是嗎?”漢斯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得意,在炫耀著博物館的收藏實力,完全沒有注意到陳陽臉上復雜的表情變化。
陳陽喉結滾動了一下,目光黏在了那件汝窯筆洗上,半晌都沒移開。他湊近了些,玻璃櫃里的燈光灑落在天青色釉面上,像極了古籍記載的“雨過天青雲破處”,讓他一瞬間屏住了呼吸。
細密的開片如蟬翼般蔓延在整個碗身,每一道紋路都清晰可見,卻又相互交織,如同老者額間的溝壑,藏著歲月的故事。
他眯起眼楮,試圖透過燈光看穿釉層,抵達瓷器的本質。安德森在旁邊打開了展櫃,輕輕將里面的筆洗拿了出來。
陳陽目光下滑至碗底,三個細小的支釘痕規則地排列著,這是汝窯的典型特征,也是它在評級時的重要依據。
陳陽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玻璃櫃,發出清脆的聲響,一下又一下,似乎在回應著內心的某種悸動。
底部
突然,他的目光注意到筆洗一側輕輕的痕跡,那是一處極不起眼的瑕疵,細若發絲,在燈光下若非仔細觀察幾乎難以察覺。陳陽看了幾眼,最終確定這是經過高超修復之後,留下的痕跡。
“確實難得。”最後,陳陽終于開口點頭說道,並沒有多說什麼。
幾步之遙,前方人頭攢動處,陳陽敏銳地捕捉到了耿老那略顯佝僂卻格外挺拔的身影。側耳捕捉周圍零星的交談聲——有人壓低聲音驚嘆著什麼,也有人似乎在爭論著什麼。
好奇心驅使下,他加快步伐走了過去,到了近前才發現,前面擺放著七個體型碩大的青花瓷蓋罐赫然入眼簾,像七尊沉默的守衛者般矗立在一米高的底座上。
罐子目測足有一米開外,瓶口寬厚,瓶腹渾圓,瓶底穩穩當當托在青石磚上。
目光從整體造型緩緩掃向細節,胎體細膩,釉色溫潤,藍色的鈷料在陽光透過玻璃櫃的映射下泛著幽光。
每一層紋飾都繁復精致,自瓶底向上,依次繪有姿態各異的荷花,舒展的蕉葉,還有瓶腹中央那醒目的藍地白花卷草龍紋。
細看之下,筆觸流暢自如,荷花花瓣的層次,蕉葉葉脈的走向,乃至龍紋的鱗片,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這種構圖飽滿,裝飾密集的畫風,正是康熙時期外銷瓷的典型特征。
陳陽心里當時就有了答案,這就是康熙時期的歐洲瓷,這不僅是工藝精美的青花瓷,更是那個時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
身邊眾人低聲議論的焦點——那七個大蓋罐旁標注的名稱龍騎士瓶!
喜歡重生93拎著麻袋去撿漏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93拎著麻袋去撿漏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