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沖著老領導微微一笑,不動聲色地說︰“老領導,你真是大家,那我也過過眼癮。”雖然陳陽的語氣謙遜,內心卻掀起了驚濤駭浪。他緩緩踱步到博古架前,目光掃過一件件價值連城的古董,仿佛置身于一座寶庫之中。
說著話,陳陽走到了博古架前,目光掃視著上面的物件。他並沒有急于上手,而是假裝漫不經心地觀察著,心里卻暗暗盤算開了。
先不說客廳中的那兩盆蘭花,就這書房中的陳設,紫檀結繩紋條案、五彩海水雲龍紋筆架、明式黃花梨品字欄桿書架和清中期黃花梨嵌硬木書架,就簡單的這幾件,按照後世的價格計算,總價值就在一千幾百萬了,而且這還沒算牆上那副張旭的狂草和一排排線裝古書,這老家伙到底是個什麼干部?都退居二線了,居然還有這麼大的實力?
陳陽一邊想著, 眼神忽然被博古架角落里的一件物件吸引住了, 那是一只青花燭台, 在燈光下散發著瑩潤的光澤。 陳陽心中一動, 這可是個好東西! 于是上前伸手, 將那只青花燭台拿了起來。
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燭台
燭台通體呈八方式,上部為燭插,中部為支柱,下部為燭底座。燭插呈八稜柱狀,收腰,支柱呈錐筒形,底座台面下凹以承燭淚,腰收成弧形,平底中空。
“小陳呀,”老領導看到陳陽先拿起了燭台,背著手笑呵呵走到了他的後面,“這是一件無款的燭台,有人說是明成化的,說說你的看法!”
陳陽將燭台拿在手中,一邊看著一邊微微搖搖頭,“這可不是明成化的,這是明永樂的!”
“哦?你這麼肯定?” 老領導好奇地問道。
“老領導,你來看,”說著話,陳陽將燭台遞到了老領導面前,老領導示意陳陽稍等一下,從旁邊拿起了老花鏡。
“整件整件燭台,胎體厚重,采用分段拼接成型法,台座外底中間有澀圈,為裝燒時用支柱墊燒所致,澀圈和足端處可見火石紅痕。”陳陽手里拿著燭台跟老領導講了起來,“這是永樂時期的特點。”
底部
隨著陳陽的介紹,老領導戴著老花鏡,邊听陳陽分析邊看著。
陳陽指著燭台的底部繼續說道︰“您再看這台座外底中間的澀圈,這是因為燒制的時候,需要用支柱墊燒,所以留下了這樣的痕跡。您再看澀圈和足端處,還能看到火石紅痕,這也是永樂時期瓷器的特點。”
“之後我們看工藝,”陳陽指著燭台內底的三個小圓孔說道︰“您看這燭台內底的三個小圓孔,呈品字形分布,這是因為在燒制過程中,燭插里部的釉流動,將小孔封閉,形成了這樣的形態。”
“還有這燭台的釉面,”陳陽指著燭台表面說道,“白釉肥厚瑩潤,青花發色濃重艷麗,有明顯的暈散和鐵結晶斑,迎光側視,或者用手觸摸,都能感覺到表面凹凸不平,這也是使用‘甦麻離青’料的典型特征,這都是明永樂青花的特點。”
老領導一邊听著陳陽的講解,一邊不住地點頭,顯然對陳陽的分析十分贊賞。
再看這燭台的紋飾,自上而下,共裝飾了十層紋飾,各層紋飾之間以弦紋相隔。燭插部分裝飾有蕉葉紋、回紋和變形蓮瓣紋,支柱上裝飾錦紋,下飾纏枝菊紋;台座平台內側凹面裝飾海水波濤紋,外周裝飾變形蓮瓣紋,外壁八面則分別裝飾著折枝牡丹、菊花、茶花、蓮花等花卉紋,從紋飾的畫法上來看,也是明永樂時期的風格。
再看青花特點,永樂時期,青花裝飾均使用進口甦麻離青料,色調濃重艷麗,紋飾繪畫可見明顯的暈散和鐵結晶斑,迎光側視或用手觸摸,燭台表面有凹凸不平之感,這完全符合。
“嗯,小陳,你這眼力跟外面傳的一樣,真是獨到。”老領導贊賞地看著陳陽,“但這燭台無款,宣德、成化時期也仿制了不少永樂年的物件,你怎麼就敢肯定,這是永樂時期的?”
“老領導,這八方燭台啊,可是明代早期御窯青花瓷器中的一類重器,始見于永樂時期,宣德時期雖然也有少量燒制,但是數量極少。”陳陽笑著將燭台重新放回了原位,“它的樣式源于13至14世紀早期伊爾汗國的一種金屬器皿,當時是供給貴族使用的。”
明代早期,景鎮御器廠為了迎合永樂、宣德皇帝對異域文化的喜愛,便開始燒制這種仿伊si蘭金屬器造型的瓷器。到了宣德以後,明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這種仿伊si蘭器形的官窯瓷器就逐漸銷聲匿跡了,直到清代早期,因為康熙皇帝的慕古之心,才再次出現,但唯獨這八方燭台,卻一直不見復燒,可見其燒造難度之大。
說完這些之後,陳陽笑著看看老領導,“所以老領導,你這件燭台,無論是從器形、青花發色、胎質、釉水,還是紋飾上來看,都與明永樂時期的官窯瓷器特征完全相符。”
“另外有一點最重要的,故宮博物館里有一件跟你這燭台一模一樣的,八方燭台,耿老早就鑒定過,那是明永樂年間的官窯,所以您這件明永樂青花八方燭台,符合永樂時期八方燭台所有特征,又有證可循,根本就毫無爭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領導臉上的喜悅如同冬日暖陽,照得陳陽心里卻拔涼拔涼的。
你大爺的,這可是明永樂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燭台啊!陳陽心里無聲地哀嚎著,腦海里自動浮現出2005年京城漢海春季拍賣會的盛況,最終這件永樂青花八方燭台以2000多萬的天價落錘,沒想到,竟然會在這里,以這樣一種方式的出現!2000多萬啊!這串數字像一團火,在陳陽心頭熊熊燃燒。
2000多萬啊!陳陽都看到那花花綠綠的鈔票在眼前飛走了,心都在滴血。
信息
“你個老不死的,退居二線在家養養花,種種地,要是沒意思,你玩玩保姆不好麼,沒事搗鼓這些價值連城的寶貝干啥?”陳陽心里默默想著,這玩意要是落在我手里,那才叫物盡其用啊!
這要是別人的物件,自己或許還可以通過其他手段買回來,人家又有勢力又不差錢,自己怎麼辦?這種感覺讓他抓心撓肝的難受。不行,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把它弄到手!
陳陽腦子里一個念頭閃過,要不要跟他說這東西是假的? 這恐怕不行,這老不死的要是不信,再找其他專家來鑒定,別人再說是真品,那不就玩砸了?自己是誰呀,江城陳陽呀,這不就把自己招牌砸了麼?
雖然說那玉璧也不是漢代的,最起碼那是宋仿漢的,還說的過去,這青花燭台可不行,看來這條路行不通。
那就只能從這件寶貝本身下手了,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呀,這物件本身能找到什麼說辭呢?
明永樂、青花、燭台、老領導、老干部……一個個關鍵詞在他腦海中跳躍,試圖從中找到突破口。
他不動聲色地觀察著老領導,只見他正興致勃勃地欣賞著那只燭台,渾濁的雙眼閃爍著異樣的光芒,仿佛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寶貝。
看著老領導興奮的看著青花八方燭台,陳陽眼楮不由眯了眯, 一抹精光在眼底閃過, 嘴角浮現一絲絲壞笑,行不行就這麼辦了!
“小陳呀,你這麼一說,我就放心了!”老領導正興奮的看著博物架上的燭台,“你這眼力確實高,不瞞您說,這物件多少人看過了,都說不準年份,不像你,能說的如此詳細,你跟我的看法一樣,這就是一件永樂年間的青花燭台,哈哈!”
“唉,可惜呀!”老領導興奮地說著,眼神里充滿了對這件青花燭台的喜愛。這時候身後傳來陳陽一聲嘆息,把他嚇了一跳,手中的燭台差點沒拿穩。他趕緊穩住身形,回頭一看,只見陳陽站在那里,眉頭緊鎖,一臉的惋惜。
“可惜什麼?”老領導轉過身,看到陳陽的表情,心中咯 一下,語氣中多了幾分緊張和急切。
“可惜這件燭台,它……”陳陽故意拉長了聲音,眉頭緊鎖,仿佛遇到了什麼難以解決的難題,欲言又止。
“它怎麼了?”老領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語氣中充滿了擔憂,生怕听到什麼不好的消息。
陳陽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故作沉重地嘆了口氣,抬起頭,看著老領導的眼楮,緩緩說道︰“老領導,這件青花燭台,其實……其實您不適合收藏!”
“不適合我收藏?”老領導听陳陽說完,頓時愣住了,眉頭緊鎖,疑惑不解地問道,“為什麼?”
陳陽看了看老領導,嘴唇動了動,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最後,他一跺腳,像是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說道︰“算了,老領導,我跟你說實話吧,這東西對于您來說,寓意不好!從古至今,你听過哪位收藏大家收藏燭台的?”
老領導听陳陽這麼一說,將目光轉向了那件精美的青花燭台,陷入了沉思。他仔細回想,自己這些年來,也見過不少收藏大家的藏品,但好像還真沒有見過誰收藏過燭台。難道說,收藏這種東西,還有什麼說法不成?
“小陳,你說的寓意不好,是什麼意思?說來我听听!”老領導抬起頭,看著陳陽,希望他能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
陳陽看了看老領導,見他一臉求知的表情,自己臉上露出一絲絲為難,想了片刻開口說道︰“老領導,咱們是第一天認識,也是第一次見面,之前咱們壓根就互不認識,我說說,你听听對不對。”
“燭台,主要作用是盛放蠟燭,用于照明,”陳陽指著那件青花燭台,跟老領導解釋道,同時,他也在腦海里快速地組織著語言,想著怎麼把這個謊言編得更加圓滿,“但我們都知道,燭台本身沒有照明的功能,主要是靠蠟燭。”
“老領導,你想想看,燭台這一輩子都在蠟燭的光輝下,就算把蠟燭吹滅了,也是順手就把燭台放到別處了,從來沒人小心翼翼把燭台放起來,怕打碎了。”陳陽繼續編造著理由,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佐證自己的說法。
“我們換句話說,燭台給蠟燭服務了一輩子,連蠟燭都不在乎它,因為即便沒了燭台,蠟燭也可以立在桌子上,就是說,有它沒它都行;有一天蠟燭用不到了,燭台就被人們放在角落里,再也想不起來了。”
“所以......”陳陽說到這里,故意停頓了一下,抬頭看了一眼老領導,發現老領導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這玩意的寓意就是,當牛做馬了一輩子,都在給別人做嫁衣,無論多努力,始終被別人的光輝壓制著,乍一看挺主要的,但在上位者眼里,其實有沒有都無所謂,這......這寓意多不好。”
老領導听完陳陽的話,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他用手捂著嘴,干咳了兩聲,掩飾著自己的尷尬,嘟囔著︰“這……這寓意確實不怎麼樣,哈!”
“來,小陳,坐坐,別拘束!”
陳陽看著老領導臉上的表情,心里暗自笑了起來,老子又懵對了,2000萬,向老子口袋飛過來了!
喜歡重生93︰拎著麻袋去撿漏請大家收藏︰()重生93︰拎著麻袋去撿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