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山杏和劉衛軍跟著李大姐進了屋里,立刻就感覺了到一股子陰涼。
李大姐家的房子,被院子里面的小偏廈子擋了光,只有中午的時候,才有一小片陽光照在窗戶跟前的炕上。屋子里面常年陰涼。
李大姐家的房子是過去標準的一間半。
外屋地三米寬,五米長,在靠近里屋門的位置,砌了一道一米高的半截牆,半截牆上面是一個到頂的大玻璃窗戶。
這是一道隔斷牆,把外屋地分成了兩個部分。
外面的部分是廚房,里面的那個部分是一個房間。
“進屋,進屋!看什麼,有什麼好看的。”
確實是沒有什麼好看的,那個房間的門關著,大玻璃窗的里面掛著一個粉色的大窗簾子,把房間里面擋的嚴嚴實實的。
“山杏、小劉兒,上炕!”
李大姐很熱情的招呼趙山杏和劉衛軍進屋就上炕。
趙山杏脫了鞋,就上了炕,側著兩條腿坐著。
上炕盤腿兒坐著,那是老太太和大老婆子才能干的事兒。大開大合的不文明。
小姑娘兒和小媳婦兒都是側著腿兒坐著。
至于老爺們兒,怎麼坐著沒有人管。
不過,劉衛軍這個時候顯然不適合上炕坐著。
劉衛軍把手里拎著的東西放在炕上,坐在炕沿邊的椅子上。
李大姐也上炕了,和趙山杏對面坐著,她就可以盤腿兒。
李大姐起頭,拉開了話匣子︰“山杏啊,你這些年上哪去了?什麼時候回來的?”
趙山杏眉飛色舞︰“師傅,我這些年去的地方可多了。濱城、京城、南方,哪個地方都去過!”
“那你在哪個地方安的家呢?”
“京城!我們家一開始在濱城,後來在京城辦了一個食品公司,就搬到京城去了。”
“你們家在京城辦了食品公司?”
李大姐驚訝了一下。
“是你的那個小弟弟辦的?”
李大姐見過趙振東,對他印象深刻,那個小孩兒一看就是有出息的。
而且趙山杏走的時候,李大姐是知道的。
那個時候,趙山杏的小弟弟帶著趙山杏的哥哥、姐姐,還有爸媽到濱城去了,趙山杏家困難了好幾年。
趙山杏笑嘻嘻的點了一下頭,她也想起了那個時候,不過都過去了。
“師傅,我弟弟先是在濱城做生意,把我們給接去了。後來生意做大了,就帶著我們家到京城去了。我現在是京城戶口呢!”
李大姐笑了,趙山杏這個小丫頭還是和當年一樣淳樸。就是挺傻的,沒有什麼心眼兒。
“那你和小劉怎麼回來了呢?回來看你公公婆婆?”
“不是。是我爸媽從京城搬回老家住了,我弟弟也回來了。”
“你弟弟也回來了?”
“嗯,我弟弟在我們老家辦了一個水源地保護公司,還辦了一個農場。”
哎呦!李大姐真的吃驚了。
那個水源地保護公司和農場,在和安縣又是招工,又是福利分房,上了好幾回電視了,在和安縣幾乎是家喻戶曉的!
據說從縣城到東風鎮的公路,都是人家自己出錢修的。好幾個億呢!有錢!相當有錢!
李大姐的心動了動,有點小想法。
她的兩個兒子和一個閨女,當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都在紡織廠上班,現在可倒好集體下崗了。
這些年東一頭西一頭的到處找活干,四處打零工。日子過得、無不一言以蔽之,曰︰不好過啊!
“山杏,那你和小劉這次回來,是回來看望父母的呢?還是也要回來安家了呢?”
趙山杏搖搖頭︰“師傅,我這次回來是回來看看爸媽的。我閨女放暑假了,正好可以回來住一段時間。”
“你閨女?”
李大姐想了一下︰“那個小不點兒的那個小姑娘兒?”
“嗯!”
趙山杏美滋滋,她最喜歡她們家的小麗麗了,閨女是媽的貼心小棉襖。她家的小麗麗可懂事兒了。
李大姐有些感慨,歲月催人老啊!當年一點點大的小姑娘兒,都能放暑假了。
“山杏,你閨女上初中了吧?”
“嗯,上初一了。”
“那你家的小棟和二梁子呢?”
老大劉國棟的小名叫小棟,老二劉國梁的小名自動生成,二梁子。
“我們家國棟和國梁在上海呢。我們家在上海開了一個保健飲品有限公司。現在是國棟和國梁在那邊管理。”
李大姐咋舌,趙山杏家現在是真牛逼。
雖然李大姐不知道那個上海什麼公司能掙多少錢,但是,能在那里開的起公司的,肯定不簡單。
李大姐的心思在肚子里面轉來轉去的,轉了好幾個圈。有點不好意思說,可是又不能說。
趙山杏兩口子要是走了,她們再見面就不知道是哪年哪月了。
“山杏,你弟弟那邊,還招工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