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何雨柱,誓不做吸血包

第930章 拿不出答案來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二兔圖圖 本章︰第930章 拿不出答案來

    雖說是他們自己選擇,但也得等他們先坐下,再由他們來挑選。這是一種潛規則。

    正如何雨柱第一個選擇了自己的位置一樣,這經魁也是按照自己的名次,選擇了一個自己的位子。坐在前排的人,如果不坐在前排,反而會顯得有些不禮貌。

    最佳的站位,當然是從正中央開始,依次向左右,向前,向前,向後。何雨柱自然不會猶豫,一屁股就在正中央的座位上坐下。

    這個大廳,最多只能容納兩百個人,過了兩百個人,就只能坐在走廊上了。如果下著大雨,排名靠後的考生,還要保住自己的卷子,這對他們來說,可是非常不利的。更何況,他是在這條長長的走廊上答題,大爺看不到,所以,他也拿不出答案來。

    因此,在府試中,排名在兩百以內的人,幾乎都會被刷下來,這其中固然有實力之外,也有著別的因素。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例外的。這兩百多人,有的進入了三甲,有的靠著自己的實力,進入了第二。但是,他還是要考一考的。

    殿試比會試鄉試要更直接一些,幾十名大臣,上百名宦官,還有三百多名考生,能夠在三百多名考生的眼皮底下做這種事情,這里面一定隱藏著某種極為強大的力量。

    而在考院的一側,則設置了一座小廳,內侍的宦官已經將一些點心送到了各位學子的手中,並且在茶房中加了些清水,以備方便。

    這塊餅非常可口。

    雖然一切都準備好了,可是當著大爺的面頻繁去茅房,總是不好,何況要一口氣把事情做好,又怕斷了話頭。于是,封蔚就囑咐何雨柱,要他多吃飯,多備一些李子。兩套策論已經全部做完,吃喝拉撒,便又重新整理了一遍。

    當考試正式開始後,所有的宦官都退了下去,而才子們則是在滿朝文武的目光中,一個個將手中的卷子取了出來,然後,一個個的開始閱卷。

    何雨柱心中暗叫,這可真夠考驗人的心理素質的。難怪之前在道殿中,他的成績如此之好,至少可以進入前三甲。

    如果真的被揪了出去,那他這輩子都別想再參加科考了,甚至連官位都保不住了。一個讀書人,終生無望。

    大爺在上,群臣在下,書生在下,怯弱的書生,愣愣的望著這兩道題,大腦一片空白,根本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殿試是在晚上進行的,三根香燭被分發給考生。蠟燭一滅,大家就只能乖乖待在原處了。不少人都是在哀嚎中被拖出去的。

    本研究共設了兩道題,一道與新政有關的議題,另一道則是考查同學對于「新政」的把握程度,以及他們對「新政」的看法。第二個議題是有關人的“教化”,他從《論語》中提出“有教無類”和“可以學習,但不可學習”兩個主題展開論述。

    何雨柱在看到這兩道題的時候,就想到了自己的問題。

    以他如今的見識,論起策問來,肯定是穩佔上風的。

    華夏幾千年歷史,土地,賦稅,教育,那都是一種很大的制度,經歷了幾代人的改革,才能讓後代有更好的發展。

    雖然兩個國家的發展歷程並不完全一樣,但它們的發展趨勢是一致的。這一時代的政局,和何雨柱所看的歷史,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政策產生的原因、過程、效果,以及推行過程中遇到的障礙與缺點,何雨柱都一清二楚。後世之人,往往在評論史書之時,都會問一句︰“若是我,又該如何?”

    比如說,他們的稅收體系,就與土地有關,如果沒有了自己的田地,那麼他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而一些有錢人,則可以獲得大片的田地,而且不用繳稅。導致重大的社會矛盾和減少稅收收入。再加上苛捐雜稅,加重了佃戶的負擔,使官吏有了更大的操作余地。再這麼下去,那就是天下大亂了。

    重新估田賦,統一賦稅,實行糧食代銀,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何雨柱略一思索,便用現在的方法,先在草稿紙上勾勒出一個大綱,然後再修改幾處,然後提筆,一整條論文,連一分鐘都沒花掉。何雨柱沉浸于聖賢書中很長時間,今天終于有所感觸,心中豪氣頓生,靈光乍現,似乎不用思考,便可隨手拈來,如同得了天意一般。

    這句話,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不知道听了多少遍。

    這里有一句話︰“由眾而不為眾”,似乎孔子是在擁護“愚民”。

    其實,孔子的每一句話,其實都是不對的。孔子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離經叛道”的人。周代建立了“國家學堂”和“鄉塾”兩種學校。國學有大有小之分,鄉學則以庠、序、校、塾等形式為主,所接受的教育對象只有王子和王子,平民難以入內。這就是所謂的上層階級了。一般人是沒有這種待遇的。

    在東周時期,由于政權分立,故也容許有才干之士加入,以培養英才。孔子極力倡導普及教育,倡導教化民眾,增強國家實力。孔子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他提出不但要將個人的潛力、培養的領域擴展到整個民族,也要將這個領域擴展到整個民族。

    孔子並沒有只是嘴上說說,而是身體力行的去推廣,三千弟子,都是各地的人,各個領域,都有自己的見解和見解。

    這在他看來,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這實在是太詭異了。

    當何雨柱寫完孔子的生平事跡之後,他又將筆鋒轉向其他方面,說明世人對他的誤解。

    第一個這麼說的人,大概還是士族最為興盛的時候。這是一個極度保守的年代,上不出寒士,中不出士族,于是,教育再次被貴族們壟斷。可以想見,作為一個有名望的人,他對孔子的理解是錯誤的。

    後面的人,也都有樣學樣。

    後世的人,雖然也有趕時髦的趨勢,但為人處世,也多以教化為主,也有許多作為。

    何雨柱一邊說著,一邊感慨,其實,歷朝歷代都不是真的推行愚民制,而是倡導文化,讓更多的人成為自己的良材。

    喜歡四合院︰我何雨柱,誓不做吸血包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何雨柱,誓不做吸血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我何雨柱,誓不做吸血包》,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我何雨柱,誓不做吸血包第930章 拿不出答案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我何雨柱,誓不做吸血包第930章 拿不出答案來並對四合院︰我何雨柱,誓不做吸血包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