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絕美扮相,戲腔技驚四座!
    說到《赤伶》這首歌,就不得不提及《桃花扇》背後的故事,後者以男女情事來寫國家興亡,算是這劇的一大特色。
    《桃花扇》原作者也是,帶著借古諷今,算是歷朝歷代的慣例,就像孔子總愛推崇周禮,只因在春秋末期,戰火連連,征伐不斷……那些詩詞中的琵琶女之類的詩人自喻,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人生近況,以及悲傷的情感,而崇古的根源也在于此。
    顧淼算是苦心孤詣,回憶了好幾版本的《赤伶》,他私心來說是比較偏向于原版hita的《赤伶》,就奇奇怪怪的版本很多,他還听過一版,前世領導特別喜歡dj版的《赤伶》。
    當然普適性強的,真正推向听眾目光的,還當屬李玉剛與譚晶版本的,後者作為國家隊成員,功底確實超強,戲腔吊打諸多選手。
    最後顧淼選擇了在原版《赤伶》基礎上,加了一部分譚晶版本的吟唱布置,然後還混合了原本《1699版-桃花扇》的一些李香君的唱段。
    還是要在切題的基礎上,發揮《赤伶》整首歌曲的,總的來說,戲曲大雅,欣賞門檻太高,顧淼知道過猶不及,當然沒敢選太多。
    顧淼深吸了口氣,當完全進入狀態後,朝著攝像方向,打了手勢。
    整個現場的工作人員全都運轉起來,在戲台子下坐的不少是專門聘請的演職人員,卻是一場奇妙的戲中戲了。
    正中的戲台,安靜了片刻,明顯是要換戲,開始吵鬧了起來。
    “這群人好像是新來的,一般的戲不好听,是要被轟下場。”有人冷笑了聲。
    “但我們這地界,吃歌爵士不滿意,可是會吃人的。”又有人會意,接了一句。
    氛圍熱騰騰的,卻都是同樣的戲子,可不就指點江山起來,不過是同行相輕。
    偏戲房里的顧淼不急不緩,依著原本的步調習慣,作了踏步,手勢也換成了經典旦角的蘭花指,這是在戲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
    所謂的美感與身段,就是在這巧妙的手勢、指法、走步中體現出來,所謂細節見真章。
    本來滿場的喧囂,忽然被幕布中飄忽出的一絲昆腔,幽咽壓過,同一時間,絲絲縷縷的樂聲乍起,人們伸長脖頸,心中的期待呼之欲出。
    就瞥見帷幕縫隙的一抹素白水袖,似雪浪翻涌,又似孤鶴折翼。
    將出未出的時候,卻是一段吟唱而起,縹緲無垠,似是在唱自身境遇,听的不夠清晰,但其中音調情感,卻是甫一開口哀痛之情,卻是已經溢滿戲台。
    “寒風料峭透冰綃,香爐懶去燒。血痕一縷在眉梢,  脂紅讓嬌。孤影怯,弱魂飄,春絲命一條。滿樓霜月夜迢迢,天明恨不消…… ”
    因為這里沒有字幕,彈幕里只是空耳,但因為聞訊而來的懂戲曲的不少,馬上在彈幕科普了起來。
    [這應該是李香君的唱段,在感嘆自己的身世。]
    [假唱了嗎?怎麼感覺唱的有點太好了,三代唱戲的人家呢?出來說說,這算是唱的好,還是唱的不好,我作為一個常听的戲迷,我覺得水平居然還挺不錯的……]
    [桃花扇的國破家亡的主題,不知道為什麼感覺還挺契合的,節目組感覺也很有水平,先前的開台和掃台,就很符合戲劇原本的形式,算是花了大功夫去做了,本來桃花扇就挺經典的,不管男女之情還是國家興亡,現在听來也依然心中悲戚啊!]
    很多網友翻了翻,莫名懂了不少有關戲曲的知識,而就在這昆曲唱段落尾,古韻的歌曲伴奏也徐徐出現。
    原本的帷幕徹底拉開,卻看一人偎在榻上,大家定楮一看,都是驚了,更是鴉雀無聲。
    顧淼堂堂登場,就見他未著繁復頭面,雲髻高挽,一縷青絲垂落胸前,點翠鳳冠斜簪白嫩的山茶花,看起來清麗絕倫。
    素白錦袍上桃花紋,因為他的動作,生出透亮光澤,披帛緋紅如凝血,卻是抵不過唇間的一抹暗紅胭脂,看起來帶著些深沉。
    這是李香君的妝,黛色的眼線勾勒出了鳳目,眼尾暈染桃紅,看似媚態,當顧淼瞥去,又有些鋒利的眼神,卻是讓人能隱約明白過來,此女的剛烈性情。
    因為有基德的女裝大佬經驗,顧淼還暗戳戳的改過,優化了一些設計,那位專門請來的化妝師,夸完他的巧思,還奇怪地看了他好幾眼,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網友們一下子眼楮都亮了,彈幕像是時停了短暫一秒,然後瘋了似的刷。
    [三水好美,真的好美,臥槽臥槽,男旦唱李香君,好有內味。]
    [這居然是男扮女裝,好好好!我現在已經拜倒在水姐的石榴裙下來,嘶溜嘶溜]
    [我的眼楮感覺受到了美神洗禮,先讓緩緩,我想想,這是顧淼是吧,啊?啊?我剛愛上的人,怎麼能是男的,我戀愛了,但又失戀了。]
    就在大家伙都被這絕美扮相驚艷到的時候,鏡頭給到了端坐的老者,他不屑冷笑︰“美則美矣,還得看唱的怎麼樣。”
    不用字幕旁白介紹,有網友已經領悟了,他就是吃歌爵士,明顯的一個老登,沒有欣賞美的眼楮,怪不得只能在這破地方耀武揚威。
    弦樂漸高,隨之又漸漸暗下,卻是顧淼坐起身來,手持著桃花扇,耳飾也顫動著,裙擺的血色桃花,也因衣褶起伏,有一些風中凋零之感。
    “戲一折 水袖起落
    唱悲歡唱離合 無關我
    扇開合 鑼鼓響又默
    戲中情戲外人 憑誰說……”
    唱腔一起,本來空耳听不懂戲曲的人們,一下子坐直身子,感覺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情感從心中泛起。
    原本被崇古派請來的外援,戲曲界的耿持盛,听的卻是忽然有感,聯系起先前顧淼所唱的《桃花扇》選段,略有所感地點了點頭,又有些疑惑。
    “改的很不錯,唱出了戲子情深,所謂悲歡離合,不過是一台戲而已……到底哪里不崇古了?”
    他決定按耐下想法,再多听幾句,再評這首古風歌曲,重點听戲腔唱段的部分。
    就听顧淼嗓音一轉,表情似是變了變,憂愁上了眉梢,卻是令人一眼看了有些心痛。
    “慣將喜怒哀樂都融入粉墨
    陳詞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
    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憂國
    哪怕無人知我……”
    拖長的尾音,情緒鋪墊到了極致,似乎有什麼將要呼之欲出。
    顧淼就在這時忽將折扇一抖,鼓點詭異停頓了半拍,蕭聲也嗚嗚咽咽的攀折,像是在等待著什麼,直到他緩緩開口。
    “台下人走過 不見舊顏色
    台上人唱著 心碎離別歌
    情字難落墨
    她唱須以血來和
    戲幕起 戲幕落 誰是客……”
    戲腔陡然一出,底下人沒了原本的神情,全然變了色。
    哪里是看到了什麼痴情戲子,分明是以血濺朝廷的忠臣,所謂的素衣染血,玉碎殘魂,約莫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