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道︰葉yu,我總覺得你把冷言心的逼格寫掉溝里去了。
葉yu道︰哦,是嗎?為什麼會這麼說?
旁白道︰因為冷言心可是神啊,怎麼可以像個人一樣哭呢,這樣一點逼格都沒有!
葉yu笑道︰是啊,這一點或許你說的沒錯。但是我的小說,從一開始就告訴你了,它講的會是一個關于“人”的故事。
不對嗎?
而且你也把神看得太當回事了。
不過說到這個,就有個值得一說的、有意思的話題——那就是現實中,為何中外對于神的態度,有著相當于兩極管那般的鮮明對比。
要解釋這個話題,
咱們得先看看外面的那些神都是啥貨色。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仗著自己有點活,天天沒事就下個凡來人間闖禍。
舉例來說,你拜送子觀音,人家就保佑你和你的老婆有孩子了?這件事听起來就很虛,總有那麼一點沒有落實到位的感覺。
但是,你看看國外的最高神宙斯,人家送子的方式就很實在。他不辭辛苦,親力親為,直接送貨上門,一對一的服務,讓你老婆懷上孩子。這個才叫做為人民辦實事的“神”。
事實上,在那些西方的神眼里,人類不過是和他們住在同一塊地方上的弱者罷了,差不多就是你和你腳邊的螞蟻窩的區別。
舉個最有名的例子——“諾亞方舟”。說什麼人類罪惡太多就發了大洪水,把全人類都弄死,不過神還是留了個自己看得過去的好人,讓他造了條船逃命去了。
當時我看到這里就覺得,什麼罪惡太多,根本就是在放屁,不就是你看人不順眼,最後就挑了個你喜歡的人。
好家伙,你擱這里殺雞儆猴給誰看吶?
你都能發洪水了,你直接給人家一條船不行嗎?
所以,這些外國的神,在我看來,就是一堆擁有絕對實力的強者, 和手無縛雞之力的弱者之間的關系。
旁白,你注意到沒,這樣的關系,和玄幻仙俠小說里面,修士和凡人的關系,是不是一模一樣?
所以你可以理解成,現在幾乎所有的玄幻仙俠小說的底層邏輯,都是西方神論的那一套。畢竟“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在網文玄幻的泛濫,本就是外國“達爾文理論”的本土化演變來的不是嗎?
然而,你看看歷史上華夏的那些神仙,就是和外國的神不一樣,而且是在最底層的邏輯上就不一樣。
在華夏,如果你是神,不老老實實干活,是真的會被善良忠厚的農民伯伯們,把神像拉出來,先抽上一頓鞭子,之後再拉到一邊去暴曬。
每個神要干的活都細化到了方方面面。比如看門的有門神,廚房里面有灶王爺,家門口有土地公,一口水井里面都能塞個有編制的龍王。真的是保證客戶這一輩子能遇到的所有問題,全都有神可辦。真正做到了從生到死的一條龍服務。
有意思的是,這些神如果辦不好,懲罰的機制也是相當嚴苛。
比如涇河龍王這種,只是給客戶的雨里面,少下了那麼一點點,區區如此微小的品控失誤,當場就上了剮龍台,而且還派了個人類來監斬。
這個可真的是“殺龍誅心”啊!
你大概听得出來,這個就是《西游記》里的劇情,那麼我想說的是,這樣的對待神的態度的底層邏輯,就是古代小說作家看待神、對待神的底層邏輯,也是當時絕大多數人對待神的態度。
這一點在神話傳說故事里面就能體現的出來。你看後羿射日,那十個太陽神,不好好工作,集體跑天上去摸魚去了,華夏人就搭弓搭箭,直接射死了九個,剩下一個被殺雞儆猴地教育一番後,老老實實地早起晚歸不是嗎?
這種沒有牌面的神,你是找不到第二個的。
還有被大禹吊打一頓,扔河里當吉祥物的淮河水神等等,
總而言之,華夏大地不養閑神,不供沒用的神。
我們華夏人拜神其實就是一場交易,有事需要神幫忙的時候,先去上一炷香,算是交了定金。事成之後,再去還願,算是交了尾款。但是如果事情沒辦好,輕則皮鞭上身,重則廟都給你拆了,拉出去暴曬,最典型的還是管風雨的龍王。
所以這里繼續給龍王默哀十秒鐘。
《凡仙逆》中葉楓認為,天寶閣冷言心的那個散布神的信仰的計劃,是沒用的,就是在于,天寶閣的神,根本就不會給老百姓辦實事,那麼鬼才會去拜祭不是嗎?
在西方,人們是看著自然,憑空制造出一個遠超自己的存在。而華夏不一樣,是把人塑造成神,像伏羲、女媧、黃帝、炎帝、關公、媽祖,都是有跡可循的真人。
在西方的神論看來,因為你是神,所以才做到了只有神才能做的事情,所以你不是人。
但是在華夏的神論觀點看來,因為你做到了只有神才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你才是神。
這個是二者非常明顯的區別。
說到這里,你也就該明白了,《凡仙逆》這本玄幻仙俠小說,在對待神的態度的底層邏輯上,是和《西游記》是一樣的,就是我們華夏對待神的一向態度,而不是西方文化入侵的本土化演變。
為何你會覺得,冷言心有點不像神,像人的原因,就是因為,你看得太多西方神論底層邏輯的網文了,所以才會覺得《凡仙逆》中,這種中式神論邏輯下的神,有些不習慣的原因。
這個也是《凡仙逆》這本網文,和市面上幾乎其他所有的玄幻網文都截然不同的地方,而且這個還只是不同之處的冰山一角。
不過這個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因為,你是外國人嗎?
如果你說不是,而是華夏人,
那麼我想問你,你是不是忘了很多,本屬于這片大地上的好多東西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