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甦秦以為一切事情都已經按照自己的計劃安排妥當,自己可以安安心心的去拍攝電影的時候,又一件突發事情讓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
而且這一次是中宣部的孫平孫部長親自的前來,可謂是給足了甦秦面子。
“甦秦吶,這件事是因為你而起的,你必須親自來給他魅惑,否則以後你可別想再從我這里達到什麼綠燈通行的好處。”
“我什麼時候給你惹事了?孫部長你可得給我說這個上來,否則我可不答應。”
孫平把一大疊文件放到甦秦面前說道︰“你自己看看吧,清宮劇這股妖風可是你帶起來的,現在也只有你能撲滅了。”
甦秦一听到清宮劇這個詞,就知道自己之前所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
在他和楊老板等人合作的《宮》系列宮斗劇大火之後,市面上不可避免地開始出現大量的跟風影視劇。
有寫宮斗的,有寫清朝朝政的,還有各地官員的,反正只要貼上清朝的標簽,這類影視劇都會大肆橫行。
尤其是他醉心于拍攝電影的這兩年,他都沒有再出新的清宮劇,而觀眾的胃口又都已經被他吊了起來。
這就導致其他導演或影視公司制作的清宮劇開始大行其道,哪怕是粗制濫造,也仍然受到不少人的青睞。
隨後那些滿清遺孤就開始利用這個機會開始大肆美化清朝歷史,美化清朝皇帝,甚至美化一些貪官,潛移默化地開始給觀眾洗腦。
國家層面的人當然知道,在這個意識形態極其重要的時代,誰掌握了觀眾心智,誰就掌握了很多話語權。
如果讓那些滿清遺孤繼續利用清宮劇為非作歹,勢必會增加社會不安因素,不利于社會穩定。
甚至有些滿清遺孤賊心不死,妄想以此來復闢他們那個腐敗不堪的落後王朝。
而中宣部的主要職能是管控意識形態、新聞出版甚至教育方針,除了對媒體、網絡和文化傳播相關的各種機構的監督。
以及對新聞、出版、電視和電影的審查之外。
還對對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也有監督權。
這里就解釋了為什麼不是其他人來找瑟琴,而是由他這個中宣部部長直接來找他。
甦秦看完材料之後,反問孫平道︰“孫部長居然來找我,肯定是已經有了相應的想法和應對方案了吧?”
孫平點點頭說道︰“方法是肯定有的,只是需要跟你商量商量。畢竟你小子鬼點子多,說不定能從你這里汲取到更多的好辦法。”
“我們現階段主要是想推出一個‘限古令’,直接把後續申請拍開拍的所有清宮劇全部禁止開機,就連現在正在熱播的也全部下架。”
甦秦听了之後點點頭︰“雖然這個限古令有點一刀切的嫌疑,但是這無疑是打擊那些滿清遺孤的最好辦法,也能徹底斷絕了他們借此進行大眾洗腦的這一條復闢之路。”
在甦秦的印象中,曾經那個世界也推出了“限古令”。
不過原來那個世界的文化體系比較完善,就沒有直接一刀切,而是分階段進行。
廣電部門近年對古裝劇尤其是宮廷題材)實行總量調控,旨在避免同質化題材扎堆,鼓勵現實主義、主旋律等多元創作。
畢竟原來那個世界所發展和拍攝的清宮劇因數量極其龐大、至少是這個世界的10倍以上。
海量的影視劇內容高度重復,如宮斗、權謀等等更是成為重點調整對象。
當時的階段性操作辦法,就是內容審核標準升級。
當初對部分清宮劇因過度渲染封建等級制度、宣揚權謀斗爭或篡改歷史細節,被認為可能誤導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的歷史認知,與“樹立正確歷史觀”的政策導向沖突。
由此當時的主管部門是大力提升了審核標準,讓絕大部分清宮劇都無法通過審核,直到最後徹底滅殺。
當時推出限古令的第二點原因,就是價值觀導向問題︰
反對歷史虛無與過度娛樂化,批判“宮斗文化”的負面影響。
且不說原來那個世界,至少現在這個世界里,甦秦首拍的《宮》系列清宮劇中,常見的“後宮爭寵”“權力傾軋”情節,被批評為傳播爾虞我詐的價值觀。
這些情節與當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和諧”“誠信”相悖。
如果說到前世的那些宮斗劇,比如《延禧攻略》《如懿傳》等等,都因為過分突出勾心斗角被要求修改或下架。
在原本的影視計劃中,甦秦就曾猶豫過要不要推出這些在原世界里爆火的電視劇。
但現在看來,已經沒有計劃的必要了。
恰恰相反,他要親自出面撲滅這場宮斗劇的大火。
而他出面的結果,一定是惹得滿身罵名和一身騷氣。
喜歡娛樂︰讓你救場,你一人分飾七角請大家收藏︰()娛樂︰讓你救場,你一人分飾七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