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接觸戰基本上以機甲部隊的完勝而告終。
但這支先頭部隊基本上以三級開菊獸為主,還夾雜著少量的四級開菊獸。
他們的優勢就是速度快。
但有時候速度快,不一定是好事兒。
就比如送死的時候速度越快,死的也就越快。
看到海面上漂浮著的大量的開局獸的尸體,這些東南亞各國派來的代表震驚的無以復加。
這個時候,他們才明白東方大國為何將前線的機甲部隊給撤回本國了。
拋開責任不談, 即便人家東方大國願意派機甲來支援東南亞,那如此龐大數量的機甲怎麼運過來呢?
如果不能一次性將這麼多機甲全都運過來,形成數量壓制,那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總不能一波一波的送吧。
真要采用這樣的添油戰術,那跟葫蘆娃救爺爺有什麼區別?
到時候恐怕就變成真正意義上的,一波一波的送了。
如此做法,才是真正的短視,甚至可以說是腦殘。
而且人家也沒有幫你們協防的義務。
接觸戰的完勝,讓一眾前線戰士士氣大漲。
那些從前線撤回來的戰士,此時也明白了上面命令的深意。
不過,這勝利的喜悅並未持續多久。
開菊獸的大軍終于抵達。
之前的先頭部隊,全是些速度型的開菊獸,防御力並非它們的優勢。
所以,在佔據絕對的數量優勢時,殲滅它們並非特別困難的事情。
但是,現在抵達近海的開菊獸,各種類型的怪獸都有。
一級到四級的開菊獸數量加起來就超過300了。
再加上戰力超群的五級和六級開菊獸,以及少量人造泰坦巨獸。
綜合戰力應該還要在這些機甲部隊之上。
尤其是那些人造泰坦巨獸,它們大部分時候都能無視機甲的攻擊。
“五代機前去剿滅四級及以下的開菊獸,那些更厲害的家伙,交給六代機!”
機甲部隊的指揮部,此命令一出。
那些個頭超過80米的機甲,立馬就轉變了攻擊目標。
這些在世人眼中就是最新一代機甲的80米大塊頭,居然是五代機?
那些50米出頭的小個子,居然是更加先進的六代機?
知道不少東西的東南亞各國代表,頓時面面相覷。
東方大國什麼時候悄摸的將機甲升級到了六代機了?
可看到迎戰高級開菊獸的機甲居然是那些50米個頭的機甲時。
他們更加困惑,這些小個子看起來戰斗力不咋樣啊,他們真的比五代機更強嗎?
這不會是東方大國在自欺欺人吧。
從正式使用機甲對付開菊獸的一代機算起,機甲的高度從60米一直發展到現在的80米。
都是經過戰場驗證的,體型越大的機甲,戰斗力的確更強。
雖然這期間,北美也開發過超過百米的超大型機甲,但那也只是實驗樣機。
實戰中的表現並不比現在的五代機更強。
現在東方大國造了一堆50米出頭的機甲,高度還不如一代機呢。
機甲剛問世的時候,那些實驗機型都有50米的高度。
這樣的機甲,真的能戰勝那些怪物中的怪物麼?
東方大國的機甲部隊沒有讓他們期待太久。
只見近百台機甲忽然從天而降。
這是用電磁炮技術,將它們從島上發射到了這近海的上空的。
這些從天而降的機甲,看上去和普通的六代機沒什麼區別。
但他們一落入海中,附近的六代機就圍了過來。
在一陣“庫次庫次”的變形聲中,數台六代機居然就這樣合體變形成了一台高達120米的巨型機甲。
這可是屬于變形金剛的合體變形技術。
無論是汽車人還是霸天虎,他們都有合體變形的組合。
現在這技術到了東方大國的手里,就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這才是六代機真正的模樣。
只不過,那些作為合體機甲核心的機體,需要用到的材料來自《變形金剛》的世界。
這近百台已經是產量的極限了。
這些合體機甲可不是樣子貨,這體型也不是白長這麼大的。
比如現在,某頭高達110米五級開菊獸,就很不開眼的朝著附近的六代合體機沖了過去。
同時腦門上的獨角還凝聚起一道橙色能量,沖到一半的時候,
那橙色的能量像個火球一樣,拖著長長的尾焰,朝六代合體機飛去。
但是這個能量球連踫都沒能踫到六代合體機。
在能量球即將踫到六代合體之前的一瞬間,它已經提前將自己主動裂開,直接躲過了這一發能量攻擊。
五台普通的六代機就這樣分頭行動,直接跳上了五級開菊獸的後背。
在它的背上重新合體變形。
同時,組成合體機甲左手的那台機甲,居然直接變形成一門巨大的能量炮。
一炮就轟掉了它的腦門。
沒錯,這能量炮也是來自變形金剛世界的技術。只不過這技術經過了一定的本土化。
能源並非火種而是地心世界的輻射能量礦石。
其實武器系統和變形能力還不是六代機和五代機最大的區別。
而是這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無人操控技術。
這技術乍一看,似乎也沒啥特別的,這個世界又不是沒有無人機技術。
但用在機甲上面就有點夸張了。
原來的那些機甲,因為體型過大,直接使用電信號來傳遞操控信號,離信號源越遠的部位,延遲就會越高。
這個延遲本身其實問題不大,即便是超過百米的機體,那延遲能有多少?
但問題是,離信號源近的部位,反應就要快一點,這會導致機體的動作變得十分不協調。
直到人類解剖了一些意外捕獲的泰坦巨獸之後,開發出了通感技術。
這才使得人類操控巨型機甲猶如操控自己身體一般,變得可能。
而現在,東方大國的六代機,又重新用回了電信號。
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無線電技術。
這些六代機全身都模塊化了,每個模塊都有對應的信息接收裝置。
而處理信息的核心卻沒在機體當中。
而是在遠離戰場的指揮中心。
這樣,核心的處理器就能同時操控六代機的所有模塊作出協調的戰術動作。
無論是單個的六代機還是合體六代機。
別看這作戰型號得一來一回的傳播,但那些五代機即便是人在其中操控,人也是需要反應時間的。
反應快的人,這反應速度也要0.2秒左右。
但這信號一來一回的傳播速度,也就在0.1秒左右,再加上計算核心實時處理信號的時間。
總共也就0.18秒左右。
這比起直接讓人操控機甲,其實反應速度是要更快的。
所以才能做到,像之前那樣分頭行動來躲避攻擊的操作。
這信息傳輸技術和處理技術,才是六代機的核心。
大老美自以為,他們開發的通感技術才是操控巨型機甲的核心技術。
但是,時代變了!
喜歡找樂子從生化危機開始化危機開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