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線取得大勝的消息,很快傳到坐鎮甦州城的忠王李秀成耳中。
忠王李秀成在等這個消息,都等得望眼欲穿了,當他得知學習湖南人湘軍)那套挖掘長壕的戰法,取得成功之後,李秀成竟然有點小小的激動︰
“”太好了.......行動證明有效,這樣的方法值得推廣“”
“”傳令下去,城內所有百姓立刻出城繼續挖掘坑道,一直將坑道連到前線長壕為止。“”
..........。
太平軍之前一敗再敗,就算忠王李秀成親自前往前線督戰,可在淮軍洋槍大炮的面前,太平軍依舊兵敗如山倒。
這種兵敗如山倒,就連李秀成也無法控制。
如今太平軍找到了破解洋槍,大炮,阻擊清妖的方法,怎麼能不加以推廣呢?
就這樣,兩三萬前線的太平軍士兵在坑道里守著,等著清妖主動上前進攻,他們就趁機爬出洞,躲在坑道里阻擊。
而甦州的百姓則在後方挖掘密密麻麻的坑道,一直通往前線。
這些坑道四通發達,前線需要物資或者彈藥,城內的太平軍就背起糧草,扛起彈藥,立即可以從坑道里送往前方。
可以說他們挖掘的坑道慢慢的成為了密密麻麻的坑道網。
........
電影“”投名狀“中”攻打甦州的場景,大家也看到過吧。
電影中甦州城外密密麻麻都是坑道,這些坑道有的是太平軍挖的,有的是後期淮軍挖的。
當時在甦州戰場類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坑道戰,不過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這種戰法,領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等國將近半個世紀。
開玩笑的)
不過我當時想不明白的是,甦州城的守將前期明明是忠王李秀成,後期應該是慕王譚紹光。
可在投名狀中卻變成了“”黃將軍“”。
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麼不叫“”李將軍“”或者“”譚將軍那是不是應該更貼合歷史一點呢?
好了,不說這個了!
.........。
坑道戰取得勝利,坑道里的太平軍一片歡呼,他們好久沒有取得如此大的勝利了,特別是打洋鬼子,打得心里舒坦。
甚至還有的太平軍士兵搖起了軍旗,軍旗在風中揮舞,他們是故意做給洋槍隊的人看的。
太平軍這邊在歡呼,歡呼聲傳到了一里外戈登的軍陣當中,戈登氣的臉都綠了。
“”豈有此理?.......這些毛子簡直是欺人太甚,傳令下去,給我發炮,炸死這些逼玩意兒“”。
.........
怒極的戈登,命令部隊發炮。
很快,洋槍隊的幾十門大炮又發出砰.....砰......砰的射擊之聲,炸的太平軍陣地塵土飛揚。
可太平軍依舊淡定自如的躲在貓耳洞里,士兵們啃著干糧,數著炮聲。
雖然連續發了數百炮,但是戈登不再派人進攻,因為此時已經天黑了。
.........。
第二天黎明,戈登不信邪。
他又組織了一千多人,上百副長梯,隊伍偷偷摸摸的爬到了離長濠百米遠的地方,隱藏起來。
緊接著戈登一聲令下,大炮又是對著太平軍陣地一陣猛攻。
炮擊完之後,這些潛伏在周邊的洋鬼子突然一躍而上,迅速搭建梯子,跨過長壕。
許多太平軍躲在洞里,他們剛听到炮擊停止,以為洋鬼子應該快到了,大家不慌不忙的從貓耳洞里爬出來。
可沒想到洋鬼子突然越了過來,雙方在坑道里搏殺,坑道里頓時槍聲大作,廝殺聲此起彼伏。
白刀子進,紅刀子出,很快坑道里躺滿了雙方的尸體。
還好太平軍憑借人數優勢,很快將這些洋鬼子打退......。
這一戰戈登又吃了敗仗,兩天之內打掉了上千顆炮彈,死了一千多人,戈登又氣又惱。
戈登僅僅堅持了七八天之後,這才知道自己根本沒辦法推進一步,自己想要打一下甦州,如今面前這個小小的長壕也跨不過去。
于是戈登放下臉面,決定厚著臉皮,派人向後方許墅關的李鴻章求救,請他來幫忙。
在甦州許墅關的李鴻章仿佛像知道戈登要向自己求救一樣。
他笑著說︰
“”早知如此,戈登先生何必當初不听我的話呢?“”
“”甦州不是說想打就打得下來的,最少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
李鴻章的語氣有點輕蔑之意,他看不起戈登,認為戈登太狂妄自大。
僅憑手上那幾千人,就想打下像南京城一樣甦州,怎麼可能?
其實這個時候李鴻章他從上海運過來的火槍,火炮已經到位,部隊已經添加了人數,其實隨時都可以出發了。
不過李鴻章在等,他在等心高氣傲的戈登向自己求救。
這不,戈登派人來了。
李鴻章趁機賣他個人情,決定發兵去甦州。
李鴻章命令程學啟,弟弟李鶴章,以及猛將劉傳銘帶著二萬精銳奔赴甦州。
不僅如此,李鴻章還命令其他的隊伍,封鎖通往甦州的交通要道,想一次徹底困死甦州。
........
隨著淮軍的加入,清軍的實力大增。
李鴻章的弟弟李鶴章,程學啟帶著精銳前來。
部隊兵強馬壯,軍心很旺,李鴻章肯定要嘗試一下甦州好不好打。
好打的話那就好辦,不好打的話,就是在想別的辦法。
.........。
喜歡太平天國的末路請大家收藏︰()太平天國的末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