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灣島媒體界,再一次地震。
【280億新台幣的投資】
如同隕石一般,砸到了每一個人的面前。
本來還沉得住氣的王家兄弟,看到五億美元的未來投資,雙眼都發綠了。
雖然新聞上面沒有寫,具體會投資在哪個產業當中。
但是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個時候不去撞一撞運氣。
難道等著其他人青雲直上?
如果能抓到合作的機會,對于他們台塑集團來說,有極大的概率會成為一次飛躍的機會。
.......
與此同時,邵維鼎並沒有被這些紛紛擾擾改變了自己的出行計劃。
他來到了新竹。
這里坐落著灣島省的半導體科學園區。
看著不遠處簡陋的樓房,誰都不會相信,幾十年以後這里將會興起一座包攬芯片設計、晶圓生產、封測的產業鏈垂直分工。
只不過受限于資本以及人才,在後世,除了台積電,這里坐落著的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面對三星電子、鎂光這樣的巨頭時,往往處于競爭的下風。
但是通過新竹科學園區的工業園區聚合效應,產業鏈上中下游體系幾乎全部聚集在相鄰的地理區域里。
意味著在這個產業園區內,不是只有某個企業單純的代工模式,而是產業鏈全環節分布,形成聯合生產群。
這種群落之間的相互競爭、緊密合作、人才流動等等,形成了新竹科學園區的資訊與技術快速交流、市場競爭優勢培育的土壤。
這就像是一個“虛擬大公司”,隨時可以將旗下的各個“部門單位”整合起來,投入各自擅長和專精的領域。
用更高效率的方式來完成協作,從而壯大了整體產業的實力,形成彈性高、速度快、定制化、低成本的競爭壁壘。
如果要在內地找一個對標的產業聚集地。
不是中關村,而是深圳的華強北。
華強北山寨機的崛起,正是憑借著聯發科的交鑰匙方案。指聯發科提供包括處理器和基帶芯片、應用,還整合了ifi、gps、f、和藍牙等功能模塊)
匹配上華強北此前積累的完善供應鏈,幾乎一夜之間,便建立起來了一個從生產到銷售的手機產業鏈。
任何一家企業,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在華強北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零件,制造出一台最新款的山寨機。
速度之快,超乎當時任何人的想象。
而目前,新竹的這座產業園還處于起步階段。
“邵先生,你對半導體感興趣?”
常孝武順著邵維鼎的目光看去,嘴角微微勾起。
“算是考察項目吧!”邵維鼎不咸不淡的說了一句,也沒有表露出自己的態度。
但常孝武可不管邵維鼎如何想,能夠從邵維鼎手上掏出真金白銀就是成功。
至于為什麼他並不太看重這座科學園。
原因也簡單,灣島省官方大力扶持半導體技術,但卻不干擾市場,也不管後續的經營。
他們也不限制競爭,不維護獨大。
甚至允許外企獨資設廠以帶動產業鏈發展,給芯片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簡單來說就是市場自由推動。
而且如今灣島半導體的相當一部分訂單來自港島。
所以,他根本沒有理由拒絕邵維鼎對于半導體產業的投資。
“邵先生,這座工業園主要以官方建立的工研院為主,再加上旁邊就是我們灣島最知名的幾座大學。”
常孝武介紹道︰“所以,這里的人才基礎還是有的。”
邵維鼎淡淡一笑沒有說話。
所謂的知名大學,其實就是灣島的青華以及交通大學。
但是這兩所大學頂多也就是培養一些集成電路的人才。
至于半導體和芯片的人才與技術的承接,一方面要靠海外人才回流。
另外一方面,就是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建立,歐美等國家的技術轉移。
現如今不管是台積電還是芯片設計領域的華邦、或者說從事晶圓代工的傳統產業巨頭華隆集團。
都還沒有影子。
也就只有聯華電子值得投資一二。
目前來說,他並不打算大規模投資。
甚至于港島那邊的訂單,他都會逐步轉移到內地,嘗試能否在內地培養起一波芯片人才。
至于灣島的半導體,他會投資一部分資金。
兩邊押注,順帶等一個人回來。
那個人的名字,叫做張仲謀。
如果說,有誰改變了灣島半導體產業歷史的,那麼這個人就是張仲謀。
“走吧,常公子,我已經看完了!”
遠遠地看了一會兒之後,邵維鼎轉過頭說道。
常孝武連忙道︰“不再看看嗎?我可以帶你們進去參觀。”
“不用了。”邵維鼎搖搖頭︰“我已經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了。”
“對了.......”
就在常孝武有些失望的時候,邵維鼎回過頭問道︰“聯華電子能為我設計一個集成電路嗎?”
常孝武有些發愣︰“設計集成電路?”
他雖然不解,但是還是敏銳意識到這或許關乎著某樁大生意。
“邵先生,你看這樣如何,我們先去聯電,我讓他們的工程師過來。”
說完,一行人就直接往聯華電子的方向過去。
科技園還是第一次有這麼多人來參觀,動靜瞬間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听到來的人是常孝武以及邵維鼎的時候。
整個園區都震動了。
他們可才剛剛放下手里的報紙,上面正寫著‘邵維鼎要在灣島投資280億台幣’的新聞。
轉頭,新聞里的主人公就到了他們面前。
如何能不激動。
聯華電子的負責人听到來了如此大人物,匆匆前來。
听完常孝武的話後,他立刻看向邵維鼎問道︰“邵先生,不知道您的具體需求是什麼?”
<e起重機游戲)嗎?”
“起重機游戲?”聯電的負責人叫做蔡明,接近六十歲,頭發都半白了。
听到這個英文單詞,滿臉懵逼。
一旁的人連忙提醒他,“就是抓娃娃機。”
“抓娃娃機?”蔡明繼續懵逼。
“類似.......”邵維鼎解釋道︰“就是一種能夠控制機械臂操縱桿的控制電路,最好能設計抓中機率和識別投幣。”
此抓娃娃機可不是後世的抓娃娃機。
日本太東貿易在1965年研發出了一款叫做起重機的游戲,這款機台被稱為是“抓娃娃機”的的抓臂式游戲的鼻祖。
這個游戲設計出來之後,就迅速成為日本酒吧商鋪必備街機。
只不過這類機器太繁重了,也不美觀,無法大範圍推廣。
而且成功率低,玩家容易產生挫敗感。
而當時日本游戲行業盛行拿來主義。
世嘉當時就對這款產品進行了一番研究改進,推出了全新款的抓娃娃機。
銷量迅速壓倒太東貿易。
但是這只是克隆款,並不是後世普及的抓娃娃機。
後世普及的抓娃娃機,也就是ufo catcher是在1986年被研發出來的。
而這無疑是給了他機會!
抓娃娃機的控制電路直接可以在灣島設計生產。
抓娃娃機的外觀以及具體設計,他腦子里全都是現成的。
而且這個產品一旦做成了,不但可以在各大商圈、超市、電影院投放,配合旅游產業進行大規模創收。
為游客增加新的游玩項目。
甚至還能攻入日本市場,進入街機這個行業。
非但如此,這個憑空多出來的市場,將會產生大量集成電路的需求。
而且他的初步投資也算是有了著落。
正好彌補了,他從灣島撤銷的大部分訂單。
絕對是一舉多得的生意。
可不能小看了這麼小小的一個抓娃娃機生意。
當年世嘉推出ufo娃娃機後,不但上市了,市值也來到了巔峰,收益更是佔所有收益的三成。
同時連續數年穩奪日本街機投幣率冠軍。
要知道,這可是街機大繁榮的八十年代。
可見抓娃娃機的撈金能力!
求發電,求催更,三更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