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下之計
趙雲平定中原後,天下震動,各大世家紛紛遣使前來示好,或表示歸順,或請求結盟。然而,趙雲深知,天下雖暫時安定,但根基未穩,若不趁勢統一,恐日後再生變數。
回到許昌後,趙雲立即召集沮授、郭嘉、太史慈、張遼等謀士將領,商議下一步的戰略。
沮授率先開口道︰“主公,如今中原已定,但江東孫權、益州劉備等仍割據一方。若不及早解決,恐日後成為隱患。我們應趁勢南下,先取江東,再圖荊州、益州。”
郭嘉卻持不同意見,道︰“沮公所言雖有理,但江東孫權根基深厚,且水軍強大,若貿然進攻,恐難以速勝。不如先穩固中原,休養生息,待時機成熟再圖南下。”
趙雲沉思片刻,道︰“二位所言皆有道理。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曹操已敗,中原初定,暫且先穩固中原,但是水軍還需多加訓練!”
趙雲決定先穩固中原,同時加強水軍訓練,為未來的南下征戰做好準備。他下令在許昌設立水軍大營,招募熟悉水戰的將領和士兵,並派太史慈、張遼等人負責訓練水軍。
與此同時,趙雲也深知治理中原的重要性。他采納沮授的建議,重用曹操的舊將,並推行一系列安撫民心的政策,減輕賦稅,鼓勵農耕,恢復生產。
中原百姓因連年戰亂而流離失所,如今見趙雲治下政令清明,紛紛歸附,中原大地逐漸恢復了生機。
然而,天下諸侯並未因此放松警惕。江東孫權得知趙雲在中原站穩腳跟,心中愈發不安。他召集周瑜、魯肅、呂蒙等謀士將領,商議對策。
周瑜率先開口道︰“主公,趙雲雖暫時未南下,但其野心昭然若揭。我們需早作準備,加強長江防線,以防其突然來襲。”
魯肅點頭附和︰“公瑾所言極是。趙雲雖兵強馬壯,但其水軍尚在訓練之中,短期內難以形成戰力。我們可趁此機會,聯合荊州劉備,形成聯盟,共抗趙雲。”
孫權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道︰“二位所言極是。傳令下去,加強長江防線,同時派使者前往荊州劉備,共商抗趙大計。”
與此同時,益州劉備也得知趙雲平定中原的消息。他召集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商議對策。
諸葛亮搖著羽扇,緩緩說道︰“主公,趙雲雖平定中原,但其根基未穩,短期內難以南下。荊州剛收復不久,我們可趁此機會,穩固荊州。”
關羽皺眉道︰“軍師,趙雲此人勇猛無敵,且有沮授、郭嘉等謀士輔佐,若其南下,恐難以抵擋。我們需早作準備,加強益州防御。”
張飛拍案道︰“大哥,趙雲兄弟雖強,但我們兄弟三人也不是吃素的!若他敢來,我定叫他有來無回!”
劉備微微一笑,道︰“二弟、三弟,軍師所言極是。我們需穩固荊州。不過,趙雲此人仁義為先,我們也不必過于敵視,若能與之結盟,或可共謀天下太平。”
諸葛亮點頭道︰“主公所言極是。趙雲雖強,但其志向在于天下太平,我們可派使者前往許昌,表達結盟之意,或可避免刀兵相見。”
劉備采納諸葛亮的建議,派簡雍為使,前往許昌拜見趙雲,表達結盟之意。
趙雲得知劉備派使者前來,心中略感意外,但仍以禮相待。他召集沮授、郭嘉等人商議對策。
沮授分析道︰“主公,劉備派使者前來,顯然是擔心我們南下。我們可借此機會,與其結盟,共謀天下太平。”
郭嘉卻持不同意見,道︰“沮公所言雖有理,但劉備此人野心不小,若與其結盟,恐日後成為隱患。不如暫且虛與委蛇,待我們水軍訓練完畢,再圖南下。”
趙雲沉思片刻,道︰“二位所言皆有道理。劉備雖有心結盟,但其根基在益州,短期內難以威脅我們。我們可暫且與其結盟,同時加緊訓練水軍,待時機成熟,再圖南下。”
于是,趙雲接見簡雍,表示願意與劉備結盟,共謀天下太平。簡雍大喜,立即返回益州復命。
他召集眾將,沉聲說道︰“如今水軍已初具戰力,我們需趁勢南下,先取江東,再圖荊州、益州,早日結束亂世,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趙雲決定南下,先取江東,再圖荊州、益州。他深知江東孫權水軍強大,且長江天險易守難攻,因此必須做好萬全準備。他下令太史慈、張遼加緊訓練水軍,同時派沮授、郭嘉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
與此同時,江東孫權也得知趙雲即將南下,心中大急。他召集周瑜、魯肅、呂蒙等謀士將領,商議對策。
周瑜率先開口道︰“主公,趙雲雖水軍初具戰力,但其不熟悉江東地形,且長江天險難以逾越。我們可憑借水軍優勢,在長江設下埋伏,待其渡江時一舉擊潰。”
魯肅點頭附和︰“公瑾所言極是。趙雲雖兵強馬壯,但其水軍尚在訓練之中,若貿然渡江,必遭重創。我們可趁此機會,聯合荊州劉備,形成南北夾擊之勢,令趙雲首尾難顧。”
孫權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道︰“二位所言極是。傳令下去,加強長江防線,同時派使者前往荊州,聯絡劉備,共商抗趙大計。”
與此同時,荊州劉備也得知趙雲即將南下,心中略感不安。他召集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商議對策。
諸葛亮搖著羽扇,緩緩說道︰“主公,趙雲南下,首當其沖的便是江東孫權。我們可暫且按兵不動,待趙雲與孫權交戰之時,再作打算。”
關羽皺眉道︰“軍師,趙雲此人勇猛無敵,且有沮授、郭嘉等謀士輔佐,若其擊敗孫權,恐下一個目標便是我們。我們需早作準備,加強荊州防御。”
張飛拍案道︰“大哥,趙雲雖強,但我們兄弟三人也不是吃素的!若他敢來,我定叫他有來無回!”
劉備微微一笑,道︰“二弟、三弟,軍師所言極是。我們需穩固荊州,同時密切關注趙雲與孫權的戰事。若趙雲勝,我們可趁勢南下,奪取江東;若孫權勝,我們也可趁機北上,奪取中原。”
諸葛亮點頭道︰“主公所言極是。趙雲與孫權之戰,無論勝負,皆對我們有利。我們只需靜觀其變,待時機成熟,再作打算。”
于是,劉備采納諸葛亮的建議,按兵不動,同時加強荊州防御,密切關注江東戰事。
數月後,趙雲的水軍訓練完畢,他親率大軍南下,以沮授、郭嘉為軍師,太史慈、張遼為先鋒,浩浩蕩蕩向江東進發。孫權得知趙雲來攻,立即下令全軍戒備,並派周瑜、呂蒙率水軍迎戰。
兩軍在長江北岸相遇,展開激烈廝殺。
太史慈一馬當先,高聲喝道︰“周瑜,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說罷,挺槍便刺。
周瑜冷笑一聲︰“太史慈,休得張狂!”揮劍便擋。
太史慈槍法如風,瞬間刺出數槍,周瑜雖連連抵擋,但也漸感吃力。
“哼,看你能撐到幾時!”太史慈大喝一聲,猛地一槍刺出,周瑜側身避開,順勢一劍劈下,太史慈連忙後退。
另一邊,張遼與呂蒙也戰得難解難分。
張遼揮動手中月牙戟,直取呂蒙咽喉,呂蒙大喝一聲︰“張遼,休想傷我!”橫刀抵擋。
二人你來我往,戟刀相交,火花四濺。
“呂蒙,你招式已亂,不如早早投降!”張遼邊戰邊喊。
“張遼,休得胡言!我呂蒙就算戰死沙場,也不會投降于你這反賊!”呂蒙怒吼道。
趙雲見狀,親自率軍沖陣,所向披靡,吳軍陣腳大亂。
孫權在江邊觀戰,見趙雲勇猛無敵,心中暗驚。他立即下令鳴金收兵,退守江南。趙雲見吳軍退卻,也不急于渡江,下令全軍扎營,準備長期圍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