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站在虎牢關城樓上,望著遠方的山河,心中思緒萬千。
此戰雖勝,但曹操根基未損,袁紹、袁術仍在河北虎視眈眈,天下大勢仍未定。他深知,此時不宜貿然南下,需先穩固河北,再圖天下。
“傳令全軍,撤回虎牢關,北上鄴城!”趙雲沉聲下令。
“喏!”眾將齊聲應諾,迅速整軍北上。
回到鄴城後,趙雲召集眾人前來議事道︰“此戰全賴眾將士拼命,為我軍贏得此戰。還有田豐,沮授守衛鄴城,幽州勞苦功高,吾定稟明陛下,讓陛下為大家論功行賞!”
隨後立即著手整頓兵馬,修葺城牆,安撫百姓。他命田豐、沮授負責城內事務,減輕賦稅,鼓勵農耕,恢復民生。同時,他親自巡視城防,督促士兵操練,以備未來之戰。
“主公,鄴城雖已穩固,但袁紹、袁術仍在渤海虎視眈眈,需早作打算。”郭嘉站在趙雲身側,低聲提醒。
趙雲點了點頭,目光堅定︰“奉孝所言極是。吾已決定,先請命陛下,論功行賞,再討袁紹!”
趙雲率眾將前往長安,面見天子劉協。他恭敬地行禮,朗聲道︰“陛下,臣趙雲平定西涼,擊退曹操,保河北安寧,此皆將士用命之功。請陛下論功行賞,以勵士氣!”
劉協曾經只是一個傀儡,但如今對自己趙雲恭敬有禮,而且除了軍政自己既不懂,趙雲也不說之外,民政幾乎幾乎都會讓自己知道。
心中稍安,點頭道︰“趙愛卿忠心為國,功勛卓著,朕自當論功行賞,其余將士各有封賞!”
“謝陛下!”趙雲與眾將齊聲謝恩。
趙雲決定殺牛宰羊,犒勞三軍,同時也請劉協一同出席,與軍,與民同樂!
隨後趙雲任命沮授為幽州牧,太史慈領北平太守,田豐領並州牧,兼晉陽太守。夏侯博領冀州牧,夏侯蘭領鄴城太守,馬岱馬鐵馬休留守西涼,龐德任長安太守…
隨著一道道任命下發,眾將士也是高興不已,誰不想出人頭地,那個男兒不想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三天後,趙雲立即召集眾將商議討伐袁紹之事。郭嘉獻計道︰“主公,袁紹雖據渤海,但其內部矛盾重重,並且初佔渤海,人心不穩糧草不足!”
田豐點頭附和︰“袁紹雖兵多將廣,但其剛愎自用,其絕大多數都歸屬袁術,其子又互相不和,必能不戰而勝。”
趙雲沉吟片刻,目光堅定︰“好!就依諸位之計。傳令馬超為先鋒,徐晃,太史慈兵發渤海。”
“遵命!”三人領命而去。
馬超率領八千西涼鐵騎,如狂風般席卷渤海邊境,銀甲白袍,長槍如龍,所過之處,袁軍望風而逃。
袁紹得知馬超來勢洶洶,心中大驚,急令橋蕤、梁綱率軍迎擊,同時派遣使者向曹操和北海孔融求援。
“馬超小兒,竟敢犯我渤海!”橋蕤揮刀怒吼,率軍出城迎戰。梁綱則率軍埋伏于側翼,試圖夾擊馬超。
“哼!跳梁小丑,也敢攔我的路!”馬超對橋蕤說道。
“嘴上功夫強有甚用,吃某一刀。”喬蕤怒吼一聲道。
兩人瞬間交戰在一起,橋蕤雖是一員猛將,但在馬超面前卻顯得力不從心。沒幾個回合,馬超一槍刺中橋蕤肩部,橋蕤的刀脫手飛出。就在馬超欲取橋蕤性命之時,側翼梁綱率兵殺出。
然而,馬超毫無懼色,西涼鐵騎迅速變換陣型,將沖過來的敵軍包圍起來。馬超更是沖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直取梁綱。梁綱慌亂之中招架不住,被馬超挑落馬下。
袁紹听聞前方兵敗,大驚失色。此時曹操回信拒絕出兵相助,孔融也表示難以支援。袁紹無奈之下,只能派兒子袁譚出戰。
袁譚率大軍前來,可他生性多疑,並不信任手下將領。這使得軍隊調度混亂,士氣低落。
馬超看準時機,再次發動沖鋒。他帶領西涼鐵騎沖破袁譚防線,袁譚的軍隊頓時大亂。而此時徐晃、太史慈的大軍也趕到,三面合圍。
袁紹听聞線報,知大勢已去,長嘆一聲口吐暈了過去。袁撤回城內帶上暈死的袁紹連忙撤離渤海。趙雲順利拿下渤海之地,進一步擴充了勢力範圍,離統一天下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最終,袁紹在撤離的途中口吐鮮血,死在了撤退的路上,袁紹四世三公,一代梟雄,就此離去。
趙雲入主渤海之後,便開始治理當地。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于是開倉放糧,救濟貧苦百姓。同時,他選拔賢能之士管理政務,渤海之地漸漸繁榮起來。
一日,探子來報,袁術得知兄長袁紹敗亡,大怒之下正集結兵力準備復仇。趙雲听後微微一笑,叫來眾將商議對策。郭嘉道︰“袁術此人好大喜功,空有兵力但軍心不齊,我們可佯裝敗退,誘其深入,再一舉殲滅。”趙雲點頭稱善。
不久,袁術大軍壓境,趙雲按照計劃領兵出戰,打幾下便後撤。袁術以為趙雲怕了,緊追不舍。待袁術軍進入包圍圈後,趙雲一聲令下,四周伏兵盡出。太史慈、徐晃等人奮勇殺敵,袁術軍陣腳大亂。
袁術見狀不妙,連忙逃竄。怎料馬超早已等候多時,一槍攔住去路。袁術驚恐萬分,險些被擒,幸虧紀靈拼死相救得以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