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易瑾下了朝,就去往章華宮。
淑貴妃正在泡鮮花茶,听了蕭易瑾的稟報,雙眉愉悅地挑了挑。
“萬丞相提出立儲一事了?”
蕭易瑾點頭︰“是的,今日朝堂之上,眾臣都隨他之後,提出立儲的意見。父皇也說,時候了。”
淑貴妃嘴角掛起笑意。
總算是等到了這一天。
一年多前,將蕭易元拉下來後,她從未在 隆帝面前提過一次立儲之事。
一來為了不讓 隆帝起疑,二來,除掉蕭易元,剩下的皇子之中,沒有一個能與蕭易瑾競爭的。
好飯不怕晚,半輩子她都等了,也不差這一年半年。
今日算萬丞相識時務,在瑾兒和親之後,提出了立儲之事,如此一來,一切看起來都水到渠成。
陛下會認為這是大勢所趨,半點懷疑不到他們母子身上。
入宮以來, 隆帝的精明程度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
他不吃花言巧語那一套,也不迷戀美色。文才武略,極具智慧,凡事謀定而後動。這令她做起事來,多有掣肘,很難隨心施展手腳。凡事都盡量做得襯他的心意,以保障自己在後宮的權益和地位。
好在,她終于熬到了兒子即將入主東宮的這一天。
只要蕭易瑾入主東宮,後面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她囑咐蕭易瑾道︰“接下來這段時間,你行事要萬分小心。做事定要盡心盡力,萬不能出任何差錯。”
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一定要沉住氣。這朝中還有皇後母家之人,難免還有支持蕭易元的大臣,不能在這個時候讓他們抓到任何的把柄。
蕭易瑾道︰“是。兒臣明白。”
鮮花茶泡好,她遞給對蕭易瑾一杯︰“今兒是個好日子,晚上帶著皇子妃,到母妃這里用膳吧。”
蕭易瑾看著杯中散開的紅色花瓣,心情十分愉悅︰“好。”
-
夏桉听說此事,是在午後。
中午父親沒有回府用膳,而是被叫去了杜尚書的府上。
夏舒緯同樣也沒有回府。
似乎是朝中發生了什麼大事。
午後她找人稍一打听,才知道,原來是今日早朝,立儲一事被提上了日程。
下午,她煮了一壺茶,送去三草齋,進去之後,見夏光淳面前放了一個折子,上面一個字也沒有寫。
她替夏光淳倒了一杯茶,雙手奉上。
“父親,這是女兒煮的紅茶,您喝一口解解渴。”
夏光淳伸手接下茶,“你辛苦了。”
夏桉狀似好奇地看著那空白折子︰“父親今日去杜尚書府上,是談儲君一事吧?”
夏光淳抬眸。
夏桉笑笑解釋道︰“今日外面都已經傳開了,說是陛下要立儲了,傳得可熱鬧了。”
夏光淳道︰“百姓只會當個熱鬧來看,但立儲是關乎社稷的大事,半點馬虎不得。”
夏桉好奇問道︰“那,你們想要推舉誰呢?是三皇子嗎?”
夏光淳拾起杯子,喝了一口茶︰“三皇子,如今在朝中的確呼聲最高,今日與杜尚書、蔡侍郎商量下來,也覺得只能推舉他。”
“那父親遲遲不動筆,是為何?”
夏光淳沉思須臾︰“三皇子的確聲名在外,可我對他了解甚少,總不能空洞地寫幾句贊賞之詞,就向上遞折子。”
夏桉看著那空白的折子,“父親,那不如這折子,你就不遞了。女兒這段時間,機緣之下倒是與三皇子打過幾回交道,他本人確是氣度翩翩,溫文爾雅。
但女兒同時也與五皇子接觸過一次。那日,他與三皇子一同在我的清風醉吃酒,樓下一個老翁突然暈倒,三皇子和其他貴人們只當是個熱鬧看,只有五皇子一人下樓查看情況,還親自渡氣救了那老翁一命。”
夏光淳眸色略深︰“有這種事?”
“千真萬確,原本女兒想要為那老翁渡氣,結果五皇子拉開了我,他自己渡了。”
夏光淳眨了眨眼︰“五皇子個性看著有些內斂,甚少有關于他的事情流出。所以,眾人對他的了解少之又少。我這個朝臣,知道的居然還不如你一個小女子多。”
夏桉小聲道︰“父親,女兒覺得,眾人不了解五皇子,不代表陛下不了解。所以此次立儲一事,結果其實很不確定。您既然心中不篤定,這折子還是不遞為好。”
通常這種時候,代表著朝臣站隊的時候。
哪個朝臣推舉了誰,到了 隆帝手里,會不自覺將他看做哪個派系,給他留下固有印象。
此次,蕭易燃會被立為太子。
父親若選了蕭易瑾呈上去,總歸不是一件好事。但若他推舉蕭易燃,明面上是有些牽強的。所以,這折子不如不遞。
夏光淳思慮片刻,覺得夏桉說得極有道理。
他沉了沉,起身道︰“我得再去一趟杜尚書府。”
與此同時,翰林院,夏舒緯書寫奏折,將蕭易瑾的功績和賢德一一描繪一番,推舉他為太子。
-
午後開始,眾大臣舉薦的折子像紙片一樣飛往御書房。
御書房桌案上的奏折越摞越高, 隆帝心無旁騖在一旁寫著字,一個也沒有打開看過。
牛公公道︰“陛下,這麼多折子,您此時不看,會越攢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