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憲二十九年二月二十六,羅剎與日軍簽訂停戰條約,日軍撤出張鼓峰一帶,承認其屬于羅剎領土。
日本華中第二軍筱冢義男第10師團、藤田進第3師團從廬州出發,進攻皖西重鎮六安。
以原奉軍51軍為主的同盟軍倉促應戰,損失慘重。
二月二十六日,日軍攻破六安城,兩日後霍山等地淪陷。
同盟軍敗退之際炸毀了六安以西的道路,使得日軍車輛難以通行,
第二軍司令官東久邇宮稔彥重新調整部署並且分兵兩路。
右路以第三、十師團進攻固始、荒川,目標直指信陽下文稱義陽),
左路以第十三、十六師團穿越大別山北麓直逼武城,配合在長江的第十一軍作戰。
………………
福金山,三月初。
山不算高,坡不算陡,卻像一把橫插在商城六安公路南翼的釘子。
從山頂望下去,整條公路盡收眼底。
日軍要打通前往武城的通道,福金山就是攔在他們眼前的第一道坎。
繞?沒門——這片山區崎嶇不通車,工兵都說根本沒法開闢替代道路。
于是,十三師團荻洲立兵硬著頭皮下了死命令︰打,必須拿下福金山!
在此之前,十三師團已經拔掉了福金山周遭的據點要塞,開始了對福金山的最後進攻。
守山的是中央軍第71軍下屬的三個師,由宋錫煉坐鎮統一指揮。
他將嫡系王牌第36師布在主峰,打算死死咬住正面。
而在戰線左翼的是原奉軍出身的114師,戰斗經驗豐富,但武器裝備都稍遜一籌;右翼則是後方新補充了第八批兵員的第88師,
88師自上滬一戰後元氣大傷,原本經過德訓的整理師老兵十不存一,戰斗力下降得厲害,因此不參與主要防御任務,而是防備日軍迂回的監視任務。
第五戰區考慮到88師戰力較弱的情況,便將剛剛從第一戰區劃來的模範師兩個營作為預備隊,
模範師在福金山防御體系中並不在主力序列,被部署在福金山東南的小鎮黃嶺口,隨時待命增援88師和114師。
進攻福金山的日軍戰術依舊是老的一套。
飛機來回輪番轟炸,爆炸聲一遍遍撕裂山體,接著是野炮、山炮、榴彈炮,仿佛要把整座福金山削平。
炮火一停,成建制的步兵就像潮水般沖上山坡。
“壓下去!給我壓下去!”
36師前鋒團長站在陣地掩體後怒吼,臉上滿是灰塵與血跡。
輕重機槍一排排打出去,把日軍一次次打下山坡,白刃戰頻頻爆發,子彈打光了就端刺刀,刺刀斷了就掄槍托。
福金山坡地並不算險,但第36師打得十分頑強,像膏藥貼一般死死黏在山頭上。
日軍苦攻五天,換來一地尸體。
三月六日,第十三師團長荻洲立兵站在觀察哨上,舉著望遠鏡,望著山頂上國軍掩體後若隱若現的身影,眉頭緊鎖,卻忍不住輕笑一聲︰
“這群支那兵,還真是頑固。”
五天的攻勢,換來的不過是山腳下滿地的尸體。
他知道正面再打下去也只是徒增傷亡,于是調轉思路,下令將攻擊矛頭從正面改向左翼,
由第十三師團主力強攻原奉軍的114師陣地,同時派出一個大隊繞道富金山西南,以激起守軍恐慌。
這招是老套路了,他在華北干過,也在晉省試過,不說百試百靈,起碼十次能成八次。
但這一次,他失算了。
由于福金山早有情報準備,挺進隊無法滲透,該迂回部隊行至紅花嶺時,被早有準備的88師提前發現,
88師前鋒團團長是南都防御戰的老兵,他發現迂回的日軍足有一個大隊的兵力後,
他沒有貿然出擊,而是派人緊急聯絡模範師預備隊。
預備隊是模範師第二旅第五團,該團得到情報後立即出動兩個營,總計八百余人。
當初模範師擴軍方案提出時,內部爭議頗大。
許多將領主張擴大作戰部隊規模,將第一、第二旅的各團擴編至四個營,甚至設想每旅兵員擴大到萬人以上。
但包國維在權衡之後否決了這一方案,最終采納了副師長陳松柏提出的“保持旅團建制穩定,重點擴編師部直屬部隊”的建議。
常規作戰單位中,模範師依舊維持兩旅六團結構不變︰
第一旅與第二旅各轄三個團,每團下設三個營,每營約400至500人,總體旅級兵員穩定在6000人左右。
擴編的重點放在師部直屬部隊——包括裝甲總隊、機動總隊、工兵總隊、通訊隊、偵查組及後勤部隊。
通過加厚這些支撐性力量,模範師的快速反應和多線作戰能力大幅提升。
包國維的戰略思路很明確,模範師的擴軍不是為了量,而是為了效。
他曾在全體軍官會議上明確說道,“我們的將校大多不是軍校出身,基層指揮官也多是實戰打出來的經驗,盲目擴員,只會讓指揮鏈失控、戰斗力走下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要的是狼群戰術——各單位保持適度編制,靈活高效,單獨作戰不弱,聯合出擊更強。
用及時有效的通訊、配合與支援體系,組成一支能吞能吐、能守能攻的狼群部隊。
八十八師前鋒團提前設好了埋伏圈,讓實力最強的模範師的兩個營去扎緊口袋,
當日軍大隊進入伏擊圈後,88師立時發起突襲,打得山路上的日軍措手不及,
前軍沖不動,後軍擠不上。短短一刻鐘,日軍死傷過百,一度試圖反撲,卻陷入了模範師的火力網中
迂回的日軍部隊察覺到突襲失敗便準備後撤,但是一番拉扯後卻發現後方的退路早已經被封死,
模範師與八十八師在山林中優勢極大,將迂回的日軍大隊圍住一頓胖揍,打了個堪稱經典漂亮的伏擊戰,
而後該部日軍苦戰到深夜,借著夜色的掩護倉皇突圍了上百名殘兵。
突襲失敗的消息,是在黎明時分送到第十三師團團長荻洲立兵手中的。
他坐在後方指揮部內,身前的地圖上還插著幾枚紅藍小旗,那代表著日軍推進方向與守軍的主要陣地。可在福金山主峰上,那面紅旗始終沒有動。
“一個大隊,就只剩下百余人?”,荻洲立兵瞪著報告,語氣里壓抑著怒火。
周遭的部下們遲疑著回道︰“同盟軍在福金山經營了許久,對于我們來說福金山地形完全陌生……”
荻洲立兵沒有說話,他放下電文,默默走到門外的觀察哨上。
遠處福金山的輪廓被漸漸出來的日頭照亮,山頂上,依舊能看見同盟軍的工事輪廓,像一道橫在山脊上的黑線,堅硬、固執,咬著這條關鍵的交通命脈不放。
他知道,必須破局了。
十三師團正面進攻已持續近一周,炮火、空襲、步兵強攻輪番上陣,七十一軍防線多處塌陷,卻又總能被快速填補。
每次看似突破的進展,最後都變成了陣地前的尸堆。
“向東久邇宮殿下請求增援吧。”,荻洲終于開口,語氣干澀。
兩日後,日軍第十六師團調動至福金山戰線。
日本兵力瞬間翻倍,第13、第16師團聯手,從三個方向對福金山發起全面攻擊,炮火密度幾乎覆蓋整個山體。
日軍重炮輪番轟擊,將山頂上的樹木削成焦木樁,整個陣地被炸得坑坑窪窪。
七十一軍傷亡慘重無比,尤其是日軍主攻的主峰陣地,那是三十六師的防區,三十六師幾乎傷亡殆盡。
但防御主官宋錫煉並未驚慌,因為他早就知道,福金山根本不會有援軍。
節節抵抗,是當時第五戰區的基本作戰原則,防守沒有救兵,只有時間表,部隊接到命令時,便已知曉自己的任務不是守住,而是拖住。
只要完成了時間限制便可以合理後撤。
宋錫煉站在第36師的指揮所里,看著山下黑壓壓的新一波攻勢,他臉色沉著,卻沒有多說話,只淡淡交代一句,
“準備撤。”
他知道,在福金山一帶拖住了日軍十天時間,已經是極限。
福金山從第一炮響起,到第十天的清晨,陣地上只剩下不足三分之一的兵力仍在堅持。
他們分散在被削平的山脊後,靠著沙袋和尸體堆出來的火力點,一邊還擊一邊等待哨聲。
那是撤退信號。
——嘟——
富金山守軍全線撤離,向小捷陵一線轉移。模範師掩護退卻,一邊打阻擊,一邊回防固始。
福金山最終被日軍佔據,但他們花了整整十天,死傷了,打下來的是一堆焦土。
戰報送至武城前線總指揮部時,最高統帥批了兩字︰“忠勇。”
在模範師第五團部里,團長陳沖只沉默了一會兒,對身邊的作戰參謀王旭東說道︰“把犧牲的弟兄們的名單和尸體整理好,送回鄭城。”
王旭東愣了一下,小聲問︰“戰報不寫勝利麼?”
陳沖搖頭︰“咱們拿命換來的陣地,他們說丟了,那就是丟了。但這些弟兄們不是白死的。我們要記得。”
黃昏,富金山已成一片死寂。日軍的軍旗下,塵土與血色混作一團。
喜歡民國︰黃埔棄子的將官之路請大家收藏︰()民國︰黃埔棄子的將官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