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在內戰的時候吃了德國的援助,這些援助中包括武器裝備與志願軍,德國外派志願軍有一個很直接的標準。
三個或兩個陸軍師外加一個裝甲師。
給朗州長派去的志願軍是這個規模,給佛大帥派去的志願軍也是這個規模,給奧斯曼的志願軍依然如此。
德國給奧斯曼帝國送去了四個志願軍師,三個步兵師+一個一線裝甲師總計約七萬人的部隊。
這四個師現在駐扎在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附近,給養什麼的由奧斯曼帝國負責,這四個師在奧斯曼帝國的內戰中幫了不少忙,在他們沒有回到德國之前凱末爾很樂意給這四個師提供補給。
當然食物方面是奧斯曼標準,德國人的豪華奢侈他提供不了。
這里的德國軍隊在奧斯曼待了一年以上的時間,士兵們都遵守命令待在這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內心難免會生出些許不滿。
這里不是故鄉也不是殖民地,他們在奧斯曼這個語言不通的地方生活難免會思念家鄉。
戰爭開始後士兵們的心態在這支志願軍師的指揮官的宣傳下變成了期待著加入到戰爭中為國做貢獻。
這支部隊駐扎在伊斯坦布爾除了是這里基礎建設更好,容易得到補給外也可以讓這支志願軍部隊更好的投入到戰爭當中。
東色雷斯與保加利亞接壤,而保加利亞是帝約國家,是德國的盟友,一旦保加利亞與貝爾格萊德協約開戰,那這四個師可以立刻走奧斯曼帝國進入到保加利亞境內,投入到與貝約的戰斗當中。
不過這四個師在奧斯曼內戰結束前在奧斯曼帝國吃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沙子。
他們在奧斯曼內戰結束後才恢復正常的生活,駐扎到了伊斯坦布爾附近。
九月初,法國進攻萊茵蘭地區的時候,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給這里的志願軍送出了一道指令,讓他們做好進入保加利亞的準備。
為此這四個師從伊斯坦布爾轉移到了埃迪爾內,做好了進入保加利亞的準備。
凱末爾對這四個師的動靜沒什麼意見,他很關注這四個師在巴爾干半島上能打出怎樣的成績,奧斯曼帝國與巴爾干半島接壤,如果這四個師能夠在對貝約的戰斗中發揮很強的戰斗力,那他們就能夠成為推動奧斯曼站在德國這邊。
多瑙聯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加入到戰爭當中,如果保加利亞在多瑙聯邦加入到戰爭之前就與貝約開戰,那之前就打不過貝約的保加利亞現在更不可能打的過。
這四個師就能在巴爾干半島上發揮很大的作用。
保加利亞方面也做好了歡迎這四個師的準備,渴望復仇的保加利亞沙皇清楚只靠自己是不行的,他們需要依靠德國人的力量。
奧斯曼的德國裝甲師編制是普通的編制,坦克數量經過戰斗後從二百出頭縮減到了接近二百輛,這二百輛坦克在巴爾干半島上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能敵。
俄羅斯現在還沒有多余的坦克給自己的巴爾干盟友,貝約國家所擁有的坦克數量很少,質量只能用勉強能看來形容。
這四個師目前還沒有收到進入保加利亞的指示,保加利亞也沒有立刻復仇的想法。
他們都在等多瑙聯邦的態度,如果多瑙聯邦現在下場,那保加利亞就能夠緊跟著開啟復仇之戰,如果多瑙聯邦不立刻下場,那保加利亞也會繼續等下去。
耐心的人會有好結果的。
敖德薩的烏軍與支援過去的德軍被俄國人與羅馬尼亞人給包圍了,不過城市還沒有被攻破,德國uk集團軍群在想辦法幫助敖德薩解圍。
波蘭派出了二十個師的部隊加入到東線的戰斗當中,他們的加入幫德國減輕了不少壓力,可以抽出更多的部隊為敖德薩解圍。
但是莫約與帝約此時的兵力差距是巨大的,整個莫約在這里投入了超過三十個師的部隊,而帝約用于解圍的部隊只有十幾個師。
敖德薩決定著東線接下來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敖德薩一旦被攻破,讓俄國打通與羅馬尼亞的通道,那多瑙聯邦的處境就困難了,德國想要再次奪下敖德薩也不會是個簡單的事情。
所以對于現在的敖德薩守軍來講他們無論如何都要堅守住敖德薩,直到德國突破莫約的包圍圈把他們救下敖德薩這座城市。
西線打著科隆保衛戰,東線的uk在打敖德薩保衛戰,從俄國侵略者的進攻中保衛自己的家鄉。
喜歡從德皇的司機開始征服世界請大家收藏︰()從德皇的司機開始征服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