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願當此任。”蕭逸趕忙出班跪倒。
“還有,陛下還應派遣一名心腹之臣,負責協調籌措糧草。”姚廣孝再次奏道。
“何廣義何在?”皇上一听就明白了。
“臣在。”
從金殿的旮旯兒里走出一人,正是錦衣衛指揮使何廣義。
“朕命你隨同常蕭兩位愛卿出使高麗,負責籌措征調糧草。”
“臣遵旨。”何廣義跪倒接旨。
要說皇上為什麼要派錦衣衛去高麗呢?要知道,這錦衣衛可是大明最大的特務機構,派他去,就是為了搜集高麗的情報,以便做到知己知彼。
一切都分派完了,皇上這才把三名高麗使者打發走。讓他們先回高麗,回報國王,等著大明的糧食就行了。
等散朝之後,皇上和姚廣孝又單獨召見了何廣義,給他一道密旨。什麼密旨呢?要說這姚廣孝也是夠壞的,這道密旨就是他給皇上出的主意。
具體內容就是讓何廣義籌措糧食的時候,不要已經剝下來玉米粒兒,而是光要整個的玉米棒子。
您想啊,這整個的玉米棒子要是去了中間的棒梃子,分量也就剩下原來的一半兒了。
所以,這一百萬石玉米到了高麗之後,吃的時候也就剩下五十萬石了。您說這姚廣孝是不是夠壞。
可姚廣孝沒想到的是,就是他這個損主意,卻讓高麗人從此恨上了大明。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您還得接著往下听。
話說這一轉眼,就小半年兒過去了。這一日,黃門官來報,說常茂兒、蕭逸和何廣義從高麗回來了。皇上一听心中非常高興,趕忙在偏殿召見了三人。
三人來到偏殿,行禮完畢,向皇上講述了此行出使高麗的整個過程。
何廣義如何籌措糧食,常茂兒如何押糧經海路到高麗,以及蕭逸如何代表大明皇帝冊封高麗國王,都跟皇上講了一遍。
完事之後,皇上又單獨留下何廣義,詢問此次高麗之行情報打探的究竟如何。于是何廣義就把到了高麗之後收集到的各種情報都跟皇上說了。
最後,還特別跟皇上說,高麗的風俗確實如高麗使者所講,是女耕男織。這次高麗糧食減產,主要就是因為這些高麗婦女為了改變這種風俗,所以就成心不好好種地。
皇上呢,也沒太在意,所以這個事也就這麼過去了。
放下大明這邊兒暫且不表,再說高麗。大明這一百萬石糧食,確實是給高麗解了燃眉之急。不過可有一樣,等把糧食都分下去了,這才發現,這不夠數啊,也不夠吃啊。
但是這糧食從人家大明運來交到高麗的時候,那可是過了秤的,一百萬石,一斤不少。所以高麗國王也只能暗氣暗憋。
不過國王是暗氣暗憋了,這事在民間可是引出了一場塌天大禍。
原來這高麗女耕男織的風俗並不是自古有之,而是因為這高麗男人都是貪圖安逸,說白了就是太懶,不願意下地干活兒。就算下了地,也是不好好干,怎麼省事怎麼來。
但這種地可不是想省事就能省事的。你是省事了,這莊稼生長的時候也就省事了,到了最後這收成也就省事了。
見男人們都不好好干活,高麗的這些婦女們實在沒有辦法,所以就自己下地干活兒了。可即便如此,那取得的收成都比那些男人們要強得多。所以,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女耕男織的風俗。
後來,這婦女們就開始感覺不對了。感情我們天天累死累活的種莊稼,養活你們這幫男人。你們倒好,就紡點兒線,織點兒布,沒事還喝茶耍錢。
行,我們也不好好種地了。收成少了,餓你們半年,看你們干不干活。可沒想到的是,這幫男人們,寧可挨餓,也不願意下地干活兒。因此上就形成了僵局,所以才造成了高麗連年糧食減產。
等大明的糧食一到,高麗的這些男人們就更逮著理了,反正有吃的就行。不過等大明送來的玉米吃的差不多了,眼看又要挨餓了,這群男人倒也是想出了個辦法。
什麼辦法呢?那就是所有已經結婚的男人,都不跟自己的老婆同房。你不是不好好種地,餓著我們嗎?那正好,餓得渾身沒勁兒,沒法跟你們上炕。
開始這些婦女們也是沒太在意,可架不住時間長啊。這時間一長,可不得了了。
雖然是不好好兒種地,糧食減產了。但這糧食多少還是掌握在這些婦女們手里,再怎麼著,她們也比男人們能多吃上幾口,至少還不至于挨餓。
俗話說得好,飽暖思淫欲。所以這好多已婚的婦女們就有點受不了了,于是就開始找男人。但這些男人們呢,卻以此來要挾這些婦女。
想同房,趕緊好好下地干活兒,收上來糧食,一切都好說。這婦女們一听,氣大了。行,不同房死不了人。不吃飯肯定會死人。看誰堅持得住。
所以,雙方就又僵持了一段時間。
不過後來突然有一天,這些婦女們就發現,這玉米棒子不錯。這玩意兒要是……啊?那可比那些好吃懶做的男人們強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就是有點太粗了。誒,這玉米棒子是有點粗。可把外面的玉米粒兒都給去了,里面的棒子無論是長短粗細,都正好兒。
好,得 !沒男人,日子一樣過。
這樣一來,可不得了了。時間一長,這高麗的人口是連年下降。您想啊,這國家要是沒人了,那離著亡國可就不遠了。
因此上,就有大臣把此事稟明了高麗國王。等國王听明白了是怎麼回事,直氣得是手指著大明的方向破口大罵︰
“大明啊,我就找你借了點兒糧食。不成想,你竟然用如此狠毒的計策害我高麗,想讓我高麗亡國滅種。”
“若不是本王已經嚇得褲子……不對,是餓得肚子,本王非得發兵……也不對。若不是打不過你們,本王非得發大兵征討你大明不可。”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沒過多長時間,此事就傳回了大明。
大明的君臣們一听,這都哪兒跟哪兒啊!明明是你高麗自己不爭氣,反倒怪我大明?亡國滅種,純屬活該。
後來此事傳到了民間,大明的百姓們卻都對此津津樂道,都拿這事當個笑話兒听。
所以自此以後,大明的百姓們就把高麗人都稱為了棒子。六百多年過去了,高麗王朝幾經更迭,但棒子這個稱呼,卻是保留——至今!
“哈哈哈……”
“好!”
“再來一段兒!”
隨著楊曉風醒木拍響,中山茶館兒里瞬間人聲鼎沸。笑聲、叫好兒聲和要求再來一段兒的喊聲,響成了一片。
“哈哈哈……曉風簡直太壞了。前面都說得一本正經,跟單田芳老先生的評書差不多。沒想到,最後卻翻了這麼個大包袱兒。”
台下,郝參軍已經樂得直不起腰來了。柳岸月、霍紅衣和蔣寶蓮三人也是樂不可支。
而台口的孫伯,見楊曉風這次的演出效果竟然如此之好,也是趕忙走上台來,攔住了正要下場的楊曉風,讓他再來上一段兒。
楊曉風也是沒推辭,重新又坐回了桌子後面。一拍醒木,再次開講。
剛才呢,給諸位說了段兒明朝的故事。既然大伙兒都這麼熱情,也愛听我說。那我就再給諸位說一段兒我們樓上鄰居的事情。這還是個真事。
我們家住十七樓,我們這鄰居呢,住十七樓半。那位說了,你這不胡說八道嗎?這房子哪有半層的?
你還別說,還真有。因為我們這鄰居家里人都個兒矮,所以有半層就夠住的了。反正是我一說,您一听,沒必要叫真兒。
就說我們這鄰居,就老兩口兒,外加一個兒子,三口人過日子。本來這日子過得挺好。
可是自打這兒子上了大學,學了個倭語專業之後,這家人可就變了。
怎麼變了呢?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自打樓上這孩子學了倭語之後,在小區里,無論見了誰都鞠躬,無論見了誰,都“空尼七哇”。
見了老頭兒,二大爺,空尼七哇。見了老太太,三姥姥,空尼七哇。四哥,空尼七哇;五姐,空尼七哇。小毛毛,空尼七……去,邊兒去!這是五姐溜的那小狗兒。
反正這麼說吧,無論跟誰說話,總得夾帶著點倭語。小區里的鄰居們呢,也沒太當回事,就只當听個笑話兒了。
後來呢,這孩子就畢業了。正好兒,又找了一家兒倭國的公司上班兒,據說每個月還不少掙。
好嘛,這下兒可了不得了!這家兒人那是陡然而富!家里的衣食住行,完全都換倭國的了。
穿衣服,那都得是倭國牌子的。閑著沒事就穿身兒和服在小區里溜達。就因為這個,讓小區里的狗給咬了好幾回。
吃飯,生魚片就著痢特靈吃。房子裝修,也改成榻榻米了。誰去他們家都是進門兒就脫鞋,脫鞋就上炕。
後來還買了輛倭國進口的汽車。什麼牌子的咱就不說了,據說是挺貴的。老兩口兒沒事就擦車,就差拿這車當祖宗供著了。
這還不算,這家兒的人也變了。以前甭管怎麼說,見人還都“空尼七哇”。可現在,那是是人都瞧不起。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走到哪兒,都拿鼻子眼兒看人。
最可氣的,就是覺得什麼都是倭國的好。就連喘氣兒,都恨不得能從倭國進口才好呢。
反正這麼說吧,這家兒人出門兒,都恨不得把漢奸倆字兒寫腦門子上。
可到了後來,果不其然,出事了。
喜歡逼良為婿請大家收藏︰()逼良為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