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們路過荔溪古鎮時,無意中跟隨當地人上山,發現了遠古的盤古洞,幸得當地有遠見的鄉人在成功解救了失蹤的牧羊人後,即下令將洞口封閉,否則就沒有後來21世紀的考古發現。
我們下山後,回到客棧,遵守承諾,沒有向其他人提起山上的事情。
不用說,一起上山的村民,也保守住了這個秘密。
直到2002年,一位湖南沅陵的村民在山上牧羊,避雨時走進一個滿是污泥的山洞中,出于好奇心,他深入到洞的深處,終于讓這個秘密山洞重新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由于山洞設計神奇,且有遠古人類生活的痕跡,當時中美兩國組織了一支考古隊伍對此山洞開展了研究。
考古學家們進入山洞後,使用網絡的儀器自動被洞內磁場屏蔽,似乎洞內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存在!
讓參與研究的人們不由自主心生敬畏。
考古學家將洞里的物質用炭十四進行測定後,發現此洞的歷史距今100萬年前!
說起這個盤古洞的命名,曾經一波三折。
在很久之前,盤古只是西南少數民族的傳說始祖。
我記得當時一個新聞說,在2004年,當地官方一度將此洞定名為“盤瓠洞”;後來,有人質疑說,盤瓠所處的年代遠不及盤古久遠。
盤古是中華大地上的一個古老民間傳說。
盤古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三國時期,在這之前,盤古一直都是民間流傳的故事。
民間流傳說︰
盤古未出生前是沉睡在一個龍蛋中,由應龍撫養。
當盤古手頂腳蹬把蛋撐開,一縷陽光從蛋縫透了進來,此刻混沌初開,這個時間正是農歷五月初五,即後來的小端陽或小端午。
端,就是初的意思。
盤古努力地將蛋中的清濁二氣上下撐開,形成了天地,最終疲憊倒地,整個身體化為世間萬物,日月、山川、湖泊、草木,均是盤古的化身。
而盤古倒地的這一天,正是農歷五月十五,後人稱為大端陽或大端午。
而最神奇的是,在湖南沅陵附近,包括我們現在經過的荔溪口,這里的人在端午節來臨時會賽龍舟,但是他們賽龍舟的目的,卻不是後人所說的追記屈原,而是紀念盤古!
端午節,用賽龍舟的方式,紀念應龍撫養、龍蛋中誕生,撐開蛋殼來開天闢地的盤古,雖然接近神話,但也合情合理!
在道教教義中,三清天尊是道教的三位最高神。
這三位最高神,是指玉清聖境無上開化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衛玉晨道君靈寶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師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清天尊的至尊者,就是元始天尊,即盤古。
《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就是說,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就天下萬物。
《道德經》中所說的萬物化生的道理,簡直就是在說宇宙的最初面目!
無法理解,古人是怎麼知道這些的?!
說到盤古,不得不提一個中國最古老民族之一的瑤族。
瑤族是在中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
瑤族自稱是盤瓠和帝嚳之女三公主的後裔,古代盤瓠蠻部落是以神犬盤瓠為圖騰。
瑤族歷代以口相傳的歌謠中,曾提及“盤王沒世子孫散,子孫受苦天羅離”、“龍犬入山作山子,衫衣整好勝盤王”。
歌謠說的就是盤古死後盤瓠入山作山子瑤,生活過得比盤古時期要好得多,勝過盤王時代。
“山子”是今天瑤族中的山子瑤和藍靛瑤支系。
瑤族歷來就將盤古作為“始祖”神來供奉,將盤瓠供奉為“大宗”。
後世人將盤瓠洞改名為盤古洞,一是因為該洞的歷史在100萬年前,比盤瓠的存在年代久遠太多;二是該洞早在100萬年前,就有祭祀活動,地位尊貴而神秘。
言歸正傳。
我們下山後,回到客棧,差不多是吃晚飯時候了。
在客棧門口,踫見的迎面而來的三叔和凌軒,凌軒向我們招手說︰回來啦?跟我們來吧!
我們三人就即時跟著三叔和凌軒。
原來,三叔在這里聯系了一個商家,現在正去該商家的家里談生意。
穿街過巷,來到一座窨子屋前,商家早在門口相迎。
我們一起走進屋內,只見樓閣相連,中庭有采光天井,五柱立地,房子很大。
船夫悄悄地告訴我和蕭遙劍說︰這就是沅水流域常見的窨子屋,你們看那些柱子,都是從浦市挑選的上等洪江杉木。
船夫所說的浦市,是指在沅水中游、位于湖南瀘溪縣東南部的浦市古鎮。
三叔和凌軒在談生意,而我和蕭遙劍則是坐著到處張望,窨子屋從外面看,安全得密不透風的樣子,而在堂屋里坐著,一邊喝著茶水,一邊抬頭可以看見四邊屋檐圍成的藍天白雲,心里非常愜意和舒適!
欲知後事如何,請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