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生一個人在舞台上用古箏進行著獨奏,謝浩然的臉色也漸漸從震驚轉回驚喜。
之前多出來的時間被填平了!
“這小子,嘴上說著不要,最後還不是幫忙了。”謝浩然一直板著的臉上,終于露出一絲笑容。
喬生的獨奏很短,正好也就是三十秒左右,在這之後,他身後的幾位樂師也加入到合奏中來。
直播鏡頭給了喬生一個大近景,讓所有人都看清他是真的在彈古箏,並不是做做樣子。
鏡頭慢慢拉遠,喬生坐在中間,幾個樂師呈半圓形將他圍繞。
在曲調悠揚的伴奏聲中,坐在中間的喬生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感覺,幾名旗袍樂師也是極有韻味。
舞台特效這時候才開始渲染。
為了配合喬生這首歌,謝浩然可是下了很大的本錢,如果單單以成本來算的話,喬生的舞台效果,是整個晚會里最貴的。
整個舞台的特效中,融入了大量的青花瓷和水墨畫的元素,將陶瓷技藝融入到畫中,美輪美奐,意境十足。
特效和音樂結合的非常好,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大屏幕上,此時也緩緩浮現出歌曲的名字。
《青花瓷》。
早在節目單出爐的時候,所有人都已經注意到喬生這首歌。
從名字上看,十有八九會是一首中國風。
“中國風”三個字,可是近兩年最為流行的歌曲類型。
上到天王天後,下至網絡歌手,所有人都在嘗試這個風格。
但是無論多少人走上這條路,在他們前面始終有一個身影在前行——喬生!
這也是讓絕大部分人充滿期待感的原因。
很多正在嘗試走“中國風”的歌手都在想,如果讓他們來寫,在《青花瓷》這樣的歌名下,他們能夠用上怎樣的詞匯。
還有編曲,他們都不敢想,自己能夠寫出像這樣的曲子。
光是听听就已經汗毛直豎了,怎麼好意思在心里產生這種奢望。
此時此刻,隨著喬生的彈奏,很多業內人士都正襟危坐,側耳傾听,猶如好學的學生,正在等老師開始講課。
前奏結束,喬生張口唱出第一句歌詞︰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素白的瓷胎上,青花紋飾正隨著筆鋒的勾勒慢慢成型。
不知為何,在這句歌詞出來之後,所有人心中都涌現出這麼一幅畫面。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瓷器燒制前的工藝時,喬生唱出的第二句,又把人拉回到愛情中去。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舞台上的特效此時也綻放開來,從水墨色中開出一朵艷麗的牡丹。
這一幕,將幾位身穿旗袍的樂師映襯得氣質更加出眾。
不少網友們都在彈幕里感慨,怪不得樂師們都要穿旗袍,這要是換任何一種衣服,不僅無法和特效交相成輝,更是會顯得突兀不堪。
歌聲繼續。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了然,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這首歌的詞,給人的極其強烈的畫面感。
冉冉的檀香,宣紙上走筆,是兩個極致的對比。
檀香的煙霧緩慢飄散,而‘我’正在宣紙上奮筆疾書,而在想到心中那個人的時候,又一下子頓住,放下毛筆。
這就是最為經典的中式愛情。
用最為含蓄描寫形容最為深沉的愛意。
也只有中文,能夠全篇不用一個‘愛’字,卻讓人感受到滿篇愛意。
而且這種含蓄,是刻在所有人骨子里的。
光是听這些詞,你就能夠感受到那種感覺。
喬生還在繼續唱著,歌曲的意境也繼續在觀眾們心頭縈繞。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縷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畫在瓷器上的仕女圖,只能成為收藏家的私人藏品,但你的笑容如那春天里的花朵含苞待放。
又是動靜結合的對比。
瓷器上的仕女圖代表著靜,而‘你’的嫣然一笑則代表動。
後兩句則是對之前擱筆的呼應,透出無法和心上人見面的無奈。
屏幕前的很多歌手和制作人,對此感到深深的無力。
喬生出道的時間也就兩年而已。
可也就是在這兩年里,他已經成為眾多歌手和制作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
總有人私下里喊著要用實力和歌曲打敗他,可每年發專輯的人有那麼多,卻從沒一個敢真正下戰書的。
一首《青花瓷》,讓他們感到絕望︰“這人怎麼這麼會寫啊!”
讓他們更絕望的是,這首歌的副歌還沒出來,就已經仿佛大招般那麼強。
那副歌,豈不是。。。。。。更恐怖?
喬生不知道圈內人亂七八糟的想法,歌曲已經進入到副歌部分,特效也隨著歌曲在飛速變化。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天青色”原指宋代汝窯瓷器的釉色,需在煙雨朦朧、濕度恰當時燒制才能呈現理想色澤,象征“可遇不可求”的完美契機。
而‘我’等待的愛情,也是需要天時地利的偶然和堅守。
裊裊升起的炊煙,卻在隔江千萬里之外的地方,一如‘我’與心上人之間的距離,可望而不可及。
而最後兩句中的‘伏筆’,更是一下子將宿命感拉滿。
眾人還都沉浸在第一段副歌描繪的畫面中,第二段副歌已經從喬生嘴里唱出。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而隨著第二遍副歌的結束,屏幕前很多音樂圈的從業者們才反應過來,自己剛剛才听到的是什麼。
“!”
“喬生的副歌和弦用的是!”
“他居然敢用這個和弦來寫歌!”
一瞬間,彈幕里飄滿了‘’這串數字。
不少不明真相的觀眾紛紛詢問,這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居然讓一部分人跟見了鬼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