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案2

第 68 章 第六十八章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大風刮過 本章︰第 68 章 第六十八章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張公案2 !

    燕修取紙筆,飛快繪制尸骨及周圍圖樣。

    卓西德癱在地上,一徑叫冤。

    “諸位大人明鑒,此人絕對不是我殺的!罪民絕沒有殺人!!!不然何必帶大老爺們來這里?大不敬地說一句,偌大一片荒地,若不是我帶諸位大人來,列位且得找尋,未必能找到。我為什麼要帶大人們挖出一具尸體來給自個兒定罪啊啊啊——”

    柳桐倚神色中流露出不忍。

    桂淳長長地唉了一聲︰“這話,卓老板留到公堂上喊給府尊或堂審的大人听,眼下說沒用。柳斷丞,張先生,也不是能最終拍板定案的,燕捕頭並桂某,更與諸位京師巡防營的兄弟們純來跑腿罷了。府尊明察秋毫,大理寺的大人們也都是青天,若案子到刑部,更冤枉不了你。先暫把心放回肚子里。”

    卓西德爆出斷斷續續地悲鳴。

    桂淳又道︰“你再仔細回憶回憶,那晚真沒看見這位死者?”

    卓西德再哀呼一聲︰“真沒有!地上是有個坑,罪民與賀……賀慶佑怎麼想的我不知道!但罪民以為那人挖坑是要埋箱子!”

    桂淳問︰“你們就沒想過,可能不只兩個箱子,土里還埋了別的寶貝,往下挖一挖看?”

    卓西德哭道︰“請爺明鑒!賀慶佑怎麼回事我真不知道!可當天晚上,前邊蔡府大火,後邊村里的人隨時能過來,我們剛把一個人打趴在地上,罪民哪能有太多想法。大致一瞧,坑不深,還不夠埋了這兩口箱子的,以為他剛開始挖,趕緊拿了箱子跑路罷了。或……”

    他哆哆嗦嗦看看張屏等人。

    “有沒有可能,諸位大人挖出來這位,是後來不知道什麼緣故被埋進去的?那誰醒過來,肯定想著追他的寶貝,不會再把坑填了。或就這麼寸,後來有人恰好經過,想謀害同行的某人,見地上有個現成的坑,覺得太方便了,省了小一半的勁……”

    “卓老板倒會俏皮聯想,替我們推演起案情了。”桂淳哂笑一聲,“若我與你調換調換,我這麼說,你信?”

    卓西德又連聲稱罪。

    桂淳再道︰“也罷,暫不談坑。桂某權當信了卓老板的話——你沒看見有尸體,與賀慶佑把人打趴下後,拿了箱子就跑。離開前,怎不在他身上摸兩把?最值錢的,往往都貼身帶著,打劫的小雛都曉得這個道理。”

    卓西德再顫聲否認︰“沒!真的是拿了箱子就走!桂爺明鑒,各位大人明鑒,罪民真的沒打過劫,更不知道什麼打劫的規矩!看那人趴下了,實話說,我當時挺害怕的,更怕村里的人過來,或是多動了他,他突然醒了。箱子上掛著鎖我們都沒想要摸他找鑰匙!實不相瞞,罪民後來後悔過,當時應該去他身上尋尋,就不用為開鎖發急了!”

    桂淳問︰“賀慶佑也沒說去摸索摸索那人身上?”

    卓西德搖頭︰“沒。罪民真不知道賀慶佑瞞了什麼,但我記得他當時沒多說什麼,若他說去那人身上翻翻鑰匙我肯定記得住!我倆就是抱著箱子趕緊跑了。”

    桂淳與張屏柳桐倚交換了一下眼神。

    三人都又注視坑中。

    兵卒們正在迅速仔細地搬動尸骨。

    他們展開一塊布,嫻熟地用獨特的技巧墊放在骸骨之下,再輕提布邊,逐層加鋪軟墊和木板,最後抬著木板的四邊,將整副骸骨保持著原本姿態抬出土坑。繼而用布包手,撿起零散之物,按照土中的位置歸放在木板上。www.166xs.cc

    幾名兵卒用小軟刷和小鏟細細翻找,將土用小紗網篩過,查找有無遺漏之物。

    到目前為止,一件都沒找到。

    挖出的這具尸骨,身上殘存的衣料華貴,但周身無任何配飾。

    連發簪都沒有。

    而尸體的頭發卻仍束攏在發帶內。

    即是表明,發簪是在他被放進坑中後,掩埋前,被人取走的。

    那人是誰?

    最有可能這麼做的,是凶手。

    又一夜將過,天際漸漸泛白。

    一隊兵卒護送尸骨回豐樂,又分出數人繼續查尋土坑周圍。

    張屏托回豐樂的兵卒將查到的線索稟告馮邰沈少卿等人,並請再審問潘氏,搜查潘氏家宅。

    目前看來,潘氏當年的情人,蔡府家僕忠秀仍最有可能是殺害坑中死者的凶手,亦最可能在殺人後埋尸前拿走了死者身上的配飾。

    如果卓西德說的是實話,卓賀二人打暈忠秀搶走箱子,但沒有翻忠秀的身上,那麼忠秀醒來後去找潘氏時,仍帶著死者的配飾。

    忠秀被潘氏之夫丁小乙所殺,尸體被埋在樹下時衣物都被剝去了。若他身上有死者的配飾,應落在了潘氏或丁小乙手中。

    或許早被變賣,亦或一直被藏匿。

    總之,詢問潘氏或能得到結果。

    張屏向燕修借紙筆,將自己的想法簡潔寫明,放進信封,送給謝賦轉稟。

    他詢問桂淳,以自己目前刑部文吏的身份,如此做是否有不當之處。桂淳爽朗表示毫不介意,張先生可隨意做事,查案最最重要,刑部向來光明磊落,開闊大方,最愛與別的衙門分享線索,共同破案。

    燕修更一言不發。

    安排妥當後,柳桐倚桂淳燕修四人帶著卓西德,在另一隊兵卒的護衛下,仍按照當年卓西德與賀慶佑帶著箱子離開的路線行進,去往卓賀二人藏箱子的地點。

    卓西德的記憶似已被完全喚醒,沒繞多少路便尋到了當年藏箱子的所在。

    如他與賀慶佑的口供所說,此地確實好找尋,距離官道不算遠,一間低矮小廟矗立在空蕩蕩的荒地中,原應是粉白色的老舊牆面拱著一個青灰瓦頂,向南開著一扇門,門無扇板,內里端坐一尊神像。

    廟門外西南處有一株老槐。

    卓西德領著張屏等人走向小廟的東北方。

    距離小廟幾丈開外果然有一道隆起的地面,乃是尋常荒地里常見的小土坡模樣。坡上也已冒出茸茸短草。

    卓西德指著小土坡背陰的某處︰“那兩口箱子當日就埋這一片兒。”

    他又比劃。

    “這塊兒以前比別的地方鼓一些,罪民和賀慶佑把箱子挖出來以後,平過土,現在不咋能看出來了。”

    燕修問︰“當時是夜里,你們怎能找來此處,看得如此明白?”

    卓西德道︰“那天夜里月亮挺亮的,我倆想著肯定得埋在一個別人想不到,自己回頭找也不容易忘的地方。”

    桂淳問︰“你倆當中,到底是誰先提起把箱子埋在這里。”

    卓西德愣了一下︰“這……這真記不清了。”

    柳桐倚環顧四周︰“此地確實好辨認,但若非住在臨近的人,無人引路,也不大容易知道。二位如何曉得這個地方?”

    卓西德道︰“我們先前在官道旁擺茶攤。官道有騎衛巡護,應是躲騎衛或是躲雨的時候摸到這片來的。詳細的確實記不太清了。這小廟特別小,茶攤推車只能側著推進去一半,我倆將將卡在里頭窩著,總算能遮遮風雨避避太陽。這地方一直荒得很,我倆除了見過兩三次放牛羊撿柴的孩子外,再沒遇見旁人,所以一想藏東西就想到這里。再尋思,要是旁人來這個地方,搜東西,第一肯定先想著廟里,第二是那棵樹,所以都不能藏。便決定藏在隆起的土坡里。這樣的土坡這邊有好幾處,但這個坡,大人們請看,站在這里,剛好正對那棵樹。”

    張屏幾人如他所示站在土坡處向老槐樹望了望。

    桂淳贊道︰“不錯,確實細膩周到。之前在令岳母的小院里我就瞧出來了,卓老板特別會藏東西。”

    卓西德哆嗦了一下︰“桂爺,罪民的魂兒真真要被您老夸出來了。”

    桂淳哈地一笑拍拍他肩膀︰“實是在贊你,莫多想。”

    燕修又提筆繪圖,京師巡防營的兵卒再次取出探鏟。

    卓西德顫顫地道︰“罪民的確只在這里埋過兩口箱子。”

    桂淳再拍拍他的肩︰“沒事沒事,隨便鑽鑽,例行公務罷了。跟著我們侍郎大人連辦幾件大案,桂某都要屬上穿山甲了,看見土地,就想發掘。在家里我閨女老問我,「爹,你是不是把私房錢藏後院花圃里了,咋老在那刨呢?」我說,「乖女,爹是在鍛煉公務技藝,不能讓你的世伯世叔們超過了我!」”跟著爽朗大笑數聲。

    卓西德從嗓子眼里努力擠出幾點干巴巴的聲音應和。

    燕修從畫紙上抬起視線,不帶感情地將他二人一掃。

    張屏與柳桐倚走向那座小廟。

    先有兩名兵卒入廟查看。張屏與柳桐倚在門外端詳。

    到得近前,小廟更顯低矮,外牆粉涂早已斑駁,但露出的磚體看來很密實,長石條門檻磨得光十分光滑,屋頂亦甚老舊,瓦片大多還是囫圇的,且未有塌漏破損,可見當初建這座小廟用工用料非常扎實。門框左右各凸起一條,刻寫一副對聯——

    「威嚴鎮邪祟,慈悲護往來」。

    張屏湊近仔細看對聯邊緣。

    柳桐倚一同觀之,道︰“芹墉兄,看這聯框涂刷及顏色與牆體不同,似更顯新一些,仿佛後來加的。”

    張屏點點頭,望著門框上方︰“這里亦有痕跡。”

    柳桐倚定楮凝視︰“是了,像是前有匾額,被鏟平後涂刷過。”

    民間供奉土地山神的小廟祠堂,挺多都沒匾額。

    但,原本有匾,為何又除去?

    廟內的一個兵卒忽而起身閃出,向柳桐倚和張屏稟道︰“卑職發現了一些異常。”

    張屏和柳桐倚立刻入內,遠處卓西德心里一咯 ,臉色蠟黃,桂淳與燕修挾著他趕到廟前。

    小廟內不大,堪堪能容下三四個人站立。稟報的那位兵卒守在門外,另一人向張屏與柳桐倚示意。

    “尚未發現機關暗道,但這里不久前曾被人打掃過,二位大人請看地面。”

    張屏和柳桐倚方才在門外時即已留意,廟內的神像及神台雖然老舊,但沒多少積灰。待此刻進來,更看清屋內的石砌神台是一個「た」字型,正對大門的主位上端坐一尊神像,頭戴進賢冠,身著朱褐錦袍,腰束方團金帶,非尋常白須老者形容,相貌十分年輕,長眉秀目,美髯飄逸,神態祥和。

    像上金粉彩繪脫落,確實已塑造多年,且久無人妝修。

    但這尊神像又很干淨,連衣褶、指縫、臂彎等處也沒有積塵。張屏抬手在神像足側角落一擦,指尖僅沾到些微薄塵,

    東側有一泥塑神龕,內里空空蕩蕩,西側一道泥塑長槽,似是供奉長明燈或香燭的燈燭台。

    張屏先掃視一周,隨即俯身看兵卒示意的地面。

    靠近石台與地面連接處,右側轉角位置,陰影里有星點暗紅。

    像是甩濺所致的血跡。

    是牲畜祭品之血,還是,人血?

    其余地面都很干淨,應是不久前也被用心打掃過。除了兵卒和張屏柳桐倚踩出的腳印外再無其他。

    僅遺落了那小小幾點陰影里的血。

    張屏又抬指擦擦沒被踩過的地面,視線落在神台下方。

    神台側壁上有許多歪歪扭扭的字跡,字形和刻畫深淺不一。

    西側台壁上刻著「李小虎到此一游」、「王大牛來也」、「吾乃于二毛」等字樣。主座的台壁刻字則更多一些——

    「小太爺保佑鞏阿旺」,鞏阿旺三字被畫了個叉,另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寫道︰「鞏阿旺大王八」,應是想寫王八蛋,蛋字不會寫,涂了兩道,在王八二字上方斜著加了個大字。「小太爺讓他天天尿坑」,大約是炕字寫成了坑,句子後又畫了一只小王八,殼上一個旺字,尾巴下點了雨滴似的數點。

    「小太爺保佑我全家」;

    「小太爺說大龍最好」;

    「小太爺說小栗子最好」;

    「小太爺說小葫蘆長大和梨花好」;

    「梨花和小果好」;

    ……

    柳桐倚與張屏一同觀看這些字跡,如若不是那幾點血痕,他可能會失笑,但現在,他的心情有點復雜。

    “這些字拙稚可愛,像是孩童所寫。小太爺,莫非是指這尊神像?”

    張屏道︰“應該是。”再指向東側的神台,“這里此前供著另一尊神。”

    柳桐倚轉過視線,此處台壁的文字又與西側及正位的不同——

    「兔將軍,點大燈,點上大燈不牙冬;兔將軍,扛大其,讓咱長大有馬奇」;

    「兔將軍吃糖糖,咱家牛羊長壯壯」;

    「兔將軍讓李小虎也當大將軍」;

    「兔將軍讓小石頭長高」;

    「兔將軍讓小秦子一人打十個」;

    ……

    “如此看來,空神龕里曾供著一位兔將軍?”

    張屏未回答柳桐倚的話,反問︰“柳兄可曾听說過這兩尊神?”

    柳桐倚搖頭︰“慚愧未有。”

    兩名兵卒亦說從未听說,門外的桂淳和燕修也道沒有。

    柳桐倚道︰“看來得問附近鄉民了,所謂一山一土地,一處一神仙。小太爺與兔將軍或是本地所祀之神。”

    張屏凝視那些字跡︰“二神保佑的不同。”

    小太爺,似是主管平安、姻緣、家宅興旺。兔將軍則像保佑體魄強壯。

    為什麼現在廟中只有小太爺,卻沒了兔將軍?

    張屏起身,再度環視廟內,又撐身上了石台。

    仔細看來,左右兩側的石台、空神龕、槽架也都被打掃過,但擦拭不及正位神台和神像干淨,空龕頂部溝槽和座下都有殘余陳垢。

    燕修亦進門查看,取一塊潔白布巾,沾拭一點地上的血跡,將布巾層層包裹收好,在血痕周圍畫出線形,又在紙上飛快繪制廟內簡圖。

    桂淳留在門外與卓西德說話。卓西德已面無人色,連聲叫屈。

    “大人,諸位爺,罪民真不知道這廟里有什麼門道!不然我領諸位來,不是給自己掘墳麼!”

    “卓老板這話也不必在桂某面前說,大人們自有論斷,絕對冤枉不了你。某只想問問,當年這小廟里什麼樣?”

    “就,就現在這樣。”卓西德磕巴了一下,“就是這尊神仙,一邊有個龕是空的,另一邊是那個台架子。比眼下還顯舊些,都是灰。放牛羊的孩子到這里玩可能把牲口帶進來過,地上髒得不行,地面上有個破蒲團,我跟賀慶佑坐在上頭過。若不是以為這地方平常沒人來,我倆也不會把箱子埋這邊。挖出箱子後,小人就再沒來過了!”

    桂淳意味深長地看著他,看得卓西德心里七上八下,連連賭咒發誓。

    張屏的聲音忽然從廟內飄出︰“附近是否有水井或河?”

    卓西德道︰“有。”向西一比劃,“往那邊走不遠,有條小溝。水不咋干淨,飲牲口洗個手還成,人喝了容易鬧肚子。當年罪民就是舍不得喝自帶的水,喝了那溝里的,鬧出病,這才去那村里,唉,都是冤孽……”

    張屏從台上躍下,跨過門檻,打斷卓西德傷感的唏噓︰“帶我去看看。”

    卓西德立刻搗蒜似的點頭︰“罪民記得路,張先生這邊請!”

    桂淳雙眼一亮︰“是了,廟里被打掃過,肯定得用水,這麼明白的事兒,我老桂竟沒想到,還是張先生腦子好使!”大步跟上。

    柳桐倚與燕修亦隨後。

    數名兵卒盡責地陪同護送他們,眾人邊走邊留意地面及四周,行了盞茶工夫,便到了卓西德所謂小水溝邊。

    說是水溝,其實叫水窪更恰當。一處狹長的低窪地面,積存了許多水,看不出有活水注入,但溝內的水瞧著頗清澈,岸邊雜草灌木叢生,有不少踩踏的痕跡及鳥獸糞便。

    眾人沿著溝岸搜尋,連糞便亦仔細觀察。柳桐倚不懂這些,也不多出聲打擾張屏和燕修,只默默走在嘴里不停念叨“嘿,羊屎蛋兒,這是牛糞,不少鳥啊……”的桂淳身旁。

    忽然,一個兵卒稟報︰“有干馬糞!”

    其余人立刻奔了過去。

    確實是干馬糞。

    看數量和位置,或有兩匹馬。

    除柳桐倚之外的眾人都評斷了一下馬糞的新鮮程度,推測約莫有五六天的時間了。

    眾人又再搜索,欣喜地在另一側發現了一堆更新鮮的馬糞,還有幾枚踩在泥上的蹄印,不超過兩日。也像是兩匹馬。

    桂淳道︰“是不是同樣的倆人,騎著馬從這兒過了兩回?”

    隨行的兵卒這一路已與他們混得比較熟了,一名小兵道︰“可惜,俺們崔頭兒沒一道來。他眼力可神,看馬糞都能瞧出是什麼種的馬。俺們沒他的本事。”

    另一小兵道︰“看糞我不會,但瞅這蹄印子不像大馬,也不是西域種,釘掌像跑商隊好用的。”

    柳桐倚道︰“這也能看出來?慚愧我真是一無所知。”

    小兵笑道︰“大人不常像卑職們似的奔波麼。常看就能瞧出來,馱貨用的,拉車用的,單讓人騎的馬蹄印子都不一樣,掌釘法也不同。長途和平常自家騎的馬也不一樣。不同地方的又不一樣。南北西東各有樣式。老行家一看就知道。卑職也只曉得星點。”

    柳桐倚遂問︰“如此,你看這馬像哪里的?做什麼使用?”

    小兵不好意思地低頭︰“大人,卑職無知,不敢賣弄。”

    另幾個小兵笑嘻嘻地起哄。

    “大人莫听他謙虛,他懂!”

    “大人問你話,正查案哩,你做作什麼?”

    “大人,這位是我們營的馬場少爺,識馬的行家。”

    ……

    張屏肅然拱手︰“還請指教。”

    那小兵趕緊抱拳躬身還禮︰“大人與先生抬舉,卑職萬萬擔當不起。卑職尋常人家出身,家父好養馬,家里蓄了幾匹,萬不是什麼少爺。”

    柳桐倚溫聲道︰“定是比我們懂得多,查案緊急,不妨一說,這里也不是公堂衙門,不必拘束。”

    小兵方才道︰“卑職看得不一定對,這馬像是馱人的,不是馱貨的。釘掌的樣式,似偏西邊,又不是很西,約莫晉地一帶的。那邊的馬不算高大,不挑嘴,耐跑長途。他們喂馬的豆餅有些是黑豆餅,還有的在里面摻了黃小米,馬吃了矯健身壯,毛色亮。”

    桂淳恍然︰“難怪這馬糞我瞅著顏色似更暗一些,好像是有星點黃粒。”

    小兵咧嘴︰“京里喂馬有的也這麼喂,單看這個未必準。”

    柳桐倚含笑︰“受益匪淺,多謝多謝。”

    張屏亦抬袖道謝。

    小兵忙還禮,羞澀地摸摸鼻子,飛快鑽到另一處灌木中找尋了,另幾個小兵嬉笑著拿肘撞他,讓他請客。

    張屏繼續找尋,忽瞥見水邊濕泥里有閃亮的一點。

    他上前小心取出那物,竟是一枚銀色蝴蝶形薄片,和小指甲蓋差不多大,非常精致,蝴蝶的須須,身上和翅膀上的花紋都十分靈動。頭尾和雙翼邊緣有數個細小孔洞,應是是留待縫綴用的。

    張屏托著此物細看,柳桐倚與燕修桂淳也湊了過來。

    桂淳眯眼端詳︰“像是女人家用的東西。”又瞧了一眼深情不置可否的燕修,“燕兄這回就甭跟某硬杠了,一般老爺們兒不會用瓖著這玩意兒的物件。”

    燕修嗓子里呵了一聲︰“或也有不一般的細膩男子。”

    桂淳一咂嘴︰“成吧,燕捕頭可先這麼以為著。”

    柳桐倚含笑︰“此物好生精細,不知此前瓖嵌在何處。”

    桂淳摸摸下巴︰“縫手帕汗巾上恐怕剌臉。可能是什麼首飾或香囊荷包上的?再或者,馬鞍?小姑娘家家嘛,在革帶上綴個小蝴蝶小花什麼的,正好來河邊飲馬,這東西松了線,掉了。”

    張屏眨一眨眼,燕修嗓子里再一響。

    柳桐倚又笑道︰“桂捕頭說得亦有可能。我曾見他人收藏的古時馬具,好精致的當盧,並各種革帶裝飾,竟有金制的小熊、蜜蜂、獸爪、團花等,與此大小相近,真真的奢華,巧奪天工。”

    桂淳開心地咧嘴︰“是吧,還是柳斷丞有見識!”

    張屏將蝴蝶銀片交給燕修保管,目光落在離此不遠的一棵樹上,朝那方走去。

    樹下有兩塊石頭,張屏湊近查找,見石頭邊有兩片沾著泥的碎石和數團同樣有泥污的枯草。他再俯身,小心翼翼撥開亂草,一些面粉一樣的白末和兩三片極小的凝固面塊躺在草縫中,並有零星嫣紅色的粉末雜于其中。

    張屏收斂呼吸,未觸踫它們,待燕修到來用特制的小刷將這些掃取到紙上。

    他又從石旁撿起幾根烏亮的長發。

    柳桐倚和桂淳站在不礙事的地方看,桂淳探頭瞧瞧燕修手中紙張上的粉末︰“肯定是個姑娘了,這是婦人所用的脂粉。”

    燕修不想讓氣息吹散粉末,便未出聲,只用眼神表示對桂淳輕下論斷的不贊成。

    桂淳領會,又道︰“絕對是個姑娘!不信諸位聞聞那個粉的味兒。女孩!從河邊,飲了馬,或洗了臉過來,坐在這樹下的石頭上,掏出小鏡子,小梳子,小粉盒,理理頭發,拿小撲子補補粉和胭脂。張先生找出的這些石頭片草團,是她拿了擦鞋上沾的泥灰。必是如此過程!當然,都是張先生推斷出來的,桂某根據證據再說道說道。”

    燕修遞了一小片特制的絲綿給張屏,張屏接過沾了些許粉末,在鼻端一嗅,確實一股甜甜的香。

    柳桐倚亦接過聞了一下︰“是有香味。”再遞給桂淳。

    桂淳吸吸氣,笑道︰“某都不用聞,有此為證,騎這兩匹馬的人想是一男一女,說不定是對小夫妻。”

    燕修壓蓋上粉末,收進一個小盒中,方才從牙縫中道︰“桂捕頭總能隔空斷出歲數,燕某佩服。”

    桂淳道︰“只是妄自一推測,錯了桂某也不怕丟人。若是兩名女子,騎馬不走官道,行此荒郊坑窪之地,不多見。剛才那懂馬的孩子說了,這是外地馬。從遠方來,體力好才能頂著風吹日曬騎馬趕路,八成歲數不算大。孤男寡女同行……”

    燕修道︰“可能是父女,兄妹,姐弟,叔伯舅父與佷女外甥女,或姑母姨母與佷兒外甥。”

    桂淳環起雙臂︰“是有這種可能,不過……姑母姨母帶著佷兒外甥單獨騎馬趕路實在不多見。另外,燕兄莫怪我唐突,你家中可是沒有姐妹?”

    燕修面無表情反問︰“怎了?”

    張屏和柳桐倚亦露出疑惑眼神。

    桂淳道︰“若是有姐姐妹子,或有了閨女,閨女歲數大了你就明白了。小姑娘家,一般在長輩面前,不會表現得太愛打扮。我妹子未出閣的時候,在家里,懶性子上來,臉都不洗。但若是去赴同輩的宴,或與她的小姐妹們一道看花賞燈吃茶,或在我妹夫面前,那妝扮得叫一個精致,頓時變成天宮里的仙女。倘若陪祖母或家慈吃席上香,或見其他長輩,又是一個樣兒了,十分端莊。我都懷疑她修煉過,或我竟有三個妹妹。”

    柳桐倚失笑︰“明白了。這兩人騎馬行路,所帶行李定不多。如此之際,女子仍重視儀容,或習慣使然,亦有可能,同行男子乃她心愛之人。悅己並悅人也。”

    桂淳拱手︰“柳大人所言極是,老桂嘴笨,繞了半天也沒講到點子上,大人兩句話說透了。”

    柳桐倚微笑︰“桂捕頭過謙,乃是桂捕頭見解精到,令我茅塞頓開。”

    張屏沉默站在一旁,繼續思索。

    五六天前騎馬在這水溝邊停留的,與這一兩天內路過的是否為同樣的兩人?

    從小廟內的浮灰來看,廟內也是在十天之內曾被人打掃過。是不是五六天前騎馬停留在水溝邊的兩人所為?

    如果是,他們為什麼要去祭拜打掃那座小廟?

    他們又用了什麼方法和器物從水溝里取水帶到小廟?

    最關鍵的一點,神台下的血跡,從何而來?

    眾人又在水溝邊及附近搜索了一陣兒,未再有新發現,便暫時停下。

    之後查案不便繼續帶著卓西德同行,即在此處又分出一小隊兵卒將卓西德押送回豐樂,張屏再簡單將方才發現的線索寫出,封進信封,請兵卒送給謝賦,由謝賦轉稟馮府尹和沈少卿。

    兵卒們生起火堆,烤熱干糧,拿銅壺煮些茶湯權當午飯。眾人一同吃些,稍作休整,再往北壩鄉。

    烤好的燒餅表皮焦脆,夾上咸菜和現切成薄片的醬肉,格外香美。幾口磚茶熬出的紅褐色茶湯入腹,精神頓又振奮。

    張屏、柳桐倚、桂淳和燕修邊吃邊捋案情。

    桂淳道︰“桂某大膽說一句,那座小廟定有故事,這水溝或也有牽扯。柳大人和張先生覺得這些跟咱們在查的案子有關聯麼?”

    柳桐倚感慨道︰“暫時不敢猜,此案越查折轉越多,總覺得諸多不可思議不可能,又像皆有可能。”

    桂淳拍拍腿︰“大人說得是,這麼曲折的案子真少見。”

    柳桐倚又看向沉默啃著燒餅夾醬肉的張屏︰“芹墉兄莫笑我憑空亂想,幾天前曾路過水溝邊的兩人令我忽然想起——豐樂縣衙的裘捕快,說有兩人潛入他家中想殺他,刺客是不是一男一女?”

    桂淳兩眼頓時雪亮,燕修看似不動聲色,目光亦犀利了。

    張屏咽下口中食物,沉聲道︰“伉監察尸身邊的蹄印與河邊的也相似。但我不懂辨認馬掌,那些印記應已模糊,難再查了。”

    柳桐倚神色肅然,桂淳和燕修也陷入沉默。

    安靜片刻後,張屏又道︰“未有關鍵證據,目前不能斷定小廟與在查案件有關。但,桂捕頭說得對,小廟可能有隱情。”

    桂淳向張屏挪了挪︰“張先生覺得那地方是匪窩?這種荒野小廟小墳包,極有可能是窩點。或下邊又有什麼秘密?”眼神中流露出對挖掘的渴望。

    張屏道︰“我覺得,目前看,是改祀有古怪。不知為何翻修。廟中翻修前翻修後,所祀的各是什麼神。”

    莫名有股微寒的小風吹來,在一旁邊吃邊豎起耳朵听的兵卒們都覺得後頸的汗毛豎了一豎。

    燕修道︰“此廟翻修應在二十年以上,卓西德說當日他們到此,廟里與當下沒太大差別或是實話。”

    張屏頷首。

    小廟初建時,所用多為石料,翻修則以泥料涂刷為主。神像、神龕、燈燭架也都是泥塑。

    門上的匾額乃翻修時抹去,門聯亦是那時改換。

    柳桐倚喃喃︰“那麼,小廟的翻修與此刻在查的案子並無牽扯?台座上那些孩子刻寫的字,都是在翻修之後刻的吧。再看門前的對聯與座上的神像形容,廟內此時供奉的,應也不是土地神。打掃廟內的人與這神像又有什麼關系?假如……”

    假如打掃小廟的人的確是騎馬在水溝邊停留的兩人。

    再假如這兩人就是想殺裘真的人。

    又假如這兩人還是殺害伉監察的人。

    那麼這兩人與蔡府是否有關?

    是不是他們將散材尸體放進了知縣宅院內?

    假借官差拿走卓西德私藏寶物也有可能是他們?

    亦或,他們有同伙?

    那麼,他們是誰?

    現在打算干什麼?

    柳桐倚不禁出神,又在心里嘆了一口氣,真相必不會如推想這般。

    但真相仿佛越來越縹緲遙遠了。

    “芹墉兄,你如何想?”

    張屏啃著燒餅夾醬肉,遙望遠處某方,目光堅定,神情純粹。

    “先去北壩鄉。”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張公案2》,方便以後閱讀張公案2第 68 章 第六十八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張公案2第 68 章 第六十八章並對張公案2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