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孫總現在是否還在辦公室?
當周建走到孫一隆辦公室外面的時候,這才赫然發現對方的辦公室依然是燈火通明的。
他的內心猛地一嘀咕,眼眸中閃過一絲疑惑,孫總該不會一直在等著自己的匯報吧,想到這里,他不再有任何的猶豫,
輕輕的敲了敲門。
他原以為孫一隆會很快喊他進去,但是他站在門口等了足足十幾秒鐘,也沒有听到里面傳出什麼動靜。
難道孫總不在里面嗎?
想著,周建再度輕輕的敲了敲門,這一次,他特地連續敲了兩次門,但是結果卻是和上一次相同,辦公室里面依然沒有傳出任何的動靜。
“孫總上廁所了嗎?還是.....下班的時候忘記關燈了,直接進去看一眼就知道了。”
想到這里,他直接推門而入,當他走到孫一隆的辦公室里面的時候,這才赫然發現,對方就這麼靜靜的坐在電腦面前,一動不動的盯著電腦屏幕。
看到這一幕的周建當即意識到,對方肯定是沉浸在小說《鬼吹燈》之中了,他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了一句︰
難道這《鬼吹燈》就這麼有魔力嗎?竟然能夠讓孫總都這麼廢寢忘食的沉浸式閱讀?
孫一隆渾然沒有察覺到周建進到了自己的辦公室里面,他現在正全神貫注的看著胡八一三人探險小隊在尋找失傳已久的精絕古城,各種奇妙又真實的描寫讓他欲罷不能.......
“孫總,”周建直接走到孫一隆的面前,然後輕輕的敲了敲桌子,“我回來了。”
在感覺到桌面上傳來的震動,孫一隆猛地抬起頭,這才看到周建不知道什麼時候竟然站在了他的面前,在緩了幾秒鐘之後,他的臉上露出一絲疑惑︰
“周建,你什麼時候來的,你進來怎麼不敲門呢?”
得虧剛剛看到是一個比較平凡的劇情,要是他剛剛看的是比較詭異的劇情的話,說不定要被周建嚇一跳呢。
想到這里,他微微蹙起了眉頭,仿佛對周建不敲門就直接進來的行為非常的不滿意。
听到孫一隆的話語,周建的臉上當即露出幾分委屈之色︰“孫總,這你可真是冤枉我了,我剛剛在外面敲了好幾次門,你都沒有回應我,我還以為你不在辦公室呢!”
什麼我沒有敲門,明明是你自己沒有听到好嗎!
聞言,孫一隆的臉上露出一抹狐疑之色,他有些不確定的問了一句︰“你剛剛敲門了嗎?我怎麼一點聲音都沒有听到呢!”
周建有些無奈的回了一句︰“那我開門進來的聲音你不是也沒有听到,孫總您剛剛已經完全沉浸在《鬼吹燈》的世界里面了。”
作為一個過來人,他對孫一隆的行為表示十分的理解,不怪他們沒有見過世面,完全是甦衡的新作《鬼吹燈》寫的實在是太精彩了。
最重要的是,就算他們不懂什麼風水知識,他們閱讀起來依然沒有任何障礙,而且甦衡在書中描寫的風水知識,似乎大部分都是真實的,都是在現實世界中存在的!
這就導致了,他們在閱讀的時候,仿佛完全不是在看一部小說般,而是在閱讀一部盜墓者的自傳!
听到周建提起《鬼吹燈》,孫一隆的臉色當即激動了起來,他的眼眸中閃過一絲驚艷︰“周建,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一部這麼吸引人的小說,這其中的描寫......真的是引人入勝!”
他真的是第一次這麼沉浸式的閱讀一部小說。
“那您覺得如果我們和九彩娛樂一起給這部小說造勢,然後將這部小說和王詩菡的歌曲《至少還有你》掛鉤的話,歌曲《至少還有你》能不能穩定住這個月的音樂巔峰榜榜首!”
听到孫一隆的贊嘆,周建有些期待的問了一句,目前來說,他還是比較看好《鬼吹燈》的,在他看來,一旦這部小說面世的話,那將絕對會是現象級別的作品。
“我剛剛已經和版權部門的人敲定了和甦衡合作的方案,目前我們願意給出的是S級的合同!”
聞言,孫一隆點了點頭,以甦衡的新作《鬼吹燈》的質量來說,這部作品絕對是值得S級合同的,甚至可以說的是,不是甦衡的小說只值得S級的合同,
而是他們公司最高的合同等級只有S級。
但是至于《鬼吹燈》能不能讓甦衡和王詩菡的歌曲《至少還有你》牢牢的佔據音樂巔峰榜榜首的位置,這.....還真說不一定。
畢竟喜歡看小說的人未必喜歡听歌,喜歡看小說又喜歡听歌的人,未必喜歡听《至少還有你》這樣的歌曲......
“這個嘛,”孫一隆沉吟了片刻,最終給出了自己答案︰“以我的經驗來看,想要將小說的熱度轉換成歌曲的熱度,這個可能性不是沒有,只是.......”
說著,他的目光中閃爍著一絲難以尋味之色,他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只是歷史上面似乎還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
話語落下,還沒有等周建回答,他繼續問道︰“對了,你們已經決定給予甦衡小說S級合同了嗎?他同意了嗎?”
听到這個詢問,周建快速的回了一句︰“目前還沒有和他溝通,我這不是第一時間就來和您匯報情況了嗎?”他還沒有來得及和甦衡溝通,
在和公司版權部門的人敲定合同的第一時間後他就來找孫一隆匯報了。
听到這話,孫一隆當即擺了擺手︰“這件事情就全權交給你了,只要甦衡不是提出特別過分的要求,除了S級合同之外,其他的條件也可以酌情考慮同意的。”
“行了行了,你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甦衡簽訂合同,你現在就去聯系甦衡吧,爭取今天晚上就敲定合同,然後明天就簽合同。”
他現在只想著將小說《鬼吹燈》看完,其他的事情等他看完小說再說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