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北出馬仙實錄

第82章 請祖宗回家過年

類別︰ 作者︰小韓老師 本章︰第82章 請祖宗回家過年

    在東北地區還有這樣的一個傳統文化,那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請祖先回家過年,讓已經故去的家人們回家過年,一大家子,不管是大大小小,還是老老少少都要跪在祖宗牌位前面行三拜九叩大禮參拜,家族里的傳承是這個家族後代生生不息的牽連。拴馬桿、吃餃子、放鞭炮,發紙……無論是人間,還是天上都透露著為子子孫孫,對孩子們祈求美好與祝願。

    中華美德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啥時候不能忘記列祖列宗,是咱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家人不分大小,不分老少,是忠良將後,還是地位顯赫,在大年三十這一天,都要統統行大禮,這不僅僅是對滿門祖先的敬重,更是對中華傳統行大禮的紀念。祭祀祖先,供奉祖先是國人農歷新年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請祖宗回家過年這個民間傳統習俗家喻戶曉,代代追隨。

    在過年的種種習俗里,其中祭祖的各種情節是最有特色,最震撼人心的。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忙閑,在農村都要磕頭拜祖這一習俗都是必須的。

    進了臘月,過了初八就開始為過年而忙碌著,不是有那句話嗎?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也反映了快要過年的繁榮景象。在年三十這天一家老小都格外緊張而興奮。

    下面我就講訴一下我們家是怎樣過年的,一大早我媽把我和孩子叫起床,

    “老兒子,麻溜的,中午十二點前把對聯貼好,咱家每個門都得貼上,有對聯,有橫批,還有掛彩(一種用彩紙做的剪紙,里面是年年有余或恭喜發財這樣的字樣),門的中間貼上一個大福字,豬圈、雞窩、倉房都要貼。院里還要掛上燈籠,讓老祖宗回來過年,看著我們子孫後代日子過得好,他們也不用擔心。”

    每年過年,我都忙的不行,從臘月二十九就要開始忙活各種活,做各種供品,我家是旗人,供奉的是五個人頭的神位,這五位神分別為眼光娘娘、虎頭爺、關聖帝君、灶君、土地神。我們旗人與民人的家堂畫有所差距,民人的是兩個老頭老太太,也就是所謂的高祖爺,高祖奶奶。

    從供品上也是有所差距的,我每年都蒸十個大花饃,上面放的大棗,還有壽桃,又做了五碗高供,有炸魚,方肉,白菜,豆腐,炸粉條,其余的供品就是水果和好酒好煙這些東西。

    三十這天上午起來洗洗臉刷刷牙,簡單的洗漱好以後,把祖先堂的對聯貼上,貼完了對聯,請出祖宗匣子,把放了一年的老家堂請出來擺好,按照俺們旗人的規矩,老祖宗一定要供在西大山正屋正對著門的位置,宗譜上按照輩分,寫著家族里故去先人的名字,遵循左昭右穆的形式,男人在左邊,女人在右邊,如果在這一年里有的家人走了,無論輩分大小,誰先走的,都要把名字寫在小紅紙上,然後貼在對應的位置。等過了三周年以後,才可以揭下紅紙把亡人的名字填寫在家譜軸子上。

    “過年過的是啥啊?不就是要請祖宗回到家里過年,然後讓老祖宗回來看看兒孫後代的日子過得好不好,好也讓他們放心。誰先走了,誰就是祖宗。”我媽說這話時,就好像這些老祖宗就在眼前,像真的一樣。那掛在西屋正位的宗譜不由得讓你重視這個傳統節日。過年的喜慶氛圍也就從掛上這張宗譜後在屋子里彌漫開來。在祖宗面前,說話要小心,不能讓祖宗看了傷心……一切都要謹慎從事。據說祖宗是“騎馬”回家過年的

    我們家一向把祖先這事兒看得十分神聖。中午這頓飯叫封運飯,也就是把這一年的好運都封在家里,有利于過日子,一年四季都有個好運氣。除了那些供品以外,我媽則是每做一個菜,都要盛出一小碟,放在老祖宗下面的供桌上,擺好,菜上面插上一支紙花,作為裝飾。

    三十的晚上,要從請年開始。所謂的請年,說白了就是到墳地請已故的先人回家過節。要是墳地不在這的,就要去村頭的土地廟,或者是十字路口。

    下午四五點鐘左右,大伙們就開始去墳地啦、一家一家的,年長者手里提著燈籠,拎著香紙從村里到兩公里以外山上的祖墳。由于我家我爸沒得早,我哥他們一家三口又回來和我們一起過年,所以這件事自然是我們哥倆完成。我哥不咋在家,自然對這里的習俗不是特別懂,我在一旁指揮他,他有條不紊的燒紙、點香,然後在我家的祖墳放了一盤鞭炮,幾個閃光雷,伴隨著聲聲鞭炮聲,俺們哥倆高喊著“請老祖宗回家過年嘍!”那樣子也是十分虔誠,我拿著燈籠走在最前面,我哥緊緊的跟著我。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香火點點,鞭炮連連。我哥膽小,我調侃地說

    “哥你瞅著奧,各家的先人都在望鄉台上等著呢,看到自己的後人燒紙,就跟著回家過年了。”由于我干的職業特殊,我哥自然反應大了。

    請祖宗回家的儀軌那是非常細的,從祖墳回家要走正門,不能走後門和偏門;到了院子里要準備好先人拴馬的樁,我高喊一聲“韓門府老祖宗到家嘍!”到了家則讓我哥在家堂前上了一柱香,然後把燈籠掛在外面院里。這些事兒都做好後,當然也少不了磕頭啊。所有的晚輩,在老祖宗前,都必須要磕頭小時候那會兒沒有轎車,老祖宗來回的交通工具那就是靠馬。我心里尋思,也許現在不需要這個拴馬桿了。小轎車都進院了,還用這玩意兒干啥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三拜九叩,行大禮這個方式是不忘祖先。擺在正屋西大山的宗譜從天棚上垂下來,垂到了供桌上,宗譜不是簡單的幾個先人的名字,而是一幅美妙的畫。畫上是五位神,每個人的畫像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沒當我看看他們的都是,在配合著下面小格子里的人名,就感覺他們在瞅著我一樣,總之來說,他們雖說都是故去的人,但是從來沒離開過我們,只不過是換了種形式而已。兩位先人的下面是一家人歡天喜地過年的情形。在宗譜的前面掛著一根橫梁,上面是對聯的橫批,寫著如先人在上、千秋萬代等字眼。在當今社會的人們來看,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過程,似乎有一些滑稽,似乎都接受了人死萬事空的觀念,根本不相信祖先的靈魂還在的這一說法,但是請祖宗回家過年的過程還是比較虔誠的,因為畢竟是自己的祖先,自己的親人。

    到了晚上11點左右,我家要進行發紙,這才是正兒八經祭祖的時刻。由于我過年三天吃素,我媽特意給我包的素餡餃子。餃子煮好後,我把鞭炮,禮花啥的都拿出去擺好,我拿著燒紙,從大門口開始,到外面的天地爺牌位,屋里的灶王爺那,再到老祖宗這幾個地方,都要燒紙的,隨著一聲聲鞭炮齊鳴,就開始接神了,全家老小都要跪在宗譜前磕頭,給老祖宗請安。

    我家宗譜一掛就是五天,從年三十一直到大年初五。初晚上的晚上,一頓餃子吃完,我左拿著燒紙,另一只手端著水瓢,水瓢里面裝的熱水和一些吃的,從祖宗牌位那開始,固定的那幾個位置還要燒紙,最後沿著來時的路再把祖宗送回祖墳去,到那再放幾串鞭和二踢腳,算是對祖先們的告別。念叨一些祝福語,告訴祖先們明年再回來,周而復始。有的地方正月十五還要像過年一樣,十四請出來,十五元宵節上供,十六在送走,似乎地下的老祖先永生不滅,一代又一代的遵循先人留下的規矩。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變得越來越沒有年味兒,如果過年不供祖先的話,好像都感覺不到過年的味道。也不知道將來我們的兒女長大後,會不會像我們一樣。說不定那個時候,想供奉老祖宗,就怕連畫像都找不到了。那才叫可悲呢!結緣?lb遼北出馬仙實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遼北出馬仙實錄》,方便以後閱讀遼北出馬仙實錄第82章 請祖宗回家過年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遼北出馬仙實錄第82章 請祖宗回家過年並對遼北出馬仙實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