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機械的成套性也從屬于工藝性。
例如按棉紡工藝流程配置成套機器,機種排列先後次序、機台數量之間的固定關系都由工藝要求決定。
又如一定工作幅度的織機織出的產品,需要配置相應工作幅度的驗布、量布以及染整設備,也屬于成套性。
因此,紡織機械的成套性不僅存在于一個工廠中,也存在于廠與廠之間。
現代紡織機械的一個主要發展特征是不斷提高機器的運轉速度,從而獲得高產量,以減少設備的配台數,縮減廠房面積,節省投資和勞動力,以較少的資金取得較大的效果。
提高紡織機械運轉速度的主要措施是更合理地設計零部件結構,采用優良性能材料和提高加工精度。
紡織機械的高效率是在高速度的基礎上加上相應的其他措施實現的。
如排氣棉箱和梳棉機自調勻整裝置的研制成功,實現了清棉與梳棉的聯合,從而取消成卷工序和清棉成卷裝置,節省大量搬運工作,提高了效率。
精梳毛紡由于采用自調勻整裝置使前紡工藝道數由40年代的7∼10道縮減為4∼7道,減少了機器配台,節省了廠房面積,節約了投資和勞動力,降低了成本。
用機械化、自動化裝置逐步取代繁重的體力勞動和減少操作工人,是提高紡織機械工作效率的又一措施。
現代的細紗機配有自動落紗插管生頭裝置,代替了繁重的人工落紗操作。
自動接頭裝置代替了人工巡回接頭。
紡織機械原來就是模擬人的動作不斷完善起來的,現已成為帶有藝術性和精巧性的高度自動化的機械。
由于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而產生的微電子技術、微處理機和電子計算機,開始滲透到單台和成套的紡織機械中來。
高速自動絡筒機配有電子清紗器,能自動檢出紗疵和粗細節,自動切除並自動打結,還可以與微處理機接口作紗疵、粗細節的分類統計。
配有微處理機的驗布機能用顯示屏將有關疵點類別的統計數、疵點位置、每卷布的長度和重量以統計表格形式顯示出來,並能在一批布驗完後輸出本批布的總卷數、分類的疵點數和壞布扣除量的報告,還能打印出結果或記錄在磁帶上供日後檢查之用。
現代紡織機械在設計上充分注意減少維護保養和延長使用壽命。在選用材料和制訂熱處理工藝方面經過周密考慮,保證零件的使用壽命長、動作可靠。
有的采用部件裝配時一次加足潤滑劑,在若干年內無須加油。
有的采用檢測裝置預防事故。
有的采用特殊加工使零件具有鏡面光潔度,等等。
每台機器同一零件的重復系數大是紡織機械的另一特點。
以細紗機為例,每台有400錠,同時紡制400根紗線,就需要相同的鋼領、錠子等各400只。
至于針織機用針數量就更為龐大。
6.6米工作幅度的高速經編機每台需要7280枚槽形織針。
生產這些零件的機械廠需要根據零件批量大小設計相應的工具、夾具、模具直至專用的多工位自動機床或專用流水線,以保證這些零件生產的高效率、高質量和低成本。
紡織機械零件的復雜性還表現在種類上,因為加工對象不同,需要按棉、麻、毛、絲、化縴等不同原料設計制造不同種類的零件。
例如毛紡細紗錠子就要有比棉紡錠子更大的尺寸,但結構相似。
再如,因織物門幅多樣就必須有結構原理完全相同而工作幅度不同的機種。
如果听任上述零件和機台參數任意發展,就會給紡織機械廠產品設計效率、生產管理和生產成本等帶來不利的影響,而且會使紡織廠設備管理、易損零件儲備、維修和替換增加工作量,甚至造成工廠管理的紊亂。
標準化的目的就是在滿足不同工藝要求的原則下以盡量簡化的、數值間距分布恰當的主要技術參數作為一組不同容量的機器的設計依據。
如細紗機按錠距、織機和印染機按工作幅度、針織機按針筒直徑,各自形成系列化設計。
在按系列化設計的一組機器中有一部分與機器系列參數無關的零件或部件,可以在一定範圍內適用于本系列的各機,如細紗機車頭部分、升降部分的零部件等。
另外,某些零部件在不同的機種上發揮同樣的機能,如印染機的導布輥、軋輥等。
這些零部件稱作通用件
或通用裝置,在印染機中還進一步發展成通用單元機。
在機械產品設計中,除盡量采用通用件、通用裝置、通用單元機之外,人們還有意識地將結構布局作適當修正,盡可能多地貫徹通用化原則。
紡織機械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已開始跨出國與國之間的界限而走向國際化,如牽伸機構零部件和織針、針布等,在許多國家都已采用相同的參數。
紡織機械節約能源重點在染整設備上,因為這方面的潛力很大。
例如在台時產量為1000公斤的平洗機上,利用排出溫度為98c的廢水加熱本身所需要的新鮮進水,僅按單班計算年可節約數萬元。
采用噴射染色機,可以使染浴比從普通染色機的1:20∼1:30降低到 1:5∼1:15,染色時間可以縮短50%。
雖然機器中噴射染液需用大容量的泵而增加電耗,但總的能源還是節約的。
轉移印花在70年代已應用于生產實際,它的特點是低散發、節能、少污染。采用溶劑上漿可以減少水量和能耗。
這些都是紡織機械相關的一些基本知識,用處不大,必須知道。因此,張彬知道這是自己以後開展工作的基礎的。
其實,他十分明白紡機行業作為一個成熟的骨干行業,它已經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技術體系,自己所需要做的就是要找準自己的切入點,知道自己要干什麼,然後再決定怎麼干。
因此,他在翻閱了大量的書籍和資料後,也就漸漸地覺得這個行業不早陌生,但是至于自己要干什麼,還是不清楚,(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