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爺的世界

第4章 掩埋的古廟(二)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天下第七的老人 本章︰第4章 掩埋的古廟(二)

    第一層西壁龕內北壁下方,圖畫分成五層。

    由下而上,第一層排列各種動物。第二層有數名著大袍的僧人並坐。第三、四層繪諸菩薩和天神簇擁著中央大型佛龕。

    主尊阿彌陀佛坐于龕內,儼然為彌陀淨士。

    龕頂延伸至第五層,此層並列七尊小型的阿彌陀佛。

    第一層至第四層之構圖,簡略地代表了佛教法界的次第。

    主尊阿彌陀佛帶頭光及背光。

    紅色身相,飾耳,披瓔珞,著紅色通肩袈裟,上綴騎象弓箭手。

    佛蓮座由五只昂首而立的藍色孔雀負馱,二龕柱身飾瑞獸相互疊立,上方瑞獸負馱一人。

    柱頭各有一摩羯魚匍匐其上,均背負一神只。

    佛右側神只手持幢幡,左側神只持傘蓋,二者同持長形樂器,面向主尊作鳴吹狀。

    摩竭魚身長如龍,向上彎曲伸展,緣飾大小不一的圓圈。

    圈內彩繪卷雲紋,二尾末端相連,尾端承托一白色獅形獸,肩飾雙翼,手持珠串。

    龕頂外四臂神祗分坐兩側,皆乘坐白色瑞獸,結印持物,俯瞰下方。

    第四層佛左側向外依序為。

    紅色身相的除一切蓋障菩薩,印度神祗濕婆,提毗、風天、帝釋天、水天等。

    右側以紅色身相之彌勒菩薩為首,其後為俯首禮敬的供養人和其他菩薩。

    第三層佛龕左側為首者為文殊菩薩黃色身相。

    後方依序為毗濕奴、梵天、象鼻天、韋馱天等。

    另有十一名僧侶隱現于菩薩和諸天頭頂上方。

    右側則為白色身相的蓮花手菩薩及五尊帶頭光,身形迥異的菩薩。

    第二層左排寬袍僧人蓄灰須,顯得年紀較長。

    右排蓄黑須,似較年輕。

    諸僧均戴圓錐形高帽,帽緣寬大。

    群像背景列諸多供養物,富有濃厚的宗教儀式氛圍。

    底層繪各式動物,有鹿、天鵝與猴子搖樹圖,姿態鮮活。

    阿佛呈藍色身像,著紅色袈裟,作觸地印,趺坐于白象之背。

    主尊為阿佛,其身黃色,而非常見藍色。

    戴寶冠,飾瓔珞,著金色袒右肩袈裟,手作觸地印,趺坐于一對白象承載之蓮座上。

    主尊四周圍繞諸多僧侶,虔誠禮佛,另有貴族裝扮男女供養人和手持念珠的青年。

    諸像頭上繪連弧形火焰紋飾帶,上方二側懸浮數座寶塔。

    一層北牆壁佛龕內西側下方文殊菩薩壁畫。

    主尊文殊菩薩四臂,二主臂當胸結印,另一右手舉劍,左手拈睫若游絲之蓮花,趺坐于雙獅負馱的蓮座上。

    龕形如宮殿,龕座二側有僧侶,或俯首跪伏,或佇立合掌。

    圖右側僧侶上方為濕婆,梵天等印度神祗,左側可見女供養人和龍王等像。

    左端上圖繪四名僧人拈花步向主尊。

    為首者托一供盤,其下方背景建築似殿堂,一女子將緊結彩帶的供盤給正拾級而上的另一女子。

    阿佛壁畫,佛居佛中位置,四周圍繞造型相近的小型阿佛,總計七百一十二尊,均呈藍色身像,著紅色 袈裟,做觸地印,趺坐于白象背上。

    三層堂第一層東壁龕外南側文殊菩薩圖。

    中央繪一主尊文殊菩薩,龕外四周圍繞七百二十八尊小型文殊菩薩像,呈現千佛圖的恢弘氣勢。

    北側主尊呈四臂像,黃色身相,帶頭光,頂戴錐形寶冠,冠繒飄曳垂肩,貌清秀,飾耳及瓔珞,袒上身,下束腰布,紋飾繁復。

    二主臂右手執箭置于腹前,左手拈承托經本之長睫蓮花,長睫若游絲,極為別致。右手握劍上舉,左手持弓,四臂近側各有一小輪,紅底。

    主尊蓮座兩側雪獅張牙舞爪,形象夸張。

    主尊身後為一大圓輪,邊緣繪數圈斑斕紋飾。

    三層堂第二層南牆,居中為十一面觀音菩薩壁畫像。

    一樓四臂觀音像身高四公尺,頭部和龕頂延伸至二層。

    十一面觀音像頭部分五層。

    下三層各三面,上二層各一面,其中頂層為佛面,菩薩頭光與身光相連,外緣飾藍焰。

    頂戴三葉寶冠,眉間現白毫,發長及臂,肩闊腰細,帔帛與珠串環肩,長及腳踝,裙擺皺紋富韻律。

    手為罕見的二十二臂,二主臂當胸結印,左右上方二臂各執金剛鈴和金剛杵。

    餘臂或持物或結印,腰微傾,足掌外展立于蓮台上,其形象高貴,設色淡雅,在一片藍褐色調中尤為醒目 。

    兩側脅侍均頂戴華冠,發髻高聳,豐胸細腰衣薄貼體,裝飾繁復。

    左脅侍結印和拈念珠,右脅侍兩手分持法螺和念珠,側身向主尊而立,二侍上方各有兩尊坐佛,可能為阿彌陀佛化身。

    觀音頭光頂端,左側飛天右手捧法螺,左手握麈尾,右側飛天右手舉麈尾,左手持長笛,乘坐祥雲,鳴奏天樂。

    下方繪多身惡鬼,或骨瘦如材,或腹大如鼓,神情痛苦作乞求手勢,祈願觀音救度苦難,體現普度眾生主題。

    三層堂第二層西牆,居中為金色大日如來壁畫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一樓彌勒像身高五米左右,頭部和龕頂延伸至二層。

    大日如來居于中央,兩側為聞法聖眾。

    佛肉髻高圓,發紺青色,著紅色袈裟,上綴金花,藍色卷紋滾邊,雙手似結轉法輪印,趺坐蓮座。

    其橢圓形頭光,內白外紅。

    紅圈內列過去七佛坐像,佛身後靠背兩側各有一乾闥婆,畫左側一身高舉三層傘蓋,右側一身手擎三層羽扇。

    靠背上半部外側,佛右側為四臂大梵天,或結印或持物,乘坐白鵝。

    其上有一神祗蹲坐,手捧法螺。

    佛左側為四臂帝釋天,分別持金剛杵,念珠,三叉戟及蓮花,乘坐白象。

    其上神祗持蓮供佛,佛座蓮瓣繽紛。

    左右兩側雪獅蹲距,張牙舞爪,背向對視。

    座下中央兩身四臂龍王皆合掌,持物,仰望主尊,兩側則分別為男、女供養人,間置供品。

    此圖主尊為釋迦牟尼佛,然其構圖實為大日如來法身之相。

    畫中人物造型生動,表現手法雖現寫意之態,筆致卻見慧心,展現出細膩的繪畫風格。

    三層堂第二層北牆,壁畫像坐落于文殊立像佛龕正上方,為解脫八難護佑母之相。

    此種形象見于八世紀中葉至九世紀中葉印度奧里薩邦勒德納吉里地區的雕塑作品,及十一世紀西藏西部與喜馬偕爾邦的木制造像。

    此八臂綠度母帶頭光及背光,頂戴喀什米爾式寶冠,冠上華巾、環後帔帛與珠串繞臂並垂,幾近地面,豐胸細腰,上衣緊貼,腰間緊帶,下裳飾幾何圖紋,賦色華麗。

    二主臂右手當胸結印拈念珠,左手屈肘下垂結印。餘右臂或持物高舉,或施無畏印,或施與願印;左臂各自上舉執經卷,施無畏印,提寶瓶,腳掌外展而立。

    背光以紅為地,彩圈飾邊,內部緣列八身女神祗,各坐于小圓輪中。另有藍色蓮花懸于主尊左肩外。背光外側繪八難圖。

    每一難各呈現遇險,脫難兩種對比情境。

    畫面左側由上而下依序為水難,賊難,火難,獅難;右側則為羅剎女難,鐐銬難,蛇難,象難。

    八難圖以花草紋飾巧妙地作區隔,人物形象活潑生動,並展現出當時克什米爾庶民的日常生活及裝束。

    子慕也不太懂佛教藝術,對藏傳佛教就更沒有研究了。

    不過,在他看的過程中,是葫蘆在他耳邊念叨著,要不哪些詞寫出來,自己都不一定認識。

    就在子慕還在琢磨這個事情的時候,小寶已經爬到一尊供像的旁邊使勁地對子慕招手。

    子慕走過去,小寶不停地指著這三尊供奉的觀音、文殊和彌勒菩薩立像說個不停,子慕沒听清他在說什麼,只是細細地挨個打量起了這三尊塑像。

    觀音和文殊皆高四米左右,彌勒高有五米,頭部和龕頂延伸至第二層,這麼大的塑像,會是什麼寶貝。

    他用透視眼一看,一下子不淡定了,竟然是金的。

    雖然不是純金,雖然不是實心,但是禁不住它大呀。而且肚子里還有不少珠寶。

    子慕暗叫慶幸,如果不是有小寶,自己就走眼了,還以為是泥塑的呢。

    喜歡七爺的世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七爺的世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七爺的世界》,方便以後閱讀七爺的世界第4章 掩埋的古廟(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七爺的世界第4章 掩埋的古廟(二)並對七爺的世界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