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

第133章 有志氣的玻璃工人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巴迷 本章︰第133章 有志氣的玻璃工人

    按照之前的約定,只要孫連城能把鄉辦企業的三角債要回來,祁同偉就負責把企業救活。

    但他經過一番仔細的調研之後,發現這個目標基本不可能實現。

    如果說農機廠和玻璃廠,還能夠通過企業轉型和產品升級來博取一線生機的話,那麼絹紡廠是必死無疑。

    畢竟,隨著化縴面料的大面積推廣,傳統絲織產品的生存空間會被極速壓縮,以紅山絹紡廠的資金實力、設備條件和員工素質,要想去和沿海地區的那些大型紡織廠和民營企業爭奪剩下的市場,無疑是痴人說夢。

    時代潮流滾滾向前,單憑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抗衡的。

    既然肯定救不活,那就只能壯士斷腕,干脆讓它破產倒閉算了,至少可以甩掉包袱,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對于祁同偉的決定,孫連城有些為難,這畢竟關系到六十多人的生計,但他也明白當斷不斷、必受其害的道理,最終還是點頭答應了。

    鄉政府迅速成立了破產清算小組,進駐絹紡廠,祁同偉親自擔任組長,分管副鄉長韓俊和絹紡廠長袁立擔任副組長,另外幾位成員都是鄉政府和信用社的工作人員。

    對于袁立的進組,祁同偉本來是不同意的。

    因為在他看來,絹紡廠的倒閉,雖然是大勢所趨,但袁立在當廠長期間,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塞進了廠子,給廠子造成了沉重的負擔,這樣的人,不調查他的違紀行為就不錯了,哪能再接著用。

    但孫連城的意思是,袁立更了解絹紡廠的實際情況,多少能一些幫助。

    祁同偉最好答應下來,等絹紡廠的破產程序走完之後,再找他算賬。

    工作組的任務其實也挺簡單,主要就兩樣。

    一是清算企業的資產和債務。

    絹紡廠有廠房和土地,但這年頭值不了幾個錢,機器設備都是用了二十多年的淘汰貨,只能拉去賣廢鐵,至于庫房里的那些原材料和半成品,同樣賣不上價。

    所以,滿打滿算,也就一百八十萬的評估資產,但與此同時,它欠了信用社和基金會一共三百五十萬貸款,嚴重的資不抵債。

    既然破產了,這些東西的產權當然都換了主人,剩下的一百多萬,信用社和基金會只能和鄉政府協商解決。

    第二項工作就是對員工進行分流。

    絹紡廠一共有六十七名員工,除了廠長袁立是鄉政府指派,有行政編制之外,其他全是企業編和合同工。

    對于這六十六人,祁同偉給他們安排了兩個出路。

    一是回家待崗,每月拿一百元基本生活費,等待重新安排工作。

    二是直接下崗,下崗費按照n+1標準執行,基數為三百元。

    廠長袁立直接提出反對,他認為,所有員工應該一視同仁,按照縣里企業的標準,全部一次性賠償五千元。

    袁立這麼做是有私心的,因為他的七大姑八大姨進廠時間都不長,如果按照n+1標準賠償,這些人都賠不了多少錢。

    祁同偉當然不會答應這個無理的要求,每個人工作年限不同,對廠子付出的貢獻也不同,怎麼可能一致對待。

    當即就把袁立這個副組長給擼了,讓他回家反省。

    沒想到袁立還不服氣,竟然帶著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去縣里上訪,說祁同偉在鄉里搞一言堂,公然違反縣里制定的下崗賠償標準。

    唉,不識相的東西,本來就自身難保了,還想興風作浪。

    結果可想而知,他不僅被停職,還被鄉紀委請去喝茶,最終扯出一攤子事,並且涉及到經濟問題,移交給了司法部門。

    為了早日解決問題,祁同偉也做了一點讓步,把賠償標準從n+1改為n+3。

    最終,鄉政府以22萬元的代價,讓40名絹紡廠員工下崗,自謀出路,剩下的二十余人,則選擇了每月領一百塊錢待崗。

    接下來輪到了農機廠。

    這是個掛羊頭賣狗肉的單位,名字叫的好听,實際上和正兒八經的農業機械沒有任何關系,只能生產一些鐮刀犁頭,以及打谷機之類的木質農具。

    全廠一共才十八個人,廠房里最高級的設備,就是一台沖床和兩台電焊機。

    不過這樣也好,至少沒有太沉重的歷史負擔。

    廠子目前的負債為六十萬,資產評估價值也有四十多萬。

    祁同偉沒有讓農機廠直接破產,而是幫他們找了點分包業務,幫縣里的車廂廠焊接車廂,暫時維持下去。

    真正的工作重點,是玻璃廠。

    紅山鄉的玻璃廠,曾經有著輝煌的歷史,生產出來的工藝品,一度暢銷全省,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產品都逐漸被市場所淘汰,廠子的經營也每況日下,好幾間廠房已經荒廢,大量技術工人另謀出入,巔峰期的一百多號員工,到現在只剩下三十多人。

    通過細致的調查和走訪,祁同偉確信,玻璃廠完全可以通過升級轉型,獲得重生的希望。

    不僅因為玻璃廠的固定資產足以抵消負債,更重要的是,這些選擇留守的員工們,他們內心深處都帶著堅定的信念,總有一天,玻璃廠會重振旗鼓,再創輝煌的。

    這就是有歷史和沒歷史,有底蘊和沒有底蘊的區別。

    就如我們國家,因為有著輝煌的歷史和底蘊,所以哪怕在最貧窮苦難的年代,依然有無數人堅信,我們一定會重新站在世界之巔,並願意為之而努力奮斗。

    但輝煌也不能全憑回憶,而是要腳踏實地的去干出來。

    祁同偉去岩台和京州的百貨市場轉了一圈,再結合自己的未來記憶,最終給玻璃廠選定了一個新產品,雙層玻璃杯。

    這個年代,雖然經濟水平不怎麼樣,但全國各地的城市里都掀起了一陣養生熱。

    最受歡迎的當然是那些“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不管有沒有實際功效,只要商家敢吹,老百姓就敢買,還被廣泛用于訪親送禮。

    氣功,太極拳也同樣風靡一時,不僅有無數人在公園里練功,甚至因此催生了一批騙子大師。

    而玻璃杯,也是在此時徹底走紅的。

    喜歡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方便以後閱讀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第133章 有志氣的玻璃工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第133章 有志氣的玻璃工人並對我祁同偉,不事權貴,從村官干起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