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第353章 戰爭的傷痛和治國的思想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家奴 本章︰第353章 戰爭的傷痛和治國的思想

    634、主父燕的建議:戰爭的傷痛和治國的思想

    主父燕,原來是齊國臨淄人。早年熱衷于學習長度縱橫之術,晚年開始接觸易經、春秋、百家學說。他在齊國與許多儒生交往,但沒有得到他們的重視,甚至被拒絕,無法在齊國立足。因為家境貧寒,連借錢都借不到,所以決定去北方游歷燕、趙、中山等地。然而,他在這些地方沒有得到很好的待遇,他的生活非常艱難。

    孝武元光元年,主父偃覺得諸侯國已經游遍,但沒有什麼值得懷念的,于是決定西入函谷關,見衛將軍。雖然衛將軍多次向皇帝推薦他,但皇帝並沒有召見他。由于資金不足,他停留了很長時間,許多公卿賓客都厭倦了他,于是他向朝廷寫信。沒想到早上剛上書,晚上就被召入宮見駕。他總共對皇帝說了九件事,其中八件是關于法令的建議,一件是關于對匈奴的訓誡。

    他說“我听說聰明的君主不討厭真誠和直率的建議,以便更廣泛地听取意見;忠誠的臣民不敢逃避嚴厲的懲罰,以便直接建議君主。因此,國家事務不會錯過任何好的策略,成就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地。現在,我不敢隱瞞我的忠誠,逃避死亡的危險,給我一些愚蠢的建議。我希望陛下能原諒我的罪行,並稍微調查一下我的建議。”

    他引用司馬法說“無論國家有多大,如果戰爭好,它都會滅亡;即使世界已經平靜下來,如果你忘記了戰備,它也將是危險的。“世界平靜下來後,皇帝舉行了一場大型閱兵,春秋兩季分別進行狩獵活動。諸侯國在春天訓練軍隊,在秋天加強戰備,以免忘記戰備。憤怒是違背道德的,戰爭是凶器,戰斗是下等行為。古代國王一怒之下,必然會有許多人流血犧牲,因此聖明國王將謹慎對待戰爭。那些盲目追求勝利和軍國主義的人最終會後悔。

    依靠戰爭的勝利,秦始皇侵佔了世界,吞並了戰國七雄,統一了國內,成就相當于夏、商、周三代的開國君主。然而,他追求勝利,想攻打匈奴。李斯曾勸阻他說“匈奴沒有固定的住所,沒有儲蓄的物資,像鳥一樣遷徙,很難制服它們。若派輕裝部隊深入匈奴境內,糧食肯定會斷絕;若帶著行李糧食行軍,則行動遲緩,無法及時應戰。即使佔領了他們的土地,也得不到任何好處,遇到他們的人也不能把他們當奴隸。如果你贏了,你必須殺了他們。這不是愛人如子的君主應該做的。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策略,讓中原疲憊不堪,但讓匈奴人感到快樂。秦始皇沒有听李斯的勸告,派蒙田率兵攻打匈奴,以黃河為界奪取大片土地。然而,這片土地貧瘠,五谷不長,秦始皇派出世界各地的成年男子守衛黃河以北。軍隊暴露在外十多年,死者數不勝數,從未越過黃河向北進軍。是因為兵員不足,武器裝備不齊全嗎?不,是因為情況不允許。秦始皇還要求世界各地的人們從黃縣、瑯邪縣等靠海縣運送糧草,將糧食運送到黃河以北,大約需要30鐘。男人努力耕種,糧食還不夠吃;女紡織布,布料還不夠用。人們筋疲力盡,孤寡老弱得不到贍養,路上到處都是餓死的人,天下人開始背叛秦朝。

    漢高祖平定天下後,曾在邊境地區出兵,听說匈奴聚集在代谷外,想攻打他們。御史成說“不能這樣做。匈奴人的習慣就像野獸一樣聚居,像鳥一樣飛散,像捕捉影子一樣難以追趕。現在陛下用盛德攻打匈奴,我私下覺得很危險。漢高祖沒有听從他的建議,帶領軍隊北上到達代谷,果然被平城包圍。漢高祖非常後悔,于是派劉敬與匈奴簽訂和親之約,然後世界就忘記了戰爭。所以兵法上說:“興師十萬,日費千金。秦朝經常征集數十萬軍隊。雖然他們有摧毀敵人、殺死將軍和俘虜的功績,但他們只是表現出更深的仇恨,不足以補償世界所消耗的資金。秦朝使國庫空虛,人們疲憊不堪,但願意把錢給外國,這不是一個好政策。匈奴很難制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們的天性是偷竊、侵擾、掠奪和驅逐,以此作為職業。自古以來,虞舜、夏禹、商湯和周武王從未嚴格控制過他們。他們只是把他們當作動物,而不是人類。陛下沒有觀察虞舜、夏禹、商湯、周武王的治國之道,而是效仿了現代的錯誤,這是我深深擔心的,也是人民的痛苦。而且,軍隊長時間在外打仗會發生變化,艱苦的戰爭會讓人心思變得容易。這將使邊境人民感到疲憊和悲傷,產生偏離朝廷的想法,將軍和官員互相懷疑,與外國勾結,使尉佗和張漢能夠實現他們的私欲。秦朝的政令之所以不能實施,是因為政權被趙高、二世分割,這就是得失的效果。所以《周書》說:“國家的安全在于發出的政令,國家的生存在于任命的人。“希望陛下仔細考察,多加注意,仔細考慮。

    此時,趙國人徐樂、齊國人嚴安都上書談國家大事,各談一件事。徐樂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我听說國家的災難在于土崩,而不是瓦解,古今都是如此。什麼是土崩?這就是秦末的情況。陳涉既沒有千乘大國的高貴地位,也沒有一尺土地的封地。他不是王子和成年人的後代。他沒有鄉村的名聲,沒有孔子、墨子和曾子的天賦,也沒有陶朱公和易頓的財富。然而,他從一個遙遠的土地上崛起,舉起長矛,露出手臂,大喊大叫,全世界的人都像風雨一樣跟著他。為什麼?這三點是陳涉可以利用的資源,因為人民苦難,君主不同情他們,下民怨恨,君主不知道,風俗敗壞,政治不明確。這叫土崩。因此,國家的災難在于土崩。什麼是瓦解?這就是吳、楚、齊、趙七國的叛亂。七國諸侯陰謀叛亂。他們的頭餃是萬乘之君,擁有數十萬軍隊。他們的力量足以阻止他們的國家,他們的財政資源足以激勵他們的士民。然而,他們不能向西佔領一寸土地,而是在中原被捕。為什麼?並不是他們的權力比普通人輕,兵力比陳涉弱,而是當時先帝的恩德還沒有衰竭,很多人滿足于當地的老習俗,所以諸侯們沒有得到海外的幫助。這叫瓦解。因此,國家的災難不在于瓦解。從這個角度來看,世界上確實有崩潰的情況,即使是普通人,在貧困中,也能成為第一惡,危害全國,陳涉就是這樣一個人。更何況三晉君主還活著!雖然世界上沒有偉大的治理,但如果沒有土崩,即使有強大的軍隊,也無法扭轉局面。相反,它將立即被俘虜。吳、楚、齊、趙七國的叛亂就是這樣。更何況群臣百姓能作亂!這兩種情況,土崩瓦解,是國家安全的明顯征兆,賢明君主要注意並深入調查。

    讀完這段關于父親燕的歷史後,我深感震驚。雖然齊臨淄的才子早年沉迷于縱橫之術,但他在晚年意識到了《易經》、《春秋》和《百家之學》的深度。他的生活經歷了曲折,但他從未放棄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民生的關懷。

    父親燕的經歷就像一面鏡子,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和冷漠。他在齊國被儒家學者鄙視,甚至拒絕,生活困難,甚至沒有辦法借錢。但他並沒有沉淪,而是選擇四處旅行,找到自己的出路。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令人欽佩。

    當他終于有機會向皇帝說話時,他毫無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知道戰爭的殘酷和破壞,所以他強烈反對攻擊匈奴。他引用了司馬法的言論,強調了戰爭的危險和後果,並指出了秦始皇和漢高祖為戰爭付出的沉重代價。他的話真誠而合乎邏輯,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氣。

    此外,主人燕還提出了關于法律法規的建議,展示了他對國家治理的深刻看法。他強調,國家的安全在于政府法令,國家的存在在于任命的人。這種對國家命運的關心和責任感是感人的。

    更讓我感動的是,當主人燕提出這些建議時,他並沒有忘記自己卑微的背景和困難。他誠實地表達了自己的忠誠和擔憂,希望皇帝能采納他的建議,使國家和平繁榮。這種無私和責任,讓一個人尊重。

    父親燕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的智者不僅要有深刻的知識和敏銳的願景,還要有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國家的和平與繁榮做出了貢獻。

    在當今社會,我們也需要像主人燕這樣的人,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貢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喜歡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方便以後閱讀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第353章 戰爭的傷痛和治國的思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第353章 戰爭的傷痛和治國的思想並對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