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第172章 忠誠與智勇︰竇長君、周勃與亞夫的歷史抉擇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家奴 本章︰第172章 忠誠與智勇︰竇長君、周勃與亞夫的歷史抉擇

    397、忠誠與智勇竇長君、周勃與亞夫的歷史抉擇

    竇太後說“皇後哥哥王信可以封侯。”景帝說“先南皮、章武侯都是先帝不封他們為侯,等到我即位後才封他們為侯,現在王信還未獲得封侯的功績,不能封他為侯。”竇太後說“做皇帝各有各的不同,當年是竇長君在的時候,竟不得封侯,死後其子彭祖才得封侯。我非常遺憾王信未能封侯。”景帝說“請允許我與丞相商議這件事。”

    丞相周亞夫說“高祖皇帝約定‘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現在王信雖然是皇後的哥哥,但沒有尺寸之功,封他為侯,這與約定不符。”景帝默然,事情于是被擱置下來。

    後來,匈奴的五位降將徐盧等五人投降漢朝,景帝想要封他們為列侯,並借此鼓勵後來的人。丞相亞夫說“他們背叛了他們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封他們為侯,那麼怎麼責備不守節操的臣子呢?”景帝說“丞相的意見不能采用。”于是把徐盧等全部封為列侯。亞夫因此稱病謝絕政事。景帝中三年,亞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職務。

    不久,景帝住在禁宮中,召見條侯,賞賜酒食。席上只放了一大塊肉,沒有切碎的肉,也不放筷子。條侯心中不高興,顧不得已向尚席要筷子。景帝看著笑著說“這些還不足以滿足您的欲望嗎?”條侯脫下帽子謝罪。景帝起身後,條侯也隨著起身退出。景帝看著他離去,說“這個怏怏不樂的人不是少主的臣下!”

    過了不久,條侯的兒子替父親買了一件工官尚方所造的繪有紋飾的鐵甲和盾牌五百件,用來安葬死去的父親。事後雇工向雇主索取錢款,但條侯不予理睬。雇工知道這些器物都是官府的禁物,便告發條侯私自購買天子的器物。此事報告給皇上後,皇上派近臣查辦條侯。近臣追究處理條侯,條侯拒不回答。景帝罵他說“我不任用你了。”並命令他前往廷尉處。廷尉責問說“你想造反嗎?”亞夫說“我買的器物都是葬器,怎麼說是謀反呢?”廷尉說“你即使在地上不謀反,也想到地下去謀反!”獄吏又侵凌他、逼迫他。起初獄吏來而訊問條侯時,條侯想自殺,夫人勸止了他。所以沒有死成,就進了廷尉的監獄。在獄中條侯絕食五天後,吐血而死。他的封國被撤除。

    過了一年多,景帝改封絳侯周勃的另一個兒子周堅為平曲侯,接續絳侯的香火。周堅在平曲侯的位上任職十九年後去世,謚號為共侯。周堅的兒子周建德繼承了爵位,過了十三年因犯太子太傅職事不當之罪受牽連被殺掉爵位和封國。

    條侯果真餓死了。死後,景帝才封王信為蓋侯。

    太史公說絳侯周勃當初作平民的時候,是個粗陋樸實的人,才能也不過平庸而已。等到跟隨高祖平定天下,在將、相職位上共事奪取天下之後,在呂姓諸人欲謀作亂時能匡正國家之難,使它恢復正道。即使伊尹、周公這樣的賢人又怎能超過他呢!亞夫的用兵之道最可貴的是能嚴格地控制軍威氣勢和掌握部隊士卒的戰斗力;但他的為人守節不遜、最後結局悲慘卻值得引以為戒啊!

    讀完這段歷史,我深感其中充滿了忠誠、智勇和悲壯。竇長君、周勃和亞夫,他們各自在歷史的洪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對于國家、家族和個人的忠誠,以及他們所展現的智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竇長君,他堅持為王信求封侯,這是他對家族的忠誠。他對于王信未能封侯的遺憾,展現出他對家族榮譽的重視。盡管景帝反對,他仍堅持己見,這無疑顯示了他的堅定和智謀。

    然而,歷史並非總是偏愛忠誠者。竇長君的堅定並未能改變王信未封侯的事實,這無疑是一種遺憾。但這也反映出歷史的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忠誠和智謀在歷史的抉擇中並非總是能取得勝利。

    周勃和亞夫的故事則展現了另一種忠誠和智勇。他們對于國家的忠誠,使得他們在面對國家危機時能夠挺身而出,保衛國家。他們的智勇使得他們在軍事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然而,他們的結局卻充滿了悲壯。亞夫因病被免去丞相職務,最後在獄中絕食而死。周勃的家族雖然一度承襲侯位,但最終也因罪被剝奪了爵位和封國。

    他們的故事使我深感人生的無常和歷史的無情。智勇並不能保證個人的榮耀和家族的永續。歷史的殘酷和不確定性使得忠誠和智勇變得更為珍貴。

    竇長君、周勃和亞夫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忠誠和智勇是我們人生的寶貴財富,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歷史的無情和人生的無常。在歷史的洪流中,我們都是渺小的存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用智勇去面對生活的挑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留下自己的痕跡。

    398、梁孝王武一代王者的榮耀與悲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梁孝王武是孝文皇帝的兒子,與孝景帝同母。母親是竇太後。

    孝文帝共有四個兒子長子為太子,即後來的孝景帝;次子為武;三子為參;四子為勝。孝文帝即位兩年後,封武為代王,封參為太原王,封勝為梁王。兩年後,將代王改為淮陽王。代地全部給了太原王,封號為代王。參在位十七年,孝文帝後二年去世,謚號為孝王。他的兒子登繼位,是為代共王。代共王在位二十九年,元光二年去世。他的兒子義繼位,是為代王。十九年後,漢朝擴大邊關,以常山為界,將代王遷至清河。清河王的遷移發生在元鼎三年。

    起初,武作為淮陽王十年後,梁王勝去世,謚號為梁懷王。懷王是最小的兒子,比其他兄弟更受寵愛。第二年,將淮陽王武改封為梁王。梁王最初被封在梁地是在孝文帝十二年。梁王從開始統治到現在已經十一年了。

    梁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連續兩年入朝,留京不返,次年才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二十一年又入朝。二十二年,孝文帝駕崩。二十四年再次入朝。二十五年,又入朝。當時皇上還沒有立太子。皇上與梁王宴飲時曾從容地說“千秋萬歲後傳位于你。”梁王辭謝。雖然知道這不是真心話,但內心還是很高興。太後也是這樣想的。

    那年春天,吳、楚、齊、趙等七國反叛。吳、楚首先攻擊梁國的棘壁,殺死數萬人。梁孝王固守睢陽城,並派韓安國、張羽等人擔任大將軍,抵抗吳、楚軍隊。吳、楚軍隊因為梁國的阻擋而不敢越過西進,與太尉周亞夫等對峙了三個月。吳、楚軍隊被擊敗後,梁國所殺傷俘虜的士兵數量與漢軍大致相當。第二年,漢朝立了太子。此後梁國最為親近朝廷,有功且成為大國,佔據了天下最肥沃的土地。北部邊界至泰山,西部至高陽,有四十多個城池,大多是大縣。

    孝王是竇太後的小兒子,深受寵愛,賞賜無數。于是孝王修建東苑,方圓三百多里。擴建睢陽城七十里。大規模修建宮殿,建造復道,從宮室連接到平台三十多里長。獲得天子賜予的旌旗,出行時隨從千乘萬騎。東西馳騁狩獵,模仿天子的樣子。出門時言談威嚴,回家時言辭警惕。招納四方豪杰之士,自山東以東的游說之人無不到訪,如齊國人羊勝、公孫詭、鄒陽等人。公孫詭多有奇計邪謀,初次見孝王後便獲賜千金,官至中尉,梁人稱他為“公孫將軍”。梁國大量制造兵器弩弓矛數十萬件,府庫中的金錢多達百萬巨萬之數,珠玉寶器比京城還要多。

    讀完這段歷史,我被梁孝王武的故事深深吸引。他是孝文皇帝的兒子,與孝景帝同母,母親是竇太後。他的人生充滿了榮耀和悲劇,讓我深感震撼。

    梁孝王武的一生充滿了起伏和轉折。他曾被封為淮陽王,後又被改封為梁王。他在位期間,吳、楚等七國反叛,他堅守睢陽城,派韓安國、張羽等人抵抗吳、楚軍隊,最終取得了勝利。他的勇敢和智慧使他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他的封地也從最初的梁地擴大到北至泰山,西至高陽的廣大地區。

    然而,梁孝王武的一生並非一帆風順。他在權力的誘惑下,開始大肆修建宮殿,招納四方豪杰之士,大量制造兵器弩弓矛,府庫中的金錢多達百萬巨萬之數,珠玉寶器比京城還要多。這種行為引起了朝廷的警覺,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

    梁孝王武的故事讓我深感震撼。他的一生充滿了榮耀和悲劇,他的勇氣和智慧使他在危機中取得了勝利,但他的貪婪和驕傲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這是一個警示我們的故事,提醒我們在追求成功的同時,也要注意保持謙遜和清醒的頭腦。

    喜歡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方便以後閱讀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第172章 忠誠與智勇︰竇長君、周勃與亞夫的歷史抉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第172章 忠誠與智勇︰竇長君、周勃與亞夫的歷史抉擇並對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